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4795发布日期:2021-10-12 17:5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火车安全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逐渐加快,列车的运行速度也逐渐的提升,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隐患也潜伏在周边。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信号中断或者其它意外情况导致两列列车发生追尾时,追尾列车将会发生爬车事故,一旦发生爬车事故,列车的车厢会遭到很大程度的损坏,危及众多列车乘员的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降低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保护火车内乘客的安全,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
4.本技术提供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包括固定在车头上的安装座、固定在安装座上的吸能箱、安装在吸能箱上的吸能管以及固定在吸能管远离安装座端面上的防爬座;所述吸能箱靠近防爬座的侧面上设有吸能孔,所述吸能管与吸能孔过盈配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火车发生撞击时,防爬座嵌入前方火车的车体内部,将两个火车的车体连接起来,防止两列火车因撞击的极大冲击力发生爬车事故,保护车厢内部乘客的安全,同时吸能管和吸能箱在撞击时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降低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保护火车驾驶室内部驾驶员的安全。
7.可选的,所述吸能箱靠近防爬座的侧面设有接触座,所述接触座竖直设置,所述接触座的中间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吸能管穿过通孔固定在吸能箱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爬座和吸能箱之间设置接触座,接触座可以在防爬座撞击吸能箱时提供移动的缓冲,延长撞击的时间,减低冲击力,同时接触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固定吸能管提供支撑,增大吸能管在安装时的受力面积,减低吸能管因自身重力和防爬座的重力发生的变形。
9.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与接触座之间的距离大于吸能管的长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座和接触座之间的距离设置得大于吸能管的自身长度,在吸能管完成第一级吸能之前,吸能箱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将第一级和第二级吸能分开,延长了吸能和撞击的时间,降低了撞击产生的冲击力。
11.可选的,所述吸能箱的内壁上设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内径小于吸能管的外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撞击刚开始时,吸能管在防爬座的推动下向安装座滑动,在吸能管滑动的同时,挤压板挤压吸能管,将吸能管的直径压小,增大了吸能管滑动的阻力,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
13.可选的,所述挤压空的一侧为斜面,所述吸能管的端面抵接在挤压孔的斜面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孔一侧的斜面可以引导吸能管的滑动方向,防止吸能管的滑动方向出现偏移,避免吸能管在挤压板处囤积堵塞,保证吸能管可以顺利通过挤压孔并被挤压。
15.可选的,所述吸能箱的形状为方台,所述吸能箱靠近防爬座的侧面面积小于靠近安装座侧面的面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能管被全部挤压后吸能管的第一级吸能工作完成,防爬座继续向着安装座运动,此时,防爬座和接触座一起挤压吸能箱以及吸能箱内部的结构,将吸能箱设置成方台状,在吸能箱受压变形时,吸能箱就会向着吸能箱内部塌缩,以保证吸能箱一吸能箱内部吸能管能够最大程度上变形,从而最大程度上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保护火车内部的乘客以及工作人员。
17.可选的,所述吸能箱的内部设有多个竖直的阻力板,所述阻力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吸能管可以通过通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能箱变形时,吸能箱内部的挤压板会挤压阻力板,从而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随着阻力板的变形,阻力板上的通孔也会发生变形,从而对位于通孔内部的吸能管进行切割,进一步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
