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0931发布日期:2022-05-06 08:0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列车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地铁系统中,信号和车辆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仅通过部分的继电器和网络接口来交互信息,以满足信号系统执行安全监督防护、车门控制、速度控制等基本功能。
3.现有技术,由于信号系统和车辆系统的独立性,导致在很多应用场景下,信号系统仅依赖于自己有限的输入来做控制,降低了系统的可用性。比如ato站台停车性能的提升空间和稳定性不高,利用速度反馈的控车方式会带来滞后超调现象,传统ato在低速控制时无法保证距离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实现车载ato和bcu的结构融合和信息交互。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包括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所述bcu控制器设有can通信接口及电源接口,所述车载ato模块与can通信接口连接,以实现车载ato模块与bcu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车载ato模块与电源接口连接,以实现bcu控制器为车载ato模块供电。
6.优选的,所述bcu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所述can通信接口及电源接口设于电路板的背板上。
7.优选的,在车头和车尾均对应设置一个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且两个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均为双机热备冗余的结构。
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车载ato模块与can通信接口连接,实现了车载ato模块与bcu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并且车载ato模块与电源接口连接,可以通过bcu控制器为车载ato模块供电,实现车载ato和bcu的结构融合。
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1.图1为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车载ato和bcu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4.ato:列车自动运行系统
15.bcu:制动控制单元
1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包括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在车头和车尾均对应设置一个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且两个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均为双机热备冗余的结构。
17.其中,所述bcu控制器设有can通信接口及电源接口,所述车载ato模块与can通信接口连接,以实现车载ato模块与bcu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车载ato模块与电源接口连接,以实现bcu控制器为车载ato模块供电。
18.ato与bcu融合部署,ato与bcu共享测速信息、列车载重、牵引制动状态,在不影响运营效率的基础上,生成更加节能、更加高效、对车辆磨损更少的ato控车曲线,并在在停站对位时,由更高的精度和舒适度。
19.具体的,所述bcu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所述can通信接口及电源接口设于电路板的背板上。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ato与bcu实现信息交互后,ato通过利用车辆的载重信息、牵引/制动能力与状态以及指令反馈信息等,缩短ato闭环控制的周期,进一步可以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在线实时生成最优ato目标速度曲线并优化目标曲线跟踪策略,从而提高ato相关性能,包括ato运行速度、冲动抑制水平、定点停车控制、低速爬行以及列车能耗等。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所述bcu控制器设有can通信接口及电源接口,所述车载ato模块与can通信接口连接,以实现车载ato模块与bcu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车载ato模块与电源接口连接,以实现bcu控制器为车载ato模块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cu控制器包括电路板,所述can通信接口及电源接口设于电路板的背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头和车尾均对应设置一个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且两个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均为双机热备冗余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ATO和BCU的融合结构,包括BCU控制器以及车载ATO模块,所述BCU控制器设有CAN通信接口及电源接口,所述车载ATO模块与CAN通信接口连接,所述车载ATO模块与电源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车载ATO模块与BCU控制器之间的信息交互,并且通过BCU控制器为车载ATO模块供电。控制器为车载ATO模块供电。控制器为车载ATO模块供电。


技术研发人员:孟彤 张蓓蓓 吕平 吴苏娇 林宏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5/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