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6428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



背景技术:

如申请号为CN201410604182 .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纯机械四档变速箱,该变速箱通过纯机械的机构实现了电动车四档驱动变速。但在实际应用当中,该变速箱在换挡时会由于输入轴和输出齿转速不同,导致后级的传动齿轮受到过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后级的传动齿轮常被打损坏。又如专利号为201610485423.6、一种电动车变速箱传动缓冲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在输入轴上设置安装座,并且在该安装座的上侧边设置竖直向上延伸的挡板,输出轴活动套装在输入轴上并且该输出轴上安装有卡块,利用该卡块与挡板之间的阻挡带动输出轴转动。但是此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挡板和卡块在转动过程中碰撞,往往形成刚性接触,容易损坏,而且容易打滑,一旦输出轴向上移动距离较大时使得卡块与挡板无法形成有效的卡合,从而无法正常带动输出轴转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损坏,有效延长使用寿命的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包括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输入轴一端设有输入齿、另一端设有连接齿,输出轴上设有与变速箱连接的输出齿,所述输入轴上固定套装有安装座,该安装座内设有安装盘腔,输出轴活动套装在输入轴上并且该输出轴的下端位于安装盘腔内,该安装盘腔内壁上设有径向凸伸的挡块,该挡块侧壁设有卡槽,输出轴上设有卡块,该卡槽内壁设有缓冲层,卡块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卡装入卡槽中的插板。

所述卡槽和卡块均设为矩形状。

所述挡块的高度小于安装盘腔侧壁的高度,并且该挡块的上侧面与安装盘腔的上侧边具有间隙,挡块的下侧面与安装盘腔的下侧边具有间隙。

所述输出轴上的卡块的高度大于挡块的高度。

所述输入轴上还设有限位挡圈,输出轴设在该限位挡圈与安装盘腔之间。

所述限位挡圈的外径小于输出轴的外径、大于输出轴的内径。

所述输入轴上位于安装盘腔和输出轴之间的部分套装有弹簧,该弹簧下端固定装接在安装盘腔的表面、上端装接在输出轴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利用输出轴上的卡块与安装盘腔内的挡块之间的卡合,可以更加稳固的带动输出轴转动,并且通过限位挡圈,确保输出轴转动的稳定性,使输出轴上的卡块不易损坏,延长使用寿命,并且有效缓冲变速箱转速和电动机转速差异导致的换挡冲击,从而有效延长变速箱的有效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电动车的自动变速箱,包括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包括输入轴2和输出轴4,输入轴2一端设有输入齿1、另一端设有连接齿10,输出轴4上设有与变速箱连接的输出齿,所述输入轴2上固定套装有安装座9,该安装座9内设有安装盘腔8,输出轴4活动套装在输入轴2上并且该输出轴4的下端位于安装盘腔8内,该安装盘腔8内壁上设有径向凸伸的挡块6,该挡块6侧壁设有卡槽7,输出轴4上设有卡块5,该卡块5上设有用于卡装入卡槽7内的插板12,插板沿卡块的两侧延伸使得该卡块位于该插板的中间位置,该卡槽7内壁设有缓冲层,该缓冲层为橡胶垫,在卡槽的内壁上都铺设橡胶垫缓冲层,从而使得卡块卡合入卡槽内时不会形成刚性接触,而是有一个柔性接触,对卡块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利用卡块卡合入卡槽内,可以保证输出轴与输入轴的稳定契合,保证输入轴能够稳定地带动输出轴转动,并且,缓冲层既起到一个缓冲保护的作用,还会增加一定的摩擦力,使得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卡合更为紧实。而且,通过在安装盘腔内部设置挡块,避免卡块在上方与挡块配合,从而实现更加稳定的转动。

所述卡槽和卡块均设为矩形状。挡块的高度小于安装盘腔侧壁的高度,并且该挡块的上侧面与安装盘腔的上侧边具有间隙,挡块的下侧面与安装盘腔的下侧边具有间隙。输出轴上的卡块的高度大于挡块的高度。从而使得卡块卡槽内时,该卡块的上侧和下侧会裸露在卡槽外,实现更好的配合。

输入轴2上还设有限位挡圈3,输出轴4设在该限位挡圈3与安装盘腔之间。限位挡圈的外径小于输出轴的外径、大于输出轴的内径。通过该限位挡圈,确保输出轴在一定的行程上移动,不会脱离出安装盘腔,而且不会影响到与变速箱的安装。

此外,输入轴2上位于安装盘腔8和输出轴4之间的部分套装有弹簧11,该弹簧下端固定装接在安装盘腔的表面、上端装接在输出轴的端面。通过该弹簧,避免输出轴与安装盘底表面直接接触,避免了刚性接触,也起到了对力的一个缓冲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