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60079发布日期:2023-08-27 14:3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1、汽车座椅头枕能够使驾驶人在行驶的过程中感到舒服,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急刹车或发生事故碰撞时,汽车座椅头枕很好的保护驾驶人的头部和颈部,有了汽车头枕的存在,便可以有效地缓冲事故发生时巨大的瞬间冲击力,减少车辆发生事故时对驾驶人造成的伤害,现有技术中,头枕主体一般设置在座椅稍向前的位置上,当人们坐在座椅上、头部抵在头枕主体上时,极不舒适,因此大多数车主会选择单独购买多个护颈枕配置在座椅上。

2、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护颈枕与头枕主体为非一体化结构,需要车主自行购买安装,操作繁琐,且无需使用护颈枕时,也不便随时收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头枕,通过对气囊充气使底部膨胀,在压力的作用下气囊逐渐从支撑板的内部伸出,在外包覆件的下方与座椅之间形成护颈枕,用于对颈部进行支撑,在收起时,气囊通过放气的方式进行泄压,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拉动横向连接板并拉动气囊收进支撑板的内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用于与汽车座椅连接的头枕支架和包覆在座椅头枕表面的外包覆件,所述外包覆件的内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正面安装有用于保护头部的缓冲机构,支撑板的背面固定于头枕支架的上端,且支撑板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支撑板的内部设有气囊和横向连接板,所述气囊连接在横向连接板的下方,气囊上设有进气气嘴和排气气嘴,所述横向连接板竖向滑动连接在支撑板内部,横向连接板的顶端与支撑板内侧顶部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第二弹簧。

3、上述方案中:所述气囊内侧底部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限位在支撑板的底端开口外侧。限位杆的材质可以为珍珠棉,通过限位杆用于对气囊进行限位,可以有效防止气囊底部被完全收进支撑板的内部,有利于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4、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对称开设有两竖向避让槽,所述进气气嘴和排气气嘴安装在气囊背面,所述进气气嘴位于左侧的竖向避让槽内部,所述排气气嘴位于右侧的竖向避让槽内部,排气气嘴的出口端连接有电动排气阀,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与进气气嘴的进口端通过气管连接。通过开设竖向避让槽可以使进气气嘴和排气气嘴跟随气囊运动,避免进气气嘴和排气气嘴对气囊运动造成干涉。

5、上述方案中:所述外包覆件上设置有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电动排气阀和气泵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与汽车内部的供电电路电连接。在对启动颈部支撑的功能时,按压第一开关,通过控制器对气泵进行供电,启动气泵,气泵通过进气气嘴用于对气囊的内部进行充气,在关闭颈部支撑功能时,按下第二开关,通过控制器对电动排气阀进行通电,启动电动排气阀,从而对气囊的内部进行放气,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

6、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板的背面左右对称设置有两连接块,所述支撑板通过两连接块与头枕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连接稳定,使得支撑板可以对缓冲机构进行有效支撑。

7、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正面的壳体和固定在壳体远离支撑板一端的密封盖,所述壳体的内部前后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正面中心设有贯穿密封盖的传动柱,所述传动柱远离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活塞的背面和壳体的后端内壁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

8、上述方案中: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顶部的出气筒,所述出气筒的内壁中部设有环形台阶,使得出气筒的上端内径大、下端内径小,在出气筒的顶端筒口设置有十字型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轴心设有进气筒,所述进气筒向下延伸至环形台阶处,进气筒的外径小于出气筒的下端内径,在进气筒的外圆上活动套设有气塞,所述气塞外径大于环形台阶的内径、小于环形台阶的外径,当气塞落在环形台阶上时,气塞能对于出气筒的下端内孔进行封堵。

