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8749发布日期:2020-07-17 16:08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运输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是重要的煤矿设备。对于一个常规的综采工作面,随工作面同步推进的有移动变电站、乳化液泵站、喷雾泵、泵箱等大型设备,还包括控制工作刮板机、转载机、破碎机等设备的开关、线缆、液压管路、操作台等辅助装置。这些大型设备和辅助装置重达百吨,通常承载在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因此,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需要随着工作面的开采推进而移动。在现有技术中,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通常由绞车牵引。遇到在上下坡巷道推移设备列车时,列车容易出现自滑移跑车现象。为此,对于上坡地段,需要在设备列车运行前方安装绞车牵引列车,配合自移装置移动,对于下坡地段,在运行后方安装绞车拖拽,防止跑车。绞车布设较为繁琐,而且设置随着综采工作面绞的前移,需要调整绞车位置,从而效率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所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无需绞车拖曳,而且即使在上下坡巷道也没有跑车的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所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运输车组,每个运输车组包括至少一辆矿用平板运输车;相邻的运输车组通过驱动缸相互连接,在每个运输车组上设置有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为抱轨装置,所述抱轨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制动弹簧和钳形抱轨夹,所述抱轨装置具有抱紧制动状态和释放状态,在所述抱紧制动状态下,制动弹簧对钳形抱轨夹施加弹簧力,使得钳形抱轨夹的钳口合拢,夹紧道轨,形成制动;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液压油缸动作,克服制动弹簧的弹性力,使得钳形抱轨夹的钳口张开,从而释放所述制动。优选地,所述驱动缸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所述液压泵站为用于工作面的泵站,设置在所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任一矿用平板运输车上。优选地,所述驱动缸的动作由操控阀控制,所述操控阀为手电一体操控阀,且所述移动设备列车装置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能够无线遥控所述手电一体操控阀。优选地,在每辆矿用平板运输车上设置有四个抱轨装置,所述四个抱轨装置两个为一组,两组抱轨装置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同一组内的两个抱轨装置左右对称设置。优选地,所述抱轨装置的钳形抱轨夹的夹持表面设置有无火花衬板。优选地,所述液压油缸由液压泵站提供动力,所述液压泵站为用于工作面的泵站,设置在所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任一矿用平板运输车上。优选地,所述运输车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两辆矿用平板运输车,同一运输车组中的相邻矿用平板运输车之间通过联接插销相互连接,或者每个所述运输车组包括仅仅一辆矿用平板运输车,相邻的运输车组的相邻矿用平板运输车之间通过所述驱动缸相互连接,所述驱动缸为步进油缸。优选地,相邻的运输车组的相邻矿用平板运输车之间设置的步进油缸的数量为一根。本实用新型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中,相邻的运输车组通过驱动缸相互连接,且在每个运输车组上设置有制动装置,从而,能够通过驱动缸和制动装置的配合,实现所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移动。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无需绞车拖曳,而且即使在上下坡巷道也没有跑车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两个相邻运输车组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矿用平板运输车相邻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矿用平板运输车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阶梯剖视图。