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下猴车静态上下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8636发布日期:2022-12-24 08:58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下猴车静态上下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矿人员转运装置,具体涉及猴车静态上下车装置。


背景技术:

2.猴车,也叫高速活动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是煤矿井下辅助运输设备,主要用于运送人员上下斜井或平巷,其目的是缩短矿工上下井的路途时间,减轻矿工上下井的体能消耗,使用时,由矿工手持猴车,将抱索器咬合在牵引钢丝绳上后,钢丝绳就可带动猴车移动,矿工便可搭乘猴车进出矿井。在搭乘过程中,抱索器的咬合过程是突然发生的,咬合后猴车就开始跟随钢丝绳移动,此时需要矿工迅速坐上猴车进行搭乘,由于猴车从静止到运动是瞬间发生,需要矿工具有较快的反应力才能顺利搭乘,如果反应能力不够快,便搭乘不上猴车甚至会被猴车拖拽摔倒,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需要研究开发一种能在静止状态下完成猴车上下车过程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下猴车静态上下车装置,通过在牵引钢丝绳一侧设置滑动轨道,在猴车顶部设置滑动装置和锁紧装置,使猴车能够逐渐加、减速并与钢丝绳自锁咬合、松开,实现静态上下猴车的功能。
4.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矿下猴车静态上下车装置,包括上下车滑轨和乘人装置,上下车滑轨设在牵引钢丝绳一侧,乘人装置包括猴车、滑动装置和锁紧装置,滑动装置和锁紧装置设在猴车顶部,上下车滑轨设置方向与牵引钢丝绳运动方向一致,滑动装置能在上下车滑轨内沿牵引钢丝绳的移动方向滑动,而锁紧装置能够咬合或者松开牵引钢丝绳。为实现滑动装置和上下车滑轨的功能,上下车滑轨由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组成,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平行设置,滑动装置由固定轴、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组成,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设置在固定轴两端,第一滑轮与第一滑轨相匹配,第二滑轮与第二滑轨相匹配,这样滑动装置在上下车滑轨内移动时,始终处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猴车可以借助滑动装置悬挂在上下车滑轨上,实现静态上下车。
6.进一步的,锁紧装置在上下车过程中需要实现自动咬合、放松牵引钢丝绳的效果,为实现上述功能,锁紧装置由固定件、固定夹持装置和活动夹持装置组成,固定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爪、套筒和活动件,第一夹持爪固定连接在套筒上且伸出套筒一端,活动件一端与套筒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件中部铰接。活动夹持装置包括第二夹持爪和活动轴,活动轴套在套筒内能够自由活动,其一端设有带有开槽的工件,开槽方向与活动轴轴线垂直,第二夹持爪固定在活动轴另一端,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能组成圆形夹持部,用于咬合牵引钢丝绳。在固定件上端设有销轴,销轴能伸入开槽内。固定夹持装置能够沿活动件与固定件的铰接处上下旋转,而活动件的活动轴套在套筒内能自由活动,活动轴另一端通过开槽和销轴的配合实现类似铰接的结构,当固定夹持装置旋转时,由于与固定件之间的角
度产生变化,会让活动轴在套筒内活动,改变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自动咬合和松开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开槽形状必须要让销轴能够在其内部上下活动,如果销轴不能活动就会让活动轴不能在套筒内移动,就无法实现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之间的开合,无法完成自锁。
7.进一步的,滑动装置的固定轴固定在固定件下部,固定件下端与猴车顶端铰接,避免猴车与滑动装置形成刚性连接,具有一定的摆动幅度。
8.进一步的,为了让滑动装置能够轻易的进入上下车轨道内,第一滑轨由引导板和底板组成,底板的中间部分开有滑槽,引导板沿滑槽一侧倾斜设置,滑槽的开口向上,第一滑轨未设置引导板的一侧靠近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包括扩口段、限定段和半开段,限定段两侧都设有中挡板,形成一个与第二滑轮相匹配的滑动轨道,半开段和扩口段分别设在限定段的两端,半开段的一侧设有侧挡板,另一侧开口不设置挡板,扩口段两侧设有收口挡板,收口挡板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增加,半开段的侧挡板与一侧中挡板和一侧收口挡板形成连续的一段挡板,同时第二滑轨的开口朝向第一滑轨。当滑动装置挂在上下车轨道上时,由于引导板的存在,第一滑轮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滑入滑槽内,而第二滑轮从间距更大的扩口段更容易进入限定段内,从而在限定段内滑动。
