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钩、钩舌及钩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9824发布日期:2018-11-20 20:32阅读:1478来源:国知局
车钩、钩舌及钩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铁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钩、钩舌及钩体。

背景技术

车钩是铁道车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安装于车辆的两端,用于连接相邻的两节车辆以及传递列车纵向力。车钩的种类较多,但应用最广泛的车钩为关节式车钩,如图1所示,关节式车钩包括钩体03、钩舌01、钩锁、钩舌推铁、钩舌销02等零部件,钩舌01可绕钩舌销02转动实现车钩的开闭。车钩内部的主要承载部位是钩舌01的牵引台和钩体03的牵引台。如图2所示,两个车钩连挂实现相邻的两节车辆的连接。

目前,如图3-4所示,钩舌01上具有上牵引台、下牵引台、上冲击台和下冲击台。如图5-6所示,钩体上具有牵引台、下牵引台上冲击台和下冲击台。如图7所示,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上牵引台01a与钩体的上牵引台03b相抵且钩舌的下牵引台01e与钩体的下牵引台03g相抵,同时钩舌的上冲击台01c与钩体的上冲击台03c相抵且钩舌的下冲击台01g与钩体的下冲击台03e相抵。进而钩舌的上牵引面01b与钩体的上牵引面03a接触并相抵且钩舌的下牵引面01f与钩体的下牵引面03h接触并相抵,同时钩舌的上冲击面01d与钩体的上冲击面03d接触并相抵且钩舌的下冲击面01h与钩体的下冲击面03f接触并相抵,以实现上下牵引台承载拉伸载荷,上下牵引台承载压缩载荷。

从图7中可以看出,钩舌的上下牵引面沿着竖直方向并排设置,钩体上的上下牵引面也沿着竖直并排设置。即沿着竖直方向剖切钩舌得到其上下牵引面的断面距钩舌上的销孔轴线的距离相等,同样地沿着竖直方向剖切钩体得到其上下牵引面的断面距钩体上的销孔轴线的距离相等,且钩舌和钩体的上下牵引台的根部所受应力较大。如此,钩舌和钩体的上下牵引面上下处于同一竖直方向内,这样更加恶化了钩舌和钩体的上下牵引台根部断面的受力状态,更易产生断裂问题,降低了钩舌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车钩的更换与检修成本,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延长钩舌的使用寿命且降低车钩的维护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舌和一种钩体,该钩舌和钩体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延长钩舌的使用寿命且降低车钩的维护成本,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钩舌和钩体的车钩。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钩舌,包括上牵引台、下牵引台、上冲击台、下冲击台、销孔和颈部,其特征在于,沿着过所述销孔轴线的任一竖直面剖切该钩舌得到所述上牵引台牵引面的断面r和所述下牵引台牵引面的断面s;

所述断面r上最靠近所述颈部的点与所述销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k,所述断面s上最靠近所述颈部的点与所述销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m,则n=|k-m|,10mm≤n≤25mm。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断面r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α,5°≤α≤15°;

所述断面s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β,5°≤β≤15°。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上牵引台的牵引面沿着逐渐远离所述颈部的方向向远离所述上冲击台的方向倾斜;

所述下牵引台的牵引面沿着逐渐远离所述颈部的方向向远离所述下冲击台的方向倾斜。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上牵引台牵引面上的最靠近钩尖且最靠近颈部的点与所述上冲击台冲击面上的最靠近钩尖且最靠近颈部的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p;

所述下牵引台牵引面上的最靠近钩尖且最靠近颈部的点与所述下冲击台冲击面上的最靠近钩尖且最靠近颈部的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q,p<q。

优选地,上述钩舌中,所述上牵引台的牵引面和/或下牵引台的牵引面沿着靠近该钩舌的锁面的方向分为接触区和退让区,所述接触区的靠近所述锁面的一端的延伸面为m1面,则所述退让区位于所述m1面的远离所述销孔的一侧。

一种钩体,包括上牵引台、下牵引台、上冲击台、下冲击台、销孔和锁腔,沿着过所述销孔轴线的任一竖直面剖切该钩体得到所述上牵引台牵引面的断面t和所述下牵引台牵引面的断面u;

