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吸能盒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992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吸能盒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吸能盒及汽车,汽车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吸能盒本体为一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吸能盒本体包括:第一盖板和与第一盖板固定连接的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盖板本体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且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均位于盖板本体的同一侧、与盖板本体成第一预设角度;第二盖板与盖板本体正对设置、分别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固定连接;吸能盒本体上设置有多级溃缩诱导槽,每级溃缩诱导槽均由分别设置在盖板本体、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二盖板上、深度相同的一个沟槽构成,每级溃缩诱导槽的所有沟槽构成的截面均与车身方向垂直;多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深度沿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成逐渐减小的趋势。
【专利说明】
一种汽车吸能盒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吸能盒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吸能盒位于保险杠与车身纵梁之间,是汽车在遭遇较高速度碰撞时最先溃缩的区域,它与碰撞过程中峰值载荷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降低峰值载荷,通常在汽车吸能盒上设置诱导槽。
[0003]传统的汽车吸能盒开设有相同深度的诱导槽(即诱导槽均具有相同的溃缩能力),在碰撞过程中能够起到溃缩并降低峰值载荷的作用,但是,最先溃缩的诱导槽使冲击载荷降低后,后续的诱导槽在溃缩时的载荷较小,上述结构的汽车吸能盒会大大减小吸能盒能量吸收总量;此外,没有诱导槽的吸能盒、单一诱导槽的吸能盒、等深度的诱导槽的吸能盒,其碰撞过程中,整个溃缩过程均不稳定,不能稳定地从前端开始变形并逐步向后推移,不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吸能盒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吸能盒因诱导槽设置不合理,导致其能量吸收总量不高、且不能保证汽车吸能盒在碰撞过程中能够稳定地从前到后逐步溃缩、压缩、密实,不能保证其吸能稳定性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汽车吸能盒,包括:
[0007]吸能盒本体10,所述吸能盒本体10为一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
[0008]所述吸能盒本体10包括:
[0009]第一盖板100和与所述第一盖板100固定连接的第二盖板200;
[0010]其中,所述第一盖板100包括盖板本体110,所述盖板本体110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支板120和第二支板130,且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均位于所述盖板本体110的同一侧、且与所述盖板本体110成第一预设角度;
[0011]所述第二盖板200与所述盖板本体110正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固定连接;
[0012]所述吸能盒本体10上设置有多级溃缩诱导槽,每级溃缩诱导槽均由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110、所述第一支板120、所述第二支板13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且深度相同的一个沟槽构成,且每级溃缩诱导槽的所有沟槽构成的截面均与车身方向垂直;
[0013]其中,多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深度沿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成逐渐减小的趋势。
[0014]进一步地,所述盖板本体110、所述第一支板120、所述第二支板13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分别设置的每一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的凸起方向均相同,且所述盖板本体11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相同,且所述盖板本体11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不相同。
[0015]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本体10上设置有3级溃缩诱导槽。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均在远离所述盖板本体11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翻边结构140,所述第二盖板200与所述翻边结构140焊接,与所述第一盖板100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
[0018]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吸能盒。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0]上述方案,通过在吸能盒本体上沿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设置多级溃缩诱导槽,且溃缩诱导槽的沟槽深度逐级减小,溃缩能力也由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依次减小,此种溃缩诱导槽的设计方式,对吸能盒本体的碰撞过程起到了引导作用,保证了整个碰撞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即碰撞发生时,位于汽车碰撞最前方的第一级溃缩诱导槽最先开始溃缩,完全压缩之后,与其相邻的第二级溃缩诱导槽开始出现溃缩,依此类推);同时,此种溃缩诱导槽的设计方式,提高了吸能盒本体的吸能总量,增强了吸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5为图4沿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7]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汽车吸能盒因诱导槽设置不合理,导致其能量吸收总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吸能盒及汽车。
[0028]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吸能盒,包括:
[0029]吸能盒本体10,所述吸能盒本体10为一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
[0030]所述吸能盒本体10包括:
[0031]第一盖板100和与所述第一盖板100固定连接的第二盖板200;
[0032]其中,所述第一盖板100包括盖板本体110,所述盖板本体110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支板120和第二支板130,且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均位于所述盖板本体110的同一侧、且与所述盖板本体110成第一预设角度;
[0033]所述第二盖板200与所述盖板本体110正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固定连接;
[0034]所述吸能盒本体10上设置有多级溃缩诱导槽,每级溃缩诱导槽均由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110、所述第一支板120、所述第二支板13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且深度相同的一个沟槽构成,且每级溃缩诱导槽的所有沟槽构成的截面均与车身方向垂直;
