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3875发布日期:2023-10-22 02:0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载散热,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领域中新能源汽车的日益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与传统车相比,新能源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系统回路多,且回路复杂、分散,单独前置散热器无法满足整车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和车辆,以实现在车辆上增设侧置散热器解决热管理系统的散热需求。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包括:

4、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l型支架沿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固定在所述车架纵梁上,所述l型支架的水平部背离所述车架纵梁向外延伸设置;

5、横梁,所述横梁设于多个所述l型支架的水平部上,散热模块设于所述横梁上并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6、拉杆总成,所述拉杆总成设有多个,每个所述拉杆总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每个所述拉杆总成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散热模块,至少两个所述拉杆总成分别连接所述散热模块的两侧。

7、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还包括过渡支架,所述过渡支架与所述l型支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过渡支架的底端与所述l型支架的竖直部连接,所述过渡支架的顶端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

8、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在所述过渡支架的内侧,第一连接件能够依次穿设所述车架纵梁、所述过渡支架和所述加强件并锁紧固定。

9、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过渡支架和所述车架纵梁之间,所述垫块与所述加强件对应设置。

10、可选地,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还包括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线束支架分设于多个所述过渡支架的两侧。

11、可选地,每个所述拉杆总成包括:

12、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过渡支架,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13、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拉杆的自由端,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散热模块的侧壁连接。

14、可选地,每个所述拉杆总成还包括多个第一软垫组件,多个所述第一软垫组件设置在所述拉杆的两端并分别位于所述拉杆和所述过渡支架之间,以及所述拉杆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软垫组件包括:

16、第一软垫,所述第一软垫设有两个,每个所述第一软垫的一端设有翻边;

17、第一套管,两个所述第一软垫分别从所述第一套管的两端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两个所述第一软垫的所述翻边止抵于所述第一套管的两端。

18、可选地,所述横梁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软垫组件,多个所述第二软垫组件能够夹设于所述散热模块和所述横梁之间。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纵梁、散热模块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所述散热模块设于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上,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设于所述车架纵梁的外侧并与所述车架纵梁固定连接。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通过在车架纵梁的外侧设置l型支架和横梁,使得散热模块可以设于车架纵梁的外侧,实现侧置散热模块,与现有车体上前置散热器组合形成多散热方式,满足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散热需求。通过在l型支架和散热模块之间设置拉杆总成,实现对散热模块的多点固定,利于散热,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性高,安装工艺性好。

22、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将散热模块侧置于车架纵梁的外侧,实现增设散热模块,提高热管理系统的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支架(4),所述过渡支架(4)与所述l型支架(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过渡支架(4)的底端与所述l型支架(1)的竖直部(11)连接,所述过渡支架(4)的顶端连接于所述车架纵梁(1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5),所述加强件(5)设置在所述过渡支架(4)的内侧,第一连接件(6)能够依次穿设所述车架纵梁(100)、所述过渡支架(4)和所述加强件(5)并锁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块(7),所述垫块(7)设置在所述过渡支架(4)和所述车架纵梁(100)之间,所述垫块(7)与所述加强件(5)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束支架(9),所述线束支架(9)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线束支架(9)分设于多个所述过渡支架(4)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拉杆总成(3)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拉杆总成(3)还包括多个第一软垫组件(34),多个所述第一软垫组件(34)设置在所述拉杆(31)的两端并分别位于所述拉杆(31)和所述过渡支架(4)之间,以及所述拉杆(31)和所述连接板(3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垫组件(34)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软垫组件(21),多个所述第二软垫组件(21)能够夹设于所述散热模块(200)和所述横梁(2)之间。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纵梁(100)、散热模块(200)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模块托架总成,所述散热模块(200)设于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上,所述散热模块托架总成设于所述车架纵梁(100)的外侧并与所述车架纵梁(100)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车载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和车辆。散热模块托架总成包括L型支架、横梁和拉杆总成,多个L型支架沿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L型支架的竖直部固定在车架纵梁上,横梁设于L型支架的水平部上,散热模块设于横梁上并与横梁固定连接;拉杆总成的一端连接于L型支架的竖直部,另一端连接于散热模块。本技术使得散热模块可以设于车架纵梁的外侧,实现侧置散热模块,与现有车体上前置散热器组合形成多散热方式,满足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散热需求;通过设置拉杆总成,实现对散热模块的多点固定,利于散热,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性高,安装工艺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畅,于维东,裴国权,朱天浩,于小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