9.进一步的,还包括有放行装置,放行装置用于在人员上车时对滑动装置进行阻挡,然后在人员准备完毕后放开滑动装置,让猴车能够移动。放行装置包括横杆、拉绳、悬杆、弹性组件和阻挡件,悬杆竖向设置且下端与横杆中部铰接,横杆两端分别与阻挡件和拉绳连接,阻挡件用于阻挡滑动装置,弹性组件两端分别连接在横杆端部和悬杆中部,弹性装置能够让放行装置自动复位,通过拉动拉绳可以让阻挡件上下移动,实现对滑动装置的阻挡和放行。放行装置在设置时可固定在矿坑顶部或者安装牵引钢丝绳的架体上,只要保证阻挡件位于上下车轨道上方即可。
10.进一步的,弹性组件为弹簧。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矿下猴车静态上下车装置,操作简单,能够实现静态上下车,无需对现有矿下运输系统进行过多改造即可实现,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乘人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锁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第二滑轨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第一滑轨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锁紧装置开启状态示意图;
19.图7为锁紧装置锁合状态示意图;
20.图8为放行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9为上下车轨道上车段结构示意图;
22.图10为上下车轨道下车段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所示:1-猴车、2-滑动装置、3-缩紧装置、4-第一滑轨、5-第二滑轨、6-放行装
置、21-固定轴、22-第一滑轮、23-第二滑轮、31-固定件、32-固定夹持装置、33-活动夹持装置、311-销轴、321-第一夹持爪、322-套筒、323-活动件、331-第二夹持爪、332-活动轴、333-工件、334-开槽、41-引导板、42-底板、43-滑槽、51-扩口段、52-限定段、53-半开段、511-收口挡板、521-中挡板、531-侧挡板、61-横杆、62-拉绳、63-悬杆、64-弹性组件、65-阻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一
26.一种矿下猴车静态上下车装置,由上下车轨道和乘人装置组成。
27.乘人装置包括猴车1、滑动装置2和锁紧装置3,如图2所示,其中,滑动装置2和锁紧装置3设在猴车1顶部。滑动装置2由固定轴21和第一滑轮22和第二滑轮23,第一滑轮22和第二滑轮23固定在固定轴21两端。锁紧装置3由固定件31、固定夹持装置32和活动夹持装置33组成,如图3所示,固定夹持装置32包括第一夹持爪321、套筒322和活动件323,第一夹持爪321固定连接在套筒322上且伸出套筒322一端,活动件323呈“l”形,一端与套筒322固定,另一端与固定件31铰接。活动夹持装置33包括第二夹持爪331和活动轴332,活动轴332套能够套在套筒322内部活动,另一端设有工件333,工件333上有开槽334,第二夹持爪331固定在活动轴332另一端,第一夹持爪321和第二夹持爪331之间组成咬合牵引钢丝绳的夹持部。固定件31上端设有能伸入开槽334内的销轴311。滑动装置2固定在固定件31下部,固定件31下端与猴车1顶端铰接,如图7所示。
28.上下车滑轨安装在牵引钢丝绳的侧边,方向于牵引钢丝绳的方向一致,包括第一滑轨4和第二滑轨5,第一滑轨4由引导板41和底板42组成,底板42中间部分开有滑槽43,引导板41倾斜设置在滑槽43的一个侧边,如图5所示。第二滑轨5由扩口段51、限定段52和半开段53三部分组成,如图4所示,扩口段51和半开段53设在限定段52的两端,限定段52两侧都设有中挡板521,半开段53一侧设有侧挡板531、另一侧开口,扩口段51两侧设有收口挡板511,收口挡板511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增加,半开段53的侧挡板531与一侧中挡板521和一侧收口挡板511形成连续的一段挡板。第一滑轨4和第二滑轨5平行,第一滑轨4的滑槽43向上,没有引导板41的一边靠近第二滑轨5,第二滑轨5的轨道开口即扩口段51、限定段52和半开段53开口部分朝向第一滑轨4。
29.上下车滑轨安装时略微倾斜,倾斜方向分为上车段和下车段。上车段的上下车滑轨,其第二滑轨5的扩口段51高于牵引钢丝绳,半开段53低于牵引钢丝绳,如图9所示;下车段的第二滑轨5扩口段51低于牵引钢丝绳,半开段53高于牵引钢丝绳,如图10所示。
30.上车时,从上车段的扩口段51内和滑槽43的上方将滑动装置2套入,此时锁紧装置处于开启状态,如图6所示,随着滑动装置2的向下滑动,锁紧装置3逐渐接近牵引钢丝绳并在接触后自锁,如图7所示,当滑动装置2滑到半开段53后通过无挡板的一段脱出上下车轨道。
31.下车时,滑动装置2随牵引钢丝绳移动至扩口段51内和滑槽43的上方,随着位置逐渐升高,锁紧装置3逐渐解锁并与牵引钢丝绳分离,人员便可拉动猴车1,让滑动装置2滑到半开段53后脱离上下车轨道。
32.实施例二
3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放行装置6,放行装置6包括横杆61、拉绳62、悬杆63、弹性组件64和阻挡件65,如图8所示,其中弹性组件选用弹簧,悬杆63与横杆61中部铰接,横杆61两端分别与阻挡件65和拉绳62连接,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横杆61端部和悬杆63中部,放行装置6在设置在上下车轨道上方。
34.当人员上车时,先将乘人装置通过滑动装置2悬挂在上下车轨道上,由于放行装置6阻挡,乘人装置位置固定,人员便可坐上猴车1,如图1所示,坐好之后拉动拉绳62放行,乘人装置下滑,锁紧装置3接近牵引钢丝绳并自锁,乘人装置便可开始运输人员。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