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36697发布日期:2023-12-29 23:3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具体而言,涉及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中,终端客户与汽车主机厂对汽车座椅达成的舒适性需求日益提升。在新场景的促生下,零重力座椅被越来越多的提及。“零重力”姿态座椅调整的目标是满足乘员足部、大腿以及躯干三个主要部分的承托力需求,使三大部分受到充分且适当的支撑力,分散背部和腿部压力,使全身肌肉处于舒张状态,达成乘员的极致舒缓状态。

2、但是,零重力座椅的自锁性能不足,在车辆发生高速后碰时,零重力座椅的联动结构容易失效,从而导致座椅后翻挤压乘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及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汽车发生高速后碰座椅挤压用户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包括滑轨件、座垫件、靠背和旋转阻尼件;

3、所述靠背与所述座垫件铰接;

4、所述座垫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整座垫件前端起伏的前端调节件和用于调整座垫件后端起伏的后端调节件,所述座垫件通过所述前端调节件和所述后端调节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滑轨件上;

5、所述旋转阻尼件设置在所述前端调节件上。

6、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滑轨件包括两个滑座、两个滑轨、中间连接架和滑轨驱动件;

7、每个所述滑座上均滑动设置有所述滑轨,所述中间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座连接;

8、所述滑轨驱动件设置在所述中间连接架上,并且所述滑轨驱动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连接,以使所述滑轨在所述滑座上移动。

9、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前端调节件包括第一动力件、第一转接板和前端调整杆;

10、所述第一动力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滑轨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板铰接,并且形成第一前端铰接点;

11、所述前端调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板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座垫件铰接,并且形成第二前端铰接点;

12、所述第一转接板铰接在所述滑轨上,并且形成第三前端铰接点,所述第一前端铰接点、所述第二前端铰接点和所述第三前端铰接点三者围成三角形。

13、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动力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丝杆和第一丝杆螺母;

14、所述滑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丝杆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传动连接;

15、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接板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传动连接。

16、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转阻尼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端铰接点处,并且所述旋转阻尼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端调整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板连接。

17、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旋转阻尼件采用盘式旋转阻尼器,所述盘式旋转阻尼器的旋转杆与所述第一转接板连接,所述盘式旋转阻尼器的固定座与前端调整杆连接。

18、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后端调节件包括第二动力件和第二转接板;

19、所述第二动力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转接板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座垫件上,并且形成第一后端铰接点;

20、所述第二转接与所述滑轨铰接,并且形成第二后端铰接点;

21、所述第二转接板与所述座垫件铰接,并且形成第三后端铰接点,所述第一后端铰接点、所述第二后端铰接点和所述第三后端铰接点三者围成三角形。

22、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动力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丝杆和第二丝杆螺母;

23、所述第二丝杆螺母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板上,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传动连接,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

24、所述座垫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电机铰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25、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座垫件包括座框和坐垫支架;

26、所述坐垫支架设置在所述座框上,所述座框与所述靠背铰接。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所述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

28、所述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的滑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29、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包括滑轨件、座垫件、靠背和旋转阻尼件;靠背与座垫件铰接;座垫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整座垫件前端起伏的前端调节件和用于调整座垫件后端起伏的后端调节件,座垫件通过前端调节件和后端调节件固定设置在滑轨件上;旋转阻尼件设置在前端调节件上。

31、具体的,通过前端调节件和后端调节件两者可以对座垫件进行调节,具体为对座垫件的前后两端的高度进行调节,调整座垫件的角度,从而满足座椅对乘员足部、大腿以及躯干三个主要部分的承托力需求;并且在日常的调节过程中,旋转阻尼件能够持续对座椅施加一定的阻尼影响,保证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及连续性,并且在车辆受到撞击时,通过旋转阻尼件的设置,座椅受到的冲击能够被旋转阻尼原件吸收,减小座椅的形变,避免座椅向后翻倒。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和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的滑轨件固定设置在车体上。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滑轨件(100)、座垫件(10)、靠背(20)和旋转阻尼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件(100)包括两个滑座(110)、两个滑轨(120)、中间连接架(130)和滑轨驱动件(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调节件(200)包括第一动力件(210)、第一转接板(220)和前端调整杆(2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件(210)包括第一电机(211)、第一丝杆(212)和第一丝杆螺母(21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阻尼件(12)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端铰接点(222)处,并且所述旋转阻尼件(12)的一端与所述前端调整杆(2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接板(220)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阻尼件(12)采用盘式旋转阻尼器,所述盘式旋转阻尼器的旋转杆与所述第一转接板(220)连接,所述盘式旋转阻尼器的固定座与前端调整杆(23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调节件(300)包括第二动力件(310)和第二转接板(3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动力件(310)包括第二电机(311)、第二丝杆(312)和第二丝杆螺母(313);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件(10)包括座框(11)和坐垫支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及汽车,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包括滑轨件、座垫件、靠背和旋转阻尼件;靠背与座垫件铰接;座垫件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调整座垫件前端起伏的前端调节件和用于调整座垫件后端起伏的后端调节件,座垫件通过前端调节件和后端调节件固定设置在滑轨件上;旋转阻尼件设置在前端调节件上。汽车包括车体和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具有旋转阻尼的应对高速后碰的零重力座椅的滑轨件固定设置在车体上。达到了汽车发生高速后碰座椅保持稳定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杉,王谦,王明,陈秀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