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铁路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

文档序号:401234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铁路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方法,具体涉及铁路运输旅客和零担小汽车的运输方法。一种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包括运行方法和小汽车装卸方法。其特征是旅客运输车厢与小汽车运输车厢固定编组连挂,以客运列车方式组织运行,在普通站台停靠并完成旅客的载落和小汽车的装卸;小汽车运输车厢的车门为侧开式,站台设有小汽车装卸设备,通过该装卸设备实现小汽车从小汽车运输车厢的侧门装卸。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铁路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方法,具体涉及铁路旅客运输和零担小汽车的运输方法。即通过旅客运输车厢与小汽车运输车厢固定编组连挂,以客运列车方式组织运行,从而实现旅客和零担小汽车的高效一体化运输。

【背景技术】
[0002]铁路在长距离运输方面具有运量大、耗能少、安全可靠的优势,小汽车在短途运输方面具有灵活便捷、反应快速的优势。旅客在长距离差旅过程中,为了方便在目的地的出行,通常选择带上自己的小汽车;但是昂贵的路桥费用及燃油价格的波动使得长距离汽车出行成本增高;同时,长距离、长时间的驾驶容易疲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将铁路长距离运输和小汽车短途运输的优势结合起来,对提高出行效率和出行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铁路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使零担小汽车能如同旅客托运的行李一样随旅客所乘车次一起运输,实现人到车到的快速效果。
[0004]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铁路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包括运行方法和小汽车装卸方法。其特征是旅客运输车厢与小汽车运输车厢固定编组连挂,以旅客列车方式组织运行,在普通站台停靠并完成旅客的载落和小汽车装卸;小汽车运输车厢为侧开门,站台设有小汽车装卸设备,通过该装卸设备实现小汽车从小汽车运输车厢的侧门装卸。
[0005]本发明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旅客运输车与小汽车运输车编组连挂,固定配比数量。
[0006]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运营开行方式与现行的客运列车运营开行方式一致,包括划分列车等级和通过优先级。
[0007]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列车在车站客运站台停靠,同时进行乘客的上下与小汽车的装卸。
[0008]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站台以标线的方式划分旅客乘车区域和小汽车装卸区域,所划分区域与列车进站停车后旅客运输车厢和小汽车运输车厢位置对应。
[0009]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运输车厢内部设有二层承载地板,双层运输小汽车。
[0010]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运输车厢除了车厢两头端墙以外,车厢内部设置隔墙。
[001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运输车厢为侧门装载,车厢内部是由一层承载地板、二层承载底板、隔墙或端墙以及车顶围成的单元格,单元格为汽车运输的空间,单元格长度尺寸可以一致,也可以按照不同汽车的尺寸分级划分。
[0012]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站台小汽车装卸区内设有小汽车装卸设备。
[0013]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在站台上的小汽车装卸区域内设置一台或多台小汽车装卸设备。超过一台时,需对该设备进行编号,以便装卸时对装卸设备进行调度和定位。
[0014]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装卸设备由托举和主体两部分构成。托举部分起到固定和支撑小汽车的作用,主体部分包括控制部分、提升部分、平移部分、行走部分以及完成汽车向运输车厢内装卸的其他必要机构和部分。