9、当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时,座椅和头枕会向前运动,由于惯性驾驶人的头部会撞击头枕,从而使得防护板受力,向靠近支撑板的方向运动,并带动传动柱和活塞向靠近气塞的方向进行运动,由活塞压缩第一弹簧并挤压壳体内部的空气,壳体内部的气体通过出气筒内部气孔将气塞顶起,从而快速排出壳体的内部,通过第一弹簧吸收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在受力结束后,第一弹簧受力产生弹性势能,使得活塞向远离支撑板的方向进行运动,使得壳体的内部产生负压,从外界吸入空气,由于重力的作用气塞会覆盖在出气筒内部的环形台阶上,空气会从进气筒内部的气孔进入壳体的内部,从而减缓第一弹簧回弹的速度,避免第一弹簧在释放动能时,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从而提高头枕使用的安全性。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气囊充气使底部膨胀,在压力的作用下气囊逐渐从支撑板的内部伸出,在外包覆件的下方与座椅之间形成护颈枕,用于对颈部进行支撑,在收起时,气囊通过放气的方式进行泄压,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拉动横向连接板并拉动气囊收进支撑板的内部,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收纳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用于与汽车座椅连接的头枕支架(5)和包覆在座椅头枕表面的外包覆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覆件(1)的内部设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正面安装有用于保护头部的缓冲机构,支撑板(8)的背面固定于头枕支架(5)的上端,且支撑板(8)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支撑板(8)的内部设有气囊(4)和横向连接板(25),所述气囊(4)连接在横向连接板(25)的下方,气囊(4)上设有进气气嘴(20)和排气气嘴(24),所述横向连接板(25)竖向滑动连接在支撑板(8)内部,横向连接板(25)的顶端与支撑板(8)内侧顶部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第二弹簧(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4)内侧底部设置有限位杆(6),所述限位杆(6)限位在支撑板(8)的底端开口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的背面对称开设有两竖向避让槽(21),所述进气气嘴(20)和排气气嘴(24)安装在气囊(4)背面,所述进气气嘴(20)位于左侧的竖向避让槽(21)内部,所述排气气嘴(24)位于右侧的竖向避让槽(21)内部,排气气嘴(24)的出口端连接有电动排气阀(23),所述支撑板(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气泵(19),所述气泵(19)的输出端与进气气嘴(20)的进口端通过气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覆件(1)上设置有第一开关(2)和第二开关(3),所述支撑板(8)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2),所述第一开关(2)、第二开关(3)、电动排气阀(23)和气泵(19)分别与控制器(2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22)用于与汽车内部的供电电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的背面左右对称设置有两连接块(10),所述支撑板(8)通过两连接块(10)与头枕支架(5)的上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板(8)正面的壳体(9)和固定在壳体(9)远离支撑板(8)一端的密封盖(11),所述壳体(9)的内部前后滑动连接有活塞(13),所述活塞(13)正面中心设有贯穿密封盖(11)的传动柱(12),所述传动柱(12)远离活塞(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板(7),所述活塞(13)的背面和壳体(9)的后端内壁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9)顶部的出气筒(15),所述出气筒(15)的内壁中部设有环形台阶(27),使得出气筒(15)的上端内径大、下端内径小,在出气筒(15)的顶端筒口设置有十字型的固定架(16),所述固定架(16)的轴心设有进气筒(17),所述进气筒(17)向下延伸至环形台阶(27)处,进气筒(17)的外径小于出气筒(15)的下端内径,在进气筒(17)的外圆上活动套设有气塞(18),所述气塞(18)外径大于环形台阶(27)的内径、小于环形台阶(27)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头枕,包括头枕支架和包覆在座椅头枕表面的外包覆件,外包覆件的内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正面安装有用于保护头部的缓冲机构,支撑板的背面固定于头枕支架的上端,且支撑板为底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在支撑板的内部设有气囊和横向连接板,气囊连接在横向连接板的下方,气囊上设有进气气嘴和排气气嘴,横向连接板竖向滑动连接在支撑板内部,横向连接板的顶端与支撑板内侧顶部之间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第二弹簧。本技术通过对气囊充气使底部膨胀,在压力的作用下气囊逐渐从支撑板的内部伸出,在外包覆件的下方与座椅之间形成护颈枕,在收起时,气囊通过放气的方式进行泄压,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收纳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郑涛,夏威夷,王锐,周金应,李彪,陈雄,褚观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汽院(重庆)汽车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