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组件及具有该车钩组件的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272发布日期:2018-08-24 17:1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钩组件及具有该车钩组件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速度的提升,被动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列车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改善启动性能,头部通常采用流线型的尖梭式设计;该种设计虽然减小了列车行驶阻力,提升了车速,但是使得车头前端部分的空间狭小,只能容下车钩部分,无法再布置大型吸能机构。

当两列高铁相撞时,首先受到冲击的是车钩部分,虽然可以将车钩设置为吸能车钩的方式,但是其吸能量是有限的,无法完全吸收列车碰撞产生的能量,存在受撞击车钩后退过程中侵入牵引梁上部破坏上部设备的隐患,或掉落到轨道上增加脱轨风险。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车钩结构,以充分保证车钩后端吸能模块的功能发挥,避免受撞击车钩后退过程中侵入牵引梁上部破坏上部设备或掉落到轨道上增加脱轨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钩组件及具有该车钩组件的轨道车辆,该车钩组件的结构设计既能够保证车辆正常运行时车钩的连挂功能,又能够避免在碰撞发生时受撞击车钩后退过程中侵入牵引梁上部破坏上部设备或掉落到轨道上增加脱轨风险,从而能够提高轨道车辆碰撞的被动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钩组件,设于轨道车辆的车头前端,包括:

车钩安装座,固设于所述车头的牵引梁;

车钩,固装于所述车钩安装座;

还包括:

位于所述车钩安装座两侧的板体,其具有沿纵向倾斜的滑道,所述滑道的前端高于后端;

所述车钩安装座上固设有能够与所述滑道滑动配合的元件;并配置成:初始状态下,所述车钩安装座与所述板体固接,所述元件位于所述滑道的前端。

如上,本发明提供的车钩组件,其车钩安装座与牵引梁固接,并在车钩安装座的两侧设置有具有滑道的板体,车钩安装座上固设有与该滑道能够滑动配合的元件,其中,所述滑道沿车体纵向倾斜,且其前端高于后端;实际中,当轨道车辆发生碰撞致使固设有车钩的车钩安装座与板体之间的固定被解除,此时,因车钩安装座的元件与滑道能够滑动配合,所以,车钩安装座能够随元件沿滑道向车体后下方滑动,也就是说,限制了车钩安装座在受撞击后的运行轨迹,从而避免侵入牵引梁上部破坏上部设备或掉落到轨道上增加脱轨风险,进而提高了轨道车辆碰撞的被动安全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碰撞时,两车的车钩处于挂接状态,所以,在车钩及车钩安装座沿滑道滑动时能够一直保持处于水平状态。

可选的,所述板体固设于所述牵引梁的底部。

可选的,还包括限位板,其固设于所述牵引梁;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车钩安装座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滑道具体为开设于所述板体的滑孔,所述元件具体为销轴。

可选的,所述滑道具体为开设于所述板体的滑槽,所述元件具体为滑轮。

可选的,所述车钩安装座的两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牵引梁、所述板体固接。

可选的,所述紧固件具体为铆钉或螺栓或开口销。

可选的,所述车钩为具有吸能结构的车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头和设于车头前端的车钩组件,所述车钩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钩组件。

由于上述车钩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具有该车钩组件的轨道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车钩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钩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车钩组件的俯视图;

图4示出了碰撞前车钩组件与车头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碰撞后车钩组件与车头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部件名称与附图标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车钩11,车钩安装座12,元件121;

牵引梁21,板体22,滑道221,限位板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钩组件及具有该车钩组件的轨道车辆,该车钩组件的结构设计既能够保证车辆正常运行时车钩的连挂功能,又能够避免在碰撞发生时受撞击车钩后退过程中侵入牵引梁上部破坏上部设备或掉落到轨道上增加脱轨风险,从而能够提高轨道车辆碰撞的被动安全性。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车钩组件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车钩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车钩组件的俯视图。

轨道车辆的车头前端安装有车钩组件,车钩组件的后方为设备舱。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方位词“前”指靠近车头的一端,对应地,方位词“后”指远离车头的一端。

该实施例中,车钩组件包括车钩11和车钩安装座12;其中,车钩11固装于车钩安装座12。

本方案中,车钩安装座12固设于车头的牵引梁21。

该实施例中,车钩组件还包括位于车钩安装座12两侧的板体22,各板体22上均具有滑道221。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指车钩安装座12的两侧指的是沿轨道车辆的横向上的两侧。

具体地,板体22可固设于牵引梁21的底部。

其中,板体22上的滑道221沿纵向倾斜,并其前端高于后端,也就是说,该滑道221向车体后下方倾斜设置,这里的纵向指的是轨道车辆的长度方向。

车钩安装座12的两侧固设有能够与对应侧的板体22的滑道221滑动配合的元件121。

具体配置成:初始状态下,也就是车钩组件与车头初始装配后,车钩安装座12与各板体22均固接,元件121位于滑道221的前端。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元件121与滑道221的配合具体配置成:当车钩安装座12与牵引梁21、板体22之间的相对固定状态解除后,元件121能够带动车钩安装座12及车钩11一起沿滑道221滑动。