[0015]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装卸设备托举部分完成汽车装卸过程中的固定和承载;提升部分实现托举部分的垂直升降,以将小汽车提升到运输车厢内一层或二层相适应的装卸位置;平移部分能够实现托举部分沿站台长度方向垂直的横向移动,将托举的小汽车送入车厢内部或将车厢内的小汽车移出;行走部分具有沿站台长度方向移动的功能,用于完成小汽车装卸设备与汽车运输车厢中相应单元格的对齐。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将旅客运输车厢与小汽车运输车厢固定编组连挂,同时运输旅客和小汽车,将铁路长距离运输的优势与小汽车短途运输的优势相结合,为携带小汽车长距离出行的乘客提供了一种便捷方法。携车长距离出行的旅客可借助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通过铁路运输到达目的地,然后使用自己的小汽车完成在目的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出行。
[0017]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也适合我国商品小汽车小批量零散化发运的现状,可以运输小批量、零散化的商品小汽车。
[0018]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在汽车装卸时借助于站台上装卸设备将小汽车从侧门装入汽车运输车厢单元格内,可以实现小汽车在任意站点不受次序限制的装卸,方便小汽车在任意站点进行乘转。
[0019]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如同普通旅客列车一样,按照旅客列车的调度、组织方式运营开行,相对货物列车运输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及时性,可以解决托运汽车的时效性不足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旅客运输车厢与小汽车运输车厢连挂示意图。
[0021 ]图2是站台空间划分示意图。
[0022]图3侧门装载的小汽车运输车厢内部空间分割示意图。
[0023]图4小汽车在运输车厢内装载位置示意图。
[0024]图5是小汽车装卸设备主视示意图。
[0025]图6是图5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7-A小汽车装卸设备提升汽车功能示意图。
[0027]图7-B小汽车装卸设备平移汽车功能示意图。
[0028]图7-C小汽车装卸设备位置调整功能示意图。
[0029]图8小汽车装卸设备在在站台上的位置示意图(俯视)。
[0030]图9旅客上下车与小汽车装卸示意图(俯视)。
[0031]图中:1、小汽车运输车2、普通旅客运输车3、旅客运输车侧门4、轨道5、车钩6、小汽车运输车侧门7、站台8、旅客乘车区域9、标示线10、小汽车装载区域11、小汽车运输车内部隔墙12、小汽车运输车二层地板13、小汽车运输车一层地板14、单元格装载空间15、待运输的小汽车16、小汽车装卸设备17、小汽车装卸设备的托举部分18、小汽车装卸设备的主体部分19、小汽车装卸设备的行走部分20、旅客。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
【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一种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包括运行方法和小汽车装卸方法。
[0033]列车运行方法采用小汽车运输车I与旅客运输车2通过车钩5固定编组连挂(参见附图1),以普通旅客列车的运行方式开行(包括列车等级、线路通过优先级等旅客列车特点),在普通车站乘车站台7停靠,站台7通过标示线9划分为旅客乘车区域8和小汽车装卸区域10 (参见附图2),列车停靠后,旅客运输车厢2位于旅客乘车区域8内,小汽车运输车厢I位于小汽车装卸区域10内。旅客在乘车区域8内完成候车与上下车,小汽车在小汽车装卸区域10内完成候车与装卸。
[0034]小汽车的装卸在装卸区域10内进行,该区域内设置装卸设备16,借助该设备实现小汽车的横向装卸。
[0035]小汽车运输车厢的设置包括:
小汽车运输车设置侧门6 (参见图1)和内部隔墙11 ;车厢两端端墙与隔墙11以及一层地板13和二层地板12形成一组长方体的单元格14,单元格14为小汽车运输车承载待运输小汽车15的空间(参见图3、图4)。
[0036]小汽车装卸设备的设置包括:
小汽车装卸设备16由汽车托举部分17、主体部分18和行走部分19构成(参见图5、图6),汽车托举部分17用于汽车装卸时候的固定和承载,主体部分18涉及该装卸设备16各项功能的实现和控制,行走部分19用于装卸设备在小汽车装卸区域10内沿着站台长度方向的移动;
小汽车装卸设备16在主体部分18的作用下可以将托举部分17提升或降低(参见图
7-A);
小汽车装卸设备16在主体部分18的作用下可以将托举部分17平移进出小汽车运输车的单元格13中(参见图7-B);
小汽车装卸设备16在主体部分18的作用下可以控制行走部分19沿着站台长度方向移动,调整小汽车装卸设备的位置(参见图7-C);
根据运输小汽车运量,在小汽车装卸区域10内可设置一台或多台小汽车装卸设备,对到站汽车和发站汽车进行装卸;超过一台时,需对小汽车装卸设备进行编号,以便装卸时对装卸设备进行调度和定位。