所述断面t上最远离所述下牵引台的点与所述销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k0,所述断面u上最远离所述上牵引台的点与所述销孔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m0,则n0=|k0-m0|,10mm≤n0≤25mm。

优选地,上述钩体中,所述断面t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α0,5°≤α0≤15°;

所述断面u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β0,5°≤β0≤15°。

优选地,上述钩体中,所述上牵引台牵引面最靠近根部的一端与所述上冲击台冲击面的靠近所述上牵引台根部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p1;

所述下牵引台牵引面最靠近根部的一端与所述下冲击台冲击面的靠近所述下牵引台根部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q1,p1<q1。

优选地,上述钩体中,所述上牵引台和/或下牵引台的牵引面沿着靠近该钩体的锁腔的方向分为抵接区和非抵接区,所述抵接区的靠近所述锁腔的一端的延伸面为m2面,则所述非抵接区位于所述m2面的靠近所述销孔的一侧。

一种车钩,包括钩舌和钩体,所述钩舌为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钩舌,所述钩体为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钩体。

本发明提供的钩舌中,将钩舌的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在水平方向上相错设置,避免了钩舌的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头部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头部均为大应力区薄弱部位,进而实现了钩舌的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大应力区薄弱部位错位分布,大大降低了上下牵引台的应力。另外,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错移量5mm~25mm范围内,错移量更合理,使牵引台与冲击台距离不会过近,进而避免了钩舌牵引台与冲击台之间的结构陡变而引起该部位受力状态恶化。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钩舌能够降低应力,避免上下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钩舌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提高运输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钩体中,将钩体的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在水平方向上相错设置,避免了钩体的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根部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根部均为大应力区薄弱部位,进而实现了钩体的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大应力区薄弱部位错位分布,大大降低了上下牵引台的应力。另外,上牵引台和下牵引台的错移量5mm~25mm范围内,错移量更合理,使牵引台与冲击台距离不会过近,进而避免了钩体牵引台与冲击台之间的结构陡变而引起该部位受力状态恶化。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钩体能够降低应力,避免上下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钩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提高运输安全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钩,该车钩包括上述任一种钩舌和钩体。由于上述的钩舌和钩体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钩舌和钩体的车钩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个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两个车钩处于连挂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钩舌的俯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钩舌的仰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钩体的剖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钩体的另一剖视图;

图7中为现有技术中的钩舌和钩体配合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的仰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沿着竖直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的另一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沿着竖直面剖切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与钩体配合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的仰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退让区位置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钩体的一种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钩体的另一种剖视图。

在图1-7中:

01-钩舌、01a-钩舌的上牵引台、01b-钩舌的上牵引面、01c-钩舌的上冲击台、01d-钩舌的上冲击面、01e-钩舌的下牵引台、01f-钩舌的下牵引面、01g-钩舌的下冲击台、01h-钩舌的下冲击面、02-钩舌销、03-钩体、03a-钩体的上牵引面、03b-钩体的上牵引台、03c-钩体的上冲击台、03d-钩体的上冲击面、03e-钩体的下冲击台、03f-钩体的下冲击面、03g-钩体的下牵引台、03h-钩体的下牵引面;

在图8-19中:

101-钩舌的上牵引台、102-颈部、104-钩舌的销孔、105-钩舌的上冲击台、106-钩舌的上冲击面、107-钩舌的下冲击面、108-钩舌的下牵引台、110-钩舌的下冲击台、111-钩舌的上牵引面、111a-接触区、111b-退让区、112-钩尖、113-钩舌的下牵引面、115-锁面、116-钩舌销;

201-钩体的上牵引台、202-钩体的上冲击面、204-钩体的销孔、205-钩体的下牵引台、206-钩体的下冲击面、208-钩体的下牵引面、209-锁腔、210-钩体的上牵引面、211-钩体的上冲击台、211a-抵接区、211b-非抵接区、212-钩体的下冲击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舌和一种钩体,该钩舌和钩体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延长钩舌的使用寿命且降低车钩的维护成本,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钩舌和钩体的车钩。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8-图10,图8-10为钩舌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包括上牵引台101、下牵引台108、上冲击台105、下冲击台110、销孔104和颈部102,其中销孔104用于穿过钩舌销。钩舌的颈部102位于上下牵引台108与上下冲击台110之间,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颈部102位于钩体的上下牵引台108之间。

