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交通工具的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02379发布日期:2021-03-17 00: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用于交通工具的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交通工具的座椅装置,特别是用于客运工具的座椅装置,其中座椅装置通过紧固装置设置于交通工具上。



背景技术:

提供这样的交通工具,例如轨道车辆或飞机,适于用以运输多人。例如,相应的轨道车辆是区间火车和/或长途火车、市郊火车、地铁和类似的。

有必要尽可能优化这样的交通工具中可用空间的使用。在一个交通工具中应尽可能容纳更多的乘客。通过提供惯用座椅装置,其中使用者以常见坐姿乘坐,腿部弯曲,使用者在交通工具中会占用相对较大的空间。相比之下,通过提供站立位置,交通工具能容纳相当多的人数。但是站立位置通常也会意味着出行舒适度上有难以接受的损失,特别是在更长的路途中。

前述座椅装置的另一缺点是不能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改变。例如,座位的方位不能变化。方位的调整,例如调整交通工具的行进的方向,通常是不可能的。同样地,座位组通常提供为,其中两对座位彼此面对,或者其中成对座位布置成一排,一个在另一个后面。因此,使用这种座位组不可能适应小型旅行群体或家庭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缺点的座椅装置。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解决上述缺点的一种交通工具内部。

该目的由权利要求1和14的主题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中提供了有利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个实质方面在于提供用于交通工具、特别是用于客运工具的座椅装置,其中座椅装置能通过紧固装置设置于交通工具上或交通工具中。座椅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元件,框架元件具有提供为适于支撑背部的上部区域和集成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至少一个座位区。

上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相应地具有靠背的功能,同样地,有座位部分的功能。相应地,提供了非常简单和价格低廉的座椅装置。

在下文中,座椅装置使用了具有高度轴(z)、宽度轴(y)以及深度轴(x)的坐标系。上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使用了具有高度轴(z’)、宽度轴(y’)以及深度轴(x’)的坐标系。各轴可具有两个方向。

为此目的,座椅装置1优选地提供为适于在站立高度处提供就座位置。座位区相应地设置于允许以站立高度就坐或倚靠的高度。这样的座椅装置也称为坐站椅(sit-standseat)。座位区有利地设置于40cm和150cm之间的高度处,更优选地在40cm和130cm之间的高度处。座椅高度有利地能与预期的目标人群匹配。预期用于儿童或老人的座椅装置优选地具有座位高度在40cm和60cm之间的范围内。而用于成人的座椅装置会具有高度在80cm和150cm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80cm和130cm之间的范围内。

因此,为交通工具的乘客提供了非常简单又舒适的坐站选择。与站立相比,坐站时腿部压力和血液循环减少。这可以促进健康的“动态就坐”。

由于座位区集成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中的构造,根据本发明的座椅装置已经具有比常见座椅装置在座椅装置或交通工具的深度方向上更小的范围。由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已经包括集成的座位区,不需要也不用提供额外的座位部分。由于作为坐站椅的有利构造,座椅装置的占用者不采用常见坐姿。相反,占用者在座椅装置中采用近似对应于站姿的坐姿。这样的坐姿需要比腿部近似成直角的常见坐姿更少的空间。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座椅装置具有实质上比常见座椅小的深度。

相应地,能为尽可能多的旅客提供就座选择,这样能为旅客提供可接受水平的旅途舒适度。此外,交通工具中可用的空间也能尽可能优化。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由下部和上部形成。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优选地可具有沿着高度轴(z’)和宽度轴(y’)延伸的基部区域。该基部区域优选地设计成多边形。该基部区域优选地设计成正方形。该基部区域优选地大体上设计成矩形或者大体上设计成梯形。

使用的术语“大体上”应当解释为包括关于长度或角度的形状的较小容许偏差。这样,偏差可为角度优选地小于10°,更优选地小于7.5°,再优选地小于5°。这也适于以下使用的术语“大体上”。

有利地,下部包括大体上沿宽度轴(y’)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横向部分和大体上沿宽度轴(y’)延伸的一个第二横向部分。上部优选地包括沿着宽度轴(y’)延伸的第三横向部分。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优选地具有沿着深度轴(x’)的延伸部。有利地,该延伸部与第三横向部分沿深度轴的延伸部相比增加了。优选地,第一横向部分和/或第二横向部分至少部分地形成座位区。

优选地,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沿着深度轴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优选地彼此连接。第一和第二横向部分优选地一体地形成或形成为单件。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有利地沿着高度轴(z’)与第三横向部分间隔开,并且借助于两个支柱元件连接。优选地,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沿着深度轴(x’)具有比第三横向部分更大的范围。

下部和上部包围内表面是有利的。同样地,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两个支柱元件,第三横向部分包围内表面。这样,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大体上是板状的,在这种情况下,在沿着高度轴的下端处,提供了具有扩大的深度的延伸部的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结果是至少部分地形成座位区。

根据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相对于紧固装置绕沿着宽度轴(y’,y)延伸的枢转轴枢转。所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作为整体相对于枢转轴枢转。这样,用于支撑背部的上部区域和集成的座位区二者均同时绕枢转轴枢转或转动。相反,在常规的座椅装置中,只有靠背能绕枢转轴枢转。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在至少两个枢转位置中枢转。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优选地可在三个枢转位置中枢转。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优选地可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在第一枢转位置中,框架元件优选地大体上垂直于假想平面延伸,该假想平面平行于交通工具的地板延伸。有利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枢转到第二枢转位置,该第二枢转位置相对于第一枢转位置倾斜一个倾斜角度(α)。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优选地可枢转到第三枢转位置,该第三枢转位置相对于第一枢转位置倾斜一倾斜角度(β)。

有利地,可限定第二假想平面,该第二假想平面垂直于第一假想平面。在第一枢转位置中的至少一个框架元件有利地大体上设置在第二假想平面中。在第二枢转位置和第三枢转位置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优选地包括与第二假想平面的倾斜角度α或β。

这里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框架元件沿着深度轴(x)在与第二枢转位置和第三枢转位置相反的方向上倾斜。这样,倾斜角度(α)和倾斜角度(β)有利地具有不同的符号(±)。然而,倾斜角度(α)和倾斜角度(β)优选地具有相同的量。倾斜角度(α,β)优选地在10°和8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和70°之间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第二假想平面包括倾斜角度(α,β)。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闩锁设备,借助该闩锁设备,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锁定在至少一个枢转位置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优选地借助于闩锁设备锁定在至少两个或至少三个枢转位置中。有利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通过闩锁设备锁定在所有预期的枢转位置中。

如果至少一个框架元件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中并锁定在该枢转位置,则其竖直对齐并大体上设置于垂直第一假想平面的第二假想平面中。在该位置中,座椅装置未被使用者占用。在该位置中座椅装置的有效深度大体上对应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的深度延伸部的总和。相应地,座椅装置沿着深度轴在第一枢转位置中占据最小空间。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在直立延伸部延伸时占据很小的空间这一事实使得例如可以有效地安装座椅装置。此外,在多个座椅装置成排布置的情况下,通过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能扩大中间空间。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二枢转位置中,第一座位区至少由第一横向部分形成。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三枢转位置中,第二座位区优选地至少由第二横向部分形成。