19.可选的,所述防爬座远离的安装座的一侧设有多个水平的防爬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撞击发生时,防爬座上的防爬齿会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嵌入前方的车体内部,将两个车体连接起来,防止两列火车发生爬车事故。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当火车发生撞击时,防爬座嵌入前方火车的车体内部,将两个火车的车体连接起来,防止两列火车因撞击的极大冲击力发生爬车事故,保护车厢内部乘客的安全,同时吸能管和吸能箱在撞击时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降低撞击产生的冲击力,保护火车驾驶室内部驾驶员的安全;
23.2.在撞击刚开始时,吸能管在防爬座的推动下向安装座滑动,在吸能管滑动的同时,挤压板挤压吸能管,将吸能管的直径压小,增大了吸能管滑动的阻力,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挤压孔一侧的斜面可以引导吸能管的滑动方向,防止吸能管的滑动方向出现偏移,避免吸能管在挤压板处囤积堵塞,保证吸能管可以顺利通过挤压板并被挤压;
24.3.在吸能管被全部挤压后吸能管的第一级吸能工作完成,防爬座继续向着安装座运动,此时,防爬座和接触座一起挤压吸能箱以及吸能箱内部的吸能,将吸能箱设置成方台状,在吸能箱受压变形时,吸能箱就会向着吸能箱内部塌缩,以保证吸能箱一吸能箱内部吸能管能够最大程度上变形,从而最大程度上吸收撞击产生的能量,保护火车内部的乘客以及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座;2、吸能箱;21、吸能孔;22、挤压板;23、阻力板;3、吸能管;4、防爬座;41、防爬齿;5、接触座。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参照图1,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包括使用螺栓安装在火车头部的安装座1、焊接固定在安装座1上的吸能箱2、焊接在吸能箱2远离安装座1侧面上的接触座5、穿过接触座5并与吸能箱2摩擦配合的吸能管3以及焊接在吸能管3远离接触座5端面上的防爬座4。安装座1、接触座5和防爬座4均竖直设置,吸能箱2和吸能管3均水平设置,在防爬座4远离安装座1的一侧上设有多个水平的防爬齿41。
30.在火车发生撞击时,防爬座4最先接触前方的火车,在撞击的冲击力下,防爬座4以及防爬齿41嵌入前方车体的内部,将两列火车连接在一起,防止两列火车在撞击的冲击力下发生爬车事故,保护车厢内部的乘客。之后在撞击的作用下,防爬座4首先推动吸能管3变形,进行第一级吸能,当吸能管3被推进吸能箱2的内部后,防爬座4和接触座5继续挤压吸能箱2和其内部的吸能管3一起变形,进行第二级吸能。将吸能过程分成两级进行可以延长吸能和撞击的时间,降低撞击产生的冲击力。
31.参照图2,在吸能箱2靠近防爬座4的侧面中间位置开始有吸能孔21,在接触座5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形的通孔,吸能管3穿过接触座5上的通孔从吸能孔21的内部进入吸能箱2的内部,吸能管3与吸能孔21过盈配合。在吸能箱2的靠近吸能孔21的内壁上焊接固定有挤压板22,挤压板22上设有挤压孔,挤压孔的一侧为斜面,吸能管3的端面抵接在挤压孔的一侧的斜面上。在吸能管3滑动时,挤压板22上的斜面为吸能管3提供引导,防止吸能管3在挤压板22处囤积堵塞,保证吸能管3能够顺利通过挤压板22进入吸能箱2的内部,使吸能管3完成第一级吸能。
32.参照图1和图2,吸能箱2的形状为方台,吸能箱2靠近接触座5的侧面面积小于靠近安装座1的侧面面积,在吸能箱2的内部插设有多个竖直的阻力板23,阻力板23垂直于吸能管3设置,在阻力板23的中间位置设有通孔,吸能管3在滑动时能够从阻力板23上的通孔通过。
33.当吸能管3全部进入吸能箱2后,防爬座4与接触座5接触,在撞击的作用下,防爬座4和接触座5继续挤压吸能箱2以及吸能箱2内部的结构,开始第二级吸能。随着防爬座4和接触座5的挤压,吸能箱2和吸能管3开始变形。由于吸能箱2的外部形状是方台状,吸能箱2在变形时逐渐箱内塌缩。在吸能箱2变形时,挤压板22会逐渐接触对阻力板23施加压力,阻力板23受力变形,从而吸收一部分撞击的能量。当阻力板23变形后,阻力板23上的通孔也变形,因此阻力板23中间位置的通孔内壁也会挤压吸能管3,这个过程也会吸收一部分撞击的能量。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铁路机车头用消能防爬器的实施原理为:在撞击开始时,防爬座4和防爬齿41首先嵌入前方车体的内部,将两列火车连接成一个整体,防止两列火车出现爬车的事故,保护车体内部的乘客。随后防爬座4推动吸能管3向吸能箱2的内部滑动,进行第一级吸能;当吸能管3全部进入吸能箱2的内部后,第一级吸能结束,之后防爬座4和接触座5接着挤压吸能箱2和吸能箱2内部的吸能管3,开始第二级吸能。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