重点在于,沿着过钩舌的销孔104轴线的任一竖直面剖切该钩舌得到上牵引台101牵引面的断面r和下牵引台108牵引面的断面s,该处断面r和断面s均为线条。上牵引台101牵引面即为上牵引面111,下牵引台108牵引面即为下牵引面113。即沿着竖直面剖切钩舌时,竖直面需同时过钩舌的销孔104轴线、上牵引面111和下牵引面113,如此才可以得到断面r和断面s。

断面r上最靠近颈部102的点与销孔104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k,断面s上最靠近颈部102的点与销孔104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m,则n=|k-m|,10mm≤n≤25mm。上述最靠近颈部102的点即为断面r和断面s上距颈部102的距离最小的点。需要说明的是,当上牵引面111和下牵引面113均通过圆滑过渡面与颈部102连接时,则上牵引面111与圆滑过渡面的连接处距颈部102的距离最小,断面r与圆滑过渡面的断面的连接点距颈部102最近;同样地,下牵引面113与圆滑过渡面的连接处距颈部102的距离最小,断面s与圆滑过渡面的断面的连接点距颈部102最近。

上述实施例中,k>m,或者k<m,都可以,在此不作限定。

或者,也可以说断面r的下端点与销孔104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k和断面s的上端点与销孔104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m,则n=|k-m|,10mm≤n≤25mm。各实施例中,上下均与钩舌处于正常使用时上下方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中,将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在水平方向上相错设置,避免了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头部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头部均为大应力区薄弱部位,进而实现了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大应力区薄弱部位错位分布,大大降低了上下牵引台108的应力。另外,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错移量5mm~25mm范围内,错移量更合理,使牵引台与冲击台距离不会过近,进而避免了钩舌牵引台与冲击台之间的结构陡变而引起该部位受力状态恶化。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能够降低应力,避免上下牵引台108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钩舌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提高运输安全可靠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断面r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α,5°≤α≤15°。断面s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β,5°≤β≤15°。即上牵引面111和下牵引面113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设置,上牵引面111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角度为α,下牵引面113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角度为β,α和β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沿着逐渐远离颈部102的方向向远离上冲击台105的方向倾斜,即上牵引面111沿着向上的方向逐渐远离上冲击台105。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沿着逐渐远离颈部102的方向向远离所述下冲击台110的方向倾斜,即下牵引面113沿着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下冲击台110。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钩舌上牵引面111和下牵引面113配合面角度设置更加合理,降低上下牵引台108的应力水平,提高钩舌的上下牵引台108部位的结构强度,避免钩舌的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车钩钩舌和钩体的使用寿命。

当然,也可以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沿着逐渐远离颈部102的方向向靠近上冲击台105的方向倾斜,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沿着逐渐远离颈部102的方向向靠近所述下冲击台110的方向倾斜。或者,上牵引面111和下牵引面113也可以均为竖直面,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上牵引台101牵引面上的最靠近钩尖112且最靠近颈部102的点与上冲击台105冲击面上的最靠近钩尖112且最靠近颈部102的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p。即上牵引面111上距钩尖112最近且距颈部102最近的点为v点,v点为上牵引面111靠近钩尖112的一侧的下端点;上冲击面106上距钩尖112最近且距颈部102最近的点为w点,w点为上冲击面106靠近钩尖112的一侧的下端点。v点和w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p。

下牵引台108牵引面上的最靠近钩尖112且最靠近颈部102的点与下冲击台110冲击面上的最靠近钩尖112且最靠近颈部102的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q,p<q。即下牵引面113上距钩尖112最近且距颈部102最近的点为x点,x点为下牵引面113靠近钩尖112的一侧的上端点;下冲击面107上距钩尖112最近且距颈部102最近的点为y点,y点为下冲击面107靠近钩尖112的一侧的上端点。x点和y点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为q,p<q。如此设置,可避免钩舌的牵引台与冲击台之间距离减小而导致牵引台壁厚减小以及钩舌的牵引台的结构强度降低,保证钩舌牵引台与冲击台之间部位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包括上牵引台101、下牵引台108、锁面115和销孔104,其中锁面115用于与钩锁抵接以使钩舌不能围绕钩舌销116转动,销孔104用于穿过钩舌销116。重点在于,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沿着逐渐靠近锁面115的方向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即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中的至少一个的牵引面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并且退让区111b位于接触区111a和锁面115之间,即牵引面上沿着逐渐靠近锁面115的方向依次分为接触区111a和退让区111b。

