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7898发布日期:2022-10-12 08:59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井下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


背景技术:

2.为切实解决下井职工步行到工作面费时费力的难题,煤矿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将矿井地面用于运送物料的cty8/6、7、9gp防爆特殊性蓄电池变频调速电机车,投入到井下接送职工出入工作面。防爆电瓶车正式投入使用后,核载24人,以每秒2m的速度,运行1800m接送往返工作面职工,有效缩短了职工上下班时间,不仅减轻了疲劳、提高了工效,还切实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原来到工作面得走将近1个小时,防爆电瓶车20来分钟就到工作面。
3.井下生产中,电瓶车是煤矿运输的主要工具,但是电瓶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轨道上进行撒砂,现有撒砂装置的传动机构直接带动整个砂筒动作,负荷大、撒砂系统运行可靠性差,进入导砂通道唯一、容易堵塞,此时出砂孔无砂子通过,不能有效增加机车的粘着系数;操作手柄行程波动大,并且原撒砂装置出砂口与支座间隙调整难度大精准度差,出砂量不均匀,砂子不能准确覆盖轨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撒砂装置容易堵塞、出砂量不均匀且需要直接带动整个撒砂装置动作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包括:
6.装砂壳体,为柱状结构,其底部为锥形、且在中心位置开设有漏砂孔,其顶部中心开设有通过孔,绕通过孔还开设有两个半圆形的进砂孔,进砂孔用于砂子进入装砂壳体内腔,
7.导向筒,为中空的柱状结构,位于装砂壳体内腔,其轴线与装砂壳体重合,其顶部与装砂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其底部悬空,并靠近装砂壳体的底部设置,
8.锥形件,位于导向筒的内腔,其顶部通过连接绳与外界的拉杆固定连接,其底部为锥形,并用于沿着导向筒自上而下运动,并堵住装砂壳体的漏砂孔,使得装砂壳体的细砂无法从漏砂孔通过并撒在位于装砂壳体下侧的轨道上;还用于在外界拉杆的作用下沿着导向筒向上运动,远离漏砂孔,使得细砂从漏砂孔通过并撒在位于装砂壳体下侧的轨道上。
9.进一步地,锥形件的外径大于漏砂孔的内径。
10.进一步地,还包括:
11.漏砂壳体,位于装砂壳体的上侧,其轴线与装砂壳体重合,其顶部开口并用于细砂进入,其底部穿过进砂孔伸入装砂壳体内腔。
12.进一步地,漏砂壳体的内壁自下而上先向外扩后向内收,并直至其上端向内水平延伸聚成伸入孔,伸入孔用于连接绳穿过,并与外界的拉杆连接,
13.漏砂壳体的外壁自下而上逐渐扩大形成喇叭状,并与内壁之间形成容纳腔体,容
纳腔体用于倒入细砂,并通过进砂孔漏入装砂壳体内腔。
14.进一步地,漏砂壳体的下端内径大于导向筒的外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快速,使用灵活方便、成本低廉、可循环使用,遇到有坡度路段无需下车人为撒砂,不仅提高了运输的安全及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时间,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实用新型利用锥形件的上下运动来调整撒砂与否、以及撒砂的多少,可以向轨道面均匀撒砂;并且锥形件在导向筒内运动,而导向筒内没有砂子,因此锥形件的运动不会产生阻碍,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堵塞而无法撒砂的现象了。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装砂壳体;2、漏砂孔;3、进砂孔;4、导向筒;5、锥形件;6、连接绳;7、漏砂壳体;8、内壁;9、外壁。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装砂壳体1、导向筒4、锥形件5。
21.装砂壳体1为柱状结构,装砂壳体1的底部为锥形、且在中心位置开设有漏砂孔2,装砂壳体1的顶部中心开设有通过孔,绕通过孔还开设有两个半圆形的进砂孔3,进砂孔3用于砂子进入装砂壳体1内腔。
22.导向筒4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导向筒4位于装砂壳体1内腔,导向筒4的轴线与装砂壳体1重合,导向筒4的顶部与装砂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导向筒4的底部悬空,并靠近装砂壳体1的底部设置。