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有利地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第二枢转位置和第三枢转位置,并且能有利地闩锁在这些枢转位置中。由于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在沿着深度轴(x)的相反方向上的优选的延伸部,并且由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在第二枢转位置和第二枢转位置中的相反的倾斜角度(α,β),第一座位区和第二座位区沿着与深度轴(x)相反的方向。这样的构造使座椅排列能非常容易适应行进方向。对于一些交通工具,例如轨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改变方向。例如,这能在进入或离开终点站时完成。但是,一些使用者在向后行驶时感到不舒服。座椅装置的方位能以简单的方式通过简单枢转(例如从第二枢转位置枢转到第三枢转位置)而适应行进方向。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有利地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和第二枢转位置中,并且能有利地锁定在这些枢转位置中。也可想到一种实施方式,其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和第三枢转位置中,并且能有利地锁定在这些枢转位置中。因此,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座椅装置会继续构造成仅在一个就座方向上处于直立枢转位置。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有利地枢转到第二枢转位置和第三枢转位置中,并且能有利地锁定在这些枢转位置中。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座椅装置会被设计用于两个相反的就坐方向。但是,就不能提供用于安装的直立枢转位置。

最后,可想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只能处于第二枢转位置或第三枢转位置,并且被锁定或固定在该枢转位置中。

当然,也可想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枢转到其它枢转位置中并且能被锁定在这些枢转位置中。这样的其它枢转位置可位于第一枢转位置和第二枢转位置之间,或者位于第一枢转位置和第三枢转位置之间。那么,相应的倾斜角度会小于倾斜角度(α,β)。这将允许乘客根据他们的需要来调整上部的倾斜度以支撑背部。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二枢转位置中,第一座位区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延伸,或水平地延伸。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三枢转位置中,第二座位区优选地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延伸,或水平地延伸。第一横向部分优选地包括上表面,该上表面在第二枢转位置中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延伸。第二横向部分有利地包括上表面,该上表面在第三枢转位置中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延伸。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提供至少一个附加元件,其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下部上。有利地,座位区或下部或第一横向部分或第二横向部分的深度延伸部通过附加元件而增加。附加元件可设置于第一横向部分和/或第二横向部分的上表面上,或者可设置于第一横向部分和/或第二横向部分的上表面附近。有利地,该附加元件通过摩擦和/或刚性锁定(positive-locking)连接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连接。例如,这可为夹扣连接,螺接,榫槽连接或其它这样的连接。

这样,能限定与使用者接触的有效座椅表面。有效座椅表面有利地包括第一座位区或第二座位区,并且优选地大体上水平地或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定向。根据枢转位置,该有效座椅表面由第一座位区或第二座位区提供。有效座椅表面可至少部分地由第一横向部分的上表面或第二横向部分的上表面提供。然而,也可想到,在横向部分的上表面上设置其它元件、其它层、覆盖物、垫子等,然后这些至少部分地形成有效座椅表面。附加元件有利地能增加有效座椅表面。有效座椅表面优选地能至少部分地由附加元件形成。然而,也可想到,在附加元件上设置其它层、覆盖物、垫子等,然后这些至少部分地形成有效座椅表面。

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座位区和第二座位区优选地沿着深度轴(x’)具有在10cm和50cm之间、更优选地在15cm和40cm之间的延伸部。

根据另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座椅套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之上或之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优选地包括内表面。因此,座椅套有利地设置于该内表面中。作为选择,如果座椅套设置于内表面上或上方是优选的。还可想到,座椅套至少部分地包围内表面。有利地,座椅套设置为确定以承受由使用者引入的力。相应地,座椅套有利地具有相应的稳定性。相应地,有利地,没有其他支撑元件设置在内表面中。

有利地,座椅套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弹性的区域。有利地,第一区域具有比第二区域低的弹性。有利地,第二区域在力的作用下可弹性变形。优选地,第一区域在第二区域上方沿高度轴(z’)布置。相应地,第二区域沿着高度轴(z’)布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内表面的中部和/或下部中。然而,也可想到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具有较高弹性的第二区域布置在内表面的侧向区域中。优选地,座椅套连接至至少一个框架元件或从底部向上牢固地连接至该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优选地,第二、下部、中间区域中的座椅套能通过相应的力或负载而变形。例如,这种负载会在乘客靠在座椅套上时出现。有利地,这种变形可描述为三维变形部或凸起。

座椅套有利地设计成使得在第二区域中形成的凸起在从第二枢转位置枢转到第三枢转位置时相应地适应并从而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有效座椅表面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座位区或第二座位区以及座椅套的第二区域的一部分。

因此,座椅套的有利的第二区域是合适的并且被提供用于支撑乘客的下背部和臀肌区域。由于弹性增加,座椅套能在负载下在其第二下部区域中拉伸,这导致座椅套相应地凸起。这种凸起还有利地用作座椅表面并且用作对使用者的臀肌区域和下背部的支撑。

第一上部区域有利地具有较低的弹性并且因此更刚性或更结实。该区域有利地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肩部区域。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座椅套具有第三区域,该第三区域在第二区域下方沿着高度轴(z’)布置。

该第三区域优选地连接至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该第三区域优选地连接至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横向部分和/或第二横向部分。有利的是,该连接是可拆卸连接。这样的连接例如可为夹紧连接、插接或通过钩连接。还可想到,上述附加元件用于将座椅套的第三区域连接至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例如,座椅套的第三区域可夹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附加元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理念,座椅套的第三区域可用作第一座位区和/或第二座位区的衬垫。为此目的,已经可将座椅套的更多材料引入到第三区域中,使得第三区域具有增加的厚度。作为选择或累加,第三区域可衬有具有良好缓冲特性的附加材料。这样的材料也可应用于第三区域的外部。从而,座椅套的第三区域有利地布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第一座位区和/或第二座位区上,并且可选地布置在附加元件上。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第二区域不中断地并入第三区域中。相应地,有效座椅表面有利地还包括第三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过渡。如已经描述的,有效座椅表面也可包括座椅套的第二区域的一部分。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设置有切口。切口优选地延伸过内表面的大体上整个宽度上。因此,座椅套的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优选地仅通过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纵向部分上的网状部分而连接。

还可想到,座椅套不连接至第一横向部分。因此,座椅套不具有第三区域。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座椅套是编织的座椅套或针织物。这种针织物有利地用编织机制成。针织物的这种有利使用使得具有不同弹性的区域在设计上具有高度可变性。与机织物相比,这种既具有柔性部分又具有刚性或固定部分的针织物能非常简单且低价地生产。

有利地,使用3d编织法生产针织物。这种有利技术允许将柔性区域和刚性区域二者合并到针织部分中。除了不同压力、不同舒适区、图案和颜色之外,还能以极其简单的方式优选地使用这种编织法。该方法允许一次性生产大量针织罩而无需移除。这种有利的座椅套符合人体工程学并能单独适应身体。由于仅需处理座椅套所需的那些材料,能尽可能简单地进行制造。不再需要其他垫子元件。制造座椅套的有利材料例如是聚酯、聚酰胺、天丝或毛料。当然,也可想到其他材料,其适合单独地或与其他材料结合地用于编织过程。

