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32048发布日期:2023-11-17 16:12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座椅调节,尤其涉及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座椅。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用户对各种场景座椅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座椅坐垫的高度调节以及倾角调节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关注,座椅坐垫的高度调节以及倾角调节使不同身高、不同体型的用户都能乘坐得舒适,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座椅调节也逐渐成为各厂家在座椅开发过程中着重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

3、座椅底座,所述座椅底座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

4、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可枢转地与第一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可枢转地与第二支撑座连接;

5、座椅支架,所述座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和第二支架连接;

6、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结构和第二驱动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

7、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结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结构驱动所述座椅支架对座椅的高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驱动所述座椅支架对座椅的倾角进行调节。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结构包括:

9、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支撑座枢转地连接;

10、第一联杆,所述第一联杆具有第一联杆轴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联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联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联杆可以沿着所述第一联杆轴线旋转;

11、第一从动杆,所述第一从动杆与所述第一联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杆与所述第二支撑座枢转地连接;

12、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带动所述座椅支架对座椅的高度进行调节。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结构包括:

14、第二齿轮;

15、第二联杆,所述第二联杆套设在所述第一联杆上,与所述第一联杆转动连接,并以所述第一联杆轴线为转轴旋转,所述第二联杆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16、第二从动杆,所述第二从动杆与所述第二联杆固定连接;

17、两个连杆机构,一个所述连杆机构分别枢转地与所述第二从动杆、第一支撑座和第一支架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杆机构分别枢转地与所述第二齿轮、第二支撑座和第二支架连接;

18、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以带动连杆机构运动,通过所述的连杆机构驱动所述座椅支架对座椅的倾角进行调节。

19、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20、前连杆;

21、中连杆,所述中连杆一端与所述前连杆的一端枢转地连接;

22、后连杆,所述后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中连杆的另一端枢转地连接;

23、一个所述连杆机构中的后连杆远离中连杆一端与第二从动杆枢转地连接,中连杆的中部与第一支撑座枢转地连接,前连杆远离中连杆一端与第一支架枢转地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杆机构中的后连杆远离中连杆一端与第二齿轮枢转地连接,中连杆的中部与第二支撑座枢转地连接,前连杆远离中连杆一端与第二支架枢转地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中连杆为v字形结构,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连接处为中连杆的中部,所述第一部和第二部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部的长度大于第二部的长度,所述第二部与所述后连杆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前连杆枢转地连接。

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与第二部交错连接,以使所述后连杆与所述第一部相互避让。

26、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支架还包括支架联杆,所述支架联杆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两个所述后连杆远离中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支架联杆枢转地连接。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圆弧型结构,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齿轮外缘的圆弧同心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具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至少一部分的所述限位销始终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表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架相对第一齿轮传动时带动所述限位销沿着所述槽壁表面运动。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一锁止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二锁止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连接。

29、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坐垫大倾角调节及坐垫高度调整;调节装置可双侧驱动双侧锁止,倾角与高度调整可独立或组合调节,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坐姿要求;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布置空间小,适用于对座椅高度要求敏感的场景。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200)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300)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34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杆(342)为v字形结构,包括第一部(3421)和第二部(3422),所述第一部(3421)和第二部(3422)连接处为中连杆(342)的中部,所述第一部(3421)和第二部(3422)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部(3421)的长度大于第二部(3422)的长度,所述第二部(3422)与所述后连杆(343)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部(3421)与所述前连杆(341)枢转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3421)与第二部(3422)交错连接,以使所述后连杆(343)与所述第一部(3421)相互避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400)还包括支架联杆(430),所述支架联杆(430)分别与第一支架(410)和第二支架(420)连接;两个所述后连杆(343)远离中连杆(342)的一端分别与支架联杆(430)枢转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210)设置有限位槽(211),所述限位槽(211)为圆弧型结构,所述限位槽(211)与所述第一齿轮(210)外缘的圆弧同心设置;所述第一支架(410)具有限位销(411),所述限位销(411)设置于所述限位槽(211)内,至少一部分的所述限位销(411)始终与所述限位槽(211)的槽壁表面抵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架(410)相对第一齿轮(210)转动时带动所述限位销(411)沿着所述槽壁表面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510)包括第一电机(512)和第一锁止机构(513),所述第一电机(512)和第一锁止机构(513)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1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结构(200)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520)包括第二电机(522)和第二锁止机构(523),所述第二电机(522)和第二锁止机构(523)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22)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二传动结构(300)连接。

10.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座椅调节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座椅,其中,调节装置包括座椅底座、传动结构、座椅支架和驱动结构;座椅底座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传动结构与第一支撑座枢接;第二传动结构与第二支撑座枢接;座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一支架连接,第二传动结构和第二支架连接;驱动结构的驱动端分别与第一传动结构和第二传动结构连接,以驱动座椅支架对座椅的高度和倾角进行调节;本技术能够完成坐垫大倾角调节及坐垫高度调整;调节装置可双侧驱动双侧锁止,倾角与高度调整可独立或组合调节,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坐姿要求;本技术的高度布置空间小,适用于对座椅高度要求敏感的场景。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李筝,郝薇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