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应力冲击的汽车后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4312发布日期:2023-11-30 00:4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应力冲击的汽车后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保险杠,具体是一种减少应力冲击的汽车后保险杠。


背景技术:

1、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部冲击力,保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很多年前,汽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用钢板冲压成槽钢,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与车身之间有很大的缝隙,看起来很不雅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至关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上了创新之路,汽车保险杠具有保险杠安全、装饰汽车、改善汽车空空气动力特性的功能,从安全角度来说,汽车在发生低速碰撞事故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保证前后车身,如果发生行人事故,它可以起到保护行人的必要作用,从外观来看,它是装饰性的,它已经成为装饰汽车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车保险杠还具备必要的空空气动力学功能,同时,为了缩短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对乘客的伤害,通常在汽车上安装车门保险杠,以提高车门的防撞冲击力。

2、汽车后保险杠是汽车保险杠的一种,在专利文献“cn201895636u汽车后保险杠”中,其保险杠主体上圆弧形中间的最高处和主体结构的两端都设有pu材料制作缓冲层和封口盖,既避免了使用全pu材料包覆保险杠主体所带来的外观呆板的缺点,又能保证汽车在受到撞击时,pu缓冲层都能起到缓和和吸收冲击力,减少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的作用,同时所述的pu缓冲层的表面为平台状,使用时可以将保险杠上的pu缓冲层可以作踏板使用,方便上下车,另外其表面还设有防滑条,以提高摩擦力,避免踩踏时发生打滑等安全隐患的存在,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是该汽车保险杠仅依靠pu缓冲层实现缓冲作用,使汽车后保险杠的缓冲性能较差,导致撞击时应力冲击较大,汽车后保险杠容易变形,且撞击时容易对被撞物造成较大的损伤,同时现有的汽车后保险杠难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汽车,导致汽车后保险杠的适用范围较小,不便于汽车后保险杠的安装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防冲击结构可以降低外力撞击对汽车后保险杠造成的应力冲击,解决了击时应力冲击较大,汽车后保险杠容易变形的问题,能够减少汽车后保险杠受到的应力冲击,降低汽车后保险杠的损坏率,同时可以降低撞击时对被撞物造成的损伤。

2、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利用缓冲结构可以增强汽车后保险杠的缓冲性能,解决了汽车后保险杠的缓冲性能较差的问题,使汽车后保险杠具有良好的吸能、缓冲性能,便于汽车后保险杠的使用。

3、进一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利用连接结构可以便于汽车后保险杠的连接,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后保险杠难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汽车的问题,扩大汽车后保险杠的适用范围,便于汽车后保险杠的安装。

4、一种减少应力冲击的汽车后保险杠,包括防冲击结构,所述防冲击结构包括保险杠外壳、固定壳体、固定柱、缓冲板、防冲击气囊、第一缓冲弹簧、安装壳体、转动柱和防冲击橡胶圈,所述保险杠外壳顶部固接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内腔顶部固接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表面滑动连接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底部固接防冲击气囊,所述防冲击气囊固接于保险杠外壳顶部,所述缓冲板底部固接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固接于保险杠外壳顶部,所述缓冲板顶部固接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表面固接有防冲击橡胶圈。

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壳体内腔顶部固接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固定柱,所述缓冲板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固定柱底端贯穿滑动孔并固接于保险杠外壳顶部,所述缓冲板底部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防冲击气囊。

6、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板底部固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一缓冲弹簧,所述固定壳体顶面开设有预设口,所述安装壳体顶面贯穿预设口并延伸至固定壳体外侧,所述安装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等距离分布的转动柱。

7、进一步地,包括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支撑壳体、限位柱、调节板、第二缓冲弹簧和阻尼橡胶块,所述支撑壳体内腔底部固接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表面滑动连接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顶部固接保险杠外壳,所述支撑壳体顶部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调节板底部固接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固接于支撑壳体内腔底部,所述调节板底部固接阻尼橡胶块,所述阻尼橡胶块固接于支撑壳体内腔底部。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壳体内腔底部固接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限位柱,所述调节板开设有四个呈矩形结构分布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柱顶端贯穿限位孔并固接于支撑壳体内腔顶部,所述调节板底部固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第二缓冲弹簧,所述支撑壳体顶面开设有安装口,所述保险杠外壳底部贯穿安装口并固接于调节板顶部。

9、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定位柱、固定板、滑动板、第一辅助弹簧、第二辅助弹簧、调节柱和调节架,所述定位柱两端均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接于支撑壳体顶部,所述定位柱表面滑动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一侧固接第一辅助弹簧,所述滑动板另一侧固接第二辅助弹簧,所述滑动板上方设置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架,且位于下方的所述调节架固接于滑动板顶部,位于下方的所述调节架固接于保险杠外壳内壁。

1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两端均固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均通过若干个定位柱连接,所述定位柱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动板,且两个所述滑动板通过第一辅助弹簧连接,两个带动滑动板相背的一侧均固接有第二辅助弹簧,所述第二辅助弹簧远离滑动板的一端固接于固定板一侧。

11、进一步地,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壳体、第二连接壳体、第一链轮、传动链条、第二链轮、转动手柄、双向螺纹柱、移动板、限位板、连接板、加强板、分隔板和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壳体固接于支撑壳体侧面,所述第一连接壳体一侧固接第二连接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壳体内腔处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侧面啮合连接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啮合连接于第二链轮侧面,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一侧均固接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表面与第一连接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另一侧均固接有双向螺纹柱,所述双向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固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第二连接壳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底部固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固接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底部固接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底部固接安装板。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壳体两侧均固接有第一连接壳体,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壳体通过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壳体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壳体分别固接于支撑壳体前后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壳体远离支撑壳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转动孔,所述转动手柄一端贯穿转动孔并延伸至第一连接壳体外侧。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壳体顶面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板通过限位槽和第二连接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移动板,所述第二连接壳体底面开设有移动口,所述连接板底部贯穿移动口并延伸至第二连接壳体下方,所述安装板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15、1、本技术利用防冲击结构可以降低外力撞击对汽车后保险杠造成的应力冲击,能够减少汽车后保险杠受到的应力冲击,降低汽车后保险杠的损坏率,同时可以降低撞击时对被撞物造成的损伤;

16、2、本技术利用缓冲结构可以增强汽车后保险杠的缓冲性能,使汽车后保险杠具有良好的吸能、缓冲性能,便于汽车后保险杠的使用;

17、3、本技术利用连接结构可以便于汽车后保险杠的连接,扩大汽车后保险杠的适用范围,便于汽车后保险杠的安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