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4035发布日期:2024-02-20 21:27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轨道运输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


背景技术:

1、中国的铁路运输一直是亏损的,这里面有铁路建造成本高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列车空置浪费造成的。而这些浪费是结构性的,难以调整的。像长途列车往返的两个班次,往往一班是满的,另一班是空的,这在城乡、节假日运输时最为明显。比如春运时,节前出城返乡的都是客满的,而从乡下回返城的列车基本都是空的。城市短途地铁的情况也类似,地铁的高峰为早晚两个多小时的上下班时间。上班时从城郊开往市内的列车多是满的,从市内开出的是空的,下班时则相反。与列车空置不匹配的是列车货物的运力不足,限制了城乡物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列车的空置也间接促进了地面上汽车运输的繁忙,造成交通拥堵。现有的客运列车空置时,虽然也可用于运输货物,然而客运列车上的座椅无法收起,不仅挤占了车厢的空间,货物堆叠在座椅上时,也容易造成座椅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可在客运模式与货运模式间进行切换。由客运模式切换为货运模式时,将列车上的座椅翻转收起,增加了列车车厢的空间,扩大了货物的装载空间,并且将车厢中的座椅翻转至与车厢的箱壁平行,避免了装载的货物对座椅的挤压而造成的损坏;货运模式切换至客运模式时,将座椅翻转呈水平状态即可。

3、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包括车厢以及设置在车厢内两侧的若干座椅,若干所述座椅通过第一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车厢内;客运模式时,所述座椅向下翻转展开,座椅与车厢的箱壁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所述座椅向上翻转收起,座椅与车厢的箱壁呈平行状态。

4、优选的是,所述座椅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扶手,所述第一扶手通过第二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车厢上;客运模式时,所述第一扶手向下翻转展开,第一扶手与车厢的箱壁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所述第一扶手向上翻转收起,第一扶手与车厢的箱壁呈平行状态。

5、优选的是,所述座椅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位置与座椅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靠背包括靠背垫和靠背架,所述第一靠背垫固定在靠背架上,所述靠背架通过第三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车厢上;客运模式时,第一靠背向下翻转至第一靠背的另一端抵接至座椅的上表面,并第一靠背与座椅的夹角呈钝角;货运模式时,第一靠背向上翻转收起,第一靠背与车厢的箱壁呈平行状态。

6、优选的是,所述座椅的上方设置有货物架,所述货物架通过第四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车厢上;客运模式时,货物架向下翻转展开,货物架与车厢的箱壁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货物架向上翻转收起,货物架与车厢的箱壁呈平行状态。

7、优选的是,所述车厢的中部设置有折叠椅,所述折叠椅包括:

8、收放架,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结构与车厢的车顶可转动连接,第二架体的一端通过第二旋转结构与所述第一架体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

9、收放椅,其的一端通过第五翻转结构可转动的铰接在第二架体上;

10、其中,客运模式时,收放架展开,第二架体的下端与车厢的底部抵接,收放椅与第二架体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收放架收起,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均与车厢的顶部呈平行状态,收放椅与第二架体呈水平状态。

11、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靠背,所述第二靠背通过第六翻转结构可转动的铰接的第二架体上;客运模式时,第二靠背向下翻转至第二靠背的另一端抵接至收放椅的上表面,并第二靠背与收放椅的夹角呈钝角;货运模式时,第二靠背向上翻转收起,第二靠背与第二架体呈平行状态。

12、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二扶手,所述第二扶手通过第七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客运模式时,所述第二扶手向下翻转展开,第二扶手与第二架体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所述第二扶手向上翻转收起,第二扶手与第二架体呈平行状态。

13、优选的是,所述车厢的顶部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呈l形结构,所述插销的l形一竖的一端通过第三旋转结构车厢的顶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收放椅上设置有插销块,所述插销块上设置有插销孔;客运模式时,插销的l形一竖与车厢顶部呈平行状态;货运模式时,折叠椅折叠收起在车厢顶部时,插销向下旋转,并插销的l形一横端插入插销孔中。

14、优选的是,所述车厢的顶部设置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通过第八翻转结构与车厢的顶部可转动连接。

15、优选的是,还包括限位承重结构,所述限位承重结构为止挡块或铁链或止挡块和铁链,所述限位承重结构为止挡块,并止挡块设置在座椅、第一扶手、货物架的下方时,止挡块设置在所述车厢的箱壁上,座椅、扶手或货物架向下翻转至与车厢的箱壁呈垂直状态时,座椅、扶手或货物架的下表面分别抵靠在止挡块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承重结构为止挡块止,并止挡块设置在收放椅、第二扶手的下方时,止挡块设置在第二架体上,收放椅或第二扶手向下翻转至与第二架体呈垂直状态时,收放椅或第二扶手的下表面分别抵靠在止挡块的上表面;限位承重结构为铁链时,并铁链与座椅或货物架连接时,所述铁链的一端与车厢的箱壁固定连接,并铁链位于座椅或货物架的上方,铁链的另一端与座椅或货物架远离车厢的一端连接;限位承重结构为铁链时,并铁链与收放椅连接时,铁链的一端与第二架体固定连接,并铁链位于收放椅的上方,铁链的另一端与收放椅远离第二架体的一端连接。

