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43983发布日期:2023-12-13 23:0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用空调,具体为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


背景技术:

1、各种车室内冷暖功能空调,根据需求进行室内制冷、制热热交换,以达到满足操作人员舒适的温度,传统车用空调,制热是通过管路引入别处发动机热回收冷却防冻液(或其它水暖加热器)至室内机热交换来实现;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环境下,一是制热循环系统传输介质(防冻液)储存量达到8~20l不等,传热介质需要加温至约60℃以上,室内出风才有温差效果,加热此部分介质需要消耗较大热量;二是由于温差较大,热源本体及传输管道热损较大,损耗甚至损耗比空调需求制热功率大,尤其管路比较长的机型,流到空调内机的介质温度上升慢、且温度有限,造成初始30~50min室内制热达不到舒适性需求,相关人员无法进行操作作业,还要考虑防冻液跑冒滴漏、发动机节温限制等;车室内私自直接加装风暖加热器模块,风暖出风口温度达到100~130℃,壳体达到80~100℃,没有防护,容易烫伤人员、或烫熔甚至引燃车室内塑料件,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相关油管走车室内,多少有燃油异味刺激操作人员呼吸道,带来呼吸不舒适,整体上影响车室内美学布置等;总之,初始制热效果不理想、能耗大、不节能、使用空间局限大、加装安全隐患大、不美观、甚至不健康等,基于以上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包括:总成箱体以及安装在总成箱体中的油箱、双蜗壳蒸发风机、蒸发芯体膨胀阀总成、风暖加热器,所述总成箱体上方设有盖板,内部设有油箱托板、蒸发箱体、风暖隔板、油箱l形隔板,所述总成箱体侧壁上设有暖风进风口、制冷进风口、出风口,底部设有底板开孔。

3、进一步的,所述油箱l形隔板垂直设置在总成箱体一角,将总成箱体中空腔分割成一个大空腔和一个用于放置油箱的小空腔,油箱托板设置在该小空腔内与总成箱体的底板间隔分布,形成暖风进风风道,制冷进风口、暖风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总成箱体同一侧面上,所述的暖风进风口与暖风进风风道连通,与暖风进风口对应的油箱l形隔板上设有切口,该切口为暖风进风风道的出风口。

4、进一步的,所述风暖隔板设置在大空腔中,将大空腔分割成两个子空腔,风暖隔板垂直设置在大空腔的底板上,风暖隔板左右两端分别与总成箱体侧面和油箱l形隔板侧面连接,所述蒸发箱体底部间隔安装在设有出风口的子空腔中,使蒸发箱体与风暖隔板和总成箱体侧壁之间形成l型空腔,蒸发箱体底部与设有出风口的子空腔底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制冷回风通道,所述制冷进风口与制冷回风通道连通,所述蒸发芯体膨胀阀总成、双蜗壳蒸发风机安装在蒸发箱体中,所述风暖加热器安装在不设有风机出风口的子空腔中,不设有风机出风口的子空腔的底板上设有底板开孔。

5、进一步的,所述蒸发箱体侧壁上设有与总成箱体出风口对应的风机出风口,与其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蒸发回风口,蒸发箱体内部设有冷凝隔水立板、芯体卡槽,底部上设有排水口。

6、进一步的,所述芯体卡槽对称设置在蒸发箱体的侧壁上,用于安装在蒸发芯体膨胀阀总成,所述冷凝隔水立板设置在芯体卡槽与设有风机出风口的前侧壁之间,所述排水口设置在冷凝隔水立板与芯体卡槽之间的底板上。

7、进一步的,所述双蜗壳蒸发风机设置在冷凝隔水立板与蒸发箱体设有风机出风口侧壁之间,使双蜗壳蒸发风机出风口安装在蒸发箱体前侧壁风机出风口上。

8、进一步的,所述风暖加热器出风口从风暖隔板下部伸出至l型空腔中,在风暖加热器出风口设置折风板,使折导气流朝向蒸发回风口长度方向。

9、进一步的,所述风暖加热器出风口为转弯风口,使折导气流朝向蒸发回风口长度方向。

10、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内侧贴隔热海绵,盖板上设有盖板油箱孔,盖板整体安装盖于总成箱体、蒸发箱体、风暖隔板、油箱l形隔板上边缘,使其各自形成密封功能区域。

