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3254发布日期:2023-10-28 16:3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更具体地,一种涉及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前,为实现减少人员走动,方便拿取车辆配件,汽车生产车间需要使用配餐车运输物料。现配餐车由agv小车同时携带两辆上线,两辆配餐车是通过前后挂钩相连,当需将两台配餐车脱离时,现后挂钩脱钩装置,存在无法脱钩及在脱钩后脱离时因高低差问题下降速度太快,影响后挂钩销轴状态,造成在下线口车辆无法连接问题,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后挂钩进行手动脱离及连接,造成人员工作的浪费。

2、因此,如何提供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一种方便挂钩脱离且脱离后后挂钩可缓慢下降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具有位于其相对两侧的前部和后部,以及位于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承托部,承托部位于装置的顶部;前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第一角度设置;后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第二角度设置;承托部的上表面水平设置;前部的上表面倾斜向上延伸至承托部的上表面,后部的上表面从其与承托部的上表面的连接处倾斜向下延伸;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小于90度,且第一角度大于第二角度。

3、可选地,后部包括沿其倾斜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斜面部、缓冲部和第二斜面部;第一斜面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第二角度设置;缓冲部的上表面水平设置;第二斜面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第三角度设置,第三角度第二角度均小于90度;第一斜面部高于第二斜面部。

4、可选地,第二角度与第三角度相等。

5、可选地,前部的上表面与承托部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曲面连接。

6、可选地,承托部的上表面与后部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第二过渡曲面连接。

7、可选地,装置的相对两端还分别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用于将装置固定于地面。

8、可选地,第一角度为25度至35度。

9、可选地,第一角度为30度。

10、可选地,第二角度为15度至25度。

11、可选地,第二角度为20度。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内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具有位于其相对两侧的前部和后部,配餐车的脱钩装置与前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第一角度设置;后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第二角度设置;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小于90度,且第一角度大于第二角度。当配餐车行驶到后挂钩脱钩装置时,配餐车的摆杆与前部配合缓慢被抬起,后方配餐车的锁销与前方配餐车的托钩分离完成脱钩。配餐车继续前进,摆杆与后部配合,由于后部具有一定角度,因此摆杆缓慢下降,防止因高低差问题造成后挂钩在脱离后挂钩脱钩时,向下力度较大影响其他装置。

1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包括沿其倾斜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斜面部、缓冲部和第二斜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与所述第三角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承托部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曲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的上表面与所述后部的上表面之间通过第二过渡曲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相对两端还分别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将所述装置固定于地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25度至3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为3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为15度至25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度为20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餐车后挂钩脱钩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具有位于其相对两侧的前部和后部,以及位于前部和后部之间的承托部,承托部位于装置的顶部;前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第一角度设置;后部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呈第二角度设置;承托部的上表面水平设置;前部的上表面倾斜向上延伸至承托部的上表面,后部的上表面从其与承托部的上表面的连接处倾斜向下延伸;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均小于90度,且第一角度大于第二角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配餐车的摆杆与前部配合缓慢被抬起。摆杆与后部配合,由于后部具有一定角度,因此摆杆缓慢下降,防止因高低差问题造成后挂钩在脱离后挂钩脱钩时,向下力度较大影响其他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温浩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汽利戴工业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