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支架、中控台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0100发布日期:2024-03-22 10:4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固定支架、中控台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载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固定支架、中控台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现如今新能源汽车逐渐走进各家各户,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预期,已经不只是对续航里程能否进一步的延长存在预期,更是对驾驶舒适性存在预期,其中,为了提高人们的驾驶舒适度,可以是通过一些小的工具来实现,例如:车载固定支架。

2、相关技术中,车载固定支架大多是固定在出风口的出气格栅上或者是吸附在玻璃上,虽然可以满足放置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需要,但是现有的车载固定支架会占用车内驾驶空间,降低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支架、中控台总成和车辆,该固定支架可以安装在中控屏外壳的背板上,减少对车内驾驶空间的占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固定支架,包括:

3、支架固定座,用于与中控屏连接;

4、移动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固定座,以及

5、固定组件,固连于所述移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移动件相对于所述支架固定座的移动由所述中控屏的侧向伸出,用于固定电子设备。

6、可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座用于连接在所述中控屏的背侧,所述移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固定组件在隐藏位置和使用位置切换。

7、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充电组件;

8、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

9、可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座设有第一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中控屏的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10、所述第一电连接部与所述充电线圈通过供电线电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构造为连接器母头和连接器公头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构造为连接器母头和连接器公头中的另一者。

12、可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

13、所述移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固定座的内腔,并通过带动所述固定组件由所述开口收回所述内腔或者伸出所述内腔以切换所述隐藏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

14、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磁吸件;

15、所述移动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内腔的移动部和固接于所述移动部的一端且可伸出所述内腔的固定部;

16、所述磁吸件固设于所述固定部。

17、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磁吸件的容纳槽;

18、所述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磁吸件之间设有隔磁板。

19、可选地,所述移动部贴合所述内腔底面的端面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容纳槽内部连通;

20、所述支架固定座上还设有通孔,连接于所述充电线圈的所述供电线穿设所述通孔且所述供电线固连连接器母头或连接器公头。

21、可选地,所述移动件还包括端盖;

22、所述固定部上还设有用于固连所述端盖的环槽,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外侧。

23、可选地,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一移动杆;

24、所述第一移动杆与所述固定部固连,所述内腔的底面形成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移动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和/或

25、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二移动杆;

26、所述第二移动杆与所述固定部固连,所述内腔的底面形成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移动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

27、可选地,所述移动件还包括弹性件;

28、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移动杆和第一导向槽的槽底;和/或

29、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移动杆和第二导向槽的槽底;

30、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固定部由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内腔或者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内腔。

31、可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座还包括支撑架;

32、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壁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所述支撑架包括插槽,所述插槽具有朝向所述开口的插口,所述第二移动杆由所述插口插入并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槽。

33、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固连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围成所述插槽;两个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所述插口;

34、所述弹性件构造为弹簧,所述底板背离所述插口一端的端面上设有连接柱,所述弹簧的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柱,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底壁的收纳槽内。

35、可选地,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插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36、所述插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移动杆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端部的宽度。

37、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锁止组件;

38、所述锁止组件设于所述支架固定座,所述锁止组件用于在所述隐藏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将所述移动件与所述支架固定座之间的移动锁止。

39、可选地,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按钮、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

40、所述支架固定座上设有供所述按钮穿设的第一通孔,且所述按钮位于所述内腔的一端固连所述第一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背离所述按钮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二锁止件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内腔的内壁面,所述第二锁止件背离所述第一锁止件的一端设有锁止块,所述第一移动杆上设有供所述锁止块插入的锁止槽;

41、所述锁止槽沿所述第一移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

42、可选地,所述锁止槽包括沿所述第一移动杆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抵接面和第一导向面;

43、所述锁止块上设有与所述抵接面抵接的限位面以及与所述第一导向面对应的第二导向面。

44、可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连接的第二壳体;

45、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成所述内腔;

46、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安装在所述中控屏上的耳板。

47、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中控台总成,包括中控屏以及如上所述的固定支架。

48、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中控台总成。

4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支架固定座安装在中控屏上,并使得移动件可移动地连接在支架固定座上,其中,固定组件安装在移动件的一端且能够通过移动件相对于支架固定座的移动由中控屏的侧向伸出,固定组件可以伸出的一端能够用以固定电子设备,具体地,当固定组件的一端自中控屏的侧向伸出时,可以用于固定手机,可以提高手机与中控屏的交互感,提升驾乘人员的驾乘体验,当无需使用手机时,可以将已经自中控屏的侧向部分伸出的固定组件缩回,达到固定组件不占用车内的驾驶空间,提高美观效果。

50、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座用于连接在所述中控屏的背侧,所述移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固定组件在隐藏位置和使用位置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充电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座设有第一电连接部,用于与所述中控屏的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构造为连接器母头和连接器公头中的一者,所述第二电连接部构造为连接器母头和连接器公头中的另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磁吸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磁吸件的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贴合所述内腔底面的端面上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容纳槽内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还包括端盖;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第一移动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还包括弹性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座还包括支撑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板和固连在所述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和两个所述侧板围成所述插槽;两个所述侧板背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所述插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插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锁止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包括按钮、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包括沿所述第一移动杆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抵接面和第一导向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座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连接的第二壳体;

20.一种中控台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屏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固定支架。

2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中控台总成。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固定支架、中控台总成和车辆,该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固定座,用于与中控屏连接;移动件,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固定座,以及固定组件,固连于所述移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移动件相对于所述支架固定座的移动由所述中控屏的侧向伸出,用于固定电子设备。如此,该固定支架可以安装在中控屏上,减少对车内驾驶空间的占用。

技术研发人员:贺志雪,姜俊鹏,宋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7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