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有轨列车或客车塞拉门上的双边防夹胶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56645发布日期:2021-09-08 00:5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有轨列车或客车塞拉门上的双边防夹胶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双边防夹胶条,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有轨列车或客车塞拉门上的双边防夹胶条。


背景技术:

2.塞拉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降低客室空调的能耗,同时对雨水、灰尘有较好的屏蔽作用,并且在塞拉门门扇运动的过程中又具有防夹的功能,所以塞拉门大量的应用在有轨列车和客车上。
3.现有的防夹胶条采用的是单边防夹结构,即一侧带有防夹感应条,通过线束与程序控制盒连接,在门扇运动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后与另一侧(无防夹感应条)胶条接触,发出防夹信号,塞拉门及时打开避免夹持乘客。但此结构在使用中存在感应迟缓、功能不完善的缺点,如障碍物直接接触无防夹感应条的一侧,则防夹功能更无法及时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有轨列车或客车塞拉门上的双边防夹胶条,以解决现有采用单边防夹,导致使用中存在感应迟缓、功能不完善的技术问题,并且优化了胶条截面的感应区域结构,增加了感应触发点,使之在多个角度都可以及时触发防夹条。在门扇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及时的实现防夹功能,同时保证了基本的良好密封性能。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用于有轨列车或客车塞拉门上的双边防夹胶条,包括防夹部,所述防夹部的前侧设置前端中部触发点,所述前端中部触发点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前侧触手,所述前侧触手呈八字型向前侧张开,所述前侧触手的根部设有前端触手根部触发点,所述防夹部的中部设置有防夹条放置腔,所述防夹条放置腔内设有防夹条。
7.进一步的,所述防夹条放置腔的前侧的中部设有内环中部触发点,所述内环中部触发点与前端中部触发点相连,所述内环中部触发点的两边对称设有内环侧凸起触发点。
8.进一步的,所述防夹条放置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侧边孔。
9.进一步的,所述侧边孔包括外环框架支撑边和内环框架支撑边,所述外环框架支撑边上设置外环受压变形缺口,所述内环框架支撑边上设置内环框架第一缺口及内环框架第二缺口。
10.进一步的,所述内环框架第一缺口和内环框架第二缺口之间设置内环框架支撑边凸起触发点。
11.进一步的,所述防夹部的尾部两侧,一侧设有搭接悬伸边,一侧设有搭接端口。
12.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悬伸边的根部设置“弓”型的避让部。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对称的船锚状结构,其两侧设有钩边,中部设有减重孔。
14.进一步的,所述防夹条内设有防夹条引出电线。
15.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有轨列车或客车塞拉门上的双边防夹胶条,其防夹部前侧设计了多个触发位置,满足在使用中遇到多个方向的障碍物时都能发生形变,挤压外围触点或中部触点,从而触发内置的防夹条,发出防夹信号,塞拉门及时打开避免夹持乘客;当两扇塞拉门完全关闭后八字型前侧触手完全接触,并挤压后完成塞拉门的密封。
17.防夹条放置腔的周边设计了多个缺口,使防夹条放置腔局部更容易发生受迫变形,且设计了多个触点,在受压时可有效提高相应触点部位的折叠馈缩性能,进而有效降低防夹放置腔的变形强度。
18.防夹部的尾部搭接悬伸边的根部设置“弓”型的避让部沿防夹胶条长度方向延伸,从而增强了接悬伸边与塞拉门门体的紧扣力,提升了与塞拉门门体的密封性,且避让部可避让塞拉门门体制作加工后的缺陷(比如焊接焊瘤、溢出的残胶等),保证顺利安装。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夹胶条在塞拉门上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夹胶条的剖面图;
21.图3为图2的细节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边防夹胶条在对开塞拉门上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3.其中:1、防夹部;101、防夹条放置腔;102、前端中部触发点;103、前端触手;104、前端触手根部触发点;105、前端中部触发点根部变形缺口;106、触手变形缺口;107、前侧触点连接部;108、侧边孔;109、外环框架支撑边;110、内环框架支撑边;111、外环受压变形缺口;112、内环中部触发点;113、内环侧凸起触发点;114、内环框架第一缺口;115、内环框架支撑边凸起触发点;116、内环框架第二缺口;117、搭接悬伸边;118、搭接端口;119、避让部;2、安装部;201、钩边;202、减重孔;3、防夹条;4、防夹条引出电线;5、塞拉门门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机构和运动实现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25.如图1

