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的承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851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可提升的承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可提升的承载设备和一种具有这样的承载设备的轨道车辆、尤其是铁路敞车。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载重汽车作为整体在所谓的“起伏的乡村公路”上运输。该过程具有下述缺点:运输载重汽车的轨道车辆的车轮仅允许具有小的直径,这是因为否则导致进行装载的轨道车辆的过高的高度。要运输的是由牵引车和半挂车构成的整体装置。仅能进行整车装载。

以装载物品对各个轨道车辆进行的装载通常借助起重设备在站点进行。因为并非每种装载物品自身都构成为可提升的,所以已经已知下述承载设备,所述承载设备允许借助于起重设备提升自身不可提升的装载物品。

同类型的承载设备以名称nikrasa给出。该承载设备具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在承载设备的容纳位置中支承在固定的承载结构中,在所述容纳位置中进行装载和卸载。在完成装载之后,支撑装置通过起重设备经由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容纳槽口被从固定的承载结构上提升。在此不利的是,须在每个站点处设置相应的固定的承载结构作为特殊配属装置。

还已知特殊的轨道车辆,其能够实现对轨道车辆的基本上水平的装载。这种特殊的轨道车辆也需要在站点中的特殊配属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设备,所述承载设备能够在不使用特殊配属装置的情况下在站点中使用,并且提供一种具有这种承载设备的轨道车辆。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可提升的承载设备和具有这种承载设备的轨道车辆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限定本发明的有利实施形式。

因为根据本发明的承载设备本身可被吊车吊运,因此借助该承载设备可以将本身不必能直接被吊车吊运的装载物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装载。装载物品例如能够是车辆(例如半挂车、牵引车、拖拉机、公共汽车)或者是不可行驶的装载物品(例如集装箱)。

在本公开内容中,“容纳位置”理解为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的下述位置,在所述位置中对承载设备进行装载或卸载。在容纳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基本上水平定向,并且在以装载物品进行装载之后,所述装载物品与此相应地也水平定向。“装载位置”理解为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的下述位置,在所述位置中在结束装载过程之后,装载物品与承载设备一起位于轨道车辆上。

由于承载设备具有用于将承载设备直接布设在站点地面上的支承面,因此不需要固定的承载结构,所述固定的承载结构可能须作为在每个站点中的特殊配属装置而提供。

特别优选地提出,在承载设备在站点地面上的布设状态下,所述承载设备、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可被直接驶入。这能够如下实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本身直接靠置于站点地面上,或者承载设备具有集成的行驶斜面。

承载设备或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能够在承载设备在站点地面上的布设状态下被直接驶入这一事实能够通过不同的特征以彼此独立或组合的方式来实现。一方面,承载设备的自重结合承载设备的驶上元件的选择得足够低的倾斜角可以是足够的。倾斜角优选可相对于水平面小于20度。

替选地或附加地,可采取增大摩擦的措施,尤其在站点地面平滑的情况下可采取增大摩擦的措施。

支承面优选能够构造有增大摩擦的支承件。因此,即使在站点地面平滑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承载设备能够被驶入,而在此不会相对于站点地面滑动。

特别优选地提出,承载设备具有承载框架,其中,容纳槽口和支承面设置在承载框架上。

容纳槽口优选构成为用于所谓的“吊具”的抓取棱边,所述“吊具”能够安置在起重机或所谓的“正面吊运车”上。

可规定,承载框架至少在其一侧上是可打开的。通常,所述承载框架构成为纵向延伸的并且包括两个纵向侧。此外,承载框架还能够包括一个或两个端侧。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纵向侧中的至少一个和/或两个端侧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是可打开的(例如,通过下述方式:相应侧的框架部件可枢转或可移除地构成)。端侧的可打开性使得能够驶入支撑装置(或者在两个端侧可打开地构成的情况下甚至驶过承载设备)。一个或两个纵向侧的可打开性便利于以装载物品对支撑装置进行装载。

如开始已经详述的那样,承载设备能够被存在于站点处的起重设备提升并且被装载到轨道车辆上。起重设备通常是装载起重机,所述装载起重机降低到承载设备的、或者说设置在其上的容纳槽口的高度上,并且与在承载设备上构成的容纳槽口或孔眼中的夹持装置接合,以便提升承载设备。