附图标记:1液压泵站7驱动缸2手电一体操控阀8联接插销3矿用平板运输车61液压油缸4道轨62制动弹簧5车轮63钳形抱轨夹6抱轨装置100运输车组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运输车组100,每个运输车组100包括至少一辆矿用平板运输车3;相邻的运输车组100通过驱动缸7相互连接,在每个运输车组100上设置有制动装置。图1中没有图示制动装置。矿用平板运输车3用于承载各种矿用设备或矿石等货物。矿用平板运输车3带有车轮5,车轮5在道轨4上运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中,相邻的运输车组100通过驱动缸7相互连接,且在每个运输车组100上设置有制动装置,从而,能够通过驱动缸和制动装置的配合或协同工作,实现所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移动。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无需绞车拖曳,而且即使在上下坡巷道也没有跑车的风险。在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所述运输车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两辆矿用平板运输车3。例如,所述运输车组100具有相同数量的矿用平板运输车3,例如,都具有2-4辆矿用平板运输车3。同一运输车组中的相邻矿用平板运输车3之间通过联接插销8或者连接球铰(万向节)相互连接。在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运输车组100包括仅仅一辆矿用平板运输车3。如图1所示,相邻的运输车组100的相邻矿用平板运输车3之间通过所述驱动缸7相互连接。所述驱动缸7优选采用步进油缸,从而能够精确地控制驱动缸7的行程,进而实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精确运动位移。但是,采用步进油缸之外的诸如气缸、常规液压缸的其他形式的驱动缸7的实施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参见图1,驱动缸7的一端(例如筒体根端)与一个矿用平板运输车3铰接,而驱动缸7的另一端(例如活塞杆末端)与另一个矿用平板运输车3铰接。具体铰接方式可以采用插销方式,也可以采用连接球铰(万向节)。也就是说,为了驱动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移动,设置有驱动缸7。通过驱动缸7进行设定行程的推(伸展)或拉(收缩),来完成所述移动。驱动缸7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具体结构和情况来设置。有利的是,驱动缸7设置在矿用平板运输车3的下部处,以避免影响矿用平板运输车3的承载能力。驱动缸7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结构和情况来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运输车组100的相邻矿用平板运输车3之间设置的步进油缸的数量为一根。有利的是,在此情况下,步进油缸居中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运输车组的相邻矿用平板运输车3之间设置的步进油缸的数量为至少两根,所述步进油缸为同一规格且并联设置。在此情况下,步进油缸左右对称设置。在相邻两个运输车组之间设置多根步进油缸的情况下,每根步进油缸承受的力大大减小,可以采用更小规格的步进油缸。但是多根步进油缸需要同步运动。有利的是,这多根步进油缸由同一个操控阀控制。步进油缸的具体数量由运输车组的数量确定。假设运输车组的数量为n组,相邻两组之间仅设置1根步进油缸,则步进油缸的数量为n-1支。假设相邻两组之间设置a根步进油缸,a>1,则步进油缸的数量为a*(n-1)根。步进油缸的油缸行程为3m,则整个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单次最大行程为(n-1)*3m。若需移动距离大于此,可重复操作,直至达到移动位置。所述驱动缸7由液压泵站1(参见图2)提供动力。所述液压泵站1为同时用于工作面的泵站,设置在所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任一矿用平板运输车3上。也就是说,液压泵站1是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承载的、用于向综采工作面提供液压动力的液压泵站1。从而,无需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的移动再另外设置液压泵站。需要指出的是,液压泵站1在矿用平板运输车3上的具体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了控制驱动缸的伸缩运动,设置有操控阀。也就是说,所述驱动缸的动作由操控阀控制。所述操控阀可以为任何形式的操控阀,例如组合阀、两个或更多个单体阀,液体阀、电控阀、手动阀等等,只要能够实现对驱动缸的伸缩运动的控制即可。根据需要,所述操控阀除了能够实现伸展与收缩的换向控制之外,还能够进行锁位位置。也就是说,所述操控阀具有截至功能。操控阀与驱动缸7的有杆腔、无杆腔的液口的连接控制形式,是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控阀为手电一体操控阀2,且所述移动设备列车装置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能够无线遥控所述手电一体操控阀2。