11、进一步的,所述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安装在车体操纵室后壁外侧或操纵室的座椅下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把空调的制冷模块、风暖制热模块、油箱功能部件集成设计于总成内,油箱独立封闭空间安装,制热回风循环通道走油箱托板下部(避免燃油异味进入至室内制热气流循环通道),经风暖加热后吹至蒸发模块的回风口区域,与从蒸发模块下部通道进的气流混合,降低加热模块直接吹出的高温气体温度,吹进室内更柔和、安全和舒适,同时直接加热室内空气,减少热损,较大程度降低油耗和节能,极大提高室内升温效率;单独制冷时,加热模块不工作,气流只走蒸发模块下部,互不干扰,构成一个集成组合混风总成,各功能部件以模块呈现,便于安装、维护;结构紧凑,不额外占据室内空间,排除私改乱接安全及健康隐患,提高主机的整体感。



技术特征:

1.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包括:总成箱体以及安装在总成箱体中的油箱、双蜗壳蒸发风机、蒸发芯体膨胀阀总成、风暖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成箱体上方设有盖板,内部设有油箱托板、蒸发箱体、风暖隔板、油箱l形隔板,所述总成箱体侧壁上设有暖风进风口、制冷进风口、出风口,底部设有底板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l形隔板垂直设置在总成箱体一角,将总成箱体中空腔分割成一个大空腔和一个用于放置油箱的小空腔,油箱托板设置在该小空腔内与总成箱体的底板间隔分布,形成暖风进风风道,制冷进风口、暖风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总成箱体同一侧面上,所述的暖风进风口与暖风进风风道连通,与暖风进风口对应的油箱l形隔板上设有切口,该切口为暖风进风风道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暖隔板设置在大空腔中,将大空腔分割成两个子空腔,风暖隔板垂直设置在大空腔的底板上,风暖隔板左右两端分别与总成箱体侧面和油箱l形隔板侧面连接,所述蒸发箱体底部间隔安装在设有出风口的子空腔中,使蒸发箱体与风暖隔板和总成箱体侧壁之间形成l型空腔,蒸发箱体底部与设有出风口的子空腔底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制冷回风通道,所述制冷进风口与制冷回风通道连通,所述蒸发芯体膨胀阀总成、双蜗壳蒸发风机安装在蒸发箱体中,所述风暖加热器安装在不设有风机出风口的子空腔中,不设有风机出风口的子空腔的底板上设有底板开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箱体前侧壁上设有与总成箱体出风口对应的风机出风口,与其相对的侧壁下部设有蒸发回风口,蒸发箱体内部设有冷凝隔水立板、芯体卡槽,底部上设有排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体卡槽对称设置在蒸发箱体内的侧壁上,用于安装在蒸发芯体膨胀阀总成,所述冷凝隔水立板设置在芯体卡槽与设有风机出风口的前侧壁之间,所述排水口设置在冷凝隔水立板与芯体卡槽之间的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蜗壳蒸发风机设置在冷凝隔水立板与蒸发箱体设有风机出风口前侧壁之间,使双蜗壳蒸发风机出风口安装在蒸发箱体前侧壁上风机出风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暖加热器出风口从风暖隔板下部伸出至l型空腔中,在风暖加热器出风口设置折风板,使折导气流朝向蒸发回风口长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暖加热器出风口为转弯风口,使折导气流朝向蒸发回风口长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内侧贴隔热海绵,盖板上设有盖板油箱孔,盖板整体安装盖于总成箱体、蒸发箱体、风暖隔板、油箱l形隔板上边缘,使其各自形成密封功能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安装在车体操纵室后壁外侧或操纵室的座椅下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冷、暖分隔流道换热组合混风卧式空调总成,包括:总成箱体以及安装在总成箱体中的油箱、双蜗壳蒸发风机、蒸发芯体膨胀阀总成、风暖加热器,所述总成箱体上方设有盖板,内部设有油箱托板、蒸发箱体、风暖隔板、油箱L形隔板,所述总成箱体侧壁上设有暖风进风口、制冷进风口、出风口,底部设有底板开孔,构成一个集成组合混风总成,各功能部件以模块呈现,便于安装、维护;结构紧凑,不额外占据室内空间,排除私改乱接安全及健康隐患,提高主机的整体感。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峰,阎伍韧,任召宝,魏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新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