优选地因此能够提出,容纳槽口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的容纳位置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竖直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上方,在所述容纳槽口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基本上水平地定向。特别优选地,容纳槽口设置在承载框架的上端部区域中。通过将容纳槽口设置在承载框架的上端部区域中进而使其与承载设备的支撑装置或承载面竖直间隔开,尤其可行的是,将所述承载设备引入构成为铁路敞车(德语“taschenwagen”,英语“pocketwagon”,法语“wagonkangourou”)的轨道车辆中,其方式为:可以通过起重设备将所述承载设备从上方降低到铁路敞车的车斗中。在降低位置中,所述支撑装置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铁路敞车的车斗的上棱边之下。在所述承载设备的降低位置中,所述承载框架也绝大部分地位于上棱边之下。然而,所述容纳槽口位于上棱边之上。

为了借助于起重设备提升承载设备,优选为承载框架的每个纵向侧设有至少两个容纳槽口,所述至少两个容纳槽口形成一对容纳槽口。根据在日期2013年8月的标准草案pren70015:2013,能够选择该对的两个容纳槽口相互间的间距,并且与此相应地例如为约4876mm+/-100mm。优选地,能够为每个纵向侧设有多对容纳槽口,所述容纳槽口沿着纵向侧彼此错开地设置,以便考虑进行装载的承载设备的不同重心位置。

承载框架优选包括两个纵向延伸的纵向侧,各纵向侧彼此间隔开一定间距,使得所述承载设备能够容易地被以车辆(例如半挂车、牵引车、拖拉机、公共汽车)或者被以不能行驶的装载物品(例如集装箱)进行装载。优选地,承载框架的两个纵向侧之间的连续的净宽度(沿着纵向延伸方向)至少约为2600mm。

优选能够提出,容纳槽口设置在纵向侧的上端部区域中。此外能够提出,容纳槽口设置在纵向侧的相应纵向端部的区域中。

所提出的可提升的承载设备的承载能力优选是每个支撑装置至少约7.5公吨(t),在降低和在抬升状态中都如此,在所述抬升状态中,所述承载设备借助于装载起重机抬升。承载框架的承载能力可以是至少约15t,并且优选直至约36t。

各纵向侧可以在外侧分别具有至少部分地沿着其长度延伸的加固元件(例如上弦杆)。所述加固元件能够优选沿着纵向侧的整个长度延伸。根据铁路敞车的构成方案,也可以优选在中心区域中具有弯曲部,以变依循铁路敞车的轮廓。

加固元件防止承载设备在提升过程期间在如下优选情况下的挠曲或纵向弯曲,即,壁厚保持为尽可能小以便尽可能好地充分利用内部空间。加固元件在纵向侧的外侧上的设置避免了对在纵向侧的整个长度中在内部空间中可用的宽度的不利影响,该宽度在本发明中直至2600mm。

容纳槽口优选设置在加固元件之上。

承载设备能够沉入铁路敞车的车斗中直到加固元件的高度。

能够提出,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以一个承载面的形式或多个支柱的形式构成。例如,承载面能够是平坦的或设有盆形凹部,所述盆形凹部模制为,使得所述盆形凹部能够部分地容纳构成为车辆的装载物品的车轮。

能够特别优选地提出,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可在用于装载物品的容纳位置和用于装载物品的装载位置之间运动,在装载物品的容纳位置中所述装载物品基本上水平地定向,在装载物品的装载位置中,所述装载物品是倾斜的。该实施形式特别(但不只)适用于对构成为铁路敞车的轨道车辆进行装载。

该设计方案与整个系列的优点相关联。由于所述装载物品在装载位置中倾斜地设置,因此所述装载物品在装载位置中比在装载位置中处于水平定向的情况更深地定位,因为支撑装置至少部分地可运动到铁路敞车的车斗中。通过倾斜或斜置,通过改进在轨道车辆各主承载件之间的装载空间的利用,还存在增多的装载可能性。

可规定,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相对于承载设备固定地设置,优选与承载设备一体式地构成。所述支撑装置能够包括可枢转地设置在支撑装置上的驶上元件。

可规定,承载设备作为整体能够在容纳位置和装载位置之间运动。承载设备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例如能够构成为倾斜平面或者以楼梯状设置的支柱的形式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承载设备能够通过至少一个可移除的、可缩回的或可枢转的支撑件支撑在容纳位置中,使得能够毫无问题地驶入支撑装置。所述承载设备通过起重设备放到铁路敞车上,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部分地设置在车斗中并且优选在不使用支撑件的情况下能够直接(例如借助倾斜平面的提高的端部或者楼梯的最高支柱)支撑在铁路敞车上。

