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罩防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0367发布日期:2020-12-04 14:10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罩防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防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尘罩防松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铁路货车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的防尘罩在检修时需要拆卸,而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防尘罩与触杆之间有稳固的连接,太紧会造成拆卸困难,太松在应用过程中容易松动甚至脱落。现有技术中的防尘罩与传感阀触杆之间采用过度配合,这种既能拆卸,应用过程中又有稳固的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需要靠防尘罩与触杆间适当的过盈量来保证,装配质量需要靠组装人员熟练的操作技能来保证,装配质量的稳定性受装配人员技能、身体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装配能够达到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因而货车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自大批量投入应用以来,传感阀防尘罩松动、脱落的故障时有发生。为彻底解决防尘罩松动、脱落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尘罩防松结构,确保防尘罩与触杆连接稳固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尘罩防松结构,实现防尘罩与触杆连接稳定可靠,使得防尘罩在铁路货车空重车应用过程中不松动,脱落,同时在对铁路货车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进行检修时,防尘罩可以拆卸。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尘罩防松结构,包括防尘罩和触杆,所述防尘罩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触杆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触杆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置有钢丝挡圈,所述钢丝挡圈的内径大于卡槽的直径且小于触杆的直径,所述钢丝挡圈的外径大于触杆的直径;所述连接套在触杆的卡槽位置处对应设置有圆弧槽,所述圆弧槽下边缘处与连接套通过第一倒角过渡。

优选的,所述卡槽两边边缘处设置通过第二倒角过渡至触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底部边缘处设置第三倒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倒角,第二倒角和第三倒角为圆角倒角。

优选的,所述钢丝挡圈为轴用弹性开口挡圈。

一种防尘罩防松方法,所述钢丝挡圈进入所述防尘罩连接套的圆弧槽的位置时,钢丝挡圈的弹力自动张开,使得钢丝挡圈的钢丝截面外半部分落入圆弧槽内,钢丝挡圈的钢丝截面内半部分在触杆设置的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钢丝挡圈通过推动触杆进入防尘罩连接套内,在进入所述连接套内通过第一倒角挤压作用钢丝挡圈自动缩小至卡槽内,随着触杆推动,钢丝挡圈进入所述防尘罩连接套的圆弧槽的位置。

本发明的防尘罩防松结构,防尘罩与触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在触杆上增加卡槽,在卡槽内安装一钢丝挡圈,在防尘罩孔的连接套对应位置处也增加圆弧槽,装配好后,钢丝挡圈的钢丝截面一部分位于防尘罩孔的圆弧槽内,一部分位于触杆增加的槽内。利用钢丝挡圈的弹力,保持防尘罩与触杆间的连接可靠,且这种连接又能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尘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触杆,11-卡槽,12-第二倒角,2-防尘罩,21-连接套,211-圆弧槽,212第一倒角,213-第三倒角,3-钢丝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防尘罩防松结构,如图1,3,4所示,包括防尘罩2和触杆1,所述防尘罩2包括连接套21,所述连接套21与触杆1采用间隙配合,所述触杆1上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内设置有钢丝挡圈3,所述钢丝挡圈3的内径大于卡槽11的直径且小于触杆1的直径,所述钢丝挡圈3的外径大于触杆1的直径;所述连接套21在触杆1的卡槽11位置处对应设置有圆弧槽211,所述圆弧槽211下边缘处与连接套21通过第一倒角212过渡。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防尘罩2的连接套21与传感阀的触杆1之间采用过度配合,如图2所示,这种虽然既能拆卸,且又能使得两者之间组装连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有稳固的连接需要靠防尘罩2的连接套21与触杆1之间通过适当的过盈量来保证,而要保证装配质量需要靠组装人员熟练的操作技能,因而装配质量的稳定性受装配人员技能、身体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装配质量保证难度大,因此这种防尘罩2组成方式造成传感阀防尘罩松动、脱落的故障时有发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尘罩防松结构,如图1,3,4所示,同样包括防尘罩2和触杆1,所述防尘罩2包括连接套21,防尘罩2其他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在这里不再进行详细的阐述,与现有技术不同在于连接套21和触杆1采用间歇配合,可以使得防尘罩2和触杆1之间组装和拆卸方便,且由于所述触杆1上开设有卡槽11,触杆1其他部位与现有技术相同,在这里不再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卡槽11内设置有钢丝挡圈3,所述钢丝挡圈3的内径大于卡槽11的直径且小于触杆1的直径,所述钢丝挡圈3的外径大于触杆1的直径;所述连接套21在触杆1的卡槽11位置处对应设置有圆弧槽211,所述圆弧槽211下边缘处与连接套21通过第一倒角212过渡。因此,在触杆1插入防尘罩2的连接套21的过程中,钢丝挡圈3随着触杆1进入连接套21在第一倒角处212的挤压作用下外径自动收缩至卡槽11内,且当钢丝挡圈3到达连接套21设置的圆弧槽211时,靠钢丝挡圈3的自身弹力自动张开,从而使得钢丝挡圈3的钢丝截面外半部分落入圆弧槽211内,此时钢丝挡圈3的钢丝截面内半部分仍然在触杆1增加的卡槽11内,从而保持防尘罩2与触杆1间的连接可靠。

