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101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它包括底架组成和上层支撑组成;其中,底架组成包括一中梁组成、侧梁、端梁、枕梁组成、大横梁组成、小横梁组成和底层地板。两枕梁组成处的中梁组成的下端面各设置一心盘,两心盘之间的距离为18000mm。侧梁为乙字形结构,底层地板上开设四列用于卡装固定件的孔。上层支撑组成包括角柱、上侧梁、角柱侧板和侧板,上侧梁之间设置上层大横梁,上层大横梁之间设置上层小横梁,上层大横梁和上层小横梁上铺设一上层地板,上层地板上也根据所运输的小汽车的轮距开设两列用于卡装固定件的孔。上层支撑组成上设置一低帮,低帮包括上层侧柱和顶梁,低帮的宽度根据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上部限界确定。
【专利说明】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运输的车体,特别是关于一种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小汽车销售量的不断增大,小汽车从生产地到销售地的“零公里”运输已经成为铁路货物运输新的挑战。目前,用于运输小汽车的铁路货车车体为双层形式,为了最大限度运用铁路站线长度,双层运输小汽车专用车的车体长度不断增大,根据铁路限界设计要求,车体长度增大,其宽度需要减小。具体为,随着车型的更新换代,车体长度由原来的17m左右增大到25m左右,宽度则由原有的3020mm缩减到2860mm,另外再减去车体侧墙占有的空间,实际车体内侧的净宽最小仅为2680mm。对于运输量比较大的小、微型汽车,车体内侧净宽对于单排装载空间浪费较大,而对于双排装载空间又不够。
[0003]目前,铁路运输过程中常常采用汽车板架箱双排运输小、微型汽车,运输过程中汽车板架箱像集装箱一样先装载在铁路平车上,然后再将汽车装载在板架箱上。因为汽车板架箱是没有侧墙的开放式平板结构,所以可以不受侧墙结构空间占用而最大化利用铁路限界宽度,但是由于汽车板架箱需要坐落于铁路平车上,因此其装载面高度受到铁路平车地板面高度限制,一般为1210mm左右,此高度的铁路限界宽度仅为3200mm,即汽车板架箱宽度最大仅为3200mm。但是,按GB146.1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如图1)规定,高度1250mm以上的限界宽度可扩大到3400_,也就是说,汽车板架箱也没能最大限度应用限界宽度,另外,汽车板架箱只能实现单层运输,因此对于铁路限界在高度方面没有有效利用,从而装载效率不高。最大限度利用3400mm宽度以增大双排运输小汽车的车体宽度是目前值得研究的问题。
[0004]铁路双层运输小汽车专用车车体的开放或封闭与小汽车的防护或装排方式密切相关。目前使用的车体基本为全封闭结构,尤其是底层需要侧板或侧墙进行遮挡,以防止来自车外的在途破坏。当车体增加侧板或侧墙时,装载小汽车时必须考虑装载空间,以不影响司机装载到位后的下车空间,这直接影响装载顺序和装载数量,在设计中,车体的结构直接确定了防护及装载方法。
[0005]综上所述,如何最大限度运用我国铁路限界的宽度和高度,并配合结构设计实现最大装载宽度,实现对小、微型汽车的双排、双层运输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载量大、适用性强的可实现底层双排、上层单排装载的铁路双层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它包括一底架组成和一紧固连接在所述底架组成上的上层支撑组成;其中,所述底架组成包括一中梁组成,两与所述中梁组成平行且等距设置在其两侧的侧梁,两紧固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和侧梁两端的端梁,两与所述端梁相邻且设置在其内侧的枕梁组成,若干设置在所述枕梁组成之间的大横梁组成,所述端梁组成与枕梁组成、枕梁组成与大横梁组成之间均设置若干小横梁组成,所述底架上表面铺设一底层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组成的中梁腹板内测间距为350mm,且其全长等高,中梁腹板的高度为540mm?600mm ;两所述枕梁组成处的中梁组成的下端面各设置一连接铁路货车转向架的心盘,两所述心盘之间的距离为18000mm ;所述侧梁为乙字形结构,所述侧梁上翼缘的方向与铁路机车车辆限界1250mm高度的凸台一致;所述底层地板上根据所运输的小汽车的轮距开设四列用于卡装固定件的孔,所述底层地板的两端预留500mm?600mm不开设孔;所述上层支撑组成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底架组成四角的角柱,两紧固连接在同侧所述角柱上端的上侧梁,每一所述角柱外侧均贴设一角柱侧板,所述角柱侧板的根部折弯且与所述侧梁的上翼缘相扣,所述角柱侧板的上部覆盖于所属上侧梁的外侧;同侧所述角柱之间设置若干侧板,每一所述侧板的根部折弯与所述侧梁的上翼缘相扣,所述侧板的上部覆盖于所属上侧梁的外侧,所述角柱侧板和侧板的厚度均为20mm?25mm ;所述上侧梁之间平行设置若干上层大横梁,所述上层大横梁之间设置若干与其平行的上层小横梁,所述上层大横梁和上层小横梁上铺设一上层地板,所述上层地板的两侧边折弯与所述上侧梁的内侧立面贴靠,所述上层地板上也根据所运输的小汽车的轮距开设两列用于卡装固定件的孔;所述上层支撑组成上设置一低帮,所述低帮包括一底端紧固连接所述上层地板和上侧梁的上层侧柱,所述上层侧柱上端紧固连接一顶梁,所述低帮的宽度根据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上部限界确定。
[0008]所述中梁组成包括一上盖板,两垂直紧固连接在所述上盖板下端面的中梁腹板以及一紧固连接在所述中梁腹板底端的下盖板,在对应所述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处的中梁腹板之间设置中梁隔板;所述中梁组成的端部设置传统的车钩缓冲套口,采用前从板座、后从板座结构并在所述下盖板的端部开宽350mm、长1200mm的豁口以满足所述中梁组成的端部安装钩缓装置,并使所述中梁组成承受车辆运行中的纵向力。
[0009]所述侧梁为冷弯结构,所述侧梁的上翼缘宽度小于下翼缘的宽度,所述上翼缘的上平面与所述上盖板的上平面平齐。
[0010]所述端梁组成、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是连接所述中梁组成和侧梁的横向梁,所述端梁组成、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均由第二上盖板、第二腹板和第二下盖板组成的双腹板变截面高度的箱体结构;所述第二上盖板的一端与所述中梁组成的上盖板平齐,另一端与所述侧梁的上翼缘对接,所述第二下盖板的一端与所述中梁组成的下盖板对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梁的下翼缘的下平面搭接;所述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第二下盖板和中梁组成下盖板搭接处设置一横梁垫板,所述横梁垫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下盖板的宽度;两所述枕梁组成处的横梁垫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所述心盘,所述两所述枕梁组成处的第二下盖板斜面上对称设置两上旁承体;所述端梁组成的第二下盖板与中梁组成的下盖板搭接处不设所述横梁垫板。
[0011]所述小横梁组成为开口向上的槽型钢,其槽口与所述中梁组成的上盖板以及侧梁的上翼缘平齐;所述小横梁组成和侧梁角部设置一用于增强所述小横梁组成和侧梁连接强度以及侧梁刚度的支撑板;所述小横梁组成纵向间隔为450mm?500mm。
[0012]所述侧板的位置与底架组成的大横梁组成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角柱、侧板与上层大横梁垂直连接形成的角部位置设置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是由一 L形底板和若干筋板组焊成的角形结构,所述L形底板的上平面贴靠所述上层大横梁的下平面,所述L形底板的侧立面贴靠所述角柱或侧板内侧面。
[0013]所述角柱为16mm?20mm厚、500mm?600mm宽、IOOmm?1 50mm高的槽型冷弯型
钢,槽口向外分布;所述上侧梁为贯穿车体全长的矩形钢管,所述上侧梁宽度与角柱宽度相等;所述角柱侧板和侧板的上部均采用宽度逐渐变大的结构,所述角柱侧板的外侧边与角柱的外侧边平齐。
