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移式车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419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移式车座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式车座,特别涉及便移式车座,在工作位置上时它拴牢在车辆底板上,然后可从工作位置上解开,滚动至车辆开口处,并搬出车辆。
现有移动式车座包括安装在升降组件上的座垫,该升降组件把座垫升至一定高度,使乘客乘座舒适。现有升降组件提供了一种用闩或锁把车座固定在车辆底板上的方法。从底板上解开车座便能移动车座,然后举起车座,把它搬出车辆,放到储藏地点。一般来说,装货时须移走车座,乘客时再装上。一个人把车座举到车辆出口,再搬到储藏地点是非常费力的。车座有时很重,只得在车辆底板上拖动车座再搬出车辆,从而造成车辆内部或车座闩件的损坏。
因此需要有一种便移式车座,在工作位置上时它可拴牢在车辆底板上,而在闩锁处在非工作位置上时,可滚动到车辆出口,而不必举出车辆。
本发明的目的便是满足上述需要。按照本发明的原理,这一目的通过提供一种与车辆联合使用的便移式车座来达到,该车辆包括底板装置,该装置具有面向上的表面。该底板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辆纵轴放置的前后凹室,这些凹室伸入到面向下表面的下方;以及以高于或低于面向上表面的位置横跨凹室的定位部件。车座包括一对刚性支撑构件,它们位于车座的相对两边;上有面向下表面,用来与车辆底板装置的定位件接合。软座构件被放置在该对刚性支撑构件上。该车座还包括安装在每对刚性构件上的前后钩件,它们在如下两个位置上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在此位置上,它们伸入到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的下方,从而进入前后凹室,并钩住定位件,此时面向下表面与定位件接合,从而可拆卸地把相关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固置在底板装置上的固定工作位置上;(2)在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从而使相关刚性支承构件在底板装置上方相对移动。滚轮件被装在刚性支撑构件上,在下面两个位置上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该位置伸入到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和处于非工作位置的钩件的下方,从而使刚性支撑构件和其上的软座构件通过滚轮件的支撑在底板装置的面向上表面上方滚动;(2)在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一些钩件相对于滚轮件被构造并被装配成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同时,滚轮件对应地分别在非工作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从下述参照附图的详尽说明中将变得显而易见。
参照附图,可更好理解本发明,附图示出举例说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已移到车辆外的移动式车座组件的透视图;
图1A为移出车辆、搬到储藏地点的本发明车座组件的透视图;
图2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安装在升降支撑件上的上闩/解闩部件的正剖视图,其滚轮处于工作位置上;
图3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安装在升降支撑件上的上闩/解闩部件的正剖视图,该部件与车辆底板接合,滚轮处于非工作位置上;
图4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安装在升降支撑件上的上闩/解闰部件的后剖视图,其滚轮处于工作位置上;
图5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安装在升降支撑件上的上闩/解闩部件的后剖视图,该部件与车辆底板接合,其滚轮处在非工作位置上;
图6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安装在升降支撑件上的上闩/解闩部件的透视图,该部件正要与车辆底板接合,为表示得更清楚,将一部分底板及车座组件移去。
图7为按本发明原理所提供的安装在升降支撑部件上的上闩/解闩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正视图,其滚轮处在工作位置上;
图8为按本发明原理所提供的安装在升降支撑部件上的上闩/解闩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正视图,该部件与车辆底板接合,其滚轮处在非工作位置上;