针织物有利地具有能吸收最高机械拉力而不会起伏的集成增强纤维。增强线优选地通过网格线在0°和90°方向上缠绕以使得不会出现损坏加强纤维。这种具有双轴增强的针织物可制成为管状针织物或平针织物。增强线优选地由玻璃、碳、玄武岩或芳族聚酰胺制成。网格线优选地由聚酯、聚丙烯或聚酰胺制成。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座椅套为管状设计。座椅套优选地是管状针织物。管状座椅套能有利地被拉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上,并且因此优选地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内表面的两侧上。管状座椅套具有两个开口侧。第一开口侧在第二开口侧上方沿着高度轴(z’)布置。第一开口侧有利地是封闭的。例如,这可以通过缝制来完成。封闭的第一开口侧优选地邻接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上部或第三横向部分。在管状针织物被拉过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之后,第二开口侧也可封闭。这可为可重新打开的门襟,例如拉链、按扣或类似物。这样可以在必要时更换或清洁座椅套。第二开口侧也可优选地容纳在座椅套的第三区域中。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座椅套固定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内侧。这种座椅套优选地可为平针织物。座椅套有利地固定在支柱元件和第三横向部分的内部。为此目的,例如,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内侧可设置有管道导轨。这样,该管道导轨面向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内表面。相应地,座椅套优选地具有管道支耳,该管道支耳设置于或夹紧在管道导轨中。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下部和上部一体地、成单件地或者成多件地、特别是成两件式地形成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在单件式设计的情况下,框架元件、或上部和下部被制造为单个单体部或所谓整体式。各部分有利地由相同材料制成。在本文中,“单件式设计”应理解为指的是,尽管不是所有部分都由单个单体部构成,但它们不仅牢固地连接,而且彼此紧密地连接,以致于它们并不表现为多个连接的部件,并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再不能在不破损的情况下彼此分离。

在使用有利的管状座椅套时,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可设计成单件式或一体的。因此,管状座椅套优选地被引导过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一体设计的优点在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具有提高的稳定性和刚度。此外,无需提供其他连接选择,例如孔、插接、螺钉等。

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有利的多件式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由多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优选地可释放地彼此连接。至少一个框架元件有利地被构造成两部分,并且由上部和下部组成。有利的是,两个部分是u形的。为此目的,支柱元件有利地中断并且配有可拆卸连接。这种可释放的连接例如是插接。支柱元件的两个部分优选地彼此插入。有利地,还提供了安全装置,例如销、螺钉、螺栓等,通过该安全装置能确保插接不会意外松动。如果座椅套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指向内表面的内侧上,这种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为此目的,如已经描述的那样,可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内侧上布置管道导轨。然后座椅套的管道支耳可引入这种管道导轨中。如果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能分开地或配置成多件式的,这种引入能特别容易地进行。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至少一个安装轴,借助于该安装轴,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设置于紧固装置上。有利地,仅设置一个安装轴。该安装轴容纳在紧固装置的至少一个容纳装置中。安装轴优选地容纳在紧固装置的沿着宽度轴(y,y’)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容纳装置中。

至少一个安装轴允许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绕枢转轴枢转或旋转。枢转轴优选地穿过或沿着安装轴延伸。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沿高度轴(z’)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轴的通道。安装轴有利地延伸穿过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通道。通道优选地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下部中。通道优选地延伸过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整个宽度。通道优选地沿着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宽度方向延伸过实质部分。这种实质部分优选地对应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总宽度的至少一半,更优选地至少四分之三。然而,也可想到,通道不连续地闭合。此外,可想到通道具有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安装区域,该安装区域由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形成或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上。在其余的范围内,安装轴可优选地露出。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安装轴不可旋转地或机械地刚性地连接至紧固装置或紧固装置的至少一个容纳装置。有利的是,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相对于安装轴可枢转或可旋转并且在安装轴上可枢转或可旋转。

还可想到,安装轴以旋转固定或机械刚性方式连接至至少一个框架元件。有利的是,安装轴可旋转地安装在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容纳装置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和安装轴相对于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容纳装置枢转或优选地转动。

还可想到,提供两个安装轴,沿着宽度轴(y,y’)在相应的相反侧上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下部上,使得它们沿着宽度轴(y,y’)突出过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然后,两个安装轴可旋转地安装在紧固装置的相应容纳装置中。

有利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设置于紧固装置的两个容纳装置之间。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抓握元件。至少一个抓握元件优选地在沿着高度轴的上部区域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柱元件上。相应地,抓握元件整体地或至少部分地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上部上。座椅装置有利地具有第一外侧和第二外侧。有利地,抓握元件设置于外侧上,该外侧在安装于交通工具中时位于人行道上。这样,抓握元件提供了用于站立乘客或路过乘客的保持选择。可想到,只有第一外侧位于交通工具的人行道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抓握元件设置于座椅装置的第一外侧上则是有利的。但是,也可想到抓握元件设置于座椅装置的第一外侧和第二外侧上。例如,如果交通工具中设置有两个走道,这将是有利的。然而,抓握元件的布置不限于关于人行道的布置。这样的抓握元件还能具有其他功能,例如在站立时的支撑等。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座椅装置仅包括设置于紧固装置上的框架元件。有利地,框架元件设置于紧固装置的两个容纳装置之间。紧固装置优选地包括通向基座元件的两个臂元件,这种情况下,用于安装轴的容纳装置设置于每个臂元件上。相应的臂元件和容纳装置有利地设计成一体式或单件式的。优选地,基座元件在框架元件下方沿着高度轴(z)并且居中地布置。臂元件设计为沿着高度轴(z)向下靠拢。臂元件优选地大体上设计为v形。这样力能有利地对称地引入到基座元件中。以这种构造,座椅装置能设计成非常简单的。紧固装置直接接合框架元件的安装轴。因此,不需要用于安装框架元件的任何额外部件。

基座元件能有利地直接固定在交通工具的地板上。还可想到,紧固装置或基座元件借助于引导系统可移位地设置在交通工具的地板上。这种类型的引导系统例如可为轨道系统。由于臂元件的有利靠拢,基座元件在框架元件下方居中地布置。这样力能有利地对称地引入该基座元件中。这具有能使引导系统更简单的优点。例如,可仅提供一个轨道,座椅装置可移位地设置于该轨道上。还有利的是提供锁定装置,座椅装置能通过该锁定装置锁定在交通工具的内部中的期望位置处。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座椅装置包括设置于紧固装置上的两个框架元件。优选地,两个框架元件沿着宽度轴(y)彼此相邻地布置。两个框架元件可为相同或不同的设计。两个框架元件中的每一个都能彼此独立地具有根据前述介绍中描述的实施方式的特征。

如已经描述的,优选地可限定座椅装置的第一外侧和第二外侧。如果座椅装置包括两个框架元件,则座椅装置的一个外侧由两个框架元件中的一个表示。已经描述的至少一个抓握元件可设置于两个外侧中的一个上。在已安装状态中,具有抓握元件的外侧有利地位于交通工具的人行道上。当然,也可想到在两个外侧上并且因此在两个框架元件上都布置至少一个抓握元件。例如,如果两个外侧在已安装状态中指向交通工具的通道,则这是有利的。当然也可想到,至少一个抓握元件设置于框架元件的两个内侧上。除了外侧上的抓握元件之外,优选可设置这些。