[0014]所述上层大横梁和上层小横梁均为槽口向上的槽型冷弯型钢,所述上层大横梁和上层小横梁的高度均为60mm?80mm,所述上层大横梁宽度与角柱的宽度相等;所述上层侧柱为槽口向外的槽型钢,所述顶梁和上侧梁均为矩形管。
[0015]所述低帮为开放式的结构,所述上层侧柱纵向分布在与所述角柱和侧板相应的位置,为了增大强度,在上述位置的两所述上层侧柱之间还增设一个上层侧柱。
[001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结构,并充分利用3400mm宽度的铁路机车车辆限界宽,从而保证车体的底层能够双排装载宽度小于1650mm、高度小于1600mm的小、微型汽车;车体的上层采用低帮侧墙结构,可实现上层单排装载宽度不限、高度小于1600_的小、微型汽车,通过底层双排的双层运输实现每辆车运输小汽车的数量增加30%以上。2、本实用新型上层支撑组成中部仅设置20mm?25mm厚板构成的侧板,因此可使中部净宽最大化,实现中部双排装载小汽车的同时还为装载小汽车的司机留有撤离的空间;除此之外侧板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上层支撑组成的连接强度和抗变形的性能。3、本实用新型的底层还可选择性的增设侧墙防护板和端门实现底层小汽车的全封闭运输,从而防止小汽车运输在途破坏,并根据防护措施的选取采用相应的装载数量和装排方式,因此适用性强。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中梁组成采用箱体结构,并且在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对应位置的中梁组成的箱体内设置隔板,因此中梁组成具有较大的垂向刚度和强度,车体的载重能力增强。5、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梁腹板的高度控制在540mm?600mm之间,不仅可实现底层地板高度高于1250mm而使底架组成宽度最大化利用限界3400mm的宽度。而且还保证了底层地板与限界凸台的安全垂向距离,且兼顾了底层和上层净空高的最大化。6、本实用新型的侧梁采用乙字形结构,上翼缘位置与GB146.1铁路限界1250mm高度的凸台同形,使底架组成侧面从限界1250mm以下的3200mm宽度向1250mm以上的3400mm宽度过渡,实现底架组成高于1250mm后宽度增大。该侧梁的上翼缘也为角柱侧板和侧板的根部折弯提供定位空间。7、由于本实用新型侧梁的下翼缘较宽,使得下翼缘与端梁组成、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的下盖板的搭接量增大,因此能够增大端梁组成、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与侧梁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车体的载重能力。8、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支撑组成中的角柱侧板和侧板的上部均采用宽度逐渐变大的结构,因此,不仅因增大了侧板与上侧梁的连接焊缝长度而增强连接强度,而且,还因改善了搭接面的过渡而避免了应力集中。9、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上层支撑组成中的角柱、侧板与上层大横梁垂直连接形成的角部位置设置有支撑座,因此增大了上层大横梁与角柱和侧板的连接强度,使结构中的两侧构件和上层地板的抵抗变形性的能力增强,上层支撑组成与底架组成的连接更加牢固。10、本实用新型的上层支撑组成上部设置由顶梁和上层侧柱组成的低帮结构,不仅可增大上层地板的垂向承载刚度和强度,还能防护上层装载的小汽车,此外,设计的顶梁的高度和宽度最大化利用了铁路限界。