1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翻转结构、第二翻转结构、第三翻转结构、第四翻转结构、第五翻转结构、第六翻转结构、第七翻转结构均包括翻转电机和翻转轴,翻转轴将座椅、第一扶手、第一靠背或货物架可转动的铰接在车厢的箱壁上时,所述翻转电机固定在车厢的箱壁上,所述翻转电机与翻转轴连接以驱动翻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座椅、第一扶手、第一靠背或货物架翻转;翻转轴将收放椅、第二靠背或第二扶手可转动的铰接在第二架体上时,所述翻转电机固定在第二架体上,所述翻转电机与翻转轴连接以驱动翻转轴旋转进而带动收放椅、第二靠背或第二扶手翻转。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8、第一、本实用新型可在客运模式与货运模式间进行切换。由客运模式切换为货运模式时,将列车上的座椅翻转收起,增加了列车车厢的空间,扩大了货物的装载空间,并且将车厢中的座椅翻转至与车厢的箱壁平行,避免了装载的货物对座椅的挤压而造成的损坏;货运模式切换至客运模式时,将座椅翻转呈水平状态即可。

19、第二、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客货运输模式切换时,可自动实现座椅、第一扶手、第一靠背等的自动翻转,自动化程度较高。

20、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包括车厢以及设置在车厢内两侧的若干座椅,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座椅通过第一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车厢内;客运模式时,所述座椅向下翻转展开,座椅与车厢的箱壁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所述座椅向上翻转收起,座椅与车厢的箱壁呈平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位置与座椅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靠背包括靠背垫和靠背架,所述第一靠背垫固定在靠背架上,所述靠背架通过第三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车厢上;客运模式时,第一靠背向下翻转至第一靠背的另一端抵接至座椅的上表面,并第一靠背与座椅的夹角呈钝角;货运模式时,第一靠背向上翻转收起,第一靠背与车厢的箱壁呈平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上方设置有货物架,所述货物架通过第四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车厢上;客运模式时,货物架向下翻转展开,货物架与车厢的箱壁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货物架向上翻转收起,货物架与车厢的箱壁呈平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中部设置有折叠椅,所述折叠椅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靠背,所述第二靠背通过第六翻转结构可转动的铰接的第二架体上;客运模式时,第二靠背向下翻转至第二靠背的另一端抵接至收放椅的上表面,并第二靠背与收放椅的夹角呈钝角;货运模式时,第二靠背向上翻转收起,第二靠背与第二架体呈平行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扶手,所述第二扶手通过第七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架体上;客运模式时,所述第二扶手向下翻转展开,第二扶手与第二架体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所述第二扶手向上翻转收起,第二扶手与第二架体呈平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顶部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呈l形结构,所述插销的l形一竖的一端通过第三旋转结构车厢的顶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收放椅上设置有插销块,所述插销块上设置有插销孔;客运模式时,插销的l形一竖与车厢顶部呈平行状态;货运模式时,折叠椅折叠收起在车厢顶部时,插销向下旋转,并插销的l形一横端插入插销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的顶部设置有扶手架,所述扶手架通过第八翻转结构与车厢的顶部可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承重结构,所述限位承重结构为止挡块或铁链或止挡块与铁链,所述限位承重结构为止挡块,并止挡块设置在座椅、第一扶手、货物架的下方时,止挡块设置在所述车厢的箱壁上,座椅、扶手或货物架向下翻转至与车厢的箱壁呈垂直状态时,座椅、扶手或货物架的下表面分别抵靠在止挡块的上表面;所述限位承重结构为止挡块止,并止挡块设置在收放椅、第二扶手的下方时,止挡块设置在第二架体上,收放椅或第二扶手向下翻转至与第二架体呈垂直状态时,收放椅或第二扶手的下表面分别抵靠在止挡块的上表面;限位承重结构为铁链时,并铁链与座椅或货物架连接时,所述铁链的一端与车厢的箱壁固定连接,并铁链位于座椅或货物架的上方,铁链的另一端与座椅或货物架远离车厢的一端连接;限位承重结构为铁链时,并铁链与收放椅连接时,铁链的一端与第二架体固定连接,并铁链位于收放椅的上方,铁链的另一端与收放椅远离第二架体的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其特征在于,第一翻转结构、第二翻转结构、第三翻转结构、第四翻转结构、第五翻转结构、第六翻转结构、第七翻转结构、第八翻转结构均包括翻转电机和翻转轴,翻转轴将座椅、第一扶手、第一靠背或货物架可转动的铰接在车厢的箱壁上时,所述翻转电机固定在车厢的箱壁上,所述翻转电机与翻转轴连接以驱动翻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座椅、第一扶手、第一靠背或货物架翻转;翻转轴将收放椅、第二靠背或第二扶手可转动的铰接在第二架体上时,所述翻转电机固定在第二架体上,所述翻转电机与翻转轴连接以驱动翻转轴旋转进而带动收放椅、第二靠背或第二扶手翻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切换客货运模式的列车,包括车厢以及设置在车厢内两侧的若干座椅,若干所述座椅通过第一翻转结构可翻转的设置在所述车厢内;客运模式时,所述座椅向下翻转展开,座椅与车厢的箱壁呈垂直状态;货运模式时,所述座椅向上翻转收起,座椅与车厢的箱壁呈平行状态。本技术的列车车厢可在客运模式与货运模式间进行切换。由客运模式切换为货运模式时,将列车上的座椅翻转收起,增加了列车车厢的空间,扩大了货物的装载空间,并且将车厢中的座椅翻转至与车厢的箱壁平行,避免了装载的货物对座椅的挤压而造成的损坏;货运模式切换至客运模式时,将座椅翻转呈水平状态即可。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邱文化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