有利地,两个框架元件能绕共有枢转轴彼此独立地枢转,该共有枢转轴相对于紧固装置沿着宽度轴(y)延伸。如已经描述的,两个框架元件优选地能彼此独立地枢转倾斜角度(α,β)到第一枢转位置、第二枢转位置和第三枢转位置中。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仅设置一个安装轴。安装轴有利地至少延伸过两个框架元件的整个宽度。如已经描述的,安装轴延伸穿过两个框架元件的通道。安装轴优选地容纳在紧固装置的至少两个、优选地恰好两个容纳装置中。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容纳装置设置于两个框架元件之间。优选地,另一第二容纳装置设置于两个框架元件之一的侧面上,或设置于座椅装置的两个外侧之一上。优选地设置至少一个臂元件,在该至少一个臂元件上设置有第一容纳元件。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紧固装置包括两个臂元件。设置于两个框架元件之间的第一容纳装置有利地设置于第一臂元件上。第二容纳装置优选地设置于第二臂元件上。第二容纳装置和第二臂元件有利地设置于座椅装置的外侧上。

至少一个抓握元件也有利地设置于该外侧上。通过在与至少一个抓握元件相同的外侧上设置第二容纳装置和第二臂元件,能引入座椅装置中的力能通过第二臂元件有效地导出。相应地,座椅装置在座椅装置的外侧上具有有利地增加的稳定性。

两个臂元件都能有利地固定在交通装置的地板上。也可想到,臂元件固定于轨道装置上。通过这种构造,座椅装置在交通工具中的位置能够改变。两个臂元件相对于垂直于假想的第一平面的参考轴倾斜一个倾斜角度γ。倾斜角度γ在5°和2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在10°和15°之间的范围内。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第一臂元件和/或第二臂元件包括脚踏板元件。脚踏板元件优选地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定向。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二容纳装置设置于第一紧固元件上。容纳装置能通过第一紧固元件设置于交通工具的壁元件上。相应地,紧固元件设置于大体上平行于第二假想平面延伸的固定平面中。交通工具的壁元件有利地包括固定平面。这种壁元件优选地是交通工具的侧壁。第一容纳装置可设置于臂元件上。该臂元件可设计为悬臂部或悬臂。相应地,臂元件从固定平面朝向第一容纳装置延伸。臂元件优选地通向第二紧固元件,该第二紧固元件同样地设置于固定平面中并且能设置于交通工具的壁元件上。从第二紧固元件开始,臂元件优选地沿着高度轴(z)倾斜地延伸向上到第一容纳装置。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方式,代替前述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仅设置了沿着固定平面延伸的一个紧固元件。臂元件或悬臂部优选地从该紧固元件延伸到第一容纳装置。第二容纳装置优选地设置于紧固元件上。换言之,上述第一紧固元件和第二紧固元件形成为一体的紧固元件。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形式,紧固装置的第一容纳装置和第二容纳装置设置于座椅装置的外侧上。这样,两个框架元件设置于容纳装置之间。代替容纳装置,在两个框架元件之间优选地仅设置套筒状间隔元件。紧固装置优选地包括通向基座元件的两个臂元件,在每个臂元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轴的容纳装置。优选地,基座元件在两个框架元件下方设置于高度轴(z)中央并且沿着高度轴(z)。臂元件设计为沿着高度轴(z)向下靠拢。臂元件优选地大体上设计为v形。这样,力能有利地对称地引入基座元件中。通过这种构造,座椅装置能设计成非常简单的。紧固装置直接接合于框架元件的安装轴上。因此,不需要用于安装框架元件的任何额外部件。

基座元件能有利地直接固定在交通工具的地板上。还可想到,紧固装置或基座元件借助于引导系统可移位地设置于交通工具的地板上。这种类型的引导系统例如可为轨道系统。由于臂元件的有利靠拢,基座元件在两个框架元件下方居中布置。这样,力能有利地对称地引入该基座元件中。这样具有能使制造引导系统更简单的优点。例如,可仅提供一个轨道,座椅装置可移位地设置于该轨道上。有利的还有提供锁定装置,座椅装置能通过该锁定装置锁定在交通工具的内部中的期望位置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有利的是各臂元件和各容纳装置配置成一体的或单件式的。此外,各容纳装置和各紧固元件优选地能配置成一体的或单件式的。

通过借由两个容纳装置来安装连续安装轴,可以使座椅装置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因此,不需要另一个第三安装点。这样提供座椅装置节省了大量材料。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由金属合金制成,优选地由铝合金制成。紧固装置也可至少部分地由金属合金制成,优选地由铝合金制成。这使座椅装置能构造成尽可能轻量。

潜在的目的还通过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是一种客运交通工具的内部装置解决,该内部装置包括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之一的至少一个座椅装置。内部装置可配有在座椅装置的范围内的上述所有特征,以单独地或彼此结合的方式,反之亦然。

内部装置优选地包括多个座椅装置。

根据一优选实施方式,至少一个座椅装置设置于交通工具上以便通过引导装置、特别是轨道装置为固定的或可移位的。引导装置可设置于交通工具的地板或壁元件上。这样,座椅装置可有利地容纳在交通工具(例如轨道车辆)的存放区域中。这样,交通工具的空间可装满庞大行李,例如自行车。根据需求,特定数量的座椅装置能从存放区域运输到内部,并能相应地限定到特定点。这可以通过相应的有利的闩锁装置来完成。

最后,提供一种交通工具,特别是客运工具,例如轨道车辆,其具有至少一个内部装置或至少一个座椅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有益效果、目的和特性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进行诠释。各种实施例中,类似部件可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中示出的是:

图1a、1b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2a、2b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分解图;

图5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6a-6d为根据图5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后视图、侧视图以及仰视图;

图7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8a-8d为根据图7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后视图、侧视图以及仰视图;

图9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10a-10d为根据图9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后视图、侧视图以及仰视图;

图11a-11d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各种可能的枢转位置;

图12a-12d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各种可能的枢转位置;

图13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分解图;

图14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的主视图;

图15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框架元件的分解图;

图16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框架元件的截面图;

图17a-17c为根据一实施例的框架元件在不同枢转状态中的截面图;

图18a、18b示出了根据一实施例的座椅装置,带有座椅套;

图19示出了交通工具的内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9示出了用于交通工具101(特别是用于客运工具)的座椅装置1,其中座椅装置1通过紧固装置5设置于交通工具101上或其中,其中座椅装置1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该框架元件2、2a、2b具有上部区域3,该上部区域3提供为适用于支撑背部,还包括集成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中的至少一个座位区4、4a、4b。该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相应地具有靠背的功能,同样地,还有座位部的功能。这样,提供了非常简单和价格低廉的座椅装置1。

下文中,座椅装置使用了包括高度轴z、宽度轴y以及深度轴x的坐标系。上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使用了包括高度轴z’、宽度轴y’以及深度轴x’的坐标系。各轴可具有两个方向。

在图1a-2b和图4中,示出了座椅装置1,其仅包括设置于紧固装置5上的框架元件2。图5-13示出了若干座椅装置1,每个座椅装置1包括两个框架元件2、2a、2b。图3示出了各种枢转位置,适于具有框架元件2的座椅装置1和具有框架元件2、2a、2b的座椅装置1二者。

座椅装置1提供为适于在站立高度处提供就座位置。这样的座椅装置1也称为坐站椅。座位区优选地设置于40cm和150cm之间的高度处,更优选地在50cm和130cm之间的高度处。

