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1562发布日期:2023-09-13 19:5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具体涉及一种线束支架。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在能源领域中的不断扩展,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中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新设计的主流发展方向。

2、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中电池包是重要的动力来源,而随着电池包的使用,大量用于传递电信号、输送电流的各类线束也被一同带入汽车结构内。这些线束的定位和连接也会影响其他结构的安装位置,因而通常都会通过设置线束支架的方式来约束线束的通过路线,以尽量避免对其他部件的空间影响。

3、常见的线束支架仅通过一组螺钉、螺母实现固定,如cn201410400063.6、cn201810160540.4等,但在装配过程中,由于仅能依靠外部力量(如手扶)定位容易出现偏转和错位的情况,影响安装质量和效果;另有一种线束支架是通过两组螺钉、螺母实现固定,如cn 201922278007.0、cn202120350983.7等,其中一组起定位作用,另一组起固定作用,但这种线束支架使得安装对象需要多开孔,且自身结构复杂,不仅会增加装配工作量,也会降低安装效率。

4、cn 202121979310.4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包的线束支架、电池包和车辆动力装置,所述用于电池包的线束支架包括:支架本体、限位板,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所述电池包内的电池模组的端板上,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远离所述端板的一侧,且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并适于推抵在所述端板的端面上。该专利中在固定孔和定位孔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限位板以辅助定位,但是该结构整体占用空间较大,难以适用于小空间中的安装。

5、由上可见,目前市面上的线束支架种类繁多,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不便之处,因而仍然需要对线束支架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等有益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至少其一而提供一种线束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困难、结构复杂的问题,实现了良好的定位、固定,并能稳定的与线束卡扣相配合约束固定线束。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线束支架,由支架安装面与线束安装面一体成型;

4、所述的线束支架呈l型,其中,线束安装面的长度至少为支架安装面的长度的3倍;

5、所述的支架安装面上开设有支架安装孔;

6、所述的线束安装面上开设有线束固定孔,所述的线束固定孔位于线束安装面远离支架安装面的一端;

7、所述的线束固定孔至支架安装面之间的线束安装面上设置有加强结构。

8、优选地,所述的支架安装面的侧边连接有翻边,所述的翻边与线束安装面位于支架安装面的两侧。

9、优选地,所述的翻边的宽度不超过支架安装面侧边的1/3。

10、优选地,支架安装面与线束安装面的相连处以及支架安装面与翻边的相连处均为圆角过渡。

11、优选地,支架安装面与线束安装面之间形成不大于120°且不小于60°的角度。

12、优选地,支架安装面与线束安装面之间形成100°的钝角。

13、优选地,所述的加强结构为固定于线束安装面和支架安装面上的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避开支架安装孔与线束固定孔设置。

14、优选地,所述的加强结构为通过冲压线束安装面形成的槽结构。

15、优选地,所述的线束固定孔为长圆孔,设置于线束安装面远离支架安装面的一端。

16、优选地,所述的支架安装孔为圆孔,设置于支架安装面的中心处。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18、将该线束支架置于待安装位置,将翻边贴紧于用于定位的侧边使支架安装孔初步对准安装点,通过螺栓/螺丝和螺母实现线束支架的固定,此时的翻边限制线束支架的旋转;在线束固定孔中卡接入线束卡扣后,即可对通过的线束实现约束固定。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方案的结构通过线束固定孔和翻边的配合,实现了装配中的初步定位和装配后的限制旋转,既方便了安装过程、简化了安装步骤,又具有良好的定位、定向和固定的效果。同时,减少了开孔数也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小体积设计提供了基础。

21、本方案的结构中采用较长的线束安装面,并将线束固定孔设置于远离支架安装面的一端,使得线束能够被进一步抬高,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加强结构的设计为较长的线束安装面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线束固定孔采用长圆孔的设计,可以有效消除常见的生产误差、测量误差和装配误差,提高适配性。对翻边的宽度进行限制,在保证基础强度和功能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减少对装配处其他部件的空间占位和影响。支架安装面与线束安装面之间设置有一角度,可根据周围部件的设置情况选用合适构型的线束支架。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由支架安装面(1)与线束安装面(2)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安装面(1)的侧边连接有翻边(12),所述的翻边(12)与线束安装面(2)位于支架安装面(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边(12)的宽度不超过支架安装面(1)侧边的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安装面(1)与线束安装面(2)的相连处以及支架安装面(1)与翻边(12)的相连处均为圆角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安装面(1)与线束安装面(2)之间形成不大于120°且不小于60°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支架安装面(1)与线束安装面(2)之间形成100°的钝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结构(22)为固定于线束安装面(2)和支架安装面(1)上的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避开支架安装孔(11)与线束固定孔(21)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结构(22)为通过冲压线束安装面(2)形成的槽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束固定孔(21)为长圆孔,设置于线束安装面(2)远离支架安装面(1)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线束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安装孔(11)为圆孔,设置于支架安装面(1)的中心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具体涉及一种线束支架,由支架安装面与线束安装面一体成型;所述的线束支架呈L型,其中,线束安装面的长度至少为支架安装面的长度的3倍;所述的支架安装面上开设有支架安装孔;所述的线束安装面上开设有线束固定孔,所述的线束固定孔位于线束安装面远离支架安装面的一端;所述的线束固定孔至支架安装面之间的线束安装面上设置有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装配困难、结构复杂的问题,实现了良好的定位、固定,并能稳定的与线束卡扣相配合约束固定线束。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凯,晁利明,周永胜,朱新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