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支架、电动踏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73576发布日期:2024-03-22 10:2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伸缩支架、电动踏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伸缩支架、电动踏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在一些底盘较高的车型例如suv和越野车上,为了辅助驾乘人员便捷进出车舱,通常在车裙上安装踏板。踏板一般包括固定踏板和电动踏板。电动踏板由于其既可以在车门打开时自动伸出、辅助驾乘人员便捷进出车舱,又可以在车门关闭时自动缩回、保证车辆的通过性和外观美感,因此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但是车辆安装电动踏板后,处于缩回状态的电动踏板会遮挡车辆底盘边梁上的举升位置,从而给车辆的举升带来困难,进而影响车辆的维修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伸缩支架、电动踏板及车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车辆安装电动踏板后,处于缩回状态的电动踏板会遮挡车辆底盘边梁上的举升位置,从而给车辆的举升带来困难,进而影响车辆的维修保养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伸缩支架,应用于电动踏板,所述伸缩支架包括:安装座,用于固定于车辆的底盘;伸缩杆,用于连接于所述电动踏板的踏板主体;第一摆臂,一端与所述伸缩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第二摆臂,一端与所述伸缩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分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摆臂或所述第二摆臂;

3、其中在所述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分级缓冲件产生第一级压缩缓冲,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伸缩杆之间存在间隙;其中在所述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且所述伸缩杆承受举升力时,所述分级缓冲件产生第二级压缩缓冲以消除所述间隙,使得所述伸缩杆能够抵接于所述安装座,进而使得所述伸缩支架形成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刚性支撑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举升力的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级缓冲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摆臂,所述分级缓冲件包括:分级缓冲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之间且朝向所述第一摆臂;安装部,连接于所述分级缓冲部背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侧且固定于所述第二摆臂。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级缓冲部朝向所述第一摆臂的面呈波浪形。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周侧设有弹性筋条,所述第二摆臂朝向所述第一摆臂的一侧背离所述第一摆臂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安装部容纳于所述卡槽且通过所述弹性筋条压缩形变而卡持连接于所述卡槽。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级缓冲件的内部设有贯穿所述分级缓冲部和所述安装部的阶梯孔,所述第二摆臂朝向所述第一摆臂的一侧背离所述第一摆臂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卡槽的槽底设有螺纹孔,所述安装部容纳于所述卡槽,所述伸缩支架还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设于所述阶梯孔且与所述螺纹孔螺接,使得所述分级缓冲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摆臂。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支架还包括带帽轴套,所述带帽轴套穿设、卡持于所述阶梯孔,所述螺栓穿设、抵接于所述带帽轴套且与所述螺纹孔螺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包括踏板连接头、第一铰接侧板及底板,所述踏板连接头用于连接于所述踏板主体,两个所述第一铰接侧板并排固定于所述踏板连接头背离所述踏板主体的一侧,所述底板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侧板之间且靠近所述踏板连接头设置,所述底板用于承受所述举升力;所述第一摆臂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侧板之间且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侧板铰接,所述第二摆臂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侧板之间且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侧板铰接;所述安装座包括底盘连接板及第二铰接侧板,所述底盘连接板用于固定于车辆的底盘,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侧板并排固定于所述底盘连接板朝向所述伸缩杆的一侧;所述第一摆臂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侧板之间且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侧板铰接,所述第二摆臂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侧板之间且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侧板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侧板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第一抵触面,所述第二铰接侧板朝向所述伸缩杆的一侧设有第二抵触面;其中在所述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抵触面之间存在一所述间隙;其中在所述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且所述底板承受所述举升力时,所述第一抵触面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抵触面,使得所述伸缩支架形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刚性支撑体。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抵触面平行,所述第一抵触面和所述第二抵触面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负方向斜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底板的举升承接面形成第一夹角。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大于5°且小于20°。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铰接侧板在朝向所述安装座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踏板连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三抵触面,所述第三抵触面与所述第一抵触面光滑连接;所述第二铰接侧板在朝向所述伸缩杆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踏板连接头的一端设有第四抵触面,所述第四抵触面与所述第二抵触面光滑连接;其中在所述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时,所述第三抵触面与所述第四抵触面之间存在另一所述间隙;其中在所述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且所述底板承受所述举升力时,所述第三抵触面能够抵接于所述第四抵触面,使得所述伸缩支架形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所述刚性支撑体。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抵触面与所述第四抵触面平行,所述第三抵触面和所述第四抵触面均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正方向斜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底板的举升承接面形成第二夹角。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角大于45°且小于90°。

15、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铰接侧板远离所述踏板连接头的一端均设有轴线相互平行的两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摆臂和所述第二摆臂的一端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伸缩支架还包括传动轴,一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摆臂一端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摆臂驱动连接且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侧板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铰接侧板转动连接,另一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二摆臂一端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摆臂驱动连接且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侧板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铰接侧板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铰接侧板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所在的平面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负方向斜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底板的举升承接面形成第三夹角。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角大于10°且小于45°。

17、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二铰接侧板均设有轴线相互平行的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伸缩支架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摆臂另一端的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摆臂驱动连接且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侧板的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铰接侧板转动连接,又一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二摆臂另一端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摆臂驱动连接且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二铰接侧板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铰接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支架还包括弹性联轴器,所述弹性联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所述弹性联轴器的另一端用于连接驱动装置的输出轴。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间隙小于或者等于5mm。

19、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踏板,所述电动踏板包括:踏板主体;驱动伸缩支架,连接于所述踏板主体的一端;从动伸缩支架,连接于所述踏板主体的另一端;驱动装置,与所述驱动伸缩支架驱动连接;其中,所述驱动伸缩支架为上述任一所述的伸缩支架,所述从动伸缩支架为上述除了包括驱动轴和弹性联轴器实施例其他任一所述的伸缩支架。

20、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动踏板。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中,通过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且伸缩杆承受举升力时,分级缓冲件产生第二级压缩缓冲,使得所述伸缩杆能够抵接于安装座,进而使得所述伸缩支架形成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刚性支撑体;其中,第二级压缩缓冲的设置使得所述伸缩杆能够较容易抵接于所述安装座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和对第一摆臂的作用力;第二方向上的刚性支撑体的形成则可以保证所述伸缩支架不会在举升的过程中展开且不会通过所述第一摆臂传递过大的扭转力至驱动装置。因此该伸缩支架处于缩回状态时能够被安全、便捷及舒适地举升,进而使得安装有包括该伸缩支架的电动踏板的车辆也能够被安全、便捷及舒适地举升、方便维修保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