图9为按本发明原理所提供的安装在升降支撑部件上的上闩/解闩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后视图,其滚轮处在工作位置上;
图10为按本发明原理所提供的安装在升降支撑部件上的上闩/解闩部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后视图,该部件与车辆底板接合,其滚轮处在非工作位置上;以及图11A和11B为按本发明原理提供的撞件的透视图。
请参看附图,特别是图1,所示的车辆10的车体为11,移动式车座组件12可放入其中。车体11上有用来支撑车座组件12的底板14。在所示实施例中,底板14如图所示,可支撑两个车座组件。但是不难看出,取决于车辆的类型、大小和构形,车座组件可多可少。当车座组件12搬出车辆时,底板14可用来装货。
在所示实施例中,底板14包括第一和第二导轨,分别标为16、18。导轨16、18沿车辆10的纵向伸展,相互平行,宽度适合车座组件12的宽度。每根导轨16、18包括边缘20、22和面向上的表面24(图6)。边缘20、22突出在底板14之上,其作用下面自然可见。
每一导轨16、18都包括若干凹室,用来把车座组件固定到底板14上。如图1所示,一个车座组件12需要四个凹室将其安装其中,即相对于车辆纵向被放置的两个前凹室26和两个后凹室28。在每一根导轨16、18中,一前凹室位于一后凹室之前。在图示实施例中,每一根导轨有6个凹室,以适合不同座位组合。因此,可根据要求的车座间距使用不同的凹室组合。
如图6所示,凹室16、18在导轨16、18的表面24上有开口30。凹室的宽度略小于表面24的宽度。凹室26、28包括底面32和侧壁34。凹室26、28伸入车辆底板14之下。而且,前凹室26和后凹室28在其一端各有一撞销36、37。撞销36、37与导轨16、18的纵轴垂直,其宽度与凹室26、28的宽度相同。撞销36、37固定安装在凹室26、28的内壁34上,其位置略低于导轨表面24。在与撞销相对位置上,凹室有一斜面38,帮助把车座组件12的闩件或钩件40、42导引入凹室,这一点在下文自然可知。如果不使用导轨,凹室26、28可位于车辆金属底板下方,而撞销可放置在凹室和底板平面上方,如图5所示。
如图6所示,导轨16、18的表面24上有凹槽44,宽度与轨宽相同。在所示实施例中,每导轨设一凹槽44是为前车座部件12所设,它们位于导轨16、18的两个前凹室26的近旁(图1)。每一凹槽44与车座组件上的一对前轮46啮合,从而把前车座部件12正确地置于上闩位置上,这一点从下文自然可知。一自对中导块48设置在凹槽44的中心处并凸出在导轨16、18的表面24之上。该导块48使前轮46对中,从而当车座组件12沿导轨移向上闩位置时使座组件12在导轨16、18中对准(图2)。
也可以不用导轨,而代之以撞销部件116。如图11A和11B所示,每一撞销部件包括一根或多根撞销136。每一部件116为每一撞销设一凹室。用安装凸台124把部件116紧固在车辆10的底板上。最好设置轮槽122帮助车座在凹室130上的定位。
各附图表示出体现本发明原理的车座组件12。该车座组件12包括一对横向隔开的刚性升降支撑构件50。座垫52和靠垫54安装在该升降支撑构件的上面。座垫52和靠垫54构成软座构件。
每一升降支撑构件50有一上闩/解闩部件安装其上,一般标为56。每一上闩/解闩部件包括一前闩件或称前钩件40、一对安装在其上的前轮件或称前轮46、一后闩件或称后钩件42、一对安装在其上的后轮件或称后轮47以及可操纵地与钩件相连结用来同时驱动上述钩件的驱动装置49,每一上闩/解闩部件56用来把车座组件锁在导轨16、18中,而当处于解闩位置上时允许车座部件滚动。两上闩/解闩部件56形状类似,因此下面只相对一个升降支撑构件50,对一个上闩/解闩部件进行具体说明。
上闩/解闩部件56的前闩件40包括前左闩板41和前右闩板43。前左闩板和前右闩板位于升降支撑构件50的相对两侧,如图2和图4所示。如图2所示,其中为清楚起见,未画出座垫,前左闩板41包括一位于上方的弹簧58,其一端连结到支架60上,该支架60固定在升降支撑构件50上。弹簧58的另一端连结到凸出在前左闩板41之上的凸钩62上。
每一前左闩板41和前右闩板43的顶端为带钩部分64。两块板的带钩部分64互相对齐。前左闩板和前右闩板由销钉45连结在一起,受到驱动时,同时围绕枢轴75转动。在上闩的工作位置上时,该带钩部分64位于从升降支撑构件50的底面向下伸出凸出部66的近旁。该凸出部66包括一切口70,该切口形成面向下表面71,其作用下文自然可知。两前轮46连结在前左闩板和前右闩板上,把升降支撑构件50夹在其中。一个轮46由轴72可转动地连结到前左闩板41上。另一个轮46由轴73可转动地连结到前右闩板43上。
如图4所示,一防响板51被放置在前右闩板43和升降支撑构件50之间。该防响板51上在带钩端57对面有一挂钩53。前右闩板上有凸钩55。一弹簧59被连结到挂钩53和凸钩55上,从而把防响板51和前右闩板43连结起来。而且,该防响板51被套到枢轴75上,因此在受到驱动时,与前闩件或前钩件40一起转动。弹簧59提供的弹力使得前闩件40在受到驱动时不受约束,从而借助于带钩端57保证了合适的上闩。这一点从下文自然可知。
