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1350发布日期:2023-12-13 22:0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悬架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1、扭力梁悬架系统是一种结构简单、工艺成熟、成本低廉、布置空间小的悬架结构,广泛的应用于入门级乘用车之中。扭力梁由纵梁和横梁焊接组成。其中,纵梁后端通过制动器支架与车轮刚性连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受到的冲击力会通过制动器支架传递到纵梁,如此,制动器与纵梁的连接部位易发生变形,并进一步导致纵梁与车轮连接不牢,从而降低了整车的操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以解决车辆行驶时,因车轮受到冲击力而导致制动器与纵梁的连接部位易发生变形,并进一步导致纵梁与车轮连接不牢,从而降低了整车的操纵性能的问题。

2、一种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包括承托纵梁、柔性缓冲套管、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车轮连接衬套,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承托纵梁,车轮连接衬套一端插置并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中的一者,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中的另一者。并且,当车轮连接衬套插置于第一安装支架时,柔性缓冲套管套设于车轮连接衬套的外侧并夹设于车轮连接衬套和第一安装支架之间,当车轮连接衬套插置于第二安装支架时,柔性缓冲套管套设于车轮连接衬套的外侧并夹设于车轮连接衬套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第二安装支架远离第一安装支架的一端用于连接车轮。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轮连接衬套包括中心衬套和多个边缘衬套。柔性缓冲套管包括中心套管和边缘套管。第一安装支架设有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多个第二配合孔围绕于第一配合孔的周侧,且第二配合孔的轴向和第一配合孔的轴向平行设置。中心衬套的一端插置于第一配合孔,且中心套管套设于中心衬套的外侧并夹设于中心衬套的外壁和第一配合孔的内壁之间,边缘套管套设于边缘衬套的外侧并夹设于边缘衬套和第二配合孔的内壁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从而有利于提高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的结构强度。并且,有利于提高滤震效果。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中心套管的材质为橡胶或者尼龙,且中心套管与第一配合孔的内壁过盈配合。边缘套管的材质为橡胶或者尼龙,且边缘套管与第二配合孔的内壁过盈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降低成本,并使得边缘套管和第一安装支架连接更加紧密。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支架对应中心衬套设有第一安装孔,中心衬套靠近第二安装支架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部。第一安装孔对应中心衬套设有第一内螺纹部,第一外螺纹部和第一内螺纹部螺纹配合,以使中心衬套靠近第二安装支架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安装孔。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提高了中心衬套与第二安装支架连接的牢固程度,并且便于组装和者拆卸中心衬套与第二安装支架。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外螺纹部靠近第二安装支架的一端还设有限位环,限位环能够止挡于第一安装孔的开口处。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便于定位安装中心衬套。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还包括紧固螺栓。第二安装支架对应多个边缘衬套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边缘衬套靠近第二安装支架的内壁设有第二内螺纹部,紧固螺栓穿设于第二安装孔并与第二内螺纹部螺纹配合,以使边缘衬套靠近第二安装支架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二安装孔。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提高了边缘衬套与第二安装支架连接的牢固程度,并且便于组装和拆卸边缘衬套与第二安装支架。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包括外支架、内支架、中心安装管和边缘安装管,第一配合孔设于中心安装管,第二配合孔设于边缘安装管。外支架扣设于内支架的外周并与内支架固定连接,且外支架设有第一中心安装孔和第一边缘安装孔,内支架对应第一中心安装孔设有第二中心安装孔,中心安装管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中心安装孔和第二中心安装孔,以使中心安装管分别连接外支架和内支架;内支架对应第一边缘安装孔设有第二边缘安装孔。边缘安装管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边缘安装孔和第二边缘安装孔,以使边缘安装管分别安装于外支架和内支架。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满足轻量化需求。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支架设有缺口部,外支架通过缺口部卡接于承托纵梁,且缺口部的内壁焊接于承托纵梁的外壁。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降低了第一安装支架与承托纵梁的装配难度,并且,有利于提高承托纵梁与第一安装支架连接的牢固程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还包括车轮螺栓,第二安装支架远离第一安装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车轮螺栓的头部止挡于第三安装孔靠近第一安装支架的一端,且车轮螺栓的螺纹部螺纹连接于车轮。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便于将第二安装支架安装固定在车轮上。

