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052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扶手的间壁结构,尤其是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



背景技术:

在地铁等轨道车辆中,车厢内会设置许多扶手,目前轨道车辆拐角间壁通常采用在间壁内侧用型材或角铝连接的形式,间壁完成后再将扶手固定在间壁上,整体性不强,客室内美观度不高。而型材或角铝的结构,使得两间壁形成尖锐的直角,具有一定的不安全性。

当扶手设置在间壁拐角时,早期会在拐角上设置支架,再将扶手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安装难度大,安装强度不够,也可能会造成乘客伤害,支架加扶手的形态,也不美观,尤其是在地铁车厢内,上下班的高峰期,通过支架安装在拐角上的扶手,占用了车厢内的有效空间,更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整体配合紧凑,客室内美观度高、结构简单的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相邻两块间壁通过型材相互连接形成拐角,扶手与所述型材固定连接,所述型材的中间部分具有弧形内凹结构,所述扶手与所述弧形内凹结构之间形成手握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的上下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型材上。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为圆管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型材与所述扶手固定连接处呈C形,所述扶手插入与所述型材的C形部分与所述型材插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C形的开口端的弧线小于半圆,并在边缘处做导圆处理,圆滑过度。

进一步的,所述型材的两部具有插槽,所述间壁的端部插接到所述插槽内,从而使所述型材与所述间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间壁上设有压型台阶,插接固定后,所述间壁与所述型材的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间壁与所述插槽插接固定后,再从内部用螺钉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内凹结构包括中间的竖向弧形部分及两端的弧形连接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弧形部分与所述型材的主体结构一体成型,所述弧形连接部分与其他相连接的部分焊接固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采用具有局部弧形的型材,提高美观度的同时,把间壁、扶手连接在一起,扶手不突出间壁拐角,与型材形成内凹形的手握空间,有效节约客室内的有效空间;圆管形的扶手形成间壁的圆形拐角形态,安全性提高,手感好;间壁模块性强,整体配合紧凑,安装简单便捷,可以实现提前预组后上车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安装示意图;

图2: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图1中B-B方向剖视图;

其中:弧形拐角型材1,扶手2,间壁3,插槽4,竖向弧形部分5,弧形连接部分6,压型台阶7,弧形内凹结构8,手握空间9,内凹结构10,加强件11,固定件12,折边13,加强板14,支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相邻两块间壁3通过型材相互连接形成拐角,扶手2与型材固定连接,型材的中间部分具有弧形内凹结构8,扶手2与弧形内凹结构8之间形成手握空间9。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型材即图1所示的弧形拐角型材1,弧形拐角型材1可起到类似角铝的作用,间壁3一侧与车体固定,上下两侧分别与车厢顶板及车厢底板固定,间壁3的另一侧与弧形拐角型材1固定,两块相邻间壁3通过弧形拐角型材1相互连接形成拐角间壁,扶手3安装在两块间壁3的拐角处,即扶手3安装在弧形拐角型材1上,从拐角的顶部即从弧形拐角型材1的顶部贯穿到底部,在对应扶手2的中部位置,弧形拐角型材1具有弧形内凹结构8,扶手2与弧形内凹结构8之间形成手握空间9,其中,弧形内凹结构8的长度大约占弧形拐角型材总长度的1/2左右,弧形内凹结构8的顶部距弧形拐角型材1的顶部距离约为弧形拐角型材1总长度的1/4左右,底部距弧形拐角型材1底部距离约为弧形拐角型材1总长度的1/4左右,考虑到人体结构,为适应人体工学,弧形内凹结构8底部距弧形拐角型材1底部距离比弧形拐角型材1总长度的1/4略长一些,三段距离的比例大约在1:2:1至1:4:3之间,最佳比例为1:3:2。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车厢的具体高度,确定三段距离的具体比例分割。