[0037]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具体实施过程:
1、列车进站前
I)运输列车
运输列车由普通旅客运输车和小汽车运输车固定编组连挂,按照普通旅客列车的运行组织方式开行。
[0038]2)待运输的旅客
旅客根据车厢号进入站台旅客乘车区域指定的乘车位置候车。
[0039]3)待运输的小汽车
小汽车装卸设备的托举部分降低到与站台地面平齐,等候的小汽车(单车)开行骑跨到托举部分上。
[0040]2、列车进站后 I)运输列车
运输列车根据停机位停车,沿着站台停靠。停靠后,旅客运输车均位于站台旅客乘车区域内,小汽车运输车均位于站台小汽车装卸区域内。
[0041]2)旅客
到站旅客从运输车侧门下车,下车后从站台的出站通道出站。出发旅客从旅客运输车的侧门上车,进入旅客运输车厢。
[0042]3)小汽车
i开启承载或待承载小汽车单元格靠近站台一侧的车门。
[0043]?小汽车装卸设备通过行走部分沿站台长度方向移动,使其与开启侧门的单元格对齐。
[0044]Iii承担卸车任务的小汽车装卸设备动作
a.根据单元格所处的位置,将装卸设备的托举部分提升至单元格的地板相适应的高度。
[0045]b.通过平移机构将托举部分伸入承载单元格中小汽车的车底,通过相应机构动作,将小汽车固定到托举部分上。
[0046]c.通过平移机构使托举部分连同小汽车一起退出单元格,并降至与站台地面平齐。
[0047]d.将固定在托举部分上的小汽车释放,由站台工作人员驾驶小汽车进入候车区或直接由小汽车出站通道出站,而装卸设备则可以接受下一任务。
[0048]iv承担装车任务的小汽车装卸设备动作
a.根据单元格所处的位置,将装卸设备的托举部分提升至单元格的地板相适应的高度。
[0049]b.小汽车装卸设备通过平移机构将托举部分连同小汽车一起从侧门伸入小汽车运输车厢的承载单元格中,托举部分相应机构动作释放小汽车,使小汽车放置到单元格的地板上。
[0050]c.小汽车装卸设备通过平移机构将托举部分退出单元格,并降至与站台地面平齐,等待下一任务。
[0051]V小汽车运输车厢侧门关闭。
[0052]3、列车出站
列车按照正常发车时间和信号发车出站。
[0053]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铁路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包括运行方法和小汽车装卸方法,其特征是旅客运输车厢与小汽车运输车厢固定编组连挂,以客运列车组织方式运行,在普通站台停靠并完成旅客的载落和小汽车装卸;小汽车运输车厢车门为侧开式,站台设有小汽车装卸设备,通过该装卸设备实现小汽车从小汽车运输车厢的侧门装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列车在车站客运站台停靠,同时进行旅客的载落与小汽车的装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站台以标线的方式划分旅客乘车区域和小汽车装卸区域,所划分区域与列车进站停车后旅客运输车厢和小汽车运输车厢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运输车厢内部设有二层承载地板,双层运输小汽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运输车厢除了车厢两头端墙以外,车厢内部设置隔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运输车厢为侧门装载,车厢内部由一层承载地板、二层承载底板、端墙/隔墙、车顶围成的单元格,单元格为小汽车运输的空间,单元格长度尺寸可以一致,也可以按照不同汽车的尺寸分级划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站台小汽车装卸区内设有小汽车装卸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在站台小汽车装卸区域内一台或多台小汽车装卸设备,超过一台时,需对该设备进行编号,以便装卸时对装卸设备进行调度和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装卸设备由托举部分和主体部分构成。
10.托举部分能实现小汽车的托举,主体部分包括控制部分、提升托举部分、平移部分、行走机构以及完成小汽车向运载车厢内装卸的其他必要机构和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客运模式的人车一体化运输方法,其特点是小汽车装卸设备托举部分完成小汽车装卸过程中的固定和承载;提升部分可使托举部分垂直升降,以使托举部分升降到小汽车运输车厢一层或二层相适应的装卸位置;平移部分能够实现托举部分沿站台长度方向垂直的横向移功,将托举的小汽车送入车厢内部或将车厢内的小汽车移出;行走部分具有沿站台长度方向移动的功能,用于完成小汽车装卸设备与汽车运输车厢中相应单元格的对齐。
【文档编号】B61B1/00GK104260728SQ20141048535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邱泽阳, 宋晓宇, 李建辉, 方昱斌 申请人:兰州交通大学, 邱泽阳, 宋晓宇, 李建辉, 方昱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