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匹配轨道车的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591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匹配轨道车的底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观光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匹配连接轨道观光车的底盘。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新能源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发展的潮流。其中具有能耗低、几乎零排放等优点的电动汽车,已经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汽车主要为二至八座的观光车、场地周转车,它们的底盘设计老旧、结构复杂,装配不便,承载能力有限;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行业的进步,如何设计一款适应现代行业需要的电动汽车底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匹配连接轨道观光车的底盘,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观光车的底盘结构复杂、承载力小、装备维修不便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匹配轨道车的底盘,包括后底盘总成、前底盘总成和电机载体,所述的后底盘总成分别与后驱动桥及轨道连接,所述后底盘总成包括后底盘支撑架、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板,U型连接组合件、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板、第一前后滚轮、第一转动轴和第一左右滚轮;所述底盘支撑架后段下端面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下端面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后驱动桥通过U型连接组合件连接;

所述底盘支撑架前段下端面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二连接柱,两个第二连接柱下部连接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后端侧壁通过轴座和转动轴分别设置一个第一前后滚轮;第二连接板的底面连接一对第一左右滚轮;两个第一前后滚轮与轨道的顶面配合,两个第一左右滚轮与轨道的两个侧面配合。

所述前底盘总成包括前底盘支撑顶架、连接吊耳、前底盘支撑底架、第三连接柱、第三连接板、第二前后滚轮、转动轴及第二左右滚轮;所述前底盘支撑顶架通过连接吊耳连接前底盘支撑底架;所述前底盘支撑底架下端面两侧分别连接一个第三连接柱;所述的两个第三连接柱下部连接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前、后端侧壁通过转动轴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的第二前后滚轮;第三连接板底面连接一对所述的第二左右滚轮;两个第二前后滚轮与轨道的顶面配合,两个第二左右滚轮与轨道的两个侧面配合。

所述后驱动桥包括后轮毂、半轴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后桥壳盖、板簧座和后桥壳总成;后驱动桥通过第一连接板及U型连接组合件与后底盘总成连接;

所述前从动桥包括后轮毂、防尘盖、桥管、轮胎螺栓组件、堵盖和法兰轴,前从动桥通过连接吊耳与前底盘支撑顶架和前底盘支撑底架连接;

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下端与电机连接;

所述的后底盘总成、前底盘总成与电机载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使用安全,产品寿命长,装配方便,维修,外型美观大方等特点,同时具有很好的多车连接等功能,满足目前电动车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后驱动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从动桥示意图;

图中,1-后轮毂,2-半轴总成,3-后桥壳总成,4-主减速器总成,5-后桥壳盖,6-板簧座,7-堵盖,8-轮胎螺栓组件,9-后轮毂,10-防尘盖,11-法兰轴,12-后底盘支撑架,13-后车轮,14-第一连接柱,15-第一连接板,16-U型连接组合件,17-第二连接柱,18-第一转动轴,19-第二连接板,20-第一左右滚轮,21-第一前后滚轮,22-轨道,23-电机载体,24-前车轮,25-前底盘支撑顶架,26-连接吊耳,27-前底盘支撑底架,28-转动轴,29-第三连接柱,30-第二左右滚轮,31-第二前后滚轮,32-第三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图3所述的一种用于匹配轨道车的底盘,包括后底盘总成、前底盘总成和电机载体,所述的后底盘总成分别与后驱动桥及轨道连接,所述后底盘总成包括后底盘支撑架12、第一连接柱14、第一连接板15,U型连接组合件16、第二连接柱17、第二连接板19、第一前后滚轮21、第一转动轴18和第一左右滚轮20;所述后底盘支撑架12后段下端面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一连接柱14、第一连接柱14下端面通过螺栓连接第一连接板15;所述第一连接板15与后驱动桥通过U型连接组合件16连接;

所述后底盘支撑架12前段下端面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二连接柱17,两个第二连接柱17下部连接第二连接板19,所述第二连接板19的前、后端壁通过轴座和第一转动轴18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的第一前后滚轮21;第二连接板19的底面连接一对所述的第一左右滚轮20;两个第一前后滚轮21与轨道22的顶面配合,两个第一左右滚轮20与轨道22的两个侧面配合;

所述前底盘总成包括前底盘支撑顶架25、连接吊耳26、前底盘支撑底架27、第三连接柱29、第三连接板32、第二前后滚轮31、转动轴28及第二左右滚轮30;所述前底盘支撑顶架25通过连接吊耳26连接前底盘支撑底架27;所述前底盘支撑底架27下端面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第三连接柱29;两个第三连接柱29下部连接第三连接板32;所述第三连接板32的前、后端侧壁通过转动轴28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的第二前后滚轮31;第三连接板32底面连接一对所述的第二左右滚轮30;两个第二前后滚轮31与轨道22的顶面配合,两个第二左右滚轮30与轨道22的两个侧面配合。

所述后驱动桥包括后轮毂1、半轴总成2、主减速器总成4、后桥壳盖5、板簧座6和后桥壳总成3;后驱动桥通过第一连接板15及U型连接组合件16与后底盘总成连接;

所述前从动桥包括后轮毂9、防尘盖10、桥管、轮胎螺栓组件8、堵盖7和法兰轴11,前从动桥通过连接吊耳26与前底盘支撑顶架25和前底盘支撑底架27连接;

所述的主减速器总成4下端与电机连接;

所述的后底盘总成、前底盘总成与电机载体2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递实现过程为:

电机转动时(轨道观光车前进或后退时),所述电机输出轴端花键套与主减速器总成4连接,带动主减速器总成4旋转;所述主减速器总成4与半轴总成2连接,带动半轴总成2旋转;所述半轴总成2与后轮毂1连接,带动后轮毂1旋转;所述后轮毂1与后车轮13连接,带动后车轮13旋转;后车轮13带动第一前后滚轮21、第一左右滚轮20前进或后退;第一前后滚轮21、第一左右滚轮20与轨道22连接,轨道22导向后驱动桥前进或后退。

后底盘支撑架12与电机载体23连接,所述电机载体23与前底盘支撑顶架25连接,进而带动第二前后滚轮31、第二左右滚轮30前进或后退;第二前后滚轮31、第二左右滚轮30与轨道22连接,轨道22导向前从动桥前进或后退。

底盘(轨道观光车)前进时,第一前后滚轮21、第二前后滚轮34的前滚轮与轨道接触;底盘(轨道观光车)后退时,第一前后滚轮21、第二前后滚轮34的后滚轮与轨道接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