手电一体操控阀2能够就地操作,还能够遥控操作。通常采用遥控操作方式,可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所述制动装置能够采用任何适当的结构与形式,只要能够实现矿用平板运输车3或相应运输车组100的制动即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装置为对车轮5进行制动的装置。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动装置为抱轨装置6。也就是说,通过抱轨装置6与道轨4的配合来实现制动。具体地,参见图4,所述抱轨装置6包括液压油缸61、制动弹簧62和钳形抱轨夹63。制动弹簧62设置在远离钳口的一侧,液压油缸61设置在临近钳口的一侧。也就是说,制动弹簧为受压弹簧。液压油缸61伸展时,克服制动弹簧的弹性力。还可以调换液压油缸61和制动弹簧62的位置。此时,制动弹簧62为受拉弹簧,液压油缸61收缩时,克服制动弹簧的弹性力。有利的是,所述液压油缸61由所述液压泵站1提供动力。所述抱轨装置6具有抱紧制动状态和释放状态。在所述抱紧制动状态下,制动弹簧62对钳形抱轨夹63施加弹簧力,使得钳形抱轨夹63的钳口合拢,夹紧道轨4,形成制动。在所述释放状态下,所述液压油缸61动作(伸展或收缩),克服制动弹簧62的弹性力,使得钳形抱轨夹63的钳口张开,从而释放所述制动。换句话说,当处于制动情况下时,在制动弹簧弹簧力的作用下,钳形抱轨夹的钳口合拢,钳形抱轨夹将道轨4夹住,形成制动。当矿用平板运输车3需要移动时,液压油缸克服制动弹簧的弹性力,使得钳形抱轨夹的钳口张开,从而释放所述制动。所述制动装置的数量,或者更具体地,所述抱轨装置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每个运输车组最少具有一个制动装置即可。有利的是,在每辆矿用平板运输车3上设置有四个抱轨装置6,所述四个抱轨装置6两个为一组。两组抱轨装置6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间隔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同一组内的两个抱轨装置6左右对称设置,分别对应一根道轨。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每台矿用平板运输车3上均安装更多的抱轨装置6。抱轨装置6设置为与相应矿用平板运输车3在运动上是一体的。也就是说,在矿用平板运输车3移动时,抱轨装置随着矿用平板运输车3前后移动沿道轨延伸方向运动。为了增加抱轨制动力,以及为了防止滑移过程中产生摩擦火花,抱轨装置6与道轨4接触面为无火花衬板。也就是说,抱轨装置6的钳形抱轨夹的夹持表面设置有无火花衬板。移动时,做为支撑组的运输车组的所有抱轨装置6全部靠弹簧力将运输车组牢牢地固定在道轨4上。手电一体操控阀2控制步进油缸,使步进油缸的活塞杆伸缩,实现非支撑组的运输车组在步进油缸的作用下移动。举例说明,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整个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有三组运输车组,每个运输车组包括3辆矿用平板运输车。即移动设备列车装置中共有9辆矿用平板运输车。第一运输车组的各矿用平板运输车编号分别为1-3号,第二运输车组的各矿用平板运输车编号分别为4-6号,第三运输车组的各矿用平板运输车编号分别为7-9号。当移动设备列车装置移动时,首先,打开第一运输车组和第二运输车组的抱轨装置6,释放制动,从而第一运输车组和第二运输车组能够在道轨4上运动。第三运输车组的抱轨装置6进行制动,从而第三运输车组的位置相对于道轨4固定制动。此时,第一运输车组和第二运输车组作为非支撑组,第三运输车组作为支撑组。然后,通过手电一体操控阀2动作,使所有步进油缸分别进行推伸,可以同步动作,也可以逐一动作。逐一动作是优选的,安全性更好,且所需的瞬间最大功率也较小。第二运输车组和第一运输车组的移动距离分别为3米和6米(假设,步进油缸行程为3米)。移动到位后,将第一运输车组的抱轨装置6与道轨4制动,第二运输车组和第三运输车组的抱轨装置6打开。将上述所有步进油缸收缩。此时,第二运输车组和第三运输车组的移动距离分别为3米和6米。从而,三个运输车组都完成了一次6米行程的移动。如果需要更大的移动距离,可以循环作业,列车不断地进行移动。如果需要移动的距离小于6米,则使得步进油缸仅仅进行部分行程的伸缩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通过最前端和最后端的两个运输车组互为支点,交替进行抱轨制动、移动,实现整个设备列车装置的迈步前行。往复循环,能够完成设备列车装置的所需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可使泵站及移动变电站随着综采工作面同步推进。移动列车可近距离为综采工作面供电、供液,减少了事故率,确保回采工作面工作效率。所述煤矿综采工作面移动设备列车装置无需另配液压动力源,借用运输车上的工作面用泵站、就地或遥控操作通过液压管路系统使步进油缸伸缩,借助于每组列车互为支点,前后两组列车组交替进行抱轨制动实现设备列车组迈步前行,往复循环,完成设备列车的移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的缩短了采面工作面的运输维护时间,提高了采煤机的效率。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