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85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车身前部的钣金结构都考虑到室内成员保护,但是,大 部分结构比较单一,在碰撞时,能量通过前保和纵梁传到前舱部分, 由于前保和纵梁都是刚性结构,二者传递到前舱的能量比较大,前围 侵入量过大,造成前舱严重变形,门窗处挤压,人无法及时从驾驶室 内逃出,直接对乘员造成伤害,因此关于前部碰撞缓冲吸能结构还有 很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该结 构能够将撞击力逐级传递到车身上,将对室内成员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 该结构包括第一前横梁,第一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总成的前 端相连,第一纵梁总成的后端固定在车身支架上,第一纵梁总成与车 身支架大致平直顺延,第二前横梁悬置在第一前横梁上方,第一、二 前横梁平行布置,第二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纵梁总成的前端相 连,第二纵梁总成的后端朝向第一纵梁总成延伸且与第一纵梁总成的 后端重合。
本发明通过第一、二前横梁承受撞击力,然后由第一、二横梁将 撞击力传递至第一、二纵梁总成,最后由第一、二纵梁总成将力传递 至车身,撞击力在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从而达到减小对室内成员 造成伤害的目的。


图l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受力时力的传递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第二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第一纵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前横梁l,第一
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总成2的前端相连,第一纵梁总成2 的后端固定在车身支架8上,第一纵梁总成2与车身支架8大致平直 顺延,第二前横梁3悬置在第一前横梁1上方,第一、二前横梁l、 3平行布置,第二前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纵梁总成4的前端相连, 第二纵梁总成4的后端朝向第一纵梁总成2延伸且与第一纵梁总成2 的后端重合,如图1所示。
以下结合图l、 2、 3、 4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结合图3,所述的第二纵梁总成4之间横置加强板5,加强板5 的板长方向与第二前横梁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第二纵梁总成4上 位于加强板5之前的部位与第一纵梁总成2平行,第二纵梁总成4上 位于加强板5之后的部位大致呈斜向的板状,第二纵梁总成4与第一 纵梁总成2相重合的后端呈平直状。所述的第二前横梁3和加强板5 之间的第二纵梁总成4呈方管状,且该方管状侧壁上均布凹部7,凹 部7呈长条状或呈水滴状,且长度方向与碰撞方向垂直,凹部7在碰 撞过程中发生褶皱变形,能够吸收相当部分的能量,最大程度地减弱 驾驶舱受力变形,保证变形后的钣金推向前舱附件,使前发盖在前舱 指定区域内变形,不会对驾驶室造成破坏,凹部7的数量和大小可以 依据不同车的实际情况决定。
结合图4,所述的第一、二纵梁总成2、 4的材料和厚度对吸收 前部传来的能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出于对乘员保护的考虑, 一般 纵梁的设计采用前弱后强的材料,这样前部可以充分的吸收能量,后 部则尽可能小的变形,本发明中,第一纵梁总成2采用料厚相同,材料不同的两种材料,通过激光拼焊直接构成纵梁的本体结构,可以避 免在碰撞过程中,前纵梁强度过高,不容易变形吸能,碰撞时阻力很 大,加速度锋值很高,不利于成员的保护。
结合图1、 2,在车身前部受到外力后,第一前横梁1吸收部分
能量后,将剩余能量分别传递到左、右第一纵梁总成2上,第二前横 梁3通过其上的凹部7吸收部分能量后,将剩余能量分别传递到左、 右第二纵梁总成4上,左、右第一纵梁总成2吸收部分能量后,再把 一部分能量通过左、右连接板6分别传递到左、右车身侧围上,把另 外一部分能量通过纵梁总成向后传递到车身支架8上。可见,外力所 产生的能量通过上述层层吸收,逐级递减,对室内成员的伤害不断减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前横梁(1),第一前横梁(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总成(2)的前端相连,第一纵梁总成(2)的后端固定在车身支架(8)上,第一纵梁总成(2)与车身支架(8)大致平直顺延,其特征在于第二前横梁(3)悬置在第一前横梁(1)上方,第一、二前横梁(1、3)平行布置,第二前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纵梁总成(4)的前端相连,第二纵梁总成(4)的后端朝向第一纵梁总成(2)延伸且与第一纵梁总成(2)的后端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第二纵梁总成(4)之间横置加强板(5),加强板(5)的 板长方向与第二前横梁(3)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位于第二前横梁(3)和加强板(5)之间的第二纵梁总成(4)呈方管状,且其侧壁上均布凹部(7)。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第二纵梁总成(4)上位于加强板(5)之前的部位与第一 纵梁总成(2)平行,第二纵梁总成(4)上位于加强板(5)之后的 部位大致呈斜向的板状,第二纵梁总成(4)与第一纵梁总成(2)相 重合的后端呈平直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第一纵梁总成(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前横梁(1)的长度 方向相垂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第一纵梁总成(2)向外设置连接板(6)与车身侧围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第二纵梁总成(4)侧壁上布置的凹部(7)呈长条状或呈 水滴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碰撞缓冲吸能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前横梁,第一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梁总成的前端相连,第一纵梁总成的后端固定在车身支架上,第一纵梁总成与车身支架大致平直顺延,第二前横梁悬置在第一前横梁上方,第一、二前横梁平行布置,第二前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纵梁总成的前端相连,第二纵梁总成的后端朝向第一纵梁总成延伸且与第一纵梁总成的后端重合。本发明通过第一、二前横梁承受撞击力,然后由第一、二横梁将撞击力传递至第一、二纵梁总成,最后由第一、二纵梁总成将力传递至车身,撞击力在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从而达到减小对室内成员造成伤害的目的。
文档编号B62D21/15GK101450682SQ20081024610
公开日2009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
发明者刘志民, 洁 邢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