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行星排混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2641发布日期:2024-04-25 10:27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行星排混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混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行星排混动系统。


背景技术:

1、混合动力系统可按照整车实际运行工况要求而进行灵活调控,使得发动机始终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工作区域,可有效降低其油耗与排放;目前重卡采用的p2混合动力系统就是在离合器与变速箱之间增加电机,变速箱采用常规动力结构。

2、为了避免换挡存在顿挫感,提升驾驶舒适性,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包括前行星排,前行星排包括前齿圈、前行星架、前行星轮和前太阳轮,前行星架与发动机通过输入轴连接,输入轴上设置有模式切换装置,模式切换装置与空心轴的输入端连接,模式切换装置能够分别将输入轴和空心轴锁定,空心轴内套接有输入轴,空心轴通过第二挡位齿轮组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空心轴的输出端与前太阳轮连接,前齿圈与车桥通过主轴连接,主轴通过第一挡位齿轮组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还包括壳体,模式切换装置、第一挡位齿轮组、第二挡位齿轮组和前行星排均设置在壳体内部。

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虽然能够使发动机持续运行在经济区间提升整车节油率,并提升驾驶的舒适性和运营效率,但整体输出扭矩较小,动力无法提升,不适合工况复杂、动力需求高和油耗高的重型卡车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混动系统扭矩较小,动力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行星排混动系统,能够增强混动系统的输出扭矩,改善动力性。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包括发动机、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所述前行星排包括前齿圈和前行星架,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行星架和后太阳轮,所述发动机通过输入轴与所述前齿圈连接,所述前行星架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与所述后太阳轮连接,所述后行星架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车桥连接。通过将发动机与前行星排的齿圈连接,能够增加输出扭矩,动力性较好,更加适合工况复杂、运营效率要求严格、动力需求高和油耗高的重型卡车使用。

3、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挡位齿轮组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挡位齿轮组与空心轴连接,所述空心轴与所述前行星排的前太阳轮连接,所述空心轴套设在所述主轴外部,所述空心轴连接有第一换挡装置。空心轴通过设置第一换挡装置实现纯电、混动和直驱模式的切换,通过第二电机对前行星排的调速,保证发动机持续运行在高效区间。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位齿轮组包括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同轴设置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所述第四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主轴上,所述主轴上位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二换挡装置。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位齿轮组包括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的第七传动齿轮,所述第七传动齿轮与第六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六传动齿轮与第五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五传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空心轴上。

6、进一步的,所述后行星排还包括后齿圈,所述后齿圈连接有第三换挡装置。通过设置第三换挡装置和第二换挡装置能够拓展系统速比范围。

7、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与所述输入轴通过扭转减振器连接。通过采用扭转减振器,取消传统离合器,同时双电机采用平行轴布置,有效降低了混动系统轴向长度。

8、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前行星排、所述后行星排、所述第一换挡装置、第二换挡装置和所述第三换挡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换挡装置能够将主轴分别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第四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换挡装置还设置有空挡。通过在第一电机端设置多挡位,能够起到增大扭矩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增强混动系统的动力性。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换挡装置能够将所述后齿圈分别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三换挡装置还设置有空挡。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换挡装置能够将所述空心轴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换挡装置还设置有空挡。

1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行星排混动系统,通过将发动机与前行星排的齿圈连接,能够增加输出扭矩,动力性较好,更加适合工况复杂、运营效率要求严格、动力需求高和油耗高的重型卡车使用;空心轴通过设置第一换挡装置实现纯电、混动和直驱模式的切换,通过第二电机对前行星排的调速,保证发动机持续运行在高效区间;通过设置第三换挡装置和第二换挡装置能够拓展系统速比范围;通过采用扭转减振器,取消传统离合器,同时双电机采用平行轴布置,有效降低了混动系统轴向长度;通过在第一电机端设置多挡位,能够起到增大扭矩的技术效果,进一步增强混动系统的动力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其特征在于,前行星排包括前齿圈(30)和前行星架(4),后行星排包括后行星架(14)和后太阳轮(15),发动机(1)通过输入轴(3)与前齿圈(30)连接,前行星架(4)连接有主轴(19),主轴(19)与后太阳轮(15)连接,后行星架(14)上设置有输出轴(16),输出轴(16)与车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8)和第二电机(26),第一电机(8)通过第一挡位齿轮组与主轴(19)连接,第二电机(26)通过第二挡位齿轮组与空心轴(24)连接,空心轴(24)与前行星排的前太阳轮(29)连接,空心轴(24)套设在主轴(19)外部,空心轴(24)连接有第一换挡装置(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挡位齿轮组包括与第一电机(8)的电机轴同轴设置的第一传动齿轮(10)和第二传动齿轮(11),第一传动齿轮(10)与第三传动齿轮(22)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1)与第四传动齿轮(20)啮合,第三传动齿轮(22)和第四传动齿轮(20)设置在主轴(19)上,主轴(19)上位于第三传动齿轮(22)和第四传动齿轮(20)之间设置有第二换挡装置(2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挡位齿轮组包括与第二电机(26)的电机轴连接的第七传动齿轮(25),第七传动齿轮(25)与第六传动齿轮(27)啮合,第六传动齿轮(27)与第五传动齿轮(6)啮合,第五传动齿轮(6)设置在空心轴(24)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后行星排还包括后齿圈(12),后齿圈(12)连接有第三换挡装置(18)。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与输入轴(3)通过扭转减振器(2)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7),前行星排、后行星排、第一换挡装置(23)、第二换挡装置(21)和第三换挡装置(18)均设置在壳体(7)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换挡装置(21)能够将主轴(19)分别与第三传动齿轮(22)连接、第四传动齿轮(20)连接,第二换挡装置(21)还设置有空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三换挡装置(18)能够将后齿圈(12)分别与壳体(7)连接、输出轴(16)连接,第三换挡装置(18)还设置有空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行星排混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挡装置(23)能够将空心轴(24)与壳体(7)连接,第一换挡装置(23)还设置有空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行星排混动系统,涉及混动系统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发动机、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所述前行星排包括前齿圈和前行星架,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行星架和后太阳轮,所述发动机通过输入轴与所述前齿圈连接,所述前行星架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与所述后太阳轮连接,所述后行星架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与车桥连接。本技术能够增强混动系统的输出扭矩,改善动力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天辉,王亚东,杨伟玲,孙立宁,任福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7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