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4225发布日期:2023-09-14 01:5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领域,特别涉及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


背景技术:

1、汽车是方便出行等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是必要的,汽车上通常会设置防撞梁集成骨架。

2、现有技术的防撞梁集成骨架通常包括防撞梁、两个吸能盒和两个法兰盘等,吸能盒位于法兰盘与防撞梁之间,法兰盘与车架相安装,防撞梁对汽车进行防撞保护。

3、但在对汽车进行防撞保护时,通常是防撞梁直接与碰撞物相碰撞,存在防撞梁损坏严重的情况,不便于对防撞梁进行预缓冲保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包括:

3、防撞梁,其边侧设置有两个吸能盒;

4、所述防撞梁的另一边侧设置有缓冲机构;

5、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框、缓冲板、多个固定筒、多个弹簧、多个连接板、多个固定杆和两个缓冲盒,所述缓冲板与缓冲框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所述弹簧位于固定筒的内部,所述缓冲盒位于缓冲框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边侧与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弹簧套设于固定杆的外壁,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边侧与防撞梁相贴合。

8、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板,所述缓冲框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板与滑动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

9、优选的,所述缓冲框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滑动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所述缓冲框的边侧螺纹穿插连接有两个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与挡板螺纹穿插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缓冲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边侧螺纹穿插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的一端与防撞梁螺纹穿插连接,所述防撞梁与两个吸能盒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梁。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缓冲框、缓冲板、固定筒、弹簧、连接板、固定杆和缓冲盒的相互配合,缓冲板在缓冲框内滑动,弹簧的弹力推动缓冲板进行运动,缓冲盒的内部装有缓冲液,进而有利于对防撞梁进行预缓冲保护;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滑动板、挡板和锁紧螺栓的相互配合,滑动板使缓冲板在缓冲框内滑动,挡板对滑动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和解除,进而有利于对缓冲板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对缓冲盒和弹簧进行取下更换维护。



技术特征:

1.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33)的边侧与缓冲板(3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4)的一端与固定筒(3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4)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5)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4)套设于固定杆(36)的外壁,所述固定杆(36)的一端与连接板(35)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35)的边侧与防撞梁(1)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3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板(4),所述缓冲框(31)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板(4)与滑动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框(31)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与滑动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所述缓冲框(31)的边侧螺纹穿插连接有两个锁紧螺栓(6),所述锁紧螺栓(6)的一端与挡板(5)螺纹穿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框(3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的边侧螺纹穿插连接有定位螺栓(8),所述定位螺栓(8)的一端与防撞梁(1)螺纹穿插连接,所述防撞梁(1)与两个吸能盒(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梁(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汽车防撞梁集成骨架,包括防撞梁,其边侧设置有两个吸能盒,防撞梁的另一边侧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框、缓冲板、多个固定筒、多个弹簧、多个连接板、多个固定杆和两个缓冲盒,缓冲板与缓冲框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弹簧位于固定筒的内部,缓冲盒位于缓冲框的内部,固定筒与缓冲板固定连接,弹簧的一端与固定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弹簧套设于固定杆的外壁。本技术通过利用缓冲框、缓冲板、固定筒、弹簧、连接板、固定杆和缓冲盒的相互配合,缓冲板在缓冲框内滑动,弹簧的弹力推动缓冲板进行运动,缓冲盒的内部装有缓冲液,进而有利于对防撞梁进行预缓冲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龙,韦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玖思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