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车站的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4401发布日期:2018-10-12 22:2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适用于车站的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为此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悬挂式空铁以其载客多、占地小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

悬挂式空铁(简称空轨)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轨道梁在列车上方,由钢铁或水泥立柱支撑在空中。悬挂式空铁在晚上停运之后需要进入车站内的停车场中,方便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和检修。

现有车站的停车场内用于停靠悬挂式空铁的多条停靠轨道通常与悬挂式空铁的行驶轨道连通。行驶轨道上的悬挂式空铁在岔路口通过拐弯来变换、选择相应地停靠轨道,进行停靠。

由于悬挂式空铁拐弯时需要较大的半径,所以通过布置岔道的方式来使悬挂式空铁选择停靠轨道,势必会增加车站的占地面积,以及增加车站的建设成本。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适用于车站的轨道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悬挂式空铁车站内的轨道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车站的轨道系统,所述轨道系统包括:

行驶轨道,其与外部轨道连通,用于承载列车使所述列车驶入或驶出车站;

多条停靠轨道,其用于停放所述列车;

转运轨道,其设置在所述行驶轨道和所述多条停靠轨道之间;

移动轨道,其能够承载所述列车并沿所述转运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及选择性地与所述行驶轨道或所述多条停靠轨道对接;

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轨道运动。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本体,其与所述移动轨道相连接;

行走轮,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且与所述转运轨道滚动接触;

动力单元,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轮是齿轮,所述转运轨道沿其延伸方向设置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运轨道至少为两条,并且所有的所述转运轨道都平行设置。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条停靠轨道和所述移动轨道平行设置。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行驶轨道、所述停靠轨道和所述移动轨道都是箱式轨道梁,所述列车是悬挂式空铁。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轨道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行驶轨道、所述停靠轨道、所述转运轨道和所述转运轨道支撑在空中的立柱。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是l形立柱或y形立柱。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轨道设置在所述转运轨道的下方。

在上述轨道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列车是火车、地铁或高铁。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悬挂式空铁的行驶轨道和多条停靠轨道之间设置转运轨道、移动轨道和驱动装置,使得悬挂式空铁能够通过以下方式进入停车场和驶出停车场:

进入停车场时,驱动装置驱使移动轨道与行驶轨道对接,悬挂式空铁从行驶轨道上驶入移动轨道。随后驱动装置驱使移动轨道与停靠轨道对接,悬挂式空铁从移动轨道驶入停靠轨道。

驶出停车场时,驱动装置驱使移动轨道与停靠轨道对接,悬挂式空铁从停靠轨道上驶入移动轨道。随后驱动装置驱使移动轨道与行驶轨道对接,悬挂式空铁从移动轨道驶入行驶轨道。

因此,本发明的轨道系统通过转运轨道和移动轨道不仅能够使悬挂式空铁进入或驶出车站的停车场,而且还减少了占地面积,以及减少了车站的建设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悬挂式空铁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轨道系统的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移动轨道搬运悬挂式空铁时的效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行驶轨道;2、停靠轨道;3、转运轨道;31、齿条;4、移动轨道;5、驱动装置;51、本体;52、齿轮;53、l形机械臂;54、限位传感器;6、悬挂式空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节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发明的轨道系统是以悬挂式空铁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是本发明的轨道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其他任何可行的交通系统,例如火车、地铁、高铁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调整后的技术方案仍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适用于车站的轨道系统主要包括行驶轨道1、停靠轨道2、转运轨道3、移动轨道4和驱动装置5。其中,多条停靠轨道2平行设置,或接近于平行设置。行驶轨道1靠近停靠轨道2的部分也与停靠轨道2平行设置,或接近于平行设置。两条转运轨道3设置在行驶轨道1和停靠轨道2之间,并且转运轨道3与停靠轨道2垂直设置或接近于垂直设置。移动轨道4通过驱动装置5与转运轨道3垂直地滑动连接,以便移动轨道4能够沿转运轨道3的延伸方形横向移动,使移动轨道4的两端选择性地与行驶轨道1或停靠轨道2对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轨道单元4沿爬升轨道3的延伸方向横向移动指的是轨道单元4横向移动,而不是爬升轨道3横向移动。即,轨道单元4横向地沿爬升轨道3的延伸方向移动。