[0035]其中,多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深度沿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成逐渐减小的趋势。
[00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汽车吸能盒,沿吸能盒本体的碰撞方向,布置了阶梯式分布的溃缩诱导槽,以三级溃缩诱导槽为例进行说明,在碰撞最前方(即车身前方)的溃缩诱导槽为第一级溃缩诱导槽,该第一级溃缩诱导槽由分别设置在盖板本体110、第一支板120、第二支板130和第二盖板200上的第一级溃缩诱导槽沟槽310构成,该第一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深度较大,该第一级溃缩诱导槽对降低碰撞峰值载荷具有关键且明显的效果;第二级溃缩诱导槽由分别设置在盖板本体110、第一支板120、第二支板130和第二盖板200上的第二级溃缩诱导槽沟槽320构成,第二级溃缩诱导槽相比于第一级溃缩诱导槽具有较小的沟槽深度,即较难被压溃;依次地,第三级溃缩诱导槽由分别设置在盖板本体110、第一支板120、第二支板130和第二盖板200上的第三级溃缩诱导槽沟槽330构成,第三级溃缩诱导槽比第二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深度更浅。
[0037]在车辆碰撞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碰撞载荷变化具有一定的明显规律,即在较大的瞬时峰值载荷之后,碰撞载荷迅速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吸能盒本体的压溃原理为:由碰撞前方向碰撞后方,一、二、三级溃缩诱导槽的溃缩能力依次减小,即前面的溃缩诱导槽需首先将较大的碰撞载荷溃缩至比较小;第一级溃缩诱导槽最先开始溃缩,完全压缩之后,第二级溃缩诱导槽开始出现溃缩;第二级溃缩诱导槽完全压缩之后,第三级溃缩诱导槽开始出现溃缩;后续依此类推。
[0038]本实施例的汽车吸能盒,其第一级溃缩诱导槽最容易出现溃缩,保证了整个碰撞过程中的初始峰值载荷被有效削弱,达到保护乘客的目的;第二级溃缩诱导槽在第一级溃缩诱导槽完全压缩之后才能开始溃缩,有利于保证吸能盒本体在碰撞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较小的溃缩能力,完全压溃溃缩诱导槽区域则需要更大的冲击能量,因而能提高吸能盒本体的吸能总量,增强吸能效果。
[0039]需要说明的是,溃缩诱导槽的级数可以根据实际布置空间和吸能能力进行设置,还可以是2级,也可以是3级以上。
[0040]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盖板本体110、所述第一支板120、所述第二支板13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分别设置的每一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的凸起方向均相同,且所述盖板本体11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相同(朝向吸能盒本体1的外部或内部),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相同(朝向吸能盒本体10的外部或内部),且所述盖板本体11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不相同;上述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的布置方式可以概括为:相邻的面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相反(一面朝向吸能盒本体10的外部,一面朝向吸能盒本体1的内部),相对的面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相同(均朝向吸能盒本体1的外部或内部)。
[0041]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盖板本体110和第二盖板20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均相同,即凸起方向朝向吸能盒本体10的框体结构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均相同,即凸起方向朝向吸能盒本体1的框体结构的外部。
[0042]具体地,所述第二盖板200与第一盖板100采用如下方式连接:
[0043]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均在远离所述盖板本体11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翻边结构140,所述第二盖板200通过与所述翻边结构140焊接,实现与所述第一盖板10的固定连接。
[004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盖板10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均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为了保证第一盖板100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与所述盖板本体110所成的第一预设角度均为90度,即所述第一盖板100的断面整体成现U型。
[0045]—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吸能盒。
[0046]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上述汽车吸能盒的汽车,在碰撞发生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降低了汽车碰撞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
[0047]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能盒本体(10),所述吸能盒本体(10)为一两端开口的框体结构; 所述吸能盒本体(10)包括: 第一盖板(100)和与所述第一盖板(100)固定连接的第二盖板(200); 其中,所述第一盖板(100)包括盖板本体(110),所述盖板本体(110)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支板(120)和第二支板(130),且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均位于所述盖板本体(110)的同一侧、且与所述盖板本体(110)成第一预设角度; 所述第二盖板(200)与所述盖板本体(110)正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固定连接; 所述吸能盒本体(10)上设置有多级溃缩诱导槽,每级溃缩诱导槽均由分别设置在所述盖板本体(110)、所述第一支板(120)、所述第二支板(13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且深度相同的一个沟槽构成,且每级溃缩诱导槽的所有沟槽构成的截面均与车身方向垂直; 其中,多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深度沿车身前方向车身后方成逐渐减小的趋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I10 )、所述第一支板(120)、所述第二支板(13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分别设置的每一级溃缩诱导槽的沟槽的凸起方向均相同,且所述盖板本体(11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相同,且所述盖板本体(110)和所述第二盖板(20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上的沟槽的凸起方向不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10)上设置有3级溃缩诱导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板(120)和所述第二支板(130)均在远离所述盖板本体(11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翻边结构(140),所述第二盖板(200)与所述翻边结构(140)焊接,与所述第一盖板(100)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90度。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吸能盒。
【文档编号】B60R19/26GK205524085SQ20162003072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3日
【发明人】孙源森, 张立龙, 刘瑜, 张晓生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