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0531发布日期:2019-07-27 11:1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预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



背景技术:

为保证旅客身体健康和旅途舒适,列车车厢内要不断送进新风以增加空气流动性,改善空气质量。寒冬季节,必须使用加热器对吸入的新风进行预热,以提高车厢内温度。现有地列车空调加热器,一般采用电热管或PTC元件作为发热元件,后者使用安全、可靠,其应用时装配结构是PTC元件两侧有电极带,电极带外侧有绝缘层和散热片。

现有散热片大多采用金属板,散热效果差,热量利用率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用以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热量利用率高的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包括:

固定框,固定设置在新风系统出风口处;

若干发热片,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围合的空间内,与所述固定框垂直且固定于所述固定框内壁;

供电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与所述发热片电连接;

散热片,紧密贴合设置于所述发热片侧边,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扁平且空心的方体结构,所述壳体内沿其扁平面延伸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延伸方向与新风系统出风方向相平行,所述通风管的管壁与所述壳体内壁相接触,所述通风管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中心位置均设有通风通道,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管壁清洁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端盖包括,第一管套,两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管套的一端从其内部轴心位置向管壁延伸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管套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管套的另一端内壁设置有螺纹与所述通风管朝内一侧管口外壁设置的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一管套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固定连接,其朝向所述通风管的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端盖包括,第二管套,两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管套的一端从其内部轴心位置向管壁延伸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管套轴线平行,所述第二管套的另一端内壁套设与所述通风管朝外一侧管口外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二管套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轴套,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固定连接,其朝向所述通风管的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之间设置有管壁清洁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靠近两侧端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叶轮风扇,包括,叶轮轴套和外圈,所述叶轮轴套与所述外圈之间通过叶片相连接,两个所述外圈之间通过螺旋管壁相连接,所述螺旋管壁外侧设置有刷毛,所述转轴两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内。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垂直于所述通风管设置有若干导热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套朝外的一侧还设置有减噪装置,包括:

消音连接管,两端外壁均设置有螺纹,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管套朝外一端内壁设置的螺纹相连接,所述消音连接管内壁设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第一吸音棉层、第二吸音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音棉层和所述第二吸音棉层中间的吸音孔层,所述吸音孔层上设有第一吸音孔阵列和第二吸音孔阵列,所述第一吸音孔阵列靠近所述第一吸音棉层,所述第二吸音孔阵列靠近所述第二吸音棉层;

消音器,包括矩形箱体状的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隔断板,所述隔断板沿所述外壳的内壁由左到右,上下交替设置,所述外壳的左端面设有进风口,其右端面设有出风口,所述隔断板的端部设有吸音体,所述进风口内壁设置有螺纹,与所述消音连接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由外到内依次由金属板层、阻尼板层、真空夹板层、吸音棉板层和金属孔板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带有通风管的壳体作为散热片的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提高了散热片与流经气流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好,热量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贮液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贮液桶布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架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销轴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空调新风预热器,包括:

固定框1,固定设置在新风系统出风口处;

若干发热片2,设置在所述固定框1围合的空间内,与所述固定框1垂直且固定于所述固定框1内壁;

供电模块3,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框1上,与所述发热片2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片2由电极带和PTC元件或电热膜以及电极带外侧的绝缘层构成,均采用现有技术产品,在此不再赘述;

散热片,紧密贴合设置于所述发热片2侧边,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为扁平且空心的方体结构,所述壳体4内沿其扁平面延伸方向贯穿设置有若干通风管5,所述通风管5的延伸方向与新风系统出风方向相平行,所述通风管5的管壁与所述壳体4内壁相接触,所述通风管5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6和第二端盖7,所述第一端盖6和所述第二端盖7中心位置均设有通风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列车内的新风系统,气流从新风系统出风口吹出通过第一端盖6进入通风管5,再从第二端盖7吹出,而后通过供电模块3,向发热片2供电,使得发热片2开始加热,发出的热量通过壳体4一部分直接传递给与其直接接触的通风管5对流经其内部的气流进行加热,另一部分热量对壳体内部的空气加热,间接对通风管5加热,还有一部分热量直接对流经壳体4与壳体4之间的气流进行加热,从而吹出热风。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施例能充分利用发热片2发出的热量对通风管5内流经的气流以及流经两壳体4之间的气流进行加热,相较于散热片散热,增了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散热效果好,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6和所述第二端盖7 之间设置有管壁清洁装置8,所述第一端盖6包括,第一管套6-1,两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管套6-1的一端从其内部轴心位置向管壁延伸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接片6-2,所述第一连接片6-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管套6-1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管套6-1的另一端内壁设置有螺纹与所述通风管5朝内一侧管口外壁设置的螺纹相连接,所述第一管套6-1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一轴套6-3,与所述第一连接片6-2固定连接,其朝向所述通风管5的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封闭。