11、本实用新型上层支撑组成的横向梁采用不同宽度的槽型结构,其高度控制在60mm?80mm之间,连接左、右两侧的上侧梁,增大了上层支撑组成整体抗变形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GB146.1铁路机车车辆限界标准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端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架组成去除底层地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架组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枕梁处底架组成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小横梁处底架组成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层支撑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层支撑组成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层支撑组成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上层支撑组成的端视图
[00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上层支撑组成的中部横截面示意图
[0029]图13是本实用新型装载小汽车后的端视图
[0030]图14是本实用新型装载小汽车后的中部横截面示意图
[0031]图15是本实用新型装载小汽车后底层的俯视示意图
[0032]图16是本实用新型装载小汽车后的侧视示意图
[0033]图17是本实用新型装载小汽车后的上层俯视示意图
[0034]图18是本实用新型增设底层侧墙防护板后的侧视示意图
[0035]图19是本实用新型增设底层侧墙防护板后的底层装载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7]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底架组成I和一上层支撑组成2,其中,底架组成I作为双排装载小汽车的底层,其上端面紧固连接上层支撑组成2,上层支撑组成2作为单排装载小汽车的顶层。
[0038]如图4、图5所示,底架组成I包括由中梁组成11、侧梁12、端梁组成13、枕梁组成14、大横梁组成15和小横梁组成16组焊而成的平板结构,以及铺设在平板结构的底层地板17。其中,侧梁12平行等距设置在中梁组成11的两侧,端梁组成13紧固连接在中梁组成11和侧梁12的两端,枕梁组成14与端梁组成13相邻且紧固连接在其内侧,枕梁组成14之间等间距设置若干大横梁组成15,端梁组成13与枕梁组成14、枕梁组成14与大横梁组成15之间均设置若干小横梁组成16。底层地板17上根据装载的小汽车的轮距开设四列固定孔,固定孔为用于固定小汽车的止轮器等固定件提供定位卡槽。底层地板17的两端预留500mm?600_不开设固定孔从而为上层支撑组成2的角柱21预留支撑位置。
[0039]如图6所示,中梁组成11包括一上盖板110,两竖直紧固连接在上盖板110下端面的中梁腹板111以及一紧固连接在中梁腹板111底端的下盖板112,在对应枕梁组成14和大横梁组成15处的中梁腹板111之间设置中梁隔板113。
[0040]中梁腹板111内侧间距为350mm,且其全长等高,为了使底层地板17的上平面高于1250mm而最大限度利用限界3400mm的宽度,中梁腹板111高度控制在540mm?600mm之间。
[0041]中梁组成11为车体的主要承载件,通过设置在枕梁组成14对应位置处的中梁组成11下端的心盘3连接转向架(图中未示出)。中梁组成11的端部设置传统的车钩缓冲套口,采用前从板座、后从板座结构并在下盖板112的端部开宽350mm、长1200mm的豁口以满足中梁组成11的端部安装钩缓装置,并使中梁组成11承受车辆运行中的纵向力。
[0042]如图6、图7所示,侧梁12为乙字形冷弯结构,侧梁12上翼缘宽度较小,下翼缘宽度较大,上翼缘的上平面与上盖板110的上平面平齐,上翼缘的方向与GB146.1铁路机车车辆限界8中1250mm高度的凸台一致。
[0043]中梁腹板111的高度为实现车体底层双排、宽度最大化的重点结构参数。原因如下:中梁腹板111的高度确定了侧梁12的高度乃至底层地板17的高度。具体为,中梁腹板111越高,侧梁12上翼缘距离限界8中1250mm高度凸台的垂向安全距离越大,反之,则越小。即当中梁腹板111的高度高于600_时,底层地板17的高度随之增高,因此将不能最大限度利用上部高度空间,使得底层净空高和顶层装载高度减小;当中梁腹板111的高度低于540mm时,侧梁12上翼缘高度安全高度不够,当车体因重载或车轮、各零部件磨耗而导致车体下降时,均可能造成车体侵入限界而损害装载的小汽车。