23.锥形件5位于导向筒4的内腔,锥形件5的顶部通过连接绳6与外界的拉杆固定连接,锥形件5的底部为锥形,锥形件5用于沿着导向筒4自上而下运动,并堵住装砂壳体1的漏砂孔2,使得装砂壳体1的细砂无法从漏砂孔2通过并撒在位于装砂壳体1下侧的轨道上;锥形件5还用于在外界拉杆的作用下沿着导向筒4向上运动,远离漏砂孔2,使得细砂从漏砂孔2通过并撒在位于装砂壳体1下侧的轨道上,锥形件5的外径大于漏砂孔2的内径。
2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漏砂壳体7,漏砂壳体7位于装砂壳体1的上侧,漏砂壳体7的轴线与装砂壳体1重合,漏砂壳体7的顶部开口、并用于细砂进入,漏砂壳体7的底部穿过进砂孔3伸入装砂壳体1内腔。
25.漏砂壳体7的内壁8自下而上先向外扩后向内收,并直至其上端向内水平延伸聚成伸入孔,伸入孔用于连接绳6穿过,并与外界的拉杆连接,漏砂壳体7的外壁9自下而上逐渐扩大形成喇叭状,并与内壁8之间形成容纳腔体,容纳腔体用于倒入细砂,并通过进砂孔3漏入装砂壳体1内腔。
26.漏砂壳体7的下端内径大于导向筒4的外径,因为装砂壳体1内需要装入大量的细砂,而导向筒4的顶部又需要固定在漏砂壳体7的内腔顶部,因此,只有当漏砂壳体7的下端内径大于导向筒4的外径,使得漏砂壳体7从导向筒4的外围进入砂子装入装砂壳体1内,这
样可以使得装砂壳体1的内腔较大,装入更多的砂子。
2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连接绳6的一端固定在电瓶车的拉杆上,连接绳6的中部搭在固定在电瓶车的定滑轮上,连接绳6的另一端与锥形件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需要撒砂时,直接拉动拉杆就可实现出砂的目的,不用时松开拉杆,使得锥形件5回位并堵住漏砂孔2即可以阻止撒砂。某矿安装本实用新型后,通过比较每月可节约人工及材料费费用近8000元。
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砂壳体(1),为柱状结构,其底部为锥形、且在中心位置开设有漏砂孔(2),其顶部中心开设有通过孔,绕所述通过孔还开设有两个半圆形的进砂孔(3),所述进砂孔(3)用于砂子进入装砂壳体(1)内腔,导向筒(4),为中空的柱状结构,位于所述装砂壳体(1)内腔,其轴线与装砂壳体(1)重合,其顶部与装砂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其底部悬空,并靠近装砂壳体(1)的底部设置,锥形件(5),位于所述导向筒(4)的内腔,其顶部通过连接绳(6)与外界的拉杆固定连接,其底部为锥形,并用于沿着导向筒(4)自上而下运动,并堵住装砂壳体(1)的漏砂孔(2),使得装砂壳体(1)的细砂无法从漏砂孔(2)通过并撒在位于装砂壳体(1)下侧的轨道上;还用于在外界拉杆的作用下沿着导向筒(4)向上运动,远离漏砂孔(2),使得细砂从漏砂孔(2)通过并撒在位于装砂壳体(1)下侧的轨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件(5)的外径大于漏砂孔(2)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砂壳体(7),位于所述装砂壳体(1)的上侧,其轴线与装砂壳体(1)重合,其顶部开口并用于细砂进入,其底部穿过进砂孔(3)伸入装砂壳体(1)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砂壳体(7)的内壁(8)自下而上先向外扩后向内收,并直至其上端向内水平延伸聚成伸入孔,所述伸入孔用于连接绳(6)穿过,并与外界的拉杆连接,所述漏砂壳体(7)的外壁(9)自下而上逐渐扩大形成喇叭状,并与内壁(8)之间形成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用于倒入细砂,并通过进砂孔(3)漏入装砂壳体(1)内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砂壳体(7)的下端内径大于导向筒(4)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矿井下生产中为电瓶车撒砂的装置,包括:装砂壳体,其底部为锥形、且在中心位置开设有漏砂孔,其顶部中心开设有通过孔,绕通过孔还开设有两个半圆形的进砂孔,导向筒,其轴线与装砂壳体重合,其顶部与装砂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其底部悬空,并靠近装砂壳体的底部设置,锥形件,其顶部通过连接绳与外界的拉杆固定连接,其底部为锥形,并用于沿着导向筒自上而下运动,并堵住装砂壳体的漏砂孔,使得装砂壳体的细砂无法从漏砂孔通过并撒在位于装砂壳体下侧的轨道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快速,使用灵活方便、成本低廉、可循环使用,遇到有坡度路段无需下车人为撒砂,提高了运输的安全及节约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间。间。


技术研发人员:巨磊 孙朏朏 郗计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2/10/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