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8815发布日期:2024-03-22 10:3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轮毂,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


背景技术:

1、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根据不同车型的特征和需求,轮毂表面处理工艺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大致可分为烤漆和电镀两种,铝合金轮毂的制造方法有三种:重力铸造、锻造、低压精密铸造。

2、摩托车也有轮毂,但是摩托车轮毂的结构都比较简单,基本都是一体的,组装起来不是很方便,摩托车经常在不同的马路上开,时间久了轮毂极易被磨损,因此需要经常更换,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连接机构,所述轮毂本体包括外轮圈和内轮圈,所述内轮圈的中心处安装有轮辋,且所述轮辋和内轮圈之间连接有辐条,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若干第一螺栓,所述外轮圈和内轮圈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互相咬合,所述轮辋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轴承座,且所述轴承座的中心处嵌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座和轮辋的外侧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且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之间连接有第二螺栓。

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螺栓的使用,能够将外轮圈和内轮圈固定在一起,通过第二螺栓的使用,能够将内轮圈和轴承座固定在一起,通过该种方式,当外轮圈、辐条和轴承座中的某一个出现损坏时,就能够对其进行单位更换,以此来降低经济损失。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等距离排列,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等距离排列。

6、进一步的,所述轮辋的背面等距离安装有若干固定套,且所述固定套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孔。

7、进一步的,所述内轮圈的外侧等距离开设有若干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均滑动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和安装槽之间连接有一对弹簧。

8、进一步的,所述外轮圈的内壁等距离开设有定位槽,且所述定位块和定位槽互相卡合。

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安装内轮圈时,定位块受外轮圈的挤压而缩进安装槽内,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互相对齐后,定位块会移动至定位槽的位置,此时,弹簧复位,使得定位块和定位槽互相卡合,以此来完成对内轮圈和外轮圈的定位。

10、进一步的,所述轮辋的内壁安装有定位环,所述轴承座的外侧开设有定位圈,且定位环和定位圈可互相卡合。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定位圈在与定位环卡合后,轮辋就很难与轴承座分离,以此来便于使用者将第二螺栓与第三螺纹孔、第四螺纹孔相咬合。

12、进一步的,所述外轮圈的外壁安装有耐磨环,且耐磨环为陶瓷材质。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耐磨环能够提高外轮圈的抗静摩擦能力。

14、进一步的,所述外轮圈、内轮圈、轮辋和辐条均为钢材质,所述轴承座为铝合金材质。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降低轮毂整体重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轮毂整体的强度。

16、进一步的,所述外轮圈和内轮圈的内壁均开设有充气槽,且充气槽互相对齐。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嘴能够塞入充气槽内。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通过第一螺栓的使用,能够将外轮圈和内轮圈固定在一起,通过第二螺栓的使用,能够将内轮圈和轴承座固定在一起,通过该种方式,当外轮圈、辐条和轴承座中的某一个出现损坏时,就能够对其进行单位更换,以此来降低经济损失。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本体(100)和连接机构(200),所述轮毂本体(100)包括外轮圈(1001)和内轮圈(1003),所述内轮圈(1003)的中心处安装有轮辋(1004),且所述轮辋(1004)和内轮圈(1003)之间连接有辐条(1005),所述连接机构(200)包括若干第一螺栓(2001),所述外轮圈(1001)和内轮圈(1003)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2002)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2001)和第一螺纹孔(2002)、第二螺纹孔互相咬合,所述轮辋(10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轴承座(1006),且所述轴承座(1006)的中心处嵌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座(1006)和轮辋(1004)的外侧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且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之间连接有第二螺栓(20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2002)和第二螺纹孔等距离排列,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等距离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1004)的背面等距离安装有若干固定套(1007),且所述固定套(1007)的一端均开设有固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圈(1003)的外侧等距离开设有若干安装槽,且安装槽内均滑动有定位块(2004),所述定位块(2004)和安装槽之间连接有一对弹簧(20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圈(1001)的内壁等距离开设有定位槽(2005),且所述定位块(2004)和定位槽(2005)互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1004)的内壁安装有定位环,所述轴承座(1006)的外侧开设有定位圈,且定位环和定位圈可互相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圈(1001)的外壁安装有耐磨环(1002),且耐磨环(1002)为陶瓷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圈(1001)、内轮圈(1003)、轮辋(1004)和辐条(1005)均为钢材质,所述轴承座(1006)为铝合金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圈(1001)和内轮圈(1003)的内壁均开设有充气槽,且充气槽互相对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属于轮毂技术领域。该种便于组装的耐磨型摩托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连接机构,轮毂本体包括外轮圈和内轮圈,内轮圈的中心处安装有轮辋,且轮辋和内轮圈之间连接有辐条,连接机构包括若干第一螺栓,外轮圈和内轮圈的内部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栓和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互相咬合,轮辋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中心处嵌设有轴承,轴承座和轮辋的外侧分别开设有若干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且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之间连接有第二螺栓,本技术方案组装起来十分方便,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使用起来不易发生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弘航科技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