而当需要拆卸防尘罩2和触杆1的连接时,需要用力拔防尘罩2,钢丝挡圈3在防尘罩2圆弧槽211下边的第一倒角212的挤压作用下外径自动缩小至卡槽11内,触杆1连同钢丝挡圈3一起从防尘罩2的孔拔出。本发明的防松结构,只需在触杆1和防尘套2的连接套21上设置合理的凹槽,就能实现防尘套2与触杆1连接稳固可靠,且钢丝挡圈3落入防尘罩2的连接套21上的圆弧槽211内,轴向定位准确,且能够拆卸。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1,如图3所示,所述卡槽11两边边缘处设置通过第二倒角12过渡至触杆1。在本实施例中,卡槽11两边边缘处设置通过第二倒角12过渡至触杆1,不仅可以收紧钢丝挡圈3,而且可以去除毛刺,以免造成磨损。

实施例3

基于上述实施例2,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套21底部边缘处设置第三倒角213。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套21底部边缘处设置第三倒角213,在触杆1进入防尘罩2的连接套21时可以先一步压缩钢丝挡圈3,方便触杆1的进入,同时可以去除毛刺,以免造成磨损。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3,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倒角212,第二倒角12和第三倒角213为圆角倒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倒角212,第二倒角12和第三倒角213采用圆角倒角,便于装拆。

实施例5

基于上述实施例4,所述钢丝挡圈3为轴用弹性开口挡圈。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钢丝挡圈3为轴用弹性开口挡圈,为常规挡圈,取材方便。

实施例6

根据实施例1-5任一项的防尘罩防松结构,该防尘罩的防松方法为,如图1,3,4所示,所述钢丝挡圈3进入所述防尘罩2的连接套21上的圆弧槽211的位置时,钢丝挡圈3的弹力自动张开,使得钢丝挡圈3的钢丝截面外半部分落入圆弧槽211内,钢丝挡圈3的钢丝截面内半部分在触杆1设置的卡槽11内。本实施例具体阐述了防尘罩防松方法,是在钢丝挡圈3进入所述防尘罩21的连接套21上的圆弧槽211的位置时,钢丝挡圈3的弹力自动张开,使得钢丝挡圈3的钢丝截面外半部分落入圆弧槽211内,钢丝挡圈3的钢丝截面内半部分在触杆1设置的卡槽11内,从而使得防尘套2和触杆1之间连接稳固,不易松动,脱落。

实施例7

基于上述实施例6,所述钢丝挡圈3通过推动触杆1进入防尘罩2的连接套21内,在进入所述连接套21内通过第一倒角212挤压作用钢丝挡圈3自动缩小至卡槽11内,随着触杆1推动,钢丝挡圈3进入所述防尘罩2的连接套上21的圆弧槽21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阐述了钢丝挡圈3如何进入防尘罩2中连接套21的圆弧槽211位置处,即通过推动触杆1进入防尘罩2的连接套21内,在进入所述连接套21内通过第一倒角212挤压作用钢丝挡圈自动缩小,随着触杆1推动,钢丝挡圈3进入所述防尘罩2的连接套21上的圆弧槽211的位置,从而实现防尘套2和触杆1之间稳固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