1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组件、车轮、车身连接衬套和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车身连接衬套设于承托纵梁远离第一安装支架的端部,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通过车身连接衬套连接于车身组件。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通过柔性缓冲套管、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车轮连接衬套连接车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当车轮和承托纵梁的连接部位沿车轮径向挤压柔性缓冲套管时,柔性缓冲套管能够通过自身发生弹性形变,实现车轮沿自身径向相对承托纵梁发生一定量的相对移动,进而避免承托纵梁跟随车轮一起震动,也即,实现了较好的滤震功能;当车轮和承托纵梁的连接部位沿车轮轴向挤压柔性缓冲套管时,柔性缓冲套管也能够通过自身发生弹性形变,吸收部分冲击动能,从而避免车轮与承托纵梁的连接部位在冲击动能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失效;当车轮和承托纵梁的连接部位沿车轮周向挤压柔性缓冲套管时,柔性缓冲套管能够通过自身发生弹性形变,实现车轮的轮轴沿自身轴向相对承托纵梁发生一定量的转动,进而避免承托纵梁跟随车轮的轮轴一起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托纵梁(1)、柔性缓冲套管(2)、第一安装支架(3)、第二安装支架(4)和车轮连接衬套(5),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固定安装于所述承托纵梁(1),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一端插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中的一者,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中的另一者,并且,当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插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时,所述柔性缓冲套管(2)套设于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的外侧并夹设于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之间,当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插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时,所述柔性缓冲套管(2)套设于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的外侧并夹设于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的一端用于连接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包括中心衬套(51)和多个边缘衬套(52),所述柔性缓冲套管(2)包括中心套管(21)和边缘套管(2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设有第一配合孔(31)和第二配合孔(32),多个所述第二配合孔(32)围绕于所述第一配合孔(31)的周侧,且所述第二配合孔(32)的轴向和所述第一配合孔(31)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中心衬套(51)的一端插置于所述第一配合孔(31),且所述中心套管(21)套设于所述中心衬套(51)的外侧并夹设于所述中心衬套(51)的外壁和所述第一配合孔(31)的内壁之间,所述边缘套管(22)套设于所述边缘衬套(52)的外侧并夹设于所述边缘衬套(52)和所述第二配合孔(32)的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管(21)的材质为橡胶或者尼龙,且所述中心套管(21)与所述第一配合孔(31)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边缘套管(22)的材质为橡胶或者尼龙,且所述边缘套管(22)与所述第二配合孔(32)的内壁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对应所述中心衬套(51)设有第一安装孔(41),所述中心衬套(5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部(511),所述第一安装孔(41)对应所述中心衬套(51)设有第一内螺纹部,所述第一外螺纹部(511)和所述第一内螺纹部螺纹配合,以使所述中心衬套(5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孔(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51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的一端还设有限位环(5111),所述限位环(5111)能够止挡于所述第一安装孔(41)的开口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螺栓(6),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对应多个所述边缘衬套(52)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42),所述边缘衬套(52)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的内壁设有第二内螺纹部,所述紧固螺栓(6)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42)并与所述第二内螺纹部螺纹配合,以使所述边缘衬套(52)靠近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孔(4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包括外支架(33)、内支架(34)、中心安装管(35)和边缘安装管(36),所述第一配合孔(31)设于所述中心安装管(35),所述第二配合孔(32)设于边缘安装管(3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33)设有缺口部(333),所述外支架(33)通过所述缺口部(333)卡接于所述承托纵梁(1),且所述缺口部(333)的内壁焊接于所述承托纵梁(1)的外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轮螺栓(7),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43),所述车轮螺栓(7)的头部止挡于所述第三安装孔(43)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的一端,且所述车轮螺栓(7)的螺纹部螺纹连接于车轮。

10.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组件、车轮、车身连接衬套(8)和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意一项所述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所述车身连接衬套(8)设于所述承托纵梁(1)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的端部,所述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通过所述车身连接衬套(8)连接于所述车身组件,所述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通过所述柔性缓冲套管(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所述第二安装支架(4)和所述车轮连接衬套(5)连接所述车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包括承托纵梁、柔性缓冲套管、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车轮连接衬套,第一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承托纵梁,车轮连接衬套一端插置并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中的一者,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中的另一者。柔性缓冲套管套设于车轮连接衬套的外侧并夹设于车轮连接衬套和第一安装支架之间,或者,柔性缓冲套管套设于车轮连接衬套的外侧并夹设于车轮连接衬套和第二安装支架之间,第二安装支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车轮。本申请提供的柔性扭力梁悬架结构及新能源汽车,解决了因车轮受到冲击力而导致纵梁与车轮连接不牢,从而降低了整车的操纵性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勇,尹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