此外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本发明另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移动轨道4与转运轨道3之间的夹角设置成0°至90°之间的任一个数值,以满足具体的应用场合。示例性地,可以将移动轨道4与转运轨道3之间的夹角设置成45°。

需要说明的是,行驶轨道1、转运轨道3和移动轨道4都是箱式轨道梁,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任意可行的轨道,例如工字型轨道。还需要说明的是,行驶轨道1、停靠轨道2和转运轨道3都通过立柱悬挂在空中,该立柱可以是l形立柱,也可以是y形立柱,还可以是n形立柱。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驱动装置5主要包括本体51、动力单元(图中未示出)、作为行走轮的齿轮52、l形机械臂53。其中,本体51呈“n”形,骑跨在转运轨道3上,以便提高其左右方向的稳定性。齿轮52枢转地设置在本体51上,并且能够与转运轨道3滚动接触。与齿轮52相对应地,转运轨道3与齿轮52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与齿轮52啮合的齿条31。通过齿轮52和齿条31之间的啮合作用,能够提高齿轮52和齿条31的摩擦力,防止齿轮52在转运轨道3上行走时发生打滑现象。尤其是在转运轨道3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夹角时,齿轮52和齿条31之间的啮合作用能够使齿轮52牢牢地抓住转运轨道3。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行走轮设置成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例如橡胶轮。进一步,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转运轨道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止挡构件(图中未标示),用于防止齿轮52滑脱转运轨道3。

继续参阅图2至图4,四条l形机械臂53对称地、枢转地设置在本体51的两侧,用于勾住移动轨道。优选地,每一条l形机械臂53还设置有限位传感器54,用于判定l形机械臂53已勾住移动轨道。进一步优选地,两条相对的l形机械臂53设置有防脱保险装置(例如绳索),用于防止移动轨道从l形机械臂53上滑脱坠下。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动力单元固定地设置在本体1上,用于驱动齿轮52转动,驱动l形机械臂53摆动。优选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和齿轮传动结构。电机和齿轮传动结构都固定地设置在本体1上,齿轮传动结构的输入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传动结构的输出端与齿轮52和/或l形机械臂53连接,电机输出的扭矩通过齿轮传动结构之后传递给齿轮52和/或l形机械臂5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齿轮52和l形机械臂53可以由一台电机和一个齿轮传动结构共同驱动,也可以通过多台电机和多个齿轮传动结构共同或分别驱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驱动装置5的数量不仅限于图2中所示的两个,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数量,例如一个、三个、四个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理解的是,l形机械臂53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行的机械臂,例如具有钩子的杆状机械臂。l形机械臂53的数量也不仅限于上述的四个,其还是可以任意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六个、八个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l形机械臂53的设置是为了方便驱动装置5与移动轨道4之间的连接和拆卸。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需要,采用其他任意可行的方式将驱动装置5和移动轨道4可拆卸地到一起,例如,通过螺栓将驱动装置5和移动轨道4连接到一起,或者通过拉锁将驱动装置5和移动轨道4栓接到一起,或者通过钩子将动装置5和移动轨道4钩接到一起。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将驱动装置5(具体为本体51)和移动轨道4固定连接到一起或一体制成,例如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本体51和移动轨道4焊接到一起,通过螺栓将本体51和移动轨道4焊接到一起。

下面结合图1和图2来对本发明的轨道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当悬挂式列车6进入车站内的停车场时,驱动装置5驱使移动轨道4与行驶轨道1对接,悬挂式空铁6从行驶轨道1上驶入移动轨道4。随后驱动装置5驱使移动轨道4与停靠轨道2对接,悬挂式空铁6从移动轨道4驶入停靠轨道2。

当悬挂式列车6驶出车站内的停车场时,驱动装置5驱使移动轨道4与停靠轨道2对接,悬挂式空铁6从停靠轨道2上驶入移动轨道4。随后驱动装置5驱使移动轨道4与行驶轨道1对接,悬挂式空铁6从移动轨道4驶入行驶轨道1。

因此,本发明的轨道系统通过转运轨道3、移动轨道4和驱动装置5不仅能够使悬挂式空铁6进入或驶出车站的停车场,而且还减少了占地面积,以及减少了车站的建设成本。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轨道系统不仅可以应用在平整的场地上,还可以应用在山坡上。当本发明的轨道系统应用在山坡上时,转运轨道3可以根据山体的倾斜程度以及实际地理情况倾斜设置,以便减少对山体的改造,降低建造成本。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