可规定,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相对于承载设备可运动、优选可枢转地设置,以执行在容纳位置和装载位置之间的运动。这允许在容纳位置和装载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例如能够以平坦的承载面的形式构成,该承载面可枢转地安装在一个端部上。枢转轴线沿轨道车辆的横向方向在装载位置中延伸。

优选地,在承载设备中能够设有纵向延伸的承载框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的一个端部突出超过承载框架的纵向延伸尺寸。这具有下述优点:在承载设备降低到轨道车辆上时、尤其在降低到铁路敞车的车斗中时,支撑装置的该端部靠置于车斗的边缘或上棱边上,并且由此支撑装置在承载设备向车斗中进一步降低时自动地通过降低而枢转,直至到达支撑装置的装载位置。

能够为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设有多个枢转支承部位,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能够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和/或不同的纵向位置中设置在承载设备上。不同的高度位置提供下述可行性:将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的位置匹配于装载物品的高度。不同的纵向位置提供下述可行性:支撑不同长度的装载物品。尤其是,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能够设置成,使得在承载设备放到轨道车辆上时不引起支撑装置的自由端部与轨道车辆的触碰,所述触碰可能会引起支撑装置的枢转。

支撑装置在枢转支承部位中的锚固能够借助于本身已知的螺栓锁定装置来进行,在该螺栓锁定装置中,螺栓从支撑装置中伸出并且接合到枢转支承部位中。

优选地,承载设备构成为可堆叠的。在此,能够在承载框架上设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能够将固定元件引入上下堆叠的承载设备中,以便将堆叠的承载设备相对于彼此固定。

可规定,设有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例如能够构成为气动或液压的(例如呈一个或多个活塞-气缸单元的形式)或者构成为电的。

替选地能够提出,为了在所述容纳位置和所述装载位置之间进行运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相对于所述承载设备(必要时除了减震设备的作用以外)能自由运动。通过借助于起重设备降低承载设备,在所述支撑装置的(与枢转轴线相对置的)自由端部与轨道车辆(例如与铁路敞车的车斗的边缘或上棱边)接触之后引起该自由端部提升进而引起支撑装置或其承载表面围绕枢转轴线的枢转。

可规定,所述承载设备具有用于将所述承载设备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的优选形锁合的固定机构。在此可规定,固定机构设置在承载框架上、优选设置在承载框架的端侧上。特别优选的是,至少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固定机构设置在承载框架上。所述固定机构优选构成为iso集装箱容纳部。因此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如铁路敞车这样的轨道车辆标准化地设有可定位在iso集装箱容纳部中的互补栓。如果装载物品以半挂车的形式构成,那么有利的是,半挂车的鞍形栓(如已知的那样)可引入设置在轨道车辆上的凹部中。为了该目的而有利的是,固定机构相对于承载设备可调整地设置,以便避免几何上的超静定。

可规定,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长度可变地构成。因此产生用于较大的装载物品的改善的加载可能性。

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上能够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优选基本上凸状地构成,以便在将承载设备降低到铁路敞车的车斗中时允许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在轨道车辆或铁路敞车上滚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面能够具有容纳开口(例如呈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导向缝隙的形式),设置在所述铁路敞车上的栓可引入所述容纳开口中。在这种情况下,必要时凸状的支撑面具有防滑动保险装置,以便在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限制承载设备相对于轨道车辆的滑动。为了限制在纵向方向上的滑动,能够设有至少一个止挡件,优选能够设有两个沿容纳开口的纵向方向间隔开地设置的两个止挡件,设置在铁路敞车上的栓能够在承载设备的装载状态下支撑在所述止挡件上。防滑动保险装置能够与容纳开口无关地在其它部位上实现。

可规定,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承载框架不同定位地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上,必要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可相对于所述承载框架不同定位地可运动地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上。因此能够极其灵活地对装载物品的不同高度做出反应。

可规定,承载框架纵向延伸地构成并且在其各纵向侧的至少一个纵向侧上具有在下述高度上的凹部,所述高度允许打开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装置上的车辆的门。

可规定,承载设备具有至少两个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能够用装载物品彼此独立地装载。这能够借助唯一的承载设备实现几乎完全地利用在轨道车辆上可用的装载空间,例如两个牵引机(分别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装置之一中)能够支承在所述承载设备上。

