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6105发布日期:2023-03-10 22:4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预制桩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桩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桩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预制桩在完成拆模工序后,需要从生产车间拆模平台转运到外堆场成品仓库,通常情况下,是通过行车将成品预制桩吊装到卷扬机小车上码垛,然后由卷扬机小车运输到外场仓库卸货,然而在上述转运预制桩的过程中,由于受生产车间工艺布局的限制,拆模平台与出桩平台之间有立体夹层,如何集中将大吨位预制桩从拆模平台安全有序地穿过夹层空间转运到出桩平台小车上,减少行车吊装,减少立体交叉作业是一个较大的难点,目前的做法是:在拆模平台和出桩平台之间做一个斜坡,让预制桩从拆模平台沿斜坡滚动到出桩平台实现转场,这种方式容易发生预制桩之间相碰撞而造成预制桩断裂的质量问题,同时斜坡钢梁也对桩身表面造成了严重磨损,影响了产品外观质量,且由于预制桩体积大、重量重,在斜坡滚动时摩擦力大,需要人工撬动预制桩以使预制桩滚动,同时,预制桩自身重力式滚动不容易控制,滚动速度过快时还需人工塞垫木止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此外,采用上述方式转运预制桩,存在预制桩转运效率低,生产节拍不受控,容易造成预制桩积压,严重影响生产流水线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桩转运装置,其能够提高对预制桩的转运效率,且能够避免对预制桩造成损坏,此外还能够消除采用传统方式转移预制桩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4.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框架、顶升框架、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和两根呈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地轨,每根地轨均由左向右延伸,支撑框架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两根地轨上,驱动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上并用于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顶升框架位于支撑框架的上方并用于支撑预制桩,顶升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上,顶升框架连接在顶升机构的驱动端上,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顶升框架上下移动。
5.本实用新型成功解决了生产车间出桩时,运输距离过长,且需要穿过夹层空间、狭小空间以进行转运成品预制桩的难题,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对预制桩的转运效率,且能够避免对预制桩造成损坏,此外还能够消除采用传统方式转移预制桩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6.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支撑框架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可转动地连接有若干个由左向右间隔分布的轨道轮,每个轨道轮均可滚动地连接在对应侧的地轨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支撑框架需要左右移动时,轨道轮能够在地轨上滚动,即支撑框架能够可靠地左右移动连接在地轨上。
7.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每个轨道轮中均穿设有与轨道轮固定的转轴,每根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组件与支撑框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每个轴承座组件均与
支撑框架的底部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每个轨道轮均能够可靠地与支撑框架转动连接在一起。
8.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和两根传动轴,减速机固定在支撑框架的底部,两根传动轴的一端均与减速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两根传动轴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上的其中一根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减速机带动转动轴朝一侧转动时,转轴能够带动对应位置上的轨道轮朝一侧转动,此时,轨道轮即可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朝一侧移动,当减速机带动转动轴朝另一侧转动时,转轴能够带动对应位置上的轨道轮朝另一侧转动,此时,轨道轮即可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朝另一侧移动,也即在该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可靠地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
9.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与传动轴传动连接的转轴的另一端上同轴固定有齿轮,每根地轨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且与地轨平行设置的齿条,每个齿轮均与对应侧的齿条啮合;通过齿轮和齿条的设置,当与齿轮相对应的轨道轮滚动时,齿轮能够沿对应侧的齿条滚动,也即能够提高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时的可靠性,且能够提高与两个齿轮相对应的两个轨道轮滚动时的同步性,以及能够提高对支撑框架的驱动力。
10.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顶升机构包括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油缸,每个油缸均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每个油缸的活塞杆均与顶升框架的底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油缸的活塞杆伸展时,油缸能够顶推顶升框架向上移动,此时,顶升框架能够顶推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向上移动,当油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油缸能够驱动顶升框架下移复位,该顶升机构能够可靠地驱动顶升框架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移动。
11.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每个油缸的活塞杆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支撑球头,顶升框架上固定有与每个支撑球头一一竖向对应的球头座,每个支撑球头的上端均与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的下端部分嵌合,每个支撑球头的外部均套设有压板,每块压板均与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的下端固定,每个压板均用于将对应位置上的支撑球头压紧在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顶升框架支撑大吨位的预制桩时,也即当顶升框架的载重较大时,能够克服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能够确保对大吨位的预制桩的可靠转运。
12.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顶升框架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阻挡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以防止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在顶升框架顶升预制桩或在顶升框架带动预制桩移动时,能够避免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消除了安全隐患。
13.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其中,限位结构包括两根限位挡条,两根限位挡条分别固定在顶升框架上端的左右两侧,每根限位挡条均由前向后延伸,限位挡条用于阻挡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以防止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通过采用这种限位结构后,在顶升框架顶升预制桩或在顶升框架带动预制桩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挡条能够可靠地阻挡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以防止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消除了安全隐患,此外,该限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申
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去掉地轨、轨道轮、齿轮、齿条和驱动机构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轨道轮、齿轮和驱动机构与支撑框架装配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掉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和限位结构后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5中c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