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夜间会车用防眩目保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856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夜间会车用防眩目保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机动车夜间行驶交会车时使用的、自动和人工控制光照度并改变光照方向、互为对方车提供前方照明的防眩目保安装置。适合各种机动车〈如汽车、特种汽车、轮式拖拉机等〉安装使用。
机动车夜间行驶须开启前照灯照明,而开启前照灯则会给会车双方造成眩目,此车照明彼车眩目,彼车照明此车眩目,照明眩目,如此矛盾,自汽车问世一来就一直存在着。随着科技进步,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前照灯的发光强度以及照射距离均有所增加,因此,眩目问题愈来愈严重,因眩目造成的车祸亦直线上升。所以,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
据发明人所知,为解决眩目问题美、日两国已着手进行汽车“夜视系统”的研制。我国已研制出多种防眩目装置,但防眩效果均不理想,究其因无论是自动变光装置还是防眩灯等,均未能摆脱前照灯光对驾驶员的刺激,因会车当时,双方驾驶员所处位置都在前照灯的几何可见角以内(详见


图1、图2)。因此,在强光〈国标规定前照灯每只灯的光照强度在12000至15000cd以上(防眩灯除外,该灯光线较暗,可降低眩目程度,但照明效果差)〉刺激下进行会车,使驾驶员始终处于一种“从明处看暗处”不良的视觉环境中,而且明、暗反差太大,驾驶员正视前方黑暗处视线模糊。正因为此,所以双方驾驶员为了看清各自道路不得不交替采取关开、开关前照灯、远光变近光、近光变远光的补救办法,这样形成光线的明、暗、强、弱等变化。而这种明、暗、强、弱的光的变化,反过来则会刺激对方,给双方驾驶员造成瞬间的视力下降。所以,在这种视力不佳、视线模糊、看不清前方道路的情况下进行会车势必盲目性大,往往酿成车祸。同时,强光以及明、暗、强、弱变化的光刺激,不仅给驾驶员生理上造成危害,也给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要提供一种既提供行驶照明、又可防止眩目的安全会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本新型由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两个系统组成。人工控制系统比较简单,只增加一个侧后照灯(可利用原有的倒车灯加以改装)即可,侧后照灯安装在车辆左侧后部,主要用于会车时关闭前照灯后,会车双方互为对方提供前方道路照明夜间在无路灯照明的公路上行驶,打开人工控制开关(8)用前照灯的远光灯照明,如迎面来车,当两车相距约100m~70m时,(视该车灯发光强度自行确定,发光强度大,距离远,反之近)两车各自关闭远光灯,同时开启近光灯,以防止远光灯眩目。
当两车相距约50m~30m时,两车各自关闭近光灯,并开启侧后照灯。这样便可防止对方近光灯眩目,同时亦可互相补偿,利用各自的侧后照灯为对方提供前方照明,给驾驶员创造了一个“从暗处看明处”的理想会车视觉环境(详见图3),此时,双方驾驶员仅凭借对方的侧位灯或示廓灯便可判断方位、调整方向,并借助对方侧后照灯的光照可清晰地观察前方道路情况。
当两车相距5~0m时,如发现对方车后50m内无尾随车辆时便可各自开启远光灯继续前进。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汽车前照灯远光灯的最小几何可见角示意图;图2是汽车前照灯近光灯的最小几何可见角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参照附图夜间行驶须照明时,打开电源开关K,这时光敏元件(1)处于弱光环境中,呈现高阻抗,控制管BG1基极对地负向偏置截止,集电极电位为正,BG2、BG3反向截止,继电器(3)、(4)不动作,+12V电流通过继电器(3)J1常闭触点1和2,加在汽车前照灯远光灯丝(5)两端,远光灯(5)点亮发出强光提供照明。
如迎面来车,随着两车距离的缩短,两车远光灯的灯光而逐渐增强达到一定光照度,产生眩目时,光敏元件(1)在光照作用下,内阻降低,向BG1基极提供正向电流,BG1集电极电位降低,稳压二极管D1击穿,BG2导通,继电器(3)吸合,将J1动触点1与静触点,接通,这时,远光灯(5)断电熄灭,同时近光灯(6)电源接通点亮。避免了远光灯强光所产生的眩目。
随着两车距离的靠近,近光灯的光照度也逐渐增强,这时光敏元件(1)内阻进一步降低,晶体管控制电路(2)中的BG1完全导通,D1、D2均被齐纳击穿,BG2、BG3管均已导通,继电器(3)继续保持吸合,继电器(4)也迅速吸合,将J2动触点1与静触点3接通,此时,近光灯(6)断电熄灭,侧后照灯(7)几乎同时点亮,因此照亮车辆左侧后部约(5×30)m2的路面,各为对方提供了前方的照明。
因此有效地避免彼此车灯为对方造成的眩目,同时也彼此为对方提供前方照明,从而可以减少和杜绝夜间会车时因灯光眩目看不清道路所造成的各种交通事故。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同时,还可以减轻驾驶员在夜间会车时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使用自动控制系统还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操作程序,减少疲劳。
权利要求1.一种由自动和人工控制相结合的,可分别对前照灯的远光灯、近光灯和可互为对方提供行驶照明的侧后照灯实行控制的机动车夜间会车用防眩目保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光敏元件(1),控制电路(2)、执行继电器(3)、(4),远光灯(5)、近光灯(6),侧后照灯(7)以及人工控制装置(8)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敏元件(1)经过二个电阻分别与导线的正、负线连接,晶体管控制电路(2)中的三极管BG1,其基极与光敏元件(1)连接,在其基极与负线之间串连一电容,其发射极与负线连接,其集电极通过电阻与正线连接,同时,在其集电极上连接有二个稳压二极管D1、D2,D1、D2分别与三极管BG2、BG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BG2、BG3的发射极与正线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继电器(3)、(4)连接,继电器(3)、(4)与远光灯(5)、近光灯(6)和侧后照灯(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侧后照灯(7)成纵向安装在机动车辆的左侧后部。
专利摘要机动车夜间会车用防眩保安装置,是车辆夜行会车时互为对方车辆提供行驶照明的防眩装置,适合各种机动车安装使用。该装置实质性特点在于会车双方行至一定距离,远光灯眩目时,自动或手动关闭远光灯,同时开启近光灯和侧后照灯,此时侧后照灯光可弥补双方车近光灯照远的不足。当随着距离的缩短,各自关闭近光灯,各利用对方侧后照灯提供的照明进行会车。用此防眩,可避免或减少会车因眩目造成的交通事故,同时也可减少眩目的光剌激给架驶员造成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文档编号B60J3/00GK2055456SQ89206099
公开日1990年4月4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20日
发明者刘振东, 张志民, 张志坚, 张志平 申请人:刘振东, 张志民, 张志坚, 张志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