承载设备能够可移动地构成。

也要求保护一种轨道车辆、尤其是铁路敞车,其具有至少一个所提出的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承载设备,以及要求保护一种具有车斗和至少一个所提出的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承载设备的铁路敞车。

附图说明

借助于附图和与此相关的附图说明探讨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细节。附图示出:

图1a-1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容纳位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

图2a-2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容纳位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

图3a-3d示出在装载位置中的图2的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

图4a-4d以在装载位置中的其它配置示出图2的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

图5a-5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容纳位置中的图2的实施例(具有装载物品);

图6a-6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装载位置中的图2的实施例(具有装载物品);

图7a-7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装载位置中的图1的实施例(具有装载物品);

图8a-8c以在装载位置中的其它配置示出图2的实施例的另一视图(具有装载物品);

图9a-9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容纳位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

图10a-10d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11a和11b以透视图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12示出图11b的细节视图;

图13a-13c以侧视图示出图12的支撑装置在铁路敞车上的放置顺序;

图14以侧视图示出图12的支撑装置的局部;并且

图15a和15b示出图11的实施例在铁路敞车中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容纳位置中的所提出的可提升的承载设备1的第一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3)。图1a示出透视俯视图。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装置4以多个支柱的形式构成,所述支柱分别设置在在此纵向延伸地构成的承载框架8的端侧区域中。支撑装置4相对于承载设备1固定地设置。在此所示出的承载设备1借助承载框架8的侧面部分和作为支承面6的支柱而置于在此未示出的站点地面7上(参见图1c和1d)。在该实施例中,承载设备1具有承载框架8的局部可枢转地构成的一个侧面9。与所示出的不同,其它端侧也可构造成承载框架8的可枢转地构成的侧面9。

在该实施例中,承载设备1构成为可驶过的。该承载设备特别适于被以构成为半挂车的装载物品3进行装载。所述装载使牵引机连同悬挂的半挂车一起驶过承载设备1,直至半挂车在承载设备1中完全设置在其支撑装置4上。当然也可行的是,借助于牵引机将半挂车向后引入承载设备1中。在这种情况下,承载设备1不必构成为可驶过的。在半挂车完成定位之后,牵引机被解耦,并且必要时单独地停放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承载设备1上。

起重设备能够经由容纳槽口5将承载设备1连同装载物品3一起作为整体而升高,并且将它们放置在未示出的轨道车辆2上。优选地,承载设备1的尺寸对应于轨道车辆2的装载区域的尺寸。对于起重设备的四个抓取臂,在此在承载设备1的四个不同位置处分别设有三个容纳槽口5,这些容纳槽口之中的各一个根据装载物品3的重心来应用。

对于承载设备1上没有装载物品3的空驶,各承载设备1能够上下堆叠。为了能够固定堆叠的各承载设备1,承载设备1的相应的承载框架8具有开口12,固定元件能够通过所述开口12被引入。通过多个承载设备1的堆叠设置,能够节省用于空运输的轨道车辆2。

承载框架8在其各纵向侧上分别具有一个凹部11,所述凹部允许打开放置在支撑装置4上的车辆的门。

图2a-2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容纳位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3)。在该示例中,除了第一实施例之外,各支撑装置4'设置在承载设备1的相应端侧的区域中,所述支撑装置分别构成为以板条14形式的承载面。各支撑装置4'或它们的板条14以分别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的方式设置在承载设备1上。所述枢转轴线延伸穿过设置在承载设备1的中心区域中的枢转支承部位或支承件13,在此可见的是,多个支承件13提供用于:能够实现板条14的不同定位(参见图8)。通过多个枢转支承部位或支承件13,支撑装置4'能够设置在承载设备1的不同高度位置和/或不同纵向位置处。与所示出的不同,相应的承载面也可整面地构成。

图3a-3d示出在装载位置中的图2的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3)。呈板条14形式的可枢转的支撑装置4'可以分别自由地在用于装载物品3的容纳位置和用于装载物品3的装载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容纳位置中所述装载物品3基本上水平地定向,在所述装载位置中所述装载物品3是倾斜的。在示出的视图中,承载设备1已经位于呈铁路敞车形式的在此未示出的轨道车辆2中。通过铁路敞车,使承载面或板条14在承载框架8的端侧的区域中升高进而倾斜。