座椅高度有利地能与预期的目标人群匹配。例如,图1a、1b示出更适合儿童或老人的座椅装置1。该座椅高度优选地在40cm和60cm之间的范围内。图2a和2b示出了更适合成人的座椅装置1。座椅高度会在80cm和150cm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90cm和130cm之间的范围内。

该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可同样配置为在座椅装置1的构造中有一框架元件2、2a、2b,在座椅装置1的构造中有两个框架元件2、2a、2b。该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由下部7和上部8构成。下部7包括大体上沿着宽度轴y’,y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横向部分9和大体上沿着宽度轴y’,y延伸的一个第二横向部分10。第一横向部分和第二横向部分优选地一体地形成或形成为单件。第一横向部分9和第二横向部分10可具有布置成蜂窝形晶格结构的凹部(例如,参见图15)。结果是,下部7可具有非常轻的重量,但仍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上部8还包括沿着宽度轴y,y’延伸的第三横向部分11。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宽度轴y,y’是一致的。

第一横向部分9和第二横向部分10沿高度轴z’与第三横向部分11间隔开。第一横向部分9和第二横向部分10通过两个支柱元件27连接。上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应地包括内表面28,内表面28由上部8和下部7界定,或者由第三横向部分、上述两个支柱元件27、第一横向部分9以及第二横向部分10界定。上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设计成大体上梯形。第三横向部分11的宽度小于第一横向部分9和第二横向部分10。

第一横向部分9和第二横向部分10沿着深度轴x’具有比第三横向部分11更大的范围。第一横向部分9或第二横向部分10形成座位区4、4a、4b至少部分。

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下部7和上部8一体地、成单件地或者成多件地形成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图4和13各示出了在由虚线围绕的区域中的框架元件2、2a、2b的单件式设计。这些图还示出了框架元件2、2a、2b的另一实施例,其中框架元件形成为两部分。为此目的,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包括下部7和上部8,在这种情况下,部分7和8均为u形。为此目的,两个支柱元件27通过可拆卸连接(优选地为插接)而中断和连接。

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可相对于紧固装置5绕着沿宽度轴y延伸的枢转轴6枢转。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可相对于枢转轴6作为整体枢转。因此,用于支撑背部的上部区域3和一体的座位区4、4a、4b二者同时绕枢转轴6枢转或旋转。相反,在惯用座椅装置中仅靠背能绕枢转轴枢转。优选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可枢转到至少两个枢转位置12a、12b、12c中;更优选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可枢转到三个枢转位置12a、12b、12c中。例如在图3中示出了这些枢转位置12a、12b、12c。在该图中,还示出了双箭头15,其再次阐示了枢转方向。

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可枢转到第一枢转位置12a,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在第一枢转位置12a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假想平面13延伸,该假想平面平行于交通工具101的地板102延伸。换言之,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在第一枢转位置中垂直于或大体上平行于座椅装置1的高度轴z延伸。在该枢转位置中,座椅装置1沿着深度轴仅具有最小的空间需求,该空间需求大体上对应于第一横向部分9和第二横向部分10的范围。

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可枢转到第二枢转位置12b,该第二枢转位置相对于第一枢转位置12a倾斜一倾斜角度α。此外,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可枢转到第三枢转位置12c,该第三枢转位置相对于第一枢转位置12a倾斜一倾斜角度β。可限定第二假想平面14,该第二假想平面垂直于第一假想平面13。在第一枢转位置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大体上布置在第二假想平面14中。在第二枢转位置12b和第三枢转位置12c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各具有与第二假想平面14的倾斜角度α或β。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为在第二枢转位置12b和第三枢转位置12c中在沿深度轴x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倾斜角度α和β具有不同的符号(±),但量值相同。倾斜角度α、β优选地在10°和80°之间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20°和70°之间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和第二假想平面14包括倾斜角度α、β。

此外,提供了闩锁设备29,借由该闩锁设备29,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能被锁定在至少一个枢转位置12a、12b、12c中。优选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能被锁定在第一枢转位置12a、第二枢转位置12b和第三枢转位置12c中。还可想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能仅被锁定在第二枢转位置12b和第三枢转位置12c中。

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第二枢转位置12b中,第一座位区4、4a至少通过第一横向部分9形成。例如,这在图1a和2a中示出。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第三枢转位置12c中,第二座位区4、4b至少由第二横向部分10形成。例如,这在图1b和2b中示出。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第二枢转位置12b中,第一座位区4、4a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13延伸。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第三枢转位置12c中,第二座位区4、4b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13延伸。第一座位区或第二座位区4、4a、4b的这个大体上平行的延伸使乘客能舒适地乘座。

图11a-11d和12a-12d示出了座椅装置1,其具有两个框架元件2、2a、2b处于不同的枢转位置12a、12b、12c。图11a-11d在紧固装置5的设计上不同于图12a-12d。然而,包括根据任何其它可能构造的紧固装置5的座椅装置1也能假设处于示出的枢转位置。在图11a和图12a中,两个框架元件2、2a、2b处于第二枢转位置12b。这样,每个框架元件2、2a、2b以第一横向部分9的形式提供第一座位区4、4a。在图11d和12d中,两个框架元件2、2a、2b处于第三枢转位置12c中。这样,每个框架元件2、2a、2b以第二横向部分10的形式提供第二座位区4、4b。在图11b和12b中,第一框架元件2a处于第二枢转位置12b,作为结果,第一座位区4、4a以第一横向部分9的形式设置。第二框架元件2b位于第三枢转位置12c,作为结果,第二座位区4、4b以第二横向部分10的形式设置。在图11c和12c中,第一框架元件2a处于第三枢转位置12c,作为结果,第二座位区4、4b以第二横向部分10的形式设置。第二框架元件2b位于第二枢转位置12b中,作为结果,第一座位区4、4a以第一横向部分9的形式设置。通过这种设计,这样的座椅装置1构成的座位组能灵活地单独协调。

如果提供至少一个附加元件17,座位区4、4a、4b能进一步扩大,该附加元件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下部7上。座位区4、4a、4b的深度延伸通过附加元件17增加。这种附加元件在图3中示出,并且能通过非刚性(non-positive)连接和/或刚性(non-positive)连接附接到框架元件2、2a、2b。可能的连接有夹扣连接,螺接,插接等。

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通过安装轴22设置在紧固装置5上。安装轴22以安装轴22不可旋转地连接到紧固装置5的方式容纳于紧固装置5的至少一个容纳装置23、23a、23b中。此外,安装轴22延伸穿过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通道24,其结果是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设置成可相对于紧固装置5或安装轴22枢转。

安装轴22在图4、图13和图15-17c中详细示出。安装轴22设计为大体上空心的圆柱形,例如作为轮廓管(profiletube)。此外,安装轴22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两个)引导部分30、31,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引导突起32a、32b延伸到每个引导部分中。引导突起32a、32b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通道24中,并且优选地沿着通道24的宽度轴y在整个范围上延伸。通道能沿着整个宽度延伸或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而延伸,或者至少沿着宽度延伸的实质部分而延伸。实质部分是框架元件总宽度的至少一半,优选地是至少四分之三。同样地,引导部分30、31在安装轴2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引导部分30、31在安装轴22上沿直径方向相对地设置。但是,也可想到仅提供一个引导部分30、31,引导突起32a、32b延伸到其中。