驱动装置49包括把前闩件40和后闩件42连结起来的连杆74。连杆74的一端76固定在凸钩62上。它的另一端82固定在后闩件42的凸钩84上。
与前闩件40类似,后闩件42也包括位于升降支撑构件50相对两边的后左闩板81和后右闩板83。后左闩板81和后右闩板83由销钉87连结,受到驱动时,同时围绕枢轴85转动。
两后轮47分别连结到后左闩板81和后右闩板83上,把升降支撑构件50夹在其中。一个轮47由轴91可转动地连结到后左闩板81上,另一个轮47由轴93可转动地连结到后右闩板83上。
带钩部90分别形成在后闩件42的后左闩板81和后右闩板83的顶端,并相互对齐。当处在上闩的工作位置上时,该带钩部90位于从升降支撑构件50的底面向下伸出的第二突出部92的近旁。第二突出部92包括一切口94,形成面向下的表面93,其作用从下文自然可知。
后左闩板81上有一弹簧96,它的一端固定到支架98上,该支架又固紧在升降支撑构件50上。该弹簧的另一端96固定在后左闩板81的凸钩97上。
请参看图4,后闩件或后钩件42的后右闩板83上有挂钩件100。后防响板101位于升降支撑构件50和后右闩板83之间。该防响板101围绕枢轴85可转动地连结到后左闩板和后右闩板上,受驱动时与之一起转动。该防响板101上在带钩端107对面有支架103。弹簧105连结到支架103和挂钩件100上。弹簧105提供的弹力使得后闩件42在受到驱动时不受约束,从而借助带钩端107保证了合适的上闩,这一点从下文可看得更清楚。
一卡扣102固定在升降支撑构件50和防响板101之间。该卡扣包括一圆头104(图5)和一带槽部106(图4),用来把上闩/解闩部件56的驱动装置49锁定在两个不同位置上,这从下文可看得更清楚。
后右闩板83有一细长部108,如图4所示,该细长部108向后伸出到升降支撑构件50的端部外。细长部108的顶端处为手柄109,它成为驱动装置49的致动器。该手柄包括顶部110和底部112,弹簧114放置其间(图3)。细长部108包括突块117,突起在该处表面上。手柄109的底部112包括一滑动件118。该滑动件118端部有一突出在其上的锁舌120。该滑动件上有槽122,突块117即放置其中。压下手柄109的弹簧114,滑动件118就沿着细长部108的纵轴向上移动。此时细长部即能向上或向下转动,从而把滚轮置于非工作位置或工作位置。到一定位置上,放开手柄109,弹簧114向下移动滑动件,锁舌120与槽106或圆头104啮合,从而锁定细长部,这从下文可看得更清楚。
下面参照附图阐述如何把车座组件12装进车辆。把车座组件12举进车辆10的开口108,此时闩件或钩件40、42处于非工作位置,滚轮对46、47处于工作位置,如图2所示。当闩件40、42处于非工作位置时,前轮对46和后轮对47分别位于闩件40和42的带钩部64和90的下方而处于工作位置。当滚轮处于工作位置时,锁舌120与圆头104啮合,把驱动装置49的手柄或致动器109锁定。
把位于升降支撑构件50两边的前滚轮46导入各自的导轨16、18中。在把车座部件向前推进车辆时,前后轮对46和47沿导轨16、18表面24在导轨边缘20和22之间滚动。
继续沿导轨16、18推动车座组件12,自对中导块48引导着滚轮,从而保证把车座组件12置于导轨16、18的合适位置上。当导块48位于前轮对46之中时,车座组件就处于导轨16、18的合适位置上。当前滚轮啮合上导轨16、18的凹槽44时,车座组件12就处于车辆内的合适锁定位置上,此时,前闩件40位于前凹室26的上方,后闩件42位于后凹室28的上方。
然后按动驱动装置49的手柄109,压下弹簧114,使锁舌120脱开圆头104。然后就能向上转动手柄109把车座组件12固定在车辆10中。这样,举起手柄109使后闩件42向下移动,如图2中箭头所示。驱动装置49的连杆74将后闩件的移动传给前闩件40,使其沿相反方向同时向下移动、前闩件和后闩件40、42分别沿凹室28、26的斜面38滑动,直到它们处在撞销36、37的下面。
如图3和图5所示,当带钩部64和升降支撑构件50的面向下表面71一起紧紧围住撞销36时,前闩件40就整个闩定。如上所述,防响板51保证了与撞销36的紧密配合,不致发出卡嚓卡嚓的响声。同样,当带钩部90和面向下表面93一起紧紧围住撞销37时,后闩件42就整个闩定。后防响板101保证了与撞销37的紧密配合,不致发出卡嚓卡嚓的响声。当闩件40、42处于闩定或工作位置时,滚轮46、47分别位于闩件40和42之上,处在非工作位置上。此时,车座部件的重量由车辆底板和撞销承受。弹簧58,96提供了为保证闩件40、42与撞销恰当配合而不致在它们的接触面处发出卡嚓卡嚓响声所需的弹力。当锁舌120与槽106啮合时,驱动装置49的手柄109被锁定。
若要搬动车座组件12,就按动手柄109,使锁舌120脱离槽106,然后向下转动手柄,使前后闩件40、42分别脱离撞销36、37,滚轮46、47同时移到工作位置,闩件40、42移至滚轮46、47上方的非工作位置。当滚轮移到工作位置时,弹簧58和96帮助举起升降支撑构件50及其座垫52、54。车座组件的重量此时由滚轮承受。
然后可沿导轨16、18把车座组件12滚向车辆入口108。当然,也可不用导轨,而在车辆底板14上滚动车座组件12,将它移走。然后把车座组件12举出车辆入口108,放到地面上,然后滚至储藏地点。