[0044]端梁组成13、枕梁组成14和大横梁组成15是连接中梁组成11和侧梁12的横向梁。端梁组成13、枕梁组成14和大横梁组成15的主要结构相同,这里仅以枕梁组成14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5]如图6所示,枕梁组成14是由上盖板140、腹板141和下盖板142组成的双腹板变截面高度的箱体结构。其中,上盖板140的两端分别与上盖板110和侧梁2的上翼缘对接,且上盖板140的上表面与上盖板110、侧梁2的上翼缘的上表面平齐。下盖板142的一端与下盖板112对接,另一端与侧梁12下翼缘的下平面搭接。为增强下盖板142与下盖板112的连接强度,在下盖板112和下盖板142的下平面覆盖一块横梁垫板143,横梁垫板143的宽度大于下盖板142的宽度,以预留出角焊缝空间。枕梁组成14处比其他横向梁处多设置一心盘3和两上旁承体4,其中心盘3紧固连接在横梁垫板143的下端,两上旁承体4对称紧固连接在下盖板142的斜面上。心盘3用于连接车体与转向架,实现货物作用力从车体向转向架的传递。上旁承体4连接转向架的下旁承体(图中未示出),用于保证车辆直线运行时抗蛇形稳定性。
[0046]端梁组成13与其他横向梁的区别是,端梁组成13的下盖板与中梁组成11的下盖板112搭接处不设置横梁垫板,因需要保证此处中梁下盖板112的豁口开放,避免横梁垫板封住豁口,为钩缓装置安装预留空间。端梁组成13的端部外侧面的中央设置冲击座。
[0047]如图7所示,小横梁组成16为开口向上的槽型钢,其槽口与中梁11的上盖板110以及侧梁12的上翼缘平齐。为了增强小横梁16和侧梁12的连接强度以及侧梁12的刚度,在小横梁16和侧梁12之间设置一支撑板5。小横梁组成16纵向间隔为450mm?500mm之间。
[0048]两枕梁组成14处的心盘3之间的纵向距离为车辆定距,该定距为18000_,该值是车辆通过曲线时车辆中部和端部偏离轨道中心的距离不侵入限界的临界值。当定距大于18000mm时车辆将侵入限界,车辆宽度必须缩减,以至于车辆宽度无法最大化而导致不能满足小汽车的双排装载;当定距小于18000_时,车辆长度也随之变小,列车可装运小汽车的数量减少,所以18000mm是双排装载小汽车专用车体的最佳距离。
[0049]如图8?10所示,上层支撑组成2包括角柱21、上侧梁22、角柱侧板23、侧板24、上层大横梁25、上层小横梁26和上层地板27。角柱21为槽口向外的槽型钢,其底端垂直紧固连接底层地板17的端部四角处,顶端紧固连接上侧梁22。角柱侧板23贴设在角柱21的外侧,角柱侧板23的根部折弯90°与侧梁12的上翼缘相扣以增强角柱21和底架组成I的连接强度和刚度,角柱侧板23与角柱21构成箱体结构,从而增强其支撑稳定性,角柱侧板23的上部覆盖于上侧梁22外侧,使角柱21、上侧梁22构成侧墙主要支撑结构。同侧角柱21之间间隔设置若干侧板24,且各侧板24的位置与底架组成I的各大横梁组成15的位置一一对应,侧板24的根部同样折弯90°与侧梁上翼缘相扣,其上部覆盖于侧梁22的外侧以增强侧墙的整体稳定性。角柱侧板23和侧板24为20mm?25mm厚的钢板。上层大横梁25紧固连接在角柱21和侧板24对应位置处的上侧梁22之间,上层大横梁25之间与底架组成I的小横梁16相对应位置紧固连接上层小横梁26,上层小横梁26的结构与小横梁16的结构相同,上层大横梁25和上层小横梁26的底面与上侧梁22的底面平齐(如图11、12所示)。上层地板27平铺于上层大横梁25和上层小横梁26上,上层地板27侧边折弯与上侧梁22内侧立面贴靠,以增大上层大横梁25和上层小横梁26与上侧梁22的连接强度。同样,上层地板27上根据小、微型汽车轮距在宽度方向上开两列固定孔,为小汽车捆绑固定用的止轮器提供定位卡槽。在角柱21、侧板24与上层大横梁25垂直连接形成的角部位置设置一角部支撑座6 (如图9?12所不)。
[0050]如图8?12所示,为增大上层支撑组成2在单排承载小汽车时的垂向刚度,在上侧梁22上部设置一开放式低帮7,低帮7包括上层侧柱70和顶梁71。上层侧柱70的底端开设一倒L形槽,通过倒L形槽将上层侧柱70与上侧梁22和上层地板27紧固连接。上层侧柱70纵向分布在与角柱21和侧板24相应的位置,为了增大强度,在上述位置的两上层侧柱70之间还增设一个上层侧柱70,上层侧柱70由下至上逐渐变窄。顶梁71水平紧固连接上层侧柱70的顶端,顶梁71宽度方向向内移动的距离根据GB146.1铁路机车车辆限界8的上部限界确定(如图11、图12)。
