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压溃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1800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汽车压溃吸能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特别是一种汽车压溃吸能盒。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发展,汽车保有量及普及率均越来越高,导致交通事故也越来越频繁。据统计,正面碰撞是发生最频繁的交通安全事故,其发生概率占交通安全事故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0003]压溃吸能盒设置在前侧梁与其车辆前方侧的保险杠横梁之间,在汽车发生前部碰撞时压溃碰撞吸能盒来吸收冲击能量。发生轻微碰撞时避免前侧梁不变形以及避免散热器和冷凝器等高价部件破损;降低财产损失。当发生正面严重碰撞时降低乘员受到的冲击。为了提高乘员的安全性,设计人员尽可能提升每一段吸能结构的吸能效率,提升吸能结构对能量的吸收。
[0004]为此,人们设计了多种压溃吸能盒,有一些记载在专利文献中。如中国专利文献记载的车辆的碰撞吸能盒和车体前部结构[申请号:200910127971.1 ;公告号:CN101544218B]、可控制碰撞吸能及残余变形的小型汽车防撞梁吸能盒[申请号:201010511670.1 ;公告号:CN101962038B]以及申请人申请的一种汽车碰撞吸能盒[申请号:201120540467.7 ;公告号:CN202448913U]。上述压溃吸能盒虽然能吸收冲击能量,但随着乘员安全性的提高,该吸能盒由于吸能效率低越来越难以满足汽车设计要求;以及压溃吸能盒存在着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压溃吸能盒,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单位长度吸能效率。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呈圆柱管状且为一体式结构,它包括后圆柱管段、能伸入后圆柱管段内的前圆柱管段和连接后圆柱管段与前圆柱管段的连接环部。
[0007]本汽车压溃吸能盒设置在前侧梁与保险杠横梁之间;前圆柱管段与前侧梁固定连接,后圆柱管段与保险杠横梁固定连接。
[0008]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利用圆管自由翻转原理,汽车压溃吸能盒受到轴向的压力时,前圆柱管段会被逐步压入后圆柱管段内,即通过前圆柱管段变形来吸收能量。
[0009]在上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中,所述汽车压溃吸能盒采用钢制成。
[0010]在上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中,所述钢的牌号为B280VK或B240ZK。
[0011]在上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中,所述汽车压溃吸能盒的管壁厚度为1.2?1.6 mm。
[0012]在上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中,所述前圆柱管段外壁与后圆柱管段内壁之间间隙为
2 ?5 mm ο
[0013]在上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中,所述后圆柱管段的外径为60?80 mm。
[0014]在上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中,所述前圆柱管段的长度与汽车压溃吸能盒长度的比值为0.4?0.65。
[0015]在上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中,所述前圆柱管段前端面和后圆柱管段后端面上均固连有安装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在相同长度上相比较传统形式吸能盒有更高吸能效率;即有效提升单位长度吸能盒的吸能效率。具有本汽车压溃吸能盒的汽车,从而有效增加机舱前部吸收的碰撞能量;更加有效的利用机舱前部的吸能空间。
[0017]本汽车压溃吸能盒的安装方式与传统吸能盒结构基本一致,于是具有容易安装的优点。
[0018]本汽车压溃吸能盒的结构相对与传统吸能盒结构更简单,因此生产更容易,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汽车压溃吸能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中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传统吸能盒与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吸能对比图。
[0023]图5是本汽车压溃吸能盒与前侧梁连接后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后圆柱管段;2、前圆柱管段;3、连接环部;4、前侧梁;5、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呈圆柱管状且为一体式结构。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包括后圆柱管段1、能伸入后圆柱管段I内的前圆柱管段2和连接后圆柱管段I与前圆柱管段2的连接环部3。
[0027]如图5所示,在汽车总装中,汽车压溃吸能盒设置在前侧梁4与保险杠横梁之间。后圆柱管段I后端面上固连有安装板5,由此后圆柱管段I通过安装板5与保险杠横梁固定连接。前圆柱管段2前端面上也固连有安装板5,由此前圆柱管段2通过安装板5前侧梁4固定连接。
[0028]本汽车压溃吸能盒采用钢制成。如图3所示,当汽车压溃吸能盒受到轴向的压力时,如汽车发生追尾事故,前圆柱管段2会被逐步压入后圆柱管段I内,即通过前圆柱管段2变形来吸收能量。
[0029]采用钢的硬度越高,则本汽车压溃吸能盒能吸收能量越多,同时也越不容易变形;反之汽车压溃吸能盒能吸收能量越少,同时也越容易变形。本实施例给出钢的牌号为B280VK 或 B240ZK。
[0030]作为优先,本汽车压溃吸能盒的管壁厚度为1.2?1.6 mm。管壁厚度越厚,则本汽车压溃吸能盒能吸收能量越多,同时也越不容易变形;反之汽车压溃吸能盒能吸收能量越少,同时也越容易变形。
[0031]前圆柱管段2外壁与后圆柱管段I内壁之间间隙为2?5 mm。该结构有效地保证了前圆柱管段2变形过程中与后圆柱管段I发生干涉,影响吸能效率。
[0032]作为优选,后圆柱管段I的外径为60?80 mm。前圆柱管段2的长度与压溃吸能盒长度的比值为0.4?0.65。
[0033]如图4所示,点划线表示压溃吸能盒,实线表示传统吸能盒。本压溃吸能盒与传统吸能盒在材料、厚度及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吸能效率试验,由此可知,本压溃吸能盒最大能吸收能量为17.5KJ,而传统吸能盒最大能吸收能量为14.9KJ ;由此可知,本压溃吸能盒较传统吸能盒有更高吸能效率;即有效提升单位长度吸能盒的吸能效率。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呈圆柱管状且为一体式结构,它包括后圆柱管段(I)、能伸入后圆柱管段⑴内的前圆柱管段⑵和连接后圆柱管段(I)与前圆柱管段(2)的连接环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压溃吸能盒采用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的牌号为B280VK或B240ZK。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压溃吸能盒的管壁厚度为1.2?1.6 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圆柱管段(2)外壁与后圆柱管段(I)内壁之间间隙为2?5 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圆柱管段(I)的外径为60?80 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圆柱管段(2)的长度与汽车压溃吸能盒长度的比值为0.4?0.6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压溃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圆柱管段(2)前端面和后圆柱管段(I)后端面上均固连有安装板(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压溃吸能盒,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吸能盒吸能效率低和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呈圆柱管状且为一体式结构,它包括后圆柱管段、能伸入后圆柱管段内的前圆柱管段和连接后圆柱管段与前圆柱管段的连接环部。本汽车压溃吸能盒在相同长度上相比较传统形式吸能盒有更高吸能效率;即有效提升单位长度吸能盒的吸能效率。具有本汽车压溃吸能盒的汽车,从而有效增加机舱前部吸收的碰撞能量;更加有效的利用机舱前部的吸能空间。
【IPC分类】B60R19-34
【公开号】CN204309726
【申请号】CN201420719774
【发明人】朱麟凯, 葛东东, 王纯, 周大永, 刘卫国, 潘之杰, 吴成明, 冯擎峰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