如上,该车钩组件的车钩安装座12与牵引梁21固接,并在车钩安装座12的两侧设置有具有滑道221的板体22,车钩安装座12上固设有与该滑道221能够滑动配合的元件121,其中,滑道221沿车体纵向倾斜,且其前端高于后端;实际中,当轨道车辆发生碰撞致使固设有车钩11的车钩安装座12与牵引梁21及板体22之间的固定状态被解除,因车钩安装座12的元件121与滑道221能够滑动配合,所以,此时车钩安装座12能够随元件121沿滑道221向车体后下方滑动,也就是说,限制了车钩安装座12在受撞击后的运行轨迹,从而避免侵入牵引梁上部破坏上部设备或掉落到轨道上增加脱轨风险,进而提高了轨道车辆碰撞的被动安全性。

需要指出的是,碰撞时,两车的车钩11处于挂接状态,所以,在车钩11及车钩安装座12沿滑道221滑动时能够一直保持处于水平状态。

具体的方案中,车钩组件还包括限位板23,该限位板23固设于牵引梁21,且位于车钩安装座12的上方,以限制车钩安装座12向上移动。可以理解,限位板23与车钩安装座12不接触。

具体地,可以在车钩安装座12的上方的两侧均设置限位板23。

具体地,限位板23与牵引梁21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如焊接,或通过螺栓固定等。

具体的方案中,板体22的滑道221为开设于板体22的滑孔,固设于车钩安装座12的元件121设为销轴,具体设置时,使销轴的大头端卡设于滑孔中,避免销轴脱离滑孔,同时又能使销轴沿滑动滑动。

当然,与滑孔相配合的元件121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螺钉等。

具体的方案中,板体22的滑道221还可以为开设于板体22的滑槽,固设于车钩安装座12的元件121可以设为滑轮,具体设置时,该滑轮嵌置在滑槽内,并能够顺利地沿滑槽滑动。

可以理解,板体22的滑道221和与其相配合的元件12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不同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两种,只要能够使元件121带动车钩安装座12及固设于车钩安装座12的车钩11一起沿滑道221滑动即可。

具体的方案中,车钩安装座12的两端通过紧固件与牵引梁21、板体22固接;更具体地,所述紧固件可以为铆钉或螺栓或开口销等结构,这样,车钩安装座12与牵引梁21、板体22的固接可拆卸,方便检修。

具体的方案中,车钩11设为具有吸能结构的车钩,这样,轨道车辆在碰撞时,车钩1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进一步提高车辆碰撞的被动安全性。

请一并参考图4和图5,图4示出了碰撞前车钩组件与车头前端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碰撞后车钩组件与车头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初始装配状态下,车钩组件的车钩安装座12与板体22通过紧固件固接,此时,固设于车钩安装座12的元件121位于板体22的滑道221的前端。

当两轨道车辆碰撞后,首先,两车的车钩11连挂,由于车钩11为吸能车钩,其具有的吸能结构开始完成初始吸能;当碰撞能量较大,仅靠车钩11自身的吸能结构不能完全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时,车钩安装座12与牵引梁21、板体22之间的紧固件开始受力吸收能量,当碰撞产生的能量达到一定值,会将紧固件剪断,通过剪断紧固件完成二次吸能,此时,车钩安装座12与牵引梁21、板体22之间的固定约束被解除,由于固设于车钩安装座12的元件121能够与板体22的滑道221滑动配合,所以,此时元件121会带动车钩安装座12及车钩11沿着滑道221向车体后下方滑动,完成滑动吸能,同时由于滑道221限定了车钩11及车钩安装座12的运动轨迹,在滑动过程中能够避免侵入牵引梁上部破坏上部设备或掉落到轨道上;如图5所示,其为碰撞后,车钩11及车钩安装座12沿滑道221滑动后的结构示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两车车钩11连挂,所以,滑动过程中,车钩11能够一直保持水平状态。

还需要指出的是,碰撞后,当车钩11及车钩安装座12处于图5所示状态后,碰撞能量仍未完全吸收的状态下,车钩11将会在图5所示位置继续后退,而此时车钩11已经避开了设备舱,所以继续后退不会造成对设备舱内设备的损坏。

由上可见,安装该车钩组件的轨道车辆在碰撞时的吸能顺序为:车钩11自身吸能→车钩安装座12与牵引梁21、板体22之间的紧固件→滑道221→车体。

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车钩安装座12与牵引梁21、板体22之间的紧固件的布置及数量根据实际要求经校核后确定,应当使得车钩11在满足正常车钩连挂、纵向冲击及小碰撞工况下,紧固件不会被剪断。

除了前述车钩组件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头和设于车头前端的车钩组件,其中,车钩组件为上述实施方式所介绍的车钩组件。

由于上述车钩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具有该车钩组件的轨道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论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轨道车辆的主体部分非本申请的核心点所在,且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因此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钩组件及具有该车钩组件的轨道车辆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