另外,接触区111a的靠近锁面115的一端的延伸面为m1面,则退让区111b位于m1面的远离销孔104的一侧。若接触区111a的第一端与退让区111b连接,则上述m1面即为接触区111a的第一端的延伸面,并且m1面位于退让区111b与销孔104之间。当上述钩舌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沿着水平面剖切钩舌得到的m1面的截面、接触区111a的截面和退让区111b的截面,m1面的截面为接触区111a的截面的延长线,m1面的截面位于退让区111b的截面和销孔104的截面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销孔104和锁面115与现有技术中的钩舌上的销孔104和锁面115相同,销孔104位于上牵引台101和下牵引台108的靠近钩舌的钩尖的一侧。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与钩体的上牵引台201的牵引面接触相抵,钩舌的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与钩体的下牵引台205的牵引面接触相抵,并且钩体的牵引台位于钩舌的牵引台的靠近销孔104的一侧。由于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上设置有退让区111b,且退让区111b位于接触区111a延伸面的远离销孔104的一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舌与钩体配合时,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上的牵引面上的退让区111b与钩体的牵引台上的牵引面之间具有间隙不能接触,同时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上的牵引面上的接触区111a与钩体的牵引台上的牵引面相互贴合接触且两者不具有间隙。

如此设置,由于退让区111b位于接触区111a和锁面115之间且退让区111b与钩体的牵引台之间具有间隙且不接触,故增加了钩舌的上牵引台101和/或下牵引台108与钩体的牵引台接触区域的边缘距锁面115的距离,使得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距锁面115和锁腔的距离增加,进而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远离了结构突变区域,从而降低了钩舌和钩体的上下牵引台应力水平,避免了钩舌和钩体的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了钩舌和钩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车钩的维护成本。

为了防止钩舌与钩体配合时发生错位,接触区111a可以为曲面,同样地钩体牵引台的牵引面上与接触区配合的区域也为曲面。如此可以防止钩舌与钩体相互滑动,发生偏移错位。

另外,接触区111a也可以为弧面。具体地,并且接触区111a可以朝向远离销孔104的方向凸起,当然接触区111a也可以朝向远离销孔104的方向凹陷,在此不作限定。

接触区111a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曲面,比如球面的局部,或者接触区111a还可以为平面。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退让区111b可以为弧面或平面,由于退让区111b不与钩体的牵引台接触,因此退让区111b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保证钩舌与钩体配合后退让区111b与钩体的牵引台之间具有间隙即可。

优选地,退让区111b与接触区111a连接的位置距锁面115的最小距离为l1,60mm≥l1≥10mm。即上述最小距离l1是指接触区111a上的所有点距锁面115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小值,如此保证了钩舌和钩体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距锁面115的距离小于等于60mm且大于等于10mm,比如可以为12mm、15mm等,进而有效降低了钩舌牵引台的应力。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退让区111b与接触区111a连接的位置距锁面115的最小距离l1还可以为其它值,在此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11-图13,图11-13为钩体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包括上牵引台201、下牵引台205、上冲击台211、下冲击台212、销孔204和锁腔209,其中锁腔209用于容纳钩锁,以实现钩舌能够围绕钩舌销转动。

重点在于,沿着过钩体的销孔204轴线的任一竖直面剖切该钩体得到上牵引台201牵引面的断面t和下牵引台205牵引面的断面u,该处断面t和断面u均为线条。上牵引台201牵引面即为上牵引面210,下牵引台205牵引面即为下牵引面208。即沿着竖直面剖切钩体时,竖直面需同时过钩体的销孔204轴线、上牵引面210和下牵引面208,如此才可以得到断面t和断面u。

