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调节支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71402发布日期:2024-05-21 20:0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调节支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调节支腿。


背景技术:

1、汽车支腿是汽车配件的一种,设置在汽车底盘处,用于支撑稳定车体,常规工程车在船上停泊的过程中由于海浪的原因,工程车会随着船体左右摇摆,因此需要设置一个汽车支腿对工程车进行支撑稳定。

2、公告号为cn218708772u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升降车底盘支腿结构,底盘固定连接一组圆轴,底盘固定连接一组l板,底盘固定连接一组竖板,竖板设置有圆孔二,圆轴设置在圆孔四内,方杆设置有圆孔四,圆轴轴承连接方杆,方杆匹配l板,方杆固定连接方块一,方块一设置有圆孔三,圆孔三匹配圆孔二。上述支腿在支撑时,采用在底盘的四个方位上,通过竖直向下的方式对车底盘进行支撑,在具体实施中,不方便通过三角形框架的结构方式进行支撑,在应用到在船上停泊时,由于船体行驶过程中晃动幅度较大,常规的竖直方向上的支撑无法满足对车体的支撑稳定性需求,因此本方案特提出一种折叠调节支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折叠调节支腿,第一安装基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基件在车底盘的宽度方向上呈对称分布,具体在进行车底盘的支撑时,调节两个的滑接架分别向相离一侧滑动完成对车底盘的支撑处理,与第一铰接架呈转动设置的地面接触板可以更好的适应船体的晃动进行支撑,同时,由第一安装基件、第一铰接架和第二铰接架构成的三角支撑结构可增加对车底盘的支撑稳定性,方便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调节支腿,包括第一安装基件、第二安装基件、滑接架、第一铰接架、地面接触板、第二铰接架和调控部件,其中,

3、第一安装基件和第二安装基件均设置在车底盘的底部;

4、滑接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件上;

5、第一铰接架,与所述滑接架铰接,且所述地面接触板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架远离所述滑接架的一端;

6、第二铰接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基件和所述第一铰接架铰接;

7、调控部件,用于调控所述滑接架滑动。

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调控部件包括第一轴承座和调控丝杆,其中,

9、滑接架上开设有螺纹孔

10、第一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件上;

11、调控丝杆,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内侧,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1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手轮,其中,

13、调控丝杆的端部突出所述第一安装基件,且所述手轮设置在所述调控丝杆的端部。

14、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导向杆,其中,

15、导向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件上;

16、滑接架包括导向块,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块。

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滑接架包括两个所述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分别位于所述滑接架的相对两侧。

1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二轴承座,其中,

19、第二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件上,且所述调控丝杆远离所述手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座转动连接。

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弹簧,其中,

21、弹簧,设置在所述地面接触板与所述第一铰接架之间,用于复位所述地面接触板。

2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地面接触板的底部开设有防滑槽。

2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安装螺栓,其中,

24、第一安装基件上开设有四个第一安装通孔,且四个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基件的四个边角处,所述第一安装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通孔。

25、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安装螺栓,其中,

26、第一安装基件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通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通孔在所述车底盘的宽度方向上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通孔之间,所述第二安装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通孔。

27、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调节支腿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第一安装基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基件在车底盘的宽度方向上呈对称分布,具体在进行车底盘的支撑时,调节两个的滑接架分别向相离一侧滑动完成对车底盘的支撑处理,与第一铰接架呈转动设置的地面接触板可以更好的适应船体的晃动进行支撑,同时,由第一安装基件、第一铰接架和第二铰接架构成的三角支撑结构可增加对车底盘的支撑稳定性,方便使用。

29、(2)通过设置调控丝杆,在使用时,可通过手轮便捷调节调控丝杆转动,调控丝杆在第一轴承座的限制下进行转动,在螺纹连接作用下传动滑接架沿第一安装基件滑动,从而完成对滑接架的位置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基件(1)、第二安装基件(2)、滑接架(31)、第一铰接架(32)、地面接触板(33)、第二铰接架(34)和调控部件(4),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部件(4)包括第一轴承座(41)和调控丝杆(42),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轮(5),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杆(6),其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6)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滑接架(31)包括两个所述导向块(312),两个所述导向块(312)分别位于所述滑接架(31)的相对两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轴承座(7),其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8),其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接触板(33)的底部开设有防滑槽(33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安装螺栓(91),其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调节支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螺栓(92),其中,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折叠调节支腿,包括第一安装基件、第二安装基件、滑接架、第一铰接架、地面接触板、第二铰接架和调控部件,其中,第一安装基件和第二安装基件均设置在车底盘的底部;滑接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基件上;第一铰接架与所述滑接架铰接。第一安装基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基件在车底盘的宽度方向上呈对称分布,具体在进行车底盘的支撑时,调节两个的滑接架分别向相离一侧滑动完成对车底盘的支撑处理,与第一铰接架呈转动设置的地面接触板可以更好的适应船体的晃动进行支撑,同时,由第一安装基件、第一铰接架和第二铰接架构成的三角支撑结构可增加对车底盘的支撑稳定性,方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武,刘永生,刘宏生,赵琳林,朱轶超,刘欣,冯文良,高侠,厉艳丽,汪丽平,朱士贵,赵海,陈楠,冀喆,邹垚,可学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震序车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2
技术公布日:2024/5/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