如图1所示,弧形内凹结构8分为三部分:中间的竖向弧形部分5及两端的弧形连接部分6,其中,竖向弧形部分5在竖向方向上为直线状态,在横向方向上为弧线状态,即竖向弧形部分5的横向截面为弧形,且向背离扶手2的方向内凹,竖向弧形部分5与弧形拐角型材1的两侧平面部分圆滑过渡,工艺简单,避免产生尖角或飞边,美观度好。竖向弧形部分5与弧形拐角型材1的其他部分即弧形拐角型材1的主体结构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结构,可以加强弧形内凹结构8的强度,提高美观性,与弧形拐角型材1的平面部分圆滑过渡,可以避免因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造成的例如飞边、尖角等不良结构,进一步提高美观性,同时避免对乘客造成的伤害,杜绝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两端的弧形连接部分6,在横向截面上仍为弧形,在竖向方向上也同时也为弧形,此处的弧形向扶手2方向弯曲,即在车厢内安装状态时,向车厢内部弧度弯曲,直至与扶手2处的弧形拐角型材1的主体结构相接触,并通过焊接与弧形拐角型材1的主体结构、竖向弧形部分5固定。弧形连接部分6的总体长度较小,在本发明中,大约为竖向弧形部分5长度的1/10左右,与弧形内凹结构8的顶部或底部、弧形拐角型材1的其他部分即主体结构通过焊接固定,并进行后期的美化,由于长度较小,可通过扶手2进行遮掩,进一步提高美观性,并增加手握空间9的有效利用面积。弧形连接部分6的长度可根据工艺需要进行设置,如可选择为竖向弧形部分5长度的1/10至1/6左右,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加工工艺的难易程度,确定竖向弧形部分5的结构形态及长度,竖向弧形部分5在横向截面为弧形的同时,竖向部分也可为弧形,但此部分的弧形的曲率较大,即弧形对应的圆半径较大,也可为变曲率的弧形,在此状态时,竖向弧形部分5与弧形连接部分6可为合二为一,与弧形拐角型材1的主体结构焊接固定,在此结构形态下,竖向弧形部分5的竖向部分也为弧形时,由于工艺限制,竖向弧形部分5无法与弧形拐角型材1一体成型,只能通过焊接方式与弧形拐角型材1固定,并进行后期美化处理。

扶手2为中空的圆管或椭圆管结构,可采用铝合金材质,或现有的其他材质,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乘客握扶的手感,经大量实验确认,当扶手2的外径为Φ35mm时,或椭圆管的较长的直径为Φ35mm时,乘客反馈的握扶舒适度最佳。弧形拐角型材1的两端,与扶手2相互固定安装,如图2和图3所示,弧形拐角型材1与扶手2的固定位置处形成内凹结构10,内凹结构10为与扶手2相匹配的弧形,半径与扶手2的半径相同或略大于扶手2的半径,并具有开口端,呈C形,并且C形的两边缘处做导圆处理,使边缘圆滑过渡,美观大方,安装方便,即便在生产出现误差,当扶手2的半径大于内凹结构10的半径时,由于有开口端,也可顺利将扶手2插入内凹结构10中进行有效固定。也可将内凹结构10设置成闭环状态,此时要求扶手2的半径小于等于内凹结构10的半径。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第一种扶手2与内凹结构10的固定方式,扶手2与内凹结构10插接固定,C形的开口端的弧形小于半圆,避免扶手2从内凹结构10中脱出,同时可起到调节的作用。为进一步固定,防止扶手2在内凹结构10中转动,在弧形拐角型材1的背面,即内凹结构10的背面开有螺钉孔,扶手2与内凹结构10插接固定后,利用螺钉进一步固定,从而限制扶手2的位置。在本发明中,扶手2与内凹结构10对应的可以开有多个螺钉孔,插接后,上下两端均通过螺钉进行二次固定。弧形拐角型材1与间壁3通长,从车厢的底部直抵顶部,相应的扶手2同样与间壁3通长,从车厢的底部直抵顶部,根据需要,再确定扶手2是否需要与车厢的底部或顶部具有其他固定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圆管状的扶手2固定在弧形拐角型材1上,弧形拐角型材1连接两块相邻的间壁3形成拐角结构,从而扶手2成为拐角,圆管形的扶手2形成间壁的圆形拐角形态,安全性提高,手感好,不多余的占用车厢内部空间。

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扶手2与内凹结构10的固定方式,内凹结构10仍为与扶手2具有相同弧度的C形结构,扶手2插入到内凹结构10的C形结构中,不再用螺钉另外做固定,或通过与车体顶部、底部进行其他方式的固定(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固定方式,弧形拐角型材1的上下两部开有通孔,通孔直径等于扶手2的外径,或略大于扶手2的外径,以便于插接固定。

在实际生产过程,扶手2与两段内凹结构10之间可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固定方式,或是如附图3所示固定方式,或是扶手2与上、下两段内凹结构10之间分别采用两种固定方式,如扶手2与上部的内凹结构10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固定方式,扶手2与下部的内凹结构10采用如附图3所示的固定方式,或扶手2与上部的内凹结构10之间采用如附图3所示的固定方式,扶手2与下部的内凹结构10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固定方式。

弧形拐角型材1的两端分别与一块间壁3的端面固定安装,在本发明中,采用插接固定方式,在弧形拐角型材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插槽4,插槽4与弧形拐角型材1一体成型,间壁3的端面插入到插槽4中与弧形拐角型材1固定安装,间壁3与插槽4的固定端面上设有压型台阶7,插接固定安装后,弧形拐角型材1与间壁3的外表面平齐,美观度好。间壁3的两侧均设有压型台阶7或只在外侧面设有压型台阶7。