断面t上最远离下牵引台205的点与销孔204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k0,断面u上最远离上牵引台201的点与销孔204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m0,则n0=|k0-m0|,10mm≤n0≤25mm。上述最远离下牵引台205的点即为断面t上距下牵引台205的距离最大的点。最远离上牵引台201的点即为断面u上距上牵引台201的距离最大的点。需要说明的是,当上牵引面210和下牵引面208均通过圆滑过渡面与钩体的其它位置连接时,则上牵引面210与圆滑过渡面的连接处距下牵引台205的距离最大,断面t与圆滑过渡面的断面的连接点距下牵引台205最远;同样地,下牵引面208与圆滑过渡面的连接处距上牵引台201的距离最大,断面u与圆滑过渡面的断面的连接点距上牵引台201最远。

上述实施例中,k0>m0,或者k0<m0,都可以,在此不作限定。

或者,也可以说断面t的上端点与销孔204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k0和断面u的下端点与销孔204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m0,则n0=|k0-m0|,10mm≤n0≤25mm。各实施例中,上下均与钩体处于正常使用时上下方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中,将钩体的上牵引台201和下牵引台205在水平方向上相错设置,避免了钩体的上牵引台201和下牵引台205的根部处于同一竖直方向上,上牵引台201和下牵引台205的根部均为大应力区薄弱部位,进而实现了钩体的上牵引台201和下牵引台205的大应力区薄弱部位错位分布,大大降低了上下牵引台205的应力。另外,上牵引台201和下牵引台205的错移量5mm~25mm范围内,错移量更合理,使牵引台与冲击台距离不会过近,进而避免了钩体牵引台与冲击台之间的结构陡变而引起该部位受力状态恶化。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能够降低应力,避免上下牵引台205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钩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提高运输安全可靠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断面t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α0,5°≤α0≤15°。断面u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β0,5°≤β0≤15°。即上牵引面210和下牵引面208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设置,上牵引面210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角度为α0,下牵引面208相对于竖直面倾斜角度为β0,α0和β0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上牵引台201的牵引面从根部至头部逐渐向靠近上冲击台211的方向倾斜,即上牵引面210沿着向上的方向逐渐远离上冲击台211。下牵引台205的牵引面从根部至头部逐渐向靠近下冲击台212的方向倾斜,即下牵引面208沿着向下的方向逐渐远离下冲击台212。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钩体的上牵引面210和下牵引面208配合面角度设置更加合理,降低上下牵引台205的应力水平,提高钩体的上下牵引台205部位的结构强度,避免钩体的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车钩钩舌和钩体的使用寿命。

当然,也可以上牵引台201的牵引面从根部至头部逐渐向远离上冲击台211的方向倾斜,下牵引台205的牵引面从根部至头部逐渐向远离下冲击台212的方向倾斜。或者,上牵引面210和下牵引面208也可以均为竖直面,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钩体的上下牵引台205的根部即为其与钩体其它部位相连的一端,钩体的上下牵引台205的头部即为其与钩舌的颈部102相对或接触的一端。钩舌与钩体配合后,钩舌的颈部102位于钩体的上下牵引台205的头部之间。

优选地,上牵引台201牵引面最靠近根部的一端与上冲击台211冲击面的靠近上牵引台201根部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p1。即上牵引面210的最靠近根部的一端在水平面l上的投影为点v0,上冲击面202的靠近上牵引台201根部的一端在水平面l上的投影为点w0,则点v0和点w0之间的距离为p1。

下牵引台205牵引面最靠近根部的一端与下冲击台212冲击面的靠近下牵引台205根部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q1,p1<q1。即下牵引面208的最靠近根部的一端在水平面l上的投影为点x0,下冲击面206的靠近上牵引台201根部的一端在水平面l上的投影为点y0,则点x0和点y0之间的距离为q1,则p1<q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包括上牵引台201、下牵引台205、锁腔209和销孔204,其中锁腔209用于容纳钩锁以使钩舌能够围绕钩舌销116转动,销孔204用于穿过钩舌销116。重点在于,上牵引台201和/或下牵引台205的牵引面沿着逐渐靠近锁腔209的方向分为抵接区211a和非抵接区211b,即上牵引台201和下牵引台205中的至少一个的牵引面分为抵接区211和非抵接区211b,并且非抵接区211b比抵接区211a更加靠近锁腔209,即牵引面上沿着逐渐靠近锁腔209的方向依次分为抵接区211a和非抵接区211b。

