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铁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3825发布日期:2023-03-24 16:2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地铁扶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扶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地铁扶手。


背景技术:

2.地铁是现今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也是最方便的一种交通工具,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地域不断增加,对地铁的需求也相应快速增长,所以地铁上经常出现座满需要站立的情况,而地铁扶手专为站立乘客而设计。实践中发现,现有地铁扶手大多是长度固定,安装高度一致,身高相对矮的人可能抓不到,即使勉强抓住,也非常吃力、不舒适,给部分乘客带来一定的不便,影响乘车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地铁扶手,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新型地铁扶手,包括用于与扶手杆连接的固定件、通过拉带与固定件连接的扶手件,所述拉带、扶手件之间通过高度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同轴设置有转筒,所述拉带远离固定件的一端经矩形开口与所述转筒的外侧面连接,所述转筒的内圈与所述横杆之间设置有用于使转筒转动卷起拉带的复位件,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限制转筒转动的限位件。
6.优选的,所述横杆呈水平设置,且所述横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扶手杆的轴线方向相同。
7.优选的,所述转筒内圈的左右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同轴套接在所述横杆上,所述复位件位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位置。
8.优选的,所述复位件为盘簧,所述盘簧套接在横杆上,所述盘簧的内端与所述横杆连接,所述盘簧的外端与所述转筒的内壁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筒外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拉带位于两个所述环形挡板之间位置,每个所述环形挡板的外圈上均设置有多个挡块,多个所述挡块沿所述环形挡板的周向等间隔均匀设置,两两相邻的挡块与所述环形挡板外圈之间形成限位槽。
10.优选的,每个所述挡块的左端均呈圆角过渡。
11.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条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转筒的轴线设置,所述限位条通过导向块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连接,所述限位条能够通过导向块实现左右移动,所述限位条靠近所述转筒的一侧设置有使挡块经过的缺口。
12.优选的,所述限位条呈长方体条状,所述导向块上设置有用于使限位条经过并限制限位条转动的矩形导向孔。
13.优选的,所述导向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向块沿所述限位条的长度方向设置。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条的右端部设置有按钮,所述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用于使按钮延伸至外部的按钮开口。
15.优选的,所述限位条的右端设置有止退板,位于限位条最右端的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止退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16.优选的,所述限位条的左端部设置有与壳体左侧内壁相配合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远离限位条的一侧设置有减震橡胶。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地铁扶手,通过在拉带与扶手件之间增设高度调节组件,当需要对扶手件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时候,通过按下按钮即可实现对拉带长度的调节,进而能够将扶手件调节到乘客需要的舒适高度,有助于提高乘客乘车体验。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复位件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件初始位置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挡块圆角过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地铁扶手,包括用于与扶手杆1连接的固定件2、通过拉带3与固定件2连接的扶手件4,所述拉带3、扶手件4之间通过高度调节组件5连接,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壳体51,所述壳体51内部设置有横杆52,所述横杆52上同轴设置有转筒53,所述拉带3远离固定件2的一端经矩形开口56与所述转筒53的外侧面连接,所述转筒53的内圈与所述横杆52之间设置有用于使转筒转动卷起拉带的复位件,所述壳体51的内部还设置有限制转筒转动的限位件。通过在拉带与扶手件之间增设高度调节组件,当需要对扶手件的高度进行调节的时候,通过按下按钮即可实现对拉带长度的调节,进而能够将扶手件调节到乘客需要的舒适高度,有助于提高乘客乘车体验。
27.所述横杆52呈水平设置,且所述横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扶手杆1的轴线方向相同。
28.所述转筒53内圈的左右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轴承57,所述轴承的内圈同轴套接在所述横杆上,所述复位件位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位置。
29.所述复位件为盘簧54,所述盘簧54套接在横杆52上,所述盘簧54的内端与所述横杆52连接,所述盘簧54的外端与所述转筒53的内壁连接。该处工作原理和卷尺中的盘簧原理相同。当拉带在拉出需要长度时,实际是拉长拉带及盘簧的长度,此时盘簧被压缩,当按
钮被按压后,转筒里面的盘簧会有一个自动收缩的力,没有人力干预扶手件时,拉带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会跟着收缩,当盘簧恢复至原状后,即弹力消失时,拉带也会卷起来恢复至原状;按下按钮,有人力干预向下拉伸时,此时盘簧进一步被压缩,拉带继续被拉长。
30.所述转筒53外侧面的左右两端分别同轴设置有环形挡板58,所述拉带3位于两个所述环形挡板58之间位置,每个所述环形挡板58的外圈上均设置有多个挡块59,多个所述挡块59沿所述环形挡板58的周向等间隔均匀设置,两两相邻的挡块59与所述环形挡板58外圈之间形成限位槽6。
31.每个所述挡块59的左端均呈圆角过渡。如图6所示,当限位条与限位槽存在小偏差时,通过圆角过渡方便限位条回到限位槽内部。
32.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条551,所述限位条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转筒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限位条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转筒的轴线设置,所述限位条551通过导向块552与所述壳体51的内壁连接,所述限位条能够通过导向块实现左右移动,所述限位条551靠近所述转筒的一侧设置有使挡块59经过的缺口554。所述限位条位于缺口的右侧也设置有圆角过渡。
33.所述限位条551呈长方体条状,所述导向块552上设置有用于使限位条551经过并限制限位条转动的矩形导向孔553。长方体条状以及矩形导向孔553都能够很多的限制限位条自身转动。
34.所述导向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向块沿所述限位条的长度方向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限位条的限位时和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
35.所述限位条551的右端部设置有按钮557,所述壳体51的右侧面设置有用于使按钮557延伸至外部的按钮开口558。初始状态下,按钮的右端经按钮开口位于壳体的右方一端长度。
36.所述限位条551的右端设置有止退板555,位于限位条551最右端的所述导向块552与所述止退板555之间设置有弹簧556。当按钮处于按压状态时,弹簧556被压缩,当按钮不再按压时,通过弹簧的复位实现限位条的复位,使限位条恢复至初始状态,如图5所示,缺口位于挡块的右方,限位条实现对转筒的限制,防止其转动。
37.所述限位条551的左端部设置有与壳体51左侧内壁相配合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远离限位条的一侧设置有减震橡胶。当按钮处于按压状态时,此时缺口位于挡块59处,而此时抵接板刚好与壳体51左侧内壁相抵接,此时限位件解除对转筒的限制,实现对拉带的长度进行调节。
3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块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