下面参照图7-图10,这些图示出按本发明原理提供的安装在升降支撑构件50直的上闩/解闩部件156的第二个实施例。两个实施例中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7和图9所示,滚轮46连结到前左闩板41和前右闩板43上,从而使升降支撑构件50位于两板之间。与第一个实施例一样,用枢轴75把前左闩板41连结到前右闩板43上。驱动装置149的连杆74把前闩件或前钩件40连结到后闩件或后钩件42上。连杆124把滚轮147可围绕枢轴转动地连结到后闩件42的后左闩板81上。因此滚轮147可自由围绕枢轴126转动。驱动装置149包括驱动连杆128,它的一端连至滚轮147的部件130上,另一端连结到前左闩板41上滚轮46的轴72上。
如图9所示,连杆132把滚轮134可围绕枢轴转动地连结到后闩件42的后右闩板83上。因此滚轮134也可自由围绕枢轴126转动。可以看出,滚轮对(总共4个滚轮)可代之以单个滚轮(总共2个滚轮),从而减少部件数。
第二个实施例的上闩/解闩部件156的操作与参照第一个实施例时所作的讨论相似。图7和图9表示出升降支撑构件50,其处在滚轮可操作以使车座部件12可自由移进或移出车辆10的位置。在此位置上,作为后右闩板一部分的手柄109已向后拉动驱动装置149的连杆74,使前左闩板41与滚轮46一起顺时针转动。由于前闩板上有滚轮46并且驱动连杆128直接连结其上,因此当滚轮147和134相对连杆124和132转动时,连杆128把它们移至工作位置上。因此,当滚轮46、134和137以相同方向移至它们的工作位置时,闩件40和42以相反方向移至它们的非工作位置。
若要把滚轮从工作位置移至非工作位置,同时使闩件40和42闩上撞销36、37,须使手柄109脱离锁定并向上举起,从而把后闩件42移到撞销37之下(图10)。后闩件42的移动把连杆74向前推,连杆74转而把前闩件40转至撞销36下面。由于前闩件40上有前滚轮46并且驱动连杆128直接连结在滚轮46上,因此前滚轮46的移动由连杆128被传至后滚轮147和134,从而当后滚轮147和134分别相对连杆124和132转动时,它们就被移至非工作位置。因此,滚轮46、147和134被同时一起移至闩件40、42上方的非工作位置。
不难看到,不管车座形状怎样,都可使用车座部件的上闩/解闩部件。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把车座组件拴牢在车辆中装置,同时提供了一种毋需化多少举力就可将车座组件搬出车辆的装置。
因而也可以看到,本发明的目的已完满有效地达到。但应该指出,对上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表示和说明都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在不背离这些原理的条件下可对它们作出变动。因此,本发明包括在下述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改型。
权利要求
1.一种与车辆联合使用的便移式车座,该车辆包括具有面向上表面装置的底板装置,该底板装置包括相对车辆纵轴设置的前后凹室,它们伸入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下方;以及以高于或低于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位置横跨上述凹室的定位件,该车座包括一对位于上述车座相对两边的刚性支撑构件,并具有用来与车辆底板装置的定位件接合的面向下表面装置,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上的软座构件,安装在该对刚性支撑构件的每一构件之上的前钩件和后钩件,它们可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此位置伸入到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装置的下方,从而进入前后凹室,钩住定位件,此时此定位件和上述面向下表面装置接合,从而可拆卸地把相关刚性支撑构件及其软座构件固定在上述底板装置的固定工作位置上,(2)位于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从而使相关刚性支撑构件在上述底板装置上相对移动,以及安装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上的滚轮件,它们在如下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此位置伸入到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装置以及处在非工作位置的钩件的下方,从而使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通过滚轮的支撑在车辆底板装置的面向上表面装置上滚动;(2)在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某些上述钩件相对于某些上述滚轮件被构造并被设置成从工作位置移动到非工作位置以及从非工作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而同时上述某些滚轮件对应地从非工作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以及从工作位置移动到非工作位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与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中的每一构件相联的钩件可围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此支撑构件上,从而沿相反方向同时移入上述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上述某些滚轮件安装在上述某些钩件上。