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7291发布日期:2023-11-17 18:5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桥,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纯电动车辆通常使用单电机单级减速驱动系统,这种单级电驱动系统由于是单档减速箱,齿轮速比固定,如果需要提高动力性,则需要增加速比;如果需要提高最高车速,则需要减小速比。会遇到高速与爬坡能力等通过性要求的取舍,难以做到兼顾速度性能和动力性能。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兼顾动力性能和速度性能的同时满足小空间的布置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兼顾动力性能和速度性能的同时满足小空间的布置需求。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包括驱动电机、中间轴、第一半轴、第二半轴和差速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其固定联接的一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主动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与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的一档从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器;所述中间轴上还设置有主减主动齿轮,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差速器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壳体连接,所述差速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半轴与车轮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主动齿轮均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第二半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4、进一步地,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均空套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同步器固定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同步器向所述一档从动齿轮移动并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啮合时,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同步;所述同步器向所述二档从动齿轮移动并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啮合时,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同步。

5、进一步地,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固定联接。

6、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设置与一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主动齿轮连接的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器与一档从动齿轮或二档从动齿轮的啮合与脱离,来控制驱动电机一档或者二档动力的传递,动力传递到中间轴,再由主减主动齿轮、主减从动齿轮传递到差速器和半轴,从而驱动车辆行驶;采用两档变速来优化车辆动力性能、速度性能和经济性;同时电机输出轴与半轴的同轴式的结构布置大大节省出在车辆上的布置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中间轴、第一半轴、第二半轴和差速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其固定联接的一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主动齿轮;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与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的一档从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器;所述中间轴上还设置有主减主动齿轮,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主减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差速器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壳体连接,所述差速器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半轴和所述第二半轴与车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档主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主动齿轮均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半轴的中心轴线以及所述第二半轴的中心轴线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和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均空套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同步器固定于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同步器向所述一档从动齿轮移动并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啮合时,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同步;所述同步器向所述二档从动齿轮移动并与所述二档从动齿轮啮合时,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同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固定联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同步器控制的同轴式两档电驱动桥,包括驱动电机、中间轴、第一半轴、第二半轴和差速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其固定联接的一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主动齿轮;中间轴上设置有与一档主动齿轮和二档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啮合的一档从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一档从动齿轮和二档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同步器;中间轴上还设置有主减主动齿轮,主减主动齿轮与主减从动齿轮啮合,差速器与主减从动齿轮通过差速器壳体连接,差速器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与车轮连接。本技术采用同步器实现两档变速,通过两档变速优化车辆动力性能、速度性能和经济性;同时电机输出轴与半轴的同轴式的布置,结构更紧凑。

技术研发人员:郜可峰,陈扬珑,宋勇,廖阳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瑞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