安装轴20的侧面33具有两个外部区域34,通道24的内表面24a抵靠在外部区域上以使得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相对于安装轴22的旋转成为可能。沿着安装轴22的周向方向35在两个外部区域34之间设置有引导部分30、31。这些引导部分30、31被设计为一种类型的凹部。这样,引导部分30、31的内表面30a、31a的半径36小于外部区域34的半径37。从图15-17c中可见,引导部分30、31的内表面30a、31a设计成向外弯曲的。引导部分30、31各具有两个止挡面30b、31b、30c、31c,止挡面代表了到相邻的外部区域34的过渡。在第二枢转位置12b和第三枢转位置12c中,引导突起32a、32b抵靠在引导部分30、31的直径上相对的止挡面30b、31b、30c、31c上。

此外,提供了闩锁设备29,借由该闩锁设备29能锁定上述枢转所允许的枢转位置12a、12b、12c。闩锁设备29在图16-17c中详细示出。图17c示出了第二枢转位置12b。图17b示出了第三枢转位置12c。第一枢转位置在图16和17a中示出。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7a-17c中仅示出一些特别相关的附图标记。

闩锁设备29包括保持元件38,借由该保持元件,闩锁设备29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上,优选地沿着高度轴z’设置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下侧上。保持元件38通过夹扣连接固定至框架元件2、2a、2b。但是,也可想到其它连接。在保持元件38上设置有操作元件39,其中,在保持元件38和操作元件39之间设有安装元件40。操作元件39通过轴41附接至保持元件38,因此是可摆动的。操作元件39上设置有螺栓形式的锁定元件42。此外,在锁定元件42和保持元件38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3。这样,锁定元件42承受径向上向内推压锁定元件42的弹簧力。锁定元件42在非使用状态中接合到安装轴22的凹部或孔46中。优选地设置多个凹部46。这些凹部46沿着安装轴22的周向方向设置在侧面33的外部区域34中。有利地,设有三个凹部46。提供凹部46的设置以使得在预定的枢转位置12a、12b、12c中,锁定元件42能接合于分别分配给枢转位置的凹部46中。

锁定元件42穿过保持元件38的开口38a突出,该开口38a为向外延伸的凸起凸缘38b所围绕。两个支撑部分39a、39b位于这些凸缘38b的每一个上。第一支撑部分39a沿着周向方向44与第二支撑部分39b相对。操作元件39包括两个操作部分39c、39d。第一操作部分39c沿着周向方向44与第二操作部分39d相对。与支撑部分39a、39b相比,操作部分39c、39d沿着周向方向44并且沿着径向方向45更远。

当操作闩锁设备29时,操作部分39c、39d之一在径向方向45上被向推压。因此,相应的操作部分39c、39d能移动到保持元件38的相应凹部区域38c、38d中。由于操作部分39c、39d与支撑部分39a、39b的间隔和支撑部分39a、39b在凸缘38b上的支撑,杠杆力作用于轴41上,该轴41设置于操作元件39中央并将其连接到锁定元件42。锁定元件42相应地在径向方向45上向外移位。该移位抵抗压缩弹簧43的弹簧力而发生,结果是压缩弹簧43被压缩。锁定元件42从相应凹部46的移位被释放,并且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能被枢转。

图16示出了非使用位置,其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位于第一枢转位置12a中。通道24的相应引导突起32a、32b大体上沿着第一引导部分30或第二引导部分31的假想圆弧47a、47b位于中心。假想圆弧47a、47b在每种情况下延伸于第一止挡面30b、31b和第二止挡面30c、31c之间。锁定元件42接合到外部区域34上的中央凹部46中,并且因此锁定该第一枢转位置12a。在该第一枢转位置12a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通常大体上处于垂直第一假想平面13并且因此处于收起位置。图17a以两个视图示出了在第一枢转位置12a中的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在上图中,操作元件39的第一操作部分39c已经被致动,并且因此径向向内转移到保持元件38的第一凹部区域38c中。在下图中,第二操作部分39d已经被致动,并且因此径向地向内转移到保持元件38的第二凹部区域38d中。从而,锁定元件42从凹部46中的接合被释放,并且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能枢转到期望的枢转位置。

在图17b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位于第二枢转位置12b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第一引导突起32a抵靠第一引导部分30的第一止挡面30a。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第二引导突起32b抵靠第二引导部分31的第二止挡面30b。使用者施加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上的力由这些止挡面30a、31b引导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到安装轴22中,进而到紧固装置5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被锁定在该第二枢转位置12b中,因为闩锁设备29的锁定元件42接合在与该第二枢转位置12b相关联的相应凹部46中,在安装轴22上。

在图17c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位于第三枢转位置12c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第一引导突起32a抵靠第一引导部分30的第二止挡面30b。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第二引导突起32b抵靠第二引导部分31的第一止挡面31a。使用者施加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上的力由这些止挡面30b、31a引导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到安装轴22中,进而到紧固装置5中。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被锁定在该第三枢转位置12c中,因为闩锁设备29的锁定元件42接合在与该第三枢转位置12c相关联的相应凹部46中,在安装轴22上。

相应地,倾斜角度α、β由假想圆弧47a、47b的长度预先确定。此外,可想到,操作元件39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不同位置处。例如,操作元件39也可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上部8上。此外,可以设置抓握元件16,该抓握元件16设置在上部8上。操作元件39可集成到抓握元件16中。通过这种构造,在介绍中描述的用于致动锁定元件42的操作模式能被保留。如前所述的作用在轴41上的(杠杆)力可通过传动装置从操作元件39传递到轴41上。这样的(机械的)传动装置例如可以是鲍登线、致动杆或使用齿轮的传动装置。这些传动装置优选地能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中或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上。然而,也可以想到传动装置传递控制致动器的电信号。然后,致动器致动锁定元件42。

座椅套18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上或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中。座椅套18在由框架元件2、2a、2b或上部8和下部7包围的内表面28之中或上方。如果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为一体地或单件式制成,座椅套18可以制成管状。相应地,管状座椅套18的一部分有利地可设置在内表面28上方的每一侧。例如,这在图18a和18b中示出。管状座椅套18沿着高度轴z’包括第一上开口侧48a,该第一上开口侧优选地通过接缝封闭并且靠着第三横向部分11。此外,管状座椅套18包括沿高度轴z’较低的第二开口侧48b,该第二开口侧优选地通过可打开的门襟封闭并且位于顶部或下部7上。

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为两件式构造的情况下,可使用平坦的座椅套18。这在图1a-2b和图5-12d中示出。座椅套18的边缘从底部向上连接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座椅套18连接两个支柱元件27和第三横向部分11。为此,例如,可在两个支柱元件27和第三横向部分11的内部设置管道导轨。导轨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内侧上,因此面对内表面28。座椅套18具有管道支耳,该管道支耳设置或夹紧在管道导轨上。

座椅套18有利地是针织物并且包括具有不同弹性的至少两个区域19、20。第一区域19的弹性比第二区域20低。第二区域20在力的作用下可弹性变形。第一区域19设置为沿高度轴z’在第二区域20上方。因此,这样的第一区域19可提供适于支撑使用者的肩部区域。然后,具有较高弹性的第二区域20可沿着高度轴z’设置为内表面28的中部和/或下部中或上方。这样的第二区域20可提供适于支撑使用者的下背部和臀部区域。当然,也可想到在座椅套中设置具有不同弹性的其它区域。