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上述某些钩件包括与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中每一个刚性支撑构件相联的前钩件。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上述某些钩件包括与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中的每一个刚性支撑构件相联的前钩件和后钩件。
6.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上述某些滚轮件包括位于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中的每一个刚性支撑构件上的前滚轮件和后滚轮件,它们被构造并被设置成同时移动。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的每一个刚性支撑构件上的前后滚轮沿同一方向同时围绕枢轴转动。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中的每一个刚性支撑构件上的前后滚轮沿相反方向同时围绕枢轴转动。
9.一种与车辆联合使用的便移式车座,它包括具有面向上表面装置的底板装置,该底板装置包括一对相对车辆纵轴设置的前后凹室,它们伸入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下方;以及以高于或低于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位置横跨在凹室上的定位件,该车座包括一对位于上述车座相对两边的刚性支撑构件,并具有用来与车辆底板装置的定位件接合的面向下表面装置;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上的软座构件;安装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的每一个刚性支撑构件上的前后钩件,它们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此位置伸入到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装置的下方,从而进入相关的前后凹室,钩住定位件,此时此定位件与上述面向下表面装置接合,从而可拆卸地把相关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固定在上述底板装置的固定工作位置上,(2)在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从而使相关刚性支撑构件在上述底板装置上相对移动;安装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的每一个上的前后滚轮件,它们在如下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此位置伸入到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装置以及处于非工作位置的相关钩件的下方,从而使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通过滚轮的支撑在车辆底板装置的面向上表面装置上滚动;(2)在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以及与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中的每一构件相联的驱动装置,它相对于相关刚性支撑构件被构造并被设置成可与刚性支撑构件的钩件和滚轮件联动,从而(1)当要把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固置在上述固定工作位置上时,把上述钩件移至工作位置并把上述滚轮件移至非工作位置;(2)当要把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移出工作位置,在车辆底板装置的面向上表面装置上方以由滚轮件支撑的关系把上述钩件移至非工作位置并把上述滚轮件移至工作位置。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座,其特征在于,上述面向下表面装置包括一其中具有切口的突出部,当上述钩件处于上述工作位置上时,该切口与上述定位件接合。