图4a-4d以在装载位置中的不同类型的配置示出图2的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3)。在该示例中,与图2相比,使用用于承载面的支承件13,所述支承件不同地、更确切来说更高地设置在承载设备1上。因此,构成为承载面的可枢转的支撑装置4'的枢转轴线相应地更高。

图5a-5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容纳位置中的图2的实施例,其中具有呈两个牵引机形式的装载物品3。

图6a-6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装载位置中的图2的实施例,其中具有呈两个牵引机形式的装载物品3。在该视图中,支撑装置4'位于它们相应的装载位置中,在所述装载位置中相应的装载物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支撑装置4'的自由端部分别位于构成为铁路敞车的轨道车辆2上。承载设备1在端侧上具有用于将承载设备1固定在轨道车辆2上的固定机构10。固定机构10构成为iso集装箱容纳部,轨道车辆2的相对应的栓嵌入所述iso集装箱容纳部中。

图7a-7d以不同的视图示出在装载位置中的图1的实施例,其中具有呈半挂车形式的装载物品3。

细节b能够设置在所有实施例中。示出了将承载设备1浮动容纳在轨道车辆2上的一种可能性。在固定机构10的所示出的大致c形的导向部件16中,容纳滑动部件17能够沿着导向部件16移动。因此能够对不同纵向定位的适配加以补偿,所述不同纵向定位通过容纳在半挂车鞍形栓中而获得。与所示出的不同,作为可移动性的替代,可提供固定机构10借助支撑物的可枢转性。

图8a-8c示出以在装载位置中不同类型的配置的图2的实施例的另一视图,其中具有呈公共汽车形式的装载物品3。在所述示例中,与图2相比,使用如下的用于承载面的支承件13,所述支承件不同地或更高地设置在承载设备1上。因此,用于承载面的枢转轴线相应地更高。

图9a-9d以不同视图示出在容纳位置中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不具有装载物品3)。在该实施例中,承载设备1或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装置4作为整体可在容纳位置和装载位置之间运动。承载设备1能够经由在此可缩入的支撑件15支撑在容纳位置中。在通过起重机将承载设备1升高之后,支撑件15缩回。

图10a-10d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承载设备1构成为可移动的。为了该目的,所述承载设备可具有用于至少一个设有车轮的车轴或拖车装置20的至少一个联接部位18和用于牵引车辆19的至少一个联接部位。也可提出,用于设有车轮的车轴的两个联接部位设置在承载设备1的两个端部上和用于车辆的悬挂设备。

下面的图11a至15b以不同视图和细节视图示出另一实施例。

图11a以透视图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该示例中,承载框架8的纵向侧21构造有安置在纵向侧21的外侧上的加固元件22。加固元件22中的一个沿着纵向侧21的整个长度延伸,并且在纵向侧21的中央区域中具有弯曲部。另一纵向侧21具有三个部段,即两个端部部段和一个中央部段,其中,加固元件22在此仅在两个端部部段中腹板式地构成。纵向侧21的中央部段构成为可枢转的门31。当门31打开时,能够实现停放在承载设备1上的车辆的上下车。

承载设备1配备有总计三个支撑装置4、4'。支撑装置4中的一个相对于承载设备1固定地并且在该实施例中与承载设备1一件式地构成。另外两个支撑装置4'分别可枢转地设置在承载框架8中的枢转支承部位或支承件13上。为了将支撑装置4'锚固在枢转支承部位或支承件13中,可通过操作操纵装置、例如通过枢转一个杠杆而使螺栓从支撑装置4'中伸出并且嵌入枢转支承部位中。

在该示例中,在承载框架8的各纵向侧21中分别安置有两对容纳槽口5。所述容纳槽口5中的两个设置在另一门31'中。相对应的对的两个容纳槽口5之间的相应间距a大约为4876mm。设置在加固元件22上方的容纳槽口5构成为用于所谓的吊具的抓取棱边,所述抓取棱边能够安置在起重机或正面吊运车上。

支撑装置4'在端部区域中具有驶上元件23,所述驶上元件23设有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坡,从而便利于车辆驶上支撑装置4'。

支撑装置4'在该视图中在其上方具有不可见的防滑动保险装置,以便限制支撑装置4'在铁路敞车上的滑动。

图11b以透视仰视图示出图11a的实施例。在该视图中可见,在该示例中,承载设备1的支承面6构造有增大摩擦的支承件24。因此,即使在平滑的站点地面7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承载设备1能够被驶入,而在此不会相对于站点地面7滑动。