此外,座椅套18在从底部向上的边缘处与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连接。在力的作用下,第二区域20形成三维变形部21或凸起部。这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该力通过使用者的倾斜动作而施加。相应地,当从第二枢转位置枢转到第三枢转位置时,或者反之亦然,在相反方向上施加力,结果是三维变形也会在相反方向上发展。

座椅套18可具有第三区域49,该第三区域沿着高度轴z’设置在第二区域下方。该第三区域49可通过优选地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连接到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第三区域49可设置在第一横向部分9和第二横向部分10上并且用作座垫。这例如在图18a和18b中示出。座椅套18也可具有中间空间或切口50。因此,第三区域49和第二区域20仅通过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支柱元件27上的网状部分连接。作为选择,第二区域20不中断地结合到第三区域49中。这在图5中通过示例示出。有效座椅表面相应地还包括第三区域49和第二区域20之间的过渡。同样地,有效座椅表面也可包括座椅套18的第二区域20的一部分。

这样,对于使用者而言有效的座位表面有利地是框架元件的座位区4、4a、4b和形成凸起的座椅套18的下部,或者是用作垫子的座椅套18的第三区域49。

此外,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上,至少一个抓握元件16设置在至少一个支柱元件27或上部8上。该抓握元件通常设置在座椅装置1的位于交通工具过道的外侧。如果设置有两个过道,抓握元件16当然也可设置在座椅装置1的每个外侧上。

图1a-2b和图4示出了仅具有一个框架元件2的座椅装置1。紧固装置5包括沿着高度轴z延伸并通向基座元件26的两个臂元件25、25a、25b。从基座元件26开始,臂元件25、26也沿着宽度轴y延伸,从而倾斜地向上延伸。第一臂元件25a和第二臂元件25b之间的距离53沿着高度轴z向下减小。在上端,臂元件25、25a、25b各具有用于安装轴的容纳装置23、23a、23b。容纳装置23、23a、23b能与臂元件一体地形成、形成为单件或形成为多件。在通向容纳装置23、23a、23b的过渡区域中,臂元件25、25a、25b有利地大体上平行于高度轴z定向。臂元件25、25a、25b可设计为平坦轮廓。在该平坦轮廓中,优选地圆形凹部可形成容纳装置23、23a、23b。此外,容纳装置23、23a、23b可设计成大体上圆柱形的并具有优选地圆形的横向部分。基座元件26沿着宽度轴y具有比安装轴22更小的范围,或者和容纳装置23、23a、23b之间的距离一样。此外,在容纳装置23、23a、23b的侧面上设置有盖元件51。如图1a-2b和图4所示,臂元件可大体上直线地延伸或呈v形延伸。但是,臂元件25、25a、25b的近似s形的走向也是可以想到的。

基座元件26要么直接固定在交通工具101的地板102上,要么通过引导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交通工具101的地板102上。这种构造具有的好处是,基座元件居中地设置在至少一个框架元件2、2a、2b的下方。这样力能对称地引入到基座元件26中。这使引导系统能更简单地设计。例如,如果使用导轨系统作为引导系统,则仅使用一根导轨就足够了。在图1a和1b中,提供了具有较低高度的紧固装置5。基座元件26仅设计为沿宽度轴y延伸的横撑。这种座椅装置1例如可由老年人或儿童使用。图2a和2b示出了具有用于成人的座椅高度的座椅装置1。基座元件26被设计为大体上矩形的元件,包括沿着宽度轴y延伸的两个横撑。沿着高度轴z的上横撑用作脚踏板52。也可想到转动设备设置于基座元件26上或基座元件26中或者被集成。然后,紧固装置5或座椅装置1可绕平行于高度轴z延伸的旋转轴54转动。这在图1b、图2b和图3中由双箭头55指示。

根据图5-13的实施例示出了具有两个框架元件2、2a、2b的座椅装置1,两个框架元件2、2a、2b设置在紧固装置5上。两个框架元件2、2a、2b沿着宽度轴y并排地设置。如已经描述的,两个框架元件2、2a、2b可相对于紧固装置5绕着沿着宽度轴y延伸的共有枢转轴6独立于彼此枢转倾斜角度α、β到第一枢转位置12a、第二枢转位置12b和第三枢转位置12c中。紧固装置5能以不同方式设计。在所有实施方式中,提供安装轴22沿着座椅装置延伸并且延伸穿过两个框架元件2、2a、2b的相应通道24。如已经描述的,这种通道24大体上能在框架元件2、2a、2b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也可想到仅部分延伸或单独部分地延伸。在两个框架元件2、2a、2b的每一个上还设置有闩锁设备29。安装轴22容纳在紧固装置5的两个容纳装置23、23a、23b中。图13示出了类似于图4的座椅装置的分解图。然而,在图3中仅示出了紧固装置5的3种可能的构造。当然,示出的其它紧固装置5也可插入图13中。在这些实施方式中,还可提供至少一个盖元件51以关闭安装轴22。

根据图5-11d的实施例,在第一框架元件2a和第二框架元件2b之间设置有第一容纳装置23a。另一个第二容纳装置23b设置在两个框架元件2a、2b之一的一侧上,或者布置在座椅装置1的两个外侧之一上。两个容纳装置23、23a、23b大体上形状是圆柱形的,具有大体上圆形的横向部分。

根据图5-6d所示的实施例,第二容纳装置23b设置在板状的第一紧固元件56上,该第一紧固元件56可固定至交通工具101的壁元件。相应地,第一紧固元件56设置在大体上平行于第二假想平面14延伸的固定平面58(参见图6c)中。交通工具101的壁元件有利地包括固定平面58。第一容纳装置23a设置于臂元件25上。该臂元件25被设计为悬臂部或悬臂。相应地,臂元件25从第一容纳装置23a延伸到固定平面58并且止于第二紧固元件57,第二紧固元件57同样设置于固定平面58中并且可设置于交通工具的壁元件上。从第二紧固元件57d开始,臂元件25的下悬臂部分沿高度轴z倾斜地向上延伸。该下悬臂部分与第一假想平面13形成一个角度,该角度在10°和45°之间的范围内。臂元件25的与下部邻接的上部与第一假想平面13围成一个角度,该角度在45°和90°之间的范围内。图5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a示出该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b示出该实施例的后视图。图6c示出了该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d示出了该实施例的仰视图。

根据图11a-11d的实施例类似于根据图5-6d的实施例。区别在于仅设置了一个紧固元件59。该第三紧固元件59也在固定平面58中延伸。此外,第二容纳装置23b设置在该第三紧固元件59上。同样地,臂元件25通向第三紧固元件59。

在根据图7-10d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臂元件25、25a、25b,在其上设置或集成有容纳装置23、23a、23b。图7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a示出了该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8b示出了该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图8c示出了该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8d示出了该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图9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0a示出了该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0b示出了该第二实施例的后视图。图10c示出了该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d示出了该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图。