11.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上述前后钩件可围绕枢轴转动地连结到相关刚性支撑构件上,每一个上述驱动装置包括(1)可操作地与相关前后钩件中的至少一个连结的手柄,它与滚轮件一起作围绕枢轴的转动;(2)连杆,它把相关前后钩件互相连结起来,使前后钩件沿相反方向一起围绕枢轴转动。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上述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前后滚轮件可转动地分别装在相关的前后钩件上,从而与其一起移动。
13.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每一个上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连结件,把相关前后滚轮件互相连结起来,从而沿相同方向一起移动。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相关前后滚轮件中的至少一个可围绕枢轴转动地与相关前后钩件中的至少一个相连结。
15.按权利要求11或13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每一个上述驱动装置包括一弹簧,其弹力把相关钩件偏压朝向非工作位置;以及手柄的手动可脱锁锁定装置,用于对抗弹簧的偏压力,选择性地把相关前后钩件锁定在工作位置上。
16.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座,其特征是,每一个相关前后钩件包括一由弹簧压下的防响件,当移到工作位置时,用来保证与定位件的啮合不发出卡嚓声。
17.一种把移动式车座安装进车辆的方法,该车辆包括具有面向上表面装置的底板装置,该底板装置包括相对车辆纵轴放置的前后凹室,它们伸向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下方;以及以低于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位置横跨上述凹室的定位装置,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车座,该车座包括一对位于上述车座相对两边的刚性支撑构件,该构件上有面向下表面装置,用来与车辆底板装置的定位件接合,在该对刚性支撑构件上的软座构件,安装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的每一构件上的前后钩件,安装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的每一构件上的滚轮件,某些上述滚轮件被相对于某些上述钩件而构造和设置,(b)把上述某些钩件移至非工作位置,与此同时,把上述某些滚轮件移至工作位置,此位置位于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装置以及上述某些钩件的下方,(c)把上述车座移入车辆开口并移到上述底板装置上,从而使该车座通过滚轮件的支撑放置在车辆底板装置的面向上表面装置上,(d)在面向上表面装置上滚动该车座,直到钩件位于上述前后凹室的上方,(e)把上述某些钩件移至工作位置,同时把上述某些滚轮件移至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从而上述某些钩件伸入到面向下表面装置的下方,进入凹室并钩住横跨凹室的定位件,此时上述定位件和上述面向下表面装置接合,因此可拆卸地把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固置在上述底板装置的固定工作位置上。
18.一种与车辆联合使用的便移式车座组件,该车辆包括具有面向上表面装置的底板装置,该车座组件包括包括有引导表面的定位组件,该定位部件连结到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上,该定位组件包括一对相对车辆纵轴放置的前后凹室,它们伸入到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下方;以及以高于或低于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位置横跨在上述前后凹室中的定位件;以及车座,包括一对刚性支撑构件,具有面向下表面装置用来与定位装置的定位件接合;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上的软座构件;安装在上述每一个刚性支撑构件上的前后钩件,它们在如下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此位置伸入到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装置下方,从而进入凹