所述第二端盖7包括,第二管套7-1,两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管套7-1的一端从其内部轴心位置向管壁延伸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接片7-2,所述第二连接片7-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管套7-1轴线平行,所述第二管套7-1的另一端内壁套设与所述通风管5朝外一侧管口外壁,紧密接触,所述第二管套 7-1轴心位置设置有第二轴套7-3,与所述第二连接片7-2固定连接,其朝向所述通风管5的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封闭。

所述管壁清洁装置8,包括转轴8-1,所述转轴8-1靠近两侧端部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叶轮风扇8-2,包括,叶轮轴套8-21和外圈8-22,所述叶轮轴套8-21 与所述外圈8-22之间通过叶片8-23相连接,两个所述外圈8-22之间通过螺旋管壁8-24相连接,所述螺旋管壁8-24外侧设置有刷毛8-25,所述转轴8-1两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6-3和所述第二轴套7-3内。

所述壳体4内垂直于所述通风管5设置有若干导热片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新风系统吹出的气流通过第一套管6-1 进入通风管5内,吹动叶片8-23,带动叶轮轴套8-21在转轴8-1上转动,同时带动外圈8-22转动,继而带动螺旋管壁8-24转动,通过螺旋管壁8-24外侧设置的刷毛8-25,对通风管5管壁进行清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施例通过新风系统吹出的气流,驱动管壁清洁装置8,对管壁进行清洁,保持通风管5的畅通,延长维护周期,避免长时间使用时,散热片风道堵塞出风不畅,风力减小,甚至导致发热元件散热不良导致损坏的情况。

本实施例第一管套6-1与第二管套7-1内第一连接片6-2和第二连接片7-2 的设置,避免了较大杂物进入通风管5内引起堵塞,起到了初步过滤阻隔的作用。

本实施例第二端盖7直接与通风管5套接,维护方便,便于管壁清理装置8 的拆卸清洗。

本实施例通过气流吹动叶片8-23转动驱动管壁清理装置8运行,不需要额外动力,结构简单,节约能源。

本实施例刷毛8-25设置在螺旋管壁8-24上,螺旋管壁8-24的设置相较于滚筒减轻了整体的结构重量,同时利于污垢在螺旋的作用下,向出口排出,便于清理。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套7-1朝外的一侧还设置有减噪装置10,包括:

消音连接管10-1,两端外壁均设置有螺纹,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管套7-1朝外一端内壁设置的螺纹相连接,所述消音连接管10-1内壁设有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包括第一吸音棉层10-11、第二吸音棉层10-12、设置在所述第一吸音棉层10-11 和所述第二吸音棉层10-12中间的吸音孔层10-13,所述吸音孔层10-13上设有第一吸音孔阵列10-14和第二吸音孔阵列10-15,所述第一吸音孔阵列10-14靠近所述第一吸音棉层10-11,所述第二吸音孔阵列10-15靠近所述第二吸音棉层 10-12;

消音器10-2,包括矩形箱体状的外壳10-2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10-21内的隔断板10-22,所述隔断板10-22沿所述外壳10-21的内壁由左到右,上下交替设置,所述外壳10-21的左端面设有进风口10-23,其右端面设有出风口10-24,所述隔断板10-22的端部设有吸音体10-25,所述进风口10-23内壁设置有螺纹,与所述消音连接管10-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所述外壳10-21由外到内依次由金属板层10-211、阻尼板层10-212、真空夹板层10-213、吸音棉板层10-214和金属孔板层10-215组成,在本实施例中,隔断板10-22、金属板层10-211及金属孔板层10-215的材质均为镀锌钢板,阻尼板层10-212的材质为橡胶,吸音体10-25的材质为吸音棉。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使用过程中气流吹过通风管5 产生的噪音以及通风管5内管壁清洁装置8清洁管壁产生的噪音,先穿入消音连接管10-1,通过第一吸音棉层10-11和第二吸音棉层10-12吸收部分噪音,同时所述吸音孔层10-13上设有第一吸音孔阵列10-14和第二吸音孔阵列10-15,此结构能够加强吸音层的吸音效果,减少噪音,而后进入通过在消音器10-2内,通过外壳10-21内交替设置隔断板10-22,使得空气流经过消音器10-2内部时,不断被压缩膨胀、再压缩,使得空气流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起到降低噪音的同时通过将消音器外壳10-21设置为多层结构,可以使空气流经过消音器10-2时,最大限度减小外壳10-21的振动,从而降低噪声传播,提高消音器的吸音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两级消音装置对气流吹过通风管5产生的噪音以及通风管5 内管壁清洁装置8清洁管壁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低了列车中的噪音水平,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