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辙机安装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1237发布日期:2019-10-13 00:57阅读:18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辙机安装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一种转辙机安装托盘。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还沿用传统的角钢式安装方式安装转辙机,传统的安装方式需要经过精细的测量,在钢轨上打孔,最后通过螺栓及L铁与角钢固定,最后安装转辙机。

由于施工现场因素的不确定或施工的非专业等原因,有可能造成钢轨钻孔的不精确,导致安装后锁闭框不方正,螺栓受力严重甚至变形等情况时有发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角钢安装通过L铁上的绝缘胶垫来实现钢轨与转辙机的绝缘,在施工中往往由于L铁绝缘胶垫破损或者受隧道潮湿环境的影响,无法保证绝缘良好。受地铁各安装空间限制,实际的施工安装中,需要抬轨,才能穿入长角钢,开展安装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安装不方便、无法保证绝缘、钢轨打孔不精确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保证绝缘和不需要钢轨打孔的转辙机安装托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辙机安装托盘,包括托板、托板连接件和防雨壳,其中,托板上设置有用于与轨枕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托板连接件设置在托板之间,并设置有用于安装转辙机的第二安装孔;防雨壳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托板连接;使用时,防雨壳遮蔽转辙机,以防护转辙机。

采用上述方案,将转辙机安装托盘安装在专用轨枕上,不用跟钢轨发生接触,这样就保证了转辙机安装托盘与钢轨之间的绝缘。同时,因为安装在轨枕上,无须费事费力地抬起钢轨就能安装,使转辙机安装托盘的安装也更加方便。在转辙机安装托盘上还设置由可转动的防雨壳,这样安装转辙机时,可以将防雨壳打开,不会影响转辙机的安装;安装完转辙机后,可以用防雨壳将转辙机遮盖,起到包括防尘、防雨等作用,使内部转辙机免受外部干扰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托板上还设置有护翼板,防雨壳与护翼板之间设置有转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防雨壳上设置有把手,把手呈环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防雨壳的材质为不锈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托板连接件由角钢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托板由冷轧钢采用折弯工艺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M18×100mm螺栓,该螺栓与第一安装孔配合,将转辙机安装托盘与轨枕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护翼板和/或托板连接件,与托板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转辙机安装托盘安装在专用轨枕上,不用跟钢轨发生接触,这样就保证了转辙机安装托盘与钢轨之间的绝缘;同时,无须费事费力地抬起钢轨就能安装,使转辙机安装托盘的安装也更加方便;

2、通过防雨壳将转辙机遮盖,起到包括防尘、防雨等作用,使内部转辙机免受外部干扰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包括防雨壳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包括防雨壳的正视图;

图中标记:1-托板,2-托板连接件,3-防雨壳,4-第一安装孔,5-第二安装孔,6-护翼板,7-转轴,8-把手,20-固定部分,21-转折部分,22-承载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一种转辙机安装托盘,包括托板1、托板连接件2和防雨壳3,其中,托板1呈阶梯形状,设置有用于与轨枕连接的第一安装孔4;托板连接件2设置在托板1之间,并设置有用于安装转辙机的第二安装孔5;防雨壳3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托板1连接;使用时,防雨壳3遮蔽转辙机,以防护转辙机。

将转辙机安装托盘安装在专用轨枕上,不用跟钢轨发生接触,这样就保证了转辙机安装托盘与钢轨之间的绝缘。同时,因为安装在轨枕上,无须费事费力地抬起钢轨就能安装,使转辙机安装托盘的安装也更加方便。在转辙机安装托盘上还设置由可转动的防雨壳3,这样安装转辙机时,可以将防雨壳3打开,不会影响转辙机的安装;安装完转辙机后,可以用防雨壳3将转辙机遮盖,起到包括防尘、防雨等作用,使内部转辙机免受外部干扰的作用。

进一步的,托板1上还设置有护翼板6,防雨壳3与护翼板6之间设置有转轴7。

进一步的,防雨壳3上设置有把手8,把手8呈环状。

进一步的,防雨壳3的材质为不锈钢。

进一步的,托板连接件2由角钢制成。

进一步的,托板1由冷轧钢采用折弯工艺制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M18×100mm螺栓,该螺栓与第一安装孔4配合,将转辙机安装托盘与轨枕连接。

进一步的,护翼板6和/或托板连接件2,与托板1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