为加强弧形拐角型材1与间壁3之间的固定强度,避免间壁3的端部从插槽4中因外力作用下脱离,在间壁3及弧形拐角型材1的内部(非外观面),在插槽4与压型台阶7之间进一步用螺钉固定,在竖向方向上,可利用多根螺钉进行插槽4与压型台阶7之间的固定。为加强弧形拐角型材1的强度,在弧形拐角型材1的背面还一体成型有加强筋,加强筋的数量、形态不限,不对其他部件的安装、固定产生干涉即可。插槽4的深度与压型台阶7的长度大体相同,或是略大于压型台阶7的长度,插槽4的厚度与压型台阶7的厚度大体相同,或是略大于压型台阶7的厚度,以便使压型台阶7便于插入到插槽4中,而且压型台阶7可完全插入到插槽4中,使得安装后,间壁3与弧形拐角型材1的外表面平齐,美观度好,也避免产生不安全隐患。压型台阶7的未端,即压型台阶与间壁3外表面相接的台阶处,起到限位作用,限制插槽4的进程。利用压型台阶7与插槽4配合,使得操作简单,安装效率高。压型台阶7还可以到插接的导向作用。

扶手2与内凹结构10之间用螺钉固定过程中,可利用加强件11,增强固定强度以及避免螺钉滑丝,导致固定失效。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种固定方式,在弧形拐角型材1的背面,内凹结构10对应的背部处为平面,螺钉穿过内凹结构10处的螺钉孔将扶手2固定在内凹结构10处,在内凹结构10的背面,螺钉孔位置处,设有加强件11,可加强固定效果,避免螺钉滑丝。在加强件11的外部,还设有固定件12,固定件12大体呈U型,U型的两侧边与底边的夹角为钝角,两侧边的顶部均具有向外延伸的折边13,折边13与插槽4搭接,并设有螺钉孔,螺钉通过螺钉孔将插槽4与间壁3固定安装。固定件12为一体成型,可为金属件,或达到金属件强度的新型材料,一个固定件12同时可以实现弧形拐角型材1两侧插槽4、内凹结构10与扶手2之间三个位置的固定安装,结构简单,并可加强安装强度,成本低,同时可以加强弧形拐角型材1的强度,避免变形,尤其是安装过程中的变形,也可以避免拐角内侧的其他安装结构可能对拐角产生的伤害。

固定件12为单层结构,为加强固定件12的强度,在固定件12的U型两侧边之间和/或两折边之间利用连接板做连接。为进一步加强插槽4与间壁3的固定强度,在压型台阶的内部,还设有一块加强板14。如附图3所示,附图3是扶手2与弧形拐角型材1的另一种固定方式,即扶手2与内凹结构10插接固定,扶手2插接到内凹结构10的C形结构中,由于无需螺钉固定,不需使用加强件11,而是在内凹结构10对应的背部设有支板15,支板15与弧形拐角型材1一体成型,支板15可为向车体方向突出的弧形连接桥,两端分别与插槽4的边缘连接,同样起到加强各保护弧形拐角型材1的作用。固定方式的不同,内凹结构10对应的背部结构也不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两块弧形连接部分6分别与弧形拐角型材1焊接固定,并进行焊接后期处理,达到美观的效果,将扶手2与弧形拐角型材1的内凹结构10插接后,根据需要,在弧形拐角型材1的背面再进行螺钉固定,形成弧形拐角扶手模块;将弧形拐角扶手模块两端的插槽4与两块间壁3的压型台阶7分别插接固定,再用螺钉进一步固定,形成弧形拐角扶手间壁模块,再上车与其他结构组装,提高安装效率。也可根据生产需要,确定部件的组装顺序,如当间壁3需在车上提前与车体侧墙安装固定,并安装其他内部结构时,可将弧形拐角扶手模块在车下组装完成后,再拿到车上与已组装好间壁3进行组装,但这种情况下,插槽4与压型台阶7的螺钉固定安装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发明建议在车下组装成弧形拐角扶手间壁模块后,再上车与其他结构组装,提高安装效率并减小操作难度。

根据车辆的种类不同、车型的不同,可根据需要及客户要求,对扶手2、间壁3、以及弧形拐角型材1进行更换,形成不同的模块形态,提高本发明提供的弧形拐角扶手间壁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辆弧形拐角扶手间壁,采用具有局部弧形的型材,提高美观度的同时,把间壁、扶手连接在一起,扶手不突出间壁拐角,与型材形成内凹形的手握空间,有效节约客室内的有效空间;圆管形的扶手形成间壁的圆形拐角形态,安全性提高,手感好;间壁模块性强,整体配合紧凑,安装简单便捷,可以实现提前预组后上车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如上所述,结合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