一种充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01444发布日期:2023-09-09 18:1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站。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新能源汽车基层服务设置之一。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内外空气交换能力较差,造成充电站的通风散热性能不佳,导致充电站内部长期处于温度较高的工作温度,十分影响充电站的使用寿命。为此,部分充电站内部加装有空调,然而,空调的加装不仅造成充电站成本变高,还会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的充电站。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站,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箱体设有内腔;所述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一端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上盖,所述下盖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空腔,所述上盖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所述下盖的外周沿与所述箱体的外周壁之间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散热孔,所述上盖的外周壁设有连通所述第二空腔的第二散热孔。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充电站,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双层顶盖,并在上盖和下盖分别设置了朝向不同的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可以使箱体内腔中高温气体可以通过第一空腔和通过第二空腔从第二散热孔排出箱体外,此外,积聚在下盖角落的高温空气可以通过第一空腔从第一散热孔排出箱体外,提高了充电站的内外空气交换能力,进而提升了充电站的散热性能,降低了充电站因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损伤设备的可能性,提高了充电站的使用寿命。此外,取消了传统冷却用的空调设备,大大节约了成本,还能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一端设有围绕所述箱体的周壁的翻边部,所述第一散热孔设于所述翻边部的下端面。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盖朝向所述上盖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并与所述上盖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上盖的内壁围设形成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出风通道。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板的顶端设有朝所述上盖的内壁延伸的折弯部。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腔设有相互连通的整流室和工作室,所述整流室设有散热风道、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散热风道一端连通所述整流室,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所述散热风道设有风机,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整流室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所述风机的开关。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整流室内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端的开口处,所述出风端凸出于所述箱体外并弯曲设置形成朝下的开口。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周壁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进风口,所述整流室的底部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网板,所述整流室与所述工作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连通所述整流室和所述工作室的通风口。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室至少包括高压室、变压器室和低压室,所述整流室和所述高压室分别设于所述箱体内腔的两端,所述低压室设于所述整流室和所述高压室之间,所述变压器室设于所述低压室的顶端。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站还包括底板和充电桩,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开设有用于布置电缆的开槽,所述底板设有安装座,所述充电桩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并与所述开槽中的电缆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桩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充电桩围绕所述箱体的周壁间隔设置。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朝向所述箱体的一端设有围绕所述箱体的周壁的翻边部,所述第一散热孔设于所述翻边部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朝向所述上盖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并与所述上盖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上盖的内壁围设形成分别连通所述第二散热孔和所述第二空腔的出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顶端设有朝所述上盖的内壁延伸的折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设有相互连通的整流室和工作室,所述整流室设有散热风道、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散热风道一端连通所述整流室,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外,所述散热风道设有风机,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整流室的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控制所述风机的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整流室内的一端为进风端,另一端为出风端,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端的开口处,所述出风端凸出于所述箱体外并弯曲设置形成朝下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周壁设有多个连通所述内腔的第一进风口,所述整流室的底部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有网板,所述整流室与所述工作室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开设有连通所述整流室和所述工作室的通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室至少包括高压室、变压器室和低压室,所述整流室和所述高压室分别设于所述箱体内腔的两端,所述低压室设于所述整流室和所述高压室之间,所述变压器室设于所述低压室的顶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站还包括底板和充电桩,所述箱体安装于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开设有用于布置电缆的开槽,所述底板设有安装座,所述充电桩安装于所述安装座,并与所述开槽中的电缆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充电桩围绕所述箱体的周壁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充电站,包括箱体和顶盖,箱体设有内腔;顶盖包括上盖和下盖,下盖一端连接于箱体的顶部,另一端连接于上盖,下盖设有连通内腔的第一空腔,上盖设有连通第一空腔的第二空腔,下盖的外周沿与箱体的外周壁之间设有与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散热孔,上盖的外周壁设有连通第二空腔的第二散热孔。本技术提高了充电站的内外空气交换能力,进而提升了充电站的散热性能,还降低了充电站因长期处于高温状态而损伤设备的可能性,提高了充电站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许凯旋,于建军,梁庆宁,麦栋明,余恩赐,黄永华,张胜权,陈绍庆,卢浩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鸿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