4所示,一种用于有轨列车或客车塞拉门上的双边防夹胶条,包括前侧用于防止夹伤的防夹部1、后侧用于固定在塞拉门门体上的安装部2、以及设置在防夹部1中心的防夹条3,在防夹部1中心的设置防夹条放置腔101,该防夹条3即设置在防夹条放置腔101内,该防夹条3内设有防夹条引出电线4,该防夹条引出电线4起到连接防夹胶条与塞拉门控制器的作用,当防夹胶条受到挤压后,防夹条引出电线4将信号传递给塞拉门的控制器,如图1所示。
26.防夹部1的前侧为迎障碍物面,为对称结构,前侧的中线位置设置前端中部触发点102,前端中部触发点102前宽后窄,前宽设计可获得较大的接触面积,后部与内环中部触发点112相连,直接触发内置的防夹条,发出防夹信号;该前端中部触发点102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前侧触手103,该前侧触手103呈八字型向前侧张开,其根部设有前端触手根部触发点104;前端中部触发点102的根部设有前端中部触发点根部变形缺口105,在前侧触手103的
内侧根部设有触手变形缺口106,前端中部触发点根部变形缺口105和触手变形缺口106之间设有向前凸起的前侧触点连接部107。前端中部触发点根部变形缺口105和触手变形缺口106在遇到障碍物后,可在较小空间内,获得较大的变形馈缩能力。
27.如图4所示,当有轨列车或客车塞拉门的两扇门完全关闭后,两边的八字型前侧触手103完全接触,并挤压后完成塞拉门的密封。
28.防夹部1的中部设置有防夹条放置腔101,防夹条放置腔101内设有防夹条3,该防夹条3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防夹条放置腔101的横截面为封闭的环状内腔,腔体的前侧的中部设有内环中部触发点112,该内环中部触发点112与前端中部触发点102相连,内环中部触发点112的两边对称设有内环侧凸起触发点113。
29.防夹部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侧边孔108,上述防夹条放置腔101即设置在左侧以及右侧的侧边孔108之间,侧边孔108为两侧的防夹提供了避让空间;该侧边孔108包括外环框架支撑边109和内环框架支撑边110,外环框架支撑边109上设置外环受压变形缺口111,内环框架支撑边110上设置内环框架第一缺口114及内环框架第二缺口116,该外环受压变形缺口111、内环框架第一缺口114以及内环框架第二缺口116能有效降低防夹放置腔101的变形强度,在防夹胶条主体遇到障碍物时能够使防夹条放置腔101局部更容易发生受迫变形;内环框架第一缺口114和内环框架第二缺口116之间设置内环框架支撑边凸起触发点115。
30.当防夹胶条的前端中部触发点102、前端触手103收到挤压后,带动内环中部触发点112、内环侧凸起触发点113以及内环框架支撑边凸起触发点115触发内置的防夹条3,发出防夹信号。
31.防夹部1的尾部两侧,一侧设有搭接悬伸边117,一侧设有搭接端口118。搭接悬伸边117的根部设置“弓”型的避让部119,从而增强了接悬伸边13与塞拉门门体5的紧扣力,提升了与塞拉门门体5的密封性,且避让部119可避让塞拉门门体5制作加工后的缺陷(比如焊接焊瘤、溢出的残胶等),保证顺利安装。
32.安装部2为对称的船锚状结构,其两侧设有钩边201,中部设有减重孔202,该减重孔202沿防夹胶条主体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搭接悬伸边117、搭接端口118以及钩边201的配合配合,从而将防夹胶条固定安装在塞拉门门体5上,减重孔202在安装时受挤压变形,可降低防夹胶条装配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提升装配便利性。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