室并钩住横跨其上的定位件,此时上述定位件与上述面向下表面装置接合,从而把刚性支撑构件和其上的软座构件固置在上述底板装置的固定工作位置上,(2)位于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从而使刚性支撑构件在上述导引表面上相对移动;安装在上述每一个刚性支撑构件上的前后滚轮件,它们在如下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此位置伸入到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装置以及处于非工作位置的相关钩件的下方,从而使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通过滚轮件支撑在导引表面上方,因而也就在车辆底板装置上方滚动,(2)位于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以及与上述刚性支撑构件对中的每一构件相联的驱动装置,它相对于上述刚性支撑构件被构造和被设置成与相关刚性支撑构件的钩件和滚轮件联动,从而(1)当要把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构件固置在上述固定工作位置上时,它将上述钩件移入工作位置并把上述滚轮件移入非工作位置;(2)当要把刚性支撑构件以及其上的软座构件从工作位置移出时,通过滚轮件的支承,在车辆底板装置的面向上表面装置和上述导引表面装置的上方,把上述钩件移入非工作位置并把上述滚轮件移入工作位置。
19.一种在车辆中用来支撑车座软座构件部分的升降支撑组件,该车辆包括其上有面向上表面装置的底板装置,该底板装置包括相对于车辆纵向轴放置的前后凹室,它们伸入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下方;以及以高于或低于上述面向上表面装置的位置横跨在上述凹室中的定位件;该升降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到软座构件部分上的刚性支撑构件,其具有面向下表面装置,用来与车辆底板装置的定位件接合;安装在上述刚性支撑构件上的前后钩件,它们在如下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此位置伸入到面向下表面装置的下方,从而进入凹室并钩住钩件,此时上述定位件与上述面向下表面装置接合,从而可拆卸地把刚性支撑构件和安装在其上的车座构件部分固置在上述底板装置的固定工作位置上;(2)位于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从而把刚性支撑构件和安装其上的车座构件部分移到上述底板装置的上方;以及安装在刚性支撑构件上的前后滚轮件,它们在如下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1)工作位置,此位置伸入到刚性支撑构件的面向下表面装置和处于非工作位置的钩件的下方,从而使刚性支撑构件和安装其上的车座构件部分通过滚轮件的支撑在车辆底板装置的面向上表面装置上方滚动;以及(2)位于工作位置上方的非工作位置;上述钩件相对于上述滚轮件被构造并被设置成可从工作位置移至非工作位置,以及从非工作位置移至工作位置,同时该滚轮件相应地从非工作位置移到工作位置,以及从工作位置移至非工作位置。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升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钩件可围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刚性支撑构件上,从而以相反方向同时转入上述工作位置或非工作位置。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升降支撑组件,其特征是,前后滚轮件沿同一方向同时围绕枢轴转动。
22.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升降支撑组件,其特征是,前后滚轮件以相反方向同时围绕枢轴转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便移式车座。该车座包括刚性支撑构件和其上的软座。该刚性支撑构件上装有钩件和滚轮,它们上下移动而处于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当钩件处于工作位置,而滚轮处于非工作位置时,该钩件钩住车辆底板上凹室中的定位件,从而把车座固定在车辆底板上。当滚轮处于工作位置,而钩件处于非工作位置时,车座便能在车辆底板上滚动。
文档编号B60N2/04GK1095023SQ9410394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2日
发明者里卡多·Z·阿尼罗斯, 马修·E·杜卡茨, 弗雷德·C·克雷斯盖, 杰伊·P·麦卡锡 申请人:阿托马国际有限公司, 克莱斯勒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