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乘人缆车上绳专用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425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空乘人缆车上绳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井下架空乘人缆车,担负着全矿井人员上下的斜巷运输任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托绳轮的磨损、巷道变形、托绳轮的安装位置不合适,致使架空乘人缆车在人员运输过程中落绳现象经常发生,且经常出现多架绳轮同时落绳,需要将由托绳轮落下的钢丝绳重新上绳复位,缆车方可恢复运行,现在各缆车在使用运行过程中落绳时常用方法为:停机后用手直接上绳法,采用手上绳的方法,特别是巷道高的地方,人员上绳时需登高作业,人力消耗大,不利于人员作业安全,费时费力,人员上绳的恢复过程时间较长,严重制约了人员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空乘人缆车上绳专用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架空乘人缆车上绳专用工具,包括管体、上托U型槽、下拉u型槽、托杆、下拉杆,所述管体一端与上托U型槽连接,管体与上托U型槽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管体一侧设有下拉u型槽,管体与下拉u型槽之间同样采用焊接连接,下拉u型槽设置在上托U型槽的下方,管体另一端与托杆连接,管体一侧上还设有下拉杆。

优选的,所述管体采用直径12.5mm、长度1.5m的镀锌钢管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下拉杆设置在距离托杆20cm处的管体上。

优选的, 所述上托U型槽直径为60mm,下拉u型槽直径为40mm,上托U型槽和下拉u型槽均采用直径为10mm的圆管制作而成。

优选的,所述下拉杆长度为110mm,托杆长度为18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架空乘人缆车上绳专用工具实现了上托、下拉的功能,实现了人员站在地面轻松达到理想的上绳工作;简化了人员在高度不够的情况下巷道中上绳难的问题,有效的减少了上绳所用的时间,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系数;成本低,使用效率很高;同时减小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 上托U型槽,3-下拉u型槽,4-下拉杆,5-托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架空乘人缆车上绳专用工具,包括管体1、上托U型槽2、下拉u型槽3、托杆5、下拉杆4,所述管体1一端与上托U型槽2连接,管体1与上托U型槽2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管体1一侧设有下拉u型槽3,管体1与下拉u型槽3之间同样采用焊接连接,下拉u型槽3设置在上托U型槽2的下方,管体1另一端与托杆5连接,管体1一侧上还设有下拉杆4,管体1采用直径12.5mm、长度1.5m的镀锌钢管制作而成,下拉杆4设置在距离托杆5 20cm处的管体1上,上托U型槽2直径为60mm,下拉u型槽3直径为40mm,上托U型槽2和下拉u型槽3均采用直径为10mm的圆管制作而成,下拉杆4长度为110mm,托杆5长度为184mm。

具体使用方式:本发明中,通过管体1、上托U型槽2、下拉u型槽3、托杆5、下拉杆4构成了本装置,上托U型槽2设置在管体1的一端,上托U型槽2下方设置下拉u型槽3,管体1的另一端设有托杆5,下拉杆4设置在距离托杆5上表面20cm处的管体1上,管体1采用直径12.5mm、长度1.5m的镀锌钢管制作而成,上托U型槽2直径为60mm,下拉u型槽3直径为40mm,上托U型槽2和下拉u型槽3均采用直径为10mm的圆管制作而成,通过本装置实现了上托、下拉的功能,轻松达到理想的上绳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