在根据图7-10d的这些实施例中,两个臂元件25、25a、25b设计为平坦轮廓,并且能固定在交通工具101的地板上。为此目的,固定区域60形成于各臂元件25、25a、25b上,该固定区域具有平行于交通工具的地板的部分。在这部分中可设置孔,借助于该孔能实现固定,例如通过螺接。两个臂元件25、25a、25b相对于参考轴61倾斜,该参考轴垂直于第一假想平面13延伸。这样,可在该参考轴61和臂元件25、25a、25b的中轴62之间限定倾斜角度γ。这在图8a和图10a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倾斜角度γ在5°和20°之间的范围内,优选地在10°和15°之间的范围内。

第二容纳装置23b和与其连接的第二臂元件25b有利地设置在座椅装置1的外侧,这里在相应的框架元件2、2a、2b上还设有抓握元件16。结果,由一个抓握元件16引入到座椅装置1中的力能通过第二臂元件25b有效地转移。相应地,座椅装置1在座椅装置1的外侧具有有利地增加的稳定性。

如在呈现的所有实施例中一样,臂元件25、25a、25b和相关联的容纳装置23、23a、23b能设计为一体的、单件式的或多件式的。同样地,通道24可大体上在框架元件2、2a、2b的整个宽度上或仅在部分上延伸。例如在图8d中可以看到,通道24仅在沿宽度轴y’的部分中延伸。这里,两个容纳装置23、23a、23b包括延伸元件63,该延伸元件63沿着框架元件2、2a、2b的宽度轴y’延伸。容纳装置23、23a、23b和相应的延伸元件63能形成为一体的、单件式的或多件式的。与第一容纳装置23a相关联的延伸元件从框架元件2、2a、2b之间的中间空间沿着第二框架元件2b延伸。与第一容纳装置23a相关联的延伸元件沿着第一框架元件2a从外侧延伸到框架元件2、2a、2b之间的中间空间。相反,根据图10d的实施例的通道24延伸过框架元件2、2a、2b的宽度方向的实质部分上。“实质部分”应理解为是指框架元件2、2a、2b的总宽度的至少一半,优选地四分之三。

在根据图7-8d的实施例中,在每个臂元件25、25a、25b上设置有脚踏板52或脚踏板元件。从各臂元件25、25a、25b开始,该脚踏板52大体上平行于第一假想平面13或交通工具的地板延伸。

根据图12a-12d的实施例,紧固装置5的第一容纳装置23、23a和第二容纳装置23、23b设置在座椅装置1的外侧。这样,两个框架元件2、2a、2b设置于容纳装置23、23a、23b之间。在两个框架元件2、2a、2b之间仅设置优选为套筒形间隔元件64。该紧固装置5设计成类似于根据图2a和图2b的紧固装置。因此,相应的描述是类似的。两个s形或v形臂元件25、25a、25b同样地通向基座元件26。这样,也可有利地将力对称地引入基座元件26。类似地,也可提供旋转装置,通过该旋转装置,座椅装置1能绕旋转轴54转动。

在图19中示出了用于交通工具101的内部装置100。该内部装置100包括多个座椅装置1。这些座椅装置1被牢固地固定在交通工具101的地板上或在引导系统(未示出)中被引导。该引导系统例如可以是轨道装置,并且优选地设置在交通工具101的地板上。作为选择,可以在交通工具101的壁元件上设置引导系统。这样,特定数量的座椅装置1可以首先存储在交通工具101的存放区域103中。根据需求,将所需数量的座椅装置1能在交通工具101的内部沿着引导系统自存放区域103分配。这可以手动地完成或通过致动器完成。

这些座位选择应该能够进行修改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这样的需求例如是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座椅方位的调整或面对座位组的调整。如果有行李或大件行李,则可从存放区域中相应地移除较少的座椅装置1。具有座椅装置1的这种内部装置100能提供比以前的座椅装置多25%以上的座位。在第一枢转位置12a中,即竖立方位,沿深度轴x的座椅装置1仅占据框架元件2、2a、2b的座位部分4的深度。因此,座椅装置1能以非常节省空间的方式存储。在第二枢转位置12b和第三枢转位置12c中,座椅装置1在深度轴x上也具有相当小的空间需求。在深度方向上的空间需求由倾斜角度α、β和所需的脚部空间确定。使用者在座椅装置1中采取坐姿,其近似对应于站姿。但是,该坐姿相比腿部近似成直角的常规坐姿具有相当低的空间需求。

座椅装置1由于其可枢转性,有利地使座位方位能极舒适地调整。这意味着座位组也能容易改变。这在图19中通过示例示出。座椅装置1各具有两个框架元件2、2a、2b。第一座位组104是四个一组。两个连续的座椅装置1的两个框架元件2、2a、2b以使得两个使用者彼此面对的方式倾斜。第二座位组105是三个一组。在这种情况下,框架元件2a的方位使得使用者面对具有两个框架元件2a、2b的座椅装置。其余的框架元件2b用作单座106。在第三座椅组107中,座椅装置1用作两人座。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框架元件2a、2b在相同方向上倾斜或对齐。

申请人保留要求将本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所有特征对本发明必要的权利,只要这些特征单独地或结合地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新颖的。还要指出的是,在各个附图中也已经描述了特征,这些特征本身是有利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立即认识到,在不采用附图中的其它特征的情况下,在一个附图中描述的特定特征也可为有利的。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优点也可以由在单独或不同附图中示出的多个特征的结合产生。

附图标记列表

1座椅装置

2框架元件

2a第一框架元件

2b第二框架元件

3上部区域

4座位区

4a第一座位区

4b第二座位区

5紧固装置

6枢转轴

7下部

8上部

9第一横向部分

10第二横向部分

11第三横向部分

12a第一枢转位置

12b第二枢转位置

12c第三枢转位置

13第一假想平面

14第二假想平面

15双箭头

16抓握元件

17附加元件

18座椅套

19座椅套的第一区域

20座椅套的第二区域

21三维变形部

22安装轴

23容纳装置

23a第一容纳装置

23b第二容纳装置

24通道

24a通道的内表面

25臂元件

25a第一臂元件

25b第二臂元件

26基座元件

27支柱元件

28框架元件的内表面

29闩锁设备

30第一引导部分

30a引导部分的内表面

30b第一止挡面

30c第二止挡面

31第二引导部分

31a引导部分的内表面

31b第一止挡面

31c第二止挡面

32a第一引导突起

32b第二引导突起

33侧面

34侧面的外部区域

35周向方向

36半径

37半径

38保持元件

38a保持元件的开口

38b凸缘

38c第一凹部区域

38d第二凹部区域

39操作元件

39a第一支撑部分

39b第二支撑部分

39c第一操作部分

39d第二操作部分

40安装元件

41轴

42锁定元件

43压缩弹簧

44周向方向

45径向方向

46凹部

47假想圆弧

48a上开口侧

48b下开口侧

49座椅套的第三区域

50座椅套的切口

51盖元件

52脚踏板

53距离

54旋转轴

55双箭头

56第一紧固元件

57第二紧固元件

58固定平面

59第三紧固元件

60固定区域

61参考轴

62中轴

63延伸元件

64间隔件

100交通工具的内部装置

101交通工具

102交通工具的地板

103存放区域

104第一座位组

105第二座位组

106单座

107第三座位组

x座椅装置的深度轴

y座椅装置的宽度轴

z座椅装置的高度轴

x’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深度轴

y’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宽度轴

z’至少一个框架元件的高度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