另外,抵接区211a的靠近锁腔209的一端的延伸面为m2面,则非抵接区211b位于m2面的靠近销孔204的一侧。若抵接区211a的第一端与非抵接区211b连接,则上述m2面即为抵接区211a的第一端的延伸面,并且非抵接区211b位于m2面与销孔204之间。当上述钩体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沿着水平面剖切钩体得到的m2面的截面、抵接区211a的截面和非抵接区211b的截面,m2面的截面为抵接区211a的截面的延长线,非抵接区211b的截面位于m2面的截面和销孔204的截面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销孔204和锁腔209与现有技术中的钩体上的销孔204和锁腔209相同,销孔204位于钩体的前侧,钩体的前侧用于与钩舌配合。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与钩舌配合时,钩体的上牵引台201的牵引面与钩舌的上牵引台101的牵引面接触相抵,钩体的下牵引台205的牵引面与钩舌的下牵引台108的牵引面接触相抵,并且钩体的牵引台位于钩舌的牵引台的靠近销孔204的一侧。由于钩体的上牵引台201和/或下牵引台205上设置有非抵接区211b,且非抵接区211b位于抵接区211a延伸面的靠近销孔204的一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钩体与钩舌配合时,钩体的上牵引台201和/或下牵引台205上的牵引面上的非抵接区211b与钩舌的牵引台上的牵引面之间具有间隙不能接触,同时钩体的上牵引台201和/或下牵引台205上的牵引面上的抵接区211a与钩舌的牵引台上的牵引面相互贴合接触且两者不具有间隙。

如此设置,由于非抵接区211b位于抵接区211a靠近锁腔209的一侧且非抵接区211b与钩舌的牵引台之间具有间隙且不接触,故增加了钩体的上牵引台201和/或下牵引台205与钩舌的牵引台接触区域的边缘距锁腔209的距离,使得钩体和钩舌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距锁腔209和锁面的距离增加,进而钩体和钩舌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远离了结构突变区域,从而降低了钩体和钩舌的上下牵引台应力水平,避免了钩体和钩舌的牵引台过早发生断裂问题,延长了钩体和钩舌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车钩的维护成本。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非抵接区211b的第一端与抵接区211a连接且第二端远离抵接区,即非抵接区211b沿着靠近锁腔209的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抵接区211a连接,第二端比第一端远离抵接区211a。该钩体的前侧用于与钩舌配合,该钩体的后侧用于与车辆配合连接,该钩体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其左侧和右侧与车辆的左侧和右侧一致,即该钩体沿着左侧至右侧的方向与车辆行驶的方向垂直。其中,该钩体沿着左侧至右侧且垂直于销孔轴线的方向为第一延伸方向,非抵接区211b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第一延伸方向的延伸距离为l2,l2>10mm。如此保证了钩体和钩舌的配合接触承载位置距锁腔209的距离大于10mm,比如可以为12mm、15mm等,进而有效降低了钩体牵引台的应力。具体地,非抵接区211b的第一端的不同位置沿着第一延伸方向至第二端的不同位置的延伸距离均为l2。

当然,根据实际情况非抵接区211b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沿着第一延伸方向的延伸距离l2还可以为其它值,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防止钩体与钩舌配合时发生错位,抵接区211a可以为曲面,同样地钩舌牵引台的牵引面上与抵接区配合的区域也为曲面。如此可以防止钩体与钩舌相互滑动,发生偏移错位。

另外,抵接区211a也可以为弧面。具体地,并且抵接区211a可以朝向远离销孔204的方向凸起,当然抵接区211a也可以朝向靠近销孔204的方向凸起,在此不作限定。

抵接区211a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曲面,比如球面的局部,或者抵接区211a还可以为平面。

优选地,非抵接区211b可以具体为设置于上牵引台201和/或下牵引台205的牵引面上的凹槽的内壁。如此直接在上牵引台201和/或下牵引台205的牵引面上开设凹槽即可,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非抵接区211b可以为曲面,由于非抵接区211b不与钩舌的牵引台接触,因此非抵接区211b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保证钩体与钩舌配合后非抵接区211b与钩舌的牵引台之间具有间隙即可。

当然,非抵接区211b可以为弧面或平面,在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钩,包括钩舌和钩体,钩舌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钩舌,钩体为如上述任一实施例钩体。由于该车钩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钩舌和钩体,所以该车钩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