[0051]在上述实施例中,角柱21为16_?20mm厚、500mm?600_宽、IOOmm?150_
高的槽型冷弯型钢,槽口向外分布。上侧梁22为贯穿车体全长的矩形钢管,上侧梁22宽度与角柱21宽度相等。角柱侧板23和侧板24的厚度均为20mm?25mm,角柱侧板23和侧板24的上部均采用宽度逐渐变大的结构,角柱侧板23的外侧边与角柱21的外侧边平齐。
[0052]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层大横梁25和上层小横梁26均为槽口向上的槽型冷弯型钢,上层大横梁25和上层小横梁26的高度均为60mm?80mm,上层大横梁25宽度与角柱21的宽度相等。上层侧柱70为槽口向外的槽型钢,顶梁71和上侧梁22均为矩形管。
[0053]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9、如图10所不,支撑座6是由一 L形底板60和若干筋板61组焊成的角形结构,L形底板60的上平面贴靠上层大横梁25的下平面,L型底板的侧立面贴靠角柱21或侧板24内侧面。
[0054]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0055]如图13?17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底层组成I的上表面的四角设置角柱21,因此仅底层组成I的端部进口的内侧净宽最小,在车体中部,内侧净宽为侧板24内侧间距,其值较大,所以底层中部实现双排装载小汽车,为实现小汽车入位需要空间,底层端头仅单排装载一辆小汽车。底层双排装载小汽车时,司机将小汽车入位后可从侧板24间的空隙打开车门并撤离,上层支撑结构单排装载小汽车。
[0056]如图18、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所装载的小汽车的防护要求,在上层支撑组成2的两侧设置侧墙防护板并增加端门后,此时底层装载的双排小汽车需错开排列。
[0057]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权利要求】
1.一种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它包括一底架组成和一紧固连接在所述底架组成上的上层支撑组成;其中,所述底架组成包括一中梁组成,两与所述中梁组成平行且等距设置在其两侧的侧梁,两紧固连接在所述中梁组成和侧梁两端的端梁,两与所述端梁相邻且设置在其内侧的枕梁组成,若干设置在所述枕梁组成之间的大横梁组成,所述端梁组成与枕梁组成、枕梁组成与大横梁组成之间均设置若干小横梁组成,所述底架上表面铺设一底层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组成的中梁腹板内测间距为350mm,且其全长等高,中梁腹板的高度为540_~600_ ;两所述枕梁组成处的中梁组成的下端面各设置一连接铁路货车转向架的心盘,两所述心盘之间的距离为18000mm ;所述侧梁为乙字形结构,所述侧梁上翼缘的方向与铁路机车车辆限界1250mm高度的凸台一致;所述底层地板上根据所运输的小汽车的轮距开设四列用于卡装固定件的孔,所述底层地板的两端预留500mm~600mm不开设孔;所述上层支撑组成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底架组成四角的角柱,两紧固连接在同侧所述角柱上端的上侧梁,每一所述角柱外侧均贴设一角柱侧板,所述角柱侧板的根部折弯且与所述侧梁的上翼缘相扣,所述角柱侧板的上部覆盖于所属上侧梁的外侧;同侧所述角柱之间设置若干侧板,每一所述侧板的根部折弯与所述侧梁的上翼缘相扣,所述侧板的上部覆盖于所属上侧梁的外侧,所述角柱侧板和侧板的厚度均为20mm~25mm ;所述上侧梁之间平行设置若干上层大横梁,所述上层大横梁之间设置若干与其平行的上层小横梁,所述上层大横梁和上层小横梁上铺设一上层地板,所述上层地板的两侧边折弯与所述上侧梁的内侧立面贴靠,所述上层地板上也根据所运输的小汽车的轮距开设两列用于卡装固定件的孔;所述上层支撑组成上设置一低帮,所述低帮包括一底端紧固连接所述上层地板和上侧梁的上层侧柱,所述上层侧柱上端紧固连接一顶梁,所述低帮的宽度根据铁路机车车辆限界的上部限界确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梁组成包括一上盖板,两垂直紧固 