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99345发布日期:2023-09-09 17:3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身防撞,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

2、授权公开号“cn213167966u”记载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车身防撞结构,包括车身本体,所述车身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数量为多个的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仓,所述固定仓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伸缩杆。该新能源汽车用车身防撞结构,通过设置挡板,当汽车受到碰撞时,挡板向下运动,第二伸缩杆和第二弹簧被压缩,通过有第二弹簧的张力,车身本体四周受到的震动得到缓冲,同时,当挡板带动运动块向下运动时,第一弹簧和第一伸缩杆被挤压,两个磁铁磁性相同,使其相互排斥,通过设置第一u型连接架、第二u型连接架和活动板,第三伸缩杆和第三弹簧被挤压”。

3、上述专利通过多个橡胶缓冲块,对压力进行再次缓冲,从而压力逐步被减轻,进而车身本体的防撞性能得到提升,但是,其属于固定位置进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收纳,而汽车的在行驶的过程中,地面不会一致处于平坦的区域,而起伏较大时,会使防撞的位置与地面接触,使整体的结构受到影响,影响整体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通过防撞机构的使用,可以使汽车的侧边受到冲击时,进行卸力,保证撞击的力度对车身底部影响较轻,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装置的稳定性较好,通过收纳机构的使用,可以使防撞机构在地势不平坦的位置收纳到汽车的底部,避免地势对防撞机构的影响,并且,机构简单使用方便。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包括:

3、运输车;

4、防撞机构,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防撞机构分别设于运输车的底部两侧,用以运输车侧边受到撞击时的卸力,每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两组导向部件、多组卸力部件和多个防撞筒环,所述运输车的底部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定位板,多组卸力部件均设于转动定位板内,两组所述导向部件设于转动定位板上,每个所述防撞筒环的两端分别设于两组导向部件上;以及

5、收纳机构,设于运输车内,用以两组防撞机构的收纳,所述收纳机构包括定位部件、收卷杆和多个拉绳索,所述收卷杆转动连接于运输车内,多个所述拉绳索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收卷杆上,且多个拉绳索的另一端均连接于两组防撞机构上,所述运输车的内部设有收卷电机,所述收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收卷杆的一端。

6、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导向部件均包括多个导向杆、多个导向槽和安装板,多个所述导向槽均等距开设于转动定位板的外表面一侧,每个所述导向杆均滑动连接于每个导向槽内,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多个导向杆的一端。

7、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卸力部件均包括:

8、移动组件,设于转动定位板内,用以防撞筒环的移动;

9、卸力组件,设于转动定位板内,且卸力组件连接于移动组件上,用以移动组件的卸力;以及

10、缓冲复位组件,设于移动组件上,用以移动组件的复位。

1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卸力板和多个限位杆,所述转动定位板的内部开设有卸力槽,多个所述限位杆均固定连接于卸力槽内,两个所述卸力板均滑动连接于多个限位杆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卸力组件包括卸力杆、阻尼器和两个连动杆,所述卸力杆滑动连接于卸力槽内,且卸力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上,两个连动杆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卸力杆的另一端,且两个连动杆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卸力板上,两个所述阻尼器分别固定连接于卸力槽的内壁两侧中心处,且每个阻尼器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于每个卸力板上。

13、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复位组件为多个缓冲弹簧,每个所述缓冲弹簧均套设于每个限位杆上,其中几个缓冲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卸力板上,另外几个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另外一个卸力板上。

1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件包括两个伸缩气缸和两个推力板,两个所述伸缩气缸分别安装设置于运输车的底部两侧,每个所述推力板均固定连接于每个伸缩气缸的输出端。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通过防撞机构的使用,可以使汽车的侧边受到冲击时,进行卸力,保证撞击的力度对车身底部影响较轻,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装置的稳定性较好。

17、(2)、该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通过收纳机构的使用,可以使防撞机构在地势不平坦的位置收纳到汽车的底部,避免地势对防撞机构的影响,并且,机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导向部件均包括多个导向杆(10)、多个导向槽(14)和安装板(2),多个所述导向槽(14)均等距开设于转动定位板(9)的外表面一侧,每个所述导向杆(10)均滑动连接于每个导向槽(14)内,所述安装板(2)固定连接于多个导向杆(10)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卸力部件均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两个卸力板(13)和多个限位杆(11),所述转动定位板(9)的内部开设有卸力槽(18),多个所述限位杆(11)均固定连接于卸力槽(18)内,两个所述卸力板(13)均滑动连接于多个限位杆(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组件包括卸力杆(15)、阻尼器(16)和两个连动杆(17),所述卸力杆(15)滑动连接于卸力槽(18)内,且卸力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上,两个连动杆(17)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卸力杆(15)的另一端,且两个连动杆(17)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卸力板(13)上,两个所述阻尼器(16)分别固定连接于卸力槽(18)的内壁两侧中心处,且每个阻尼器(16)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于每个卸力板(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复位组件为多个缓冲弹簧(12),每个所述缓冲弹簧(12)均套设于每个限位杆(11)上,其中几个缓冲弹簧(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卸力板(13)上,另外几个所述缓冲弹簧(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另外一个卸力板(1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两个伸缩气缸(5)和两个推力板(4),两个所述伸缩气缸(5)分别安装设置于运输车(1)的底部两侧,每个所述推力板(4)均固定连接于每个伸缩气缸(5)的输出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涉及车身防撞技术领域,包括:运输车;防撞机构,其设有两组,两组防撞机构分别设于运输车的底部两侧,用以运输车侧边受到撞击时的卸力,每组防撞机构包括两组导向部件、多组卸力部件和多个防撞筒环,运输车的底部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定位板。该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通过防撞机构的使用,可以使汽车的侧边受到冲击时,进行卸力,保证撞击的力度对车身底部影响较轻,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装置的稳定性较好,该新能源汽车防撞结构,通过收纳机构的使用,可以使防撞机构在地势不平坦的位置收纳到汽车的底部,避免地势对防撞机构的影响,并且,机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毛永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政中燕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