图12以透视仰视图示出图11的细节。可看到可枢转地设置在承载设备1上的支撑装置4'的端部区域,所述支撑装置在该示例中设有两个支撑面27、28,以便能够在两个不同位置上实现支撑装置4'在轨道车辆2上的支撑。支撑面27、28局部地基本上凸状地构成,其方式为:多个直线段部段彼此相应成角度地相邻设置。由此,在支撑装置4'的不同枢转位置中能够实现支撑面27、28在轨道车辆2的相对应面上的面式支承,所述承载设备1使用在所述轨道车辆中。在此,支撑面27、28具有容纳开口29,设置在轨道车辆2上的栓32(参见图13a)可嵌入该容纳开口中。为了例如在轨道车辆2调车联接期间尽可能地避免支撑装置4'相对于轨道车辆2的纵向运动,设有止挡件30,栓32能够支撑在止挡件30上。容纳开口29的侧壁形成横向于纵向延伸方向的防滑动保险装置,止挡件30形成在纵向延伸方向上的防滑动保险装置。容纳开口29能够构成为iso集装箱容纳部。

图13a至13c以侧视图示例性示出将承载设备1放入构成为铁路敞车的轨道车辆2的车斗25中的流程。

图13a示出承载设备1的端部区域。尤其可见支撑装置4'的端部区域,其构造有第一支撑面27和第二支撑面28。两个支撑面27、28分别具有在此不可见的容纳开口29。栓32构成在铁路敞车上,所述栓随后嵌入容纳开口29中。

在图13b中,承载设备1降低到使得第二支撑面28支承在铁路敞车的相对应的面上。栓32穿过在该视图中不可见的容纳开口29,以便限制支撑装置4的滑动。

在图13c中,承载设备1完全降低到铁路敞车的车斗25中,在该车斗中,承载设备1以其支撑面6支撑在铁路敞车的车斗25中。通过第二支撑面28的基本上凸状的构造,所述第二支撑面也在支撑装置4的该枢转位置中置于铁路敞车上。加固元件22在铁路敞车的车斗25的区域中在上棱边33的上方延伸。

图14示出了图11a的承载设备1,所述承载设备在该视图中停放在站点地面7上。在此可见承载设备1的总计三个支撑装置4、4'中的两个支撑装置的各端部区域。可枢转地安置在承载设备1上的支撑装置4'具有第一驶上元件23。在承载设备1在站点地面7上的如所示出的停放状态下,所述第一驶上元件23的可驶入的面具有相对于基本上水平延伸的站点地面7的倾斜角α1。在该示例中,倾斜角α1为约7.5度至8.3度。相对于承载设备1固定地并且与承载设备1一件式地构成的支撑装置4还具有第二驶上元件26,所述第二驶上元件具有相对于基本上水平延伸的站点地面7的倾斜角α2。在示例中,倾斜角α2为约15度。

图15a以透视俯视图示出构成为铁路敞车的轨道车辆2,在该轨道车辆的车斗25中放入有根据图11a和11b的承载设备1,并且图15b以侧视图示出该设置方式。支撑装置4'位于其装载位置中(不具有装载物品3)。

在图15b中可见,可枢转地设置在承载设备1上的两个支撑装置4'在它们的自由端部区域处分别构造有基本上凸出地构成的第一支撑面27和第二支撑面28。在视图左侧的支撑装置4'的端部区域经由其第二支撑面28支撑在铁路敞车上,并且在视图右侧的支撑装置4'的端部区域经由其第一支撑面27支撑在铁路敞车上。

附图标记列表

1承载设备

2轨道车辆

3装载物品

4,4'支撑装置

5容纳槽口

6承载设备的支承面

7站点地面

8承载框架

9承载框架的侧面

10固定机构

11凹部

12开口

13用于支撑装置的支承件

14板条

15支撑件

16导向部件

17容纳滑动部件

18联接部位

19牵引车辆

20拖车装置

21承载框架的纵向侧

22加固元件

23第一驶上元件

24支承件

25铁路敞车的车斗

26第二驶上元件

27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面

28支撑装置的第二支撑面

29容纳开口

30止挡件

31、31’在承载框架纵向侧中的门

32栓

33铁路敞车的车斗的上棱边

a在两个容纳槽口之间的间距

α1第一驶上元件的倾斜角

α2第二驶上元件的倾斜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