连接在所述上盖板下端面的中梁腹板以及一紧固连接在所述中梁腹板底端的下盖板,在对应所述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处的中梁腹板之间设置中梁隔板;所述中梁组成的端部设置传统的车钩缓冲套口,采用前从板座、后从板座结构并在所述下盖板的端部开宽350_、长1200mm的豁口以满足所述中梁组成的端部安装钩缓装置,并使所述中梁组成承受车辆运行中的纵向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为冷弯结构,所述侧梁的上翼缘宽度小于下翼缘的宽度,所述上翼缘的上平面与所述上盖板的上平面平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梁组成、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是连接所述中梁组成和侧梁的横向梁,所述端梁组成、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均由第二上盖板、第二腹板和第二下盖板组成的双腹板变截面高度的箱体结构;所述第二上盖板的一端与所述中梁组成的上盖板平齐,另一端与所述侧梁的上翼缘对接,所述第二下盖板的一端与所述中梁组成的下盖板对接,另一端与所述侧梁的下翼缘的下平面搭接;所述枕梁组成和大横梁组成第二下盖板和中梁组成下盖板搭接处设置一横梁垫板,所述横梁垫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下盖板的宽度;两所述枕梁组成处的横梁垫板的下表面均设置所述心盘,所述两所述枕梁组成处的第二下盖板斜面上对称设置两上旁承体;所述端梁组成的第二下盖板与中梁组成的下盖板搭接处不设所述横梁垫板。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横梁组成为开口向上的槽型钢,其槽口与所述中梁组成的上盖板以及侧梁的上翼缘平齐;所述小横梁组成和侧梁角部设置一用于增强所述小横梁组成和侧梁连接强度以及侧梁刚度的支撑板;所述小横梁组成纵向间隔为450mm~500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位置与底架组成的大横梁组成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角柱、侧板与上层大横梁垂直连接形成的角部位置设置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是由一 L形底板和若干筋板组焊成的角形结构,所述L形底板的上平面贴靠所述上层大横梁的下平面,所述L形底板的侧立面贴靠所述角柱或侧板内侧面。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柱为16_~20mm厚、500mm~600_宽、10Omm~150_高的槽型冷弯型钢,槽口向外分布;所述上侧梁为贯穿车体全长的矩形钢管,所述上侧梁宽度与角柱宽度相等;所述角柱侧板和侧板的上部均采用宽度逐渐变大的结构,所述角柱侧板的外侧边与角柱的外侧边平齐。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大横梁和上层小横梁均为槽口向上的槽型冷弯型钢,所述上层大横梁和上层小横梁的高度均为60mm~80mm,所述上层大横梁宽度与角柱的宽度相等;所述上层侧柱为槽口向外的槽型钢,所述顶梁和上侧 梁均为矩形管。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铁路运输小汽车的专用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帮为开放式的结构,所述上层侧柱纵向分布在与所述角柱和侧板相应的位置,为了增大强度,在上述位置的两所述上层侧柱之间还增设一个上层侧柱。
【文档编号】B61D3/18GK203713877SQ201320797549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孙晓云, 关雪梅, 张忠, 孙蕾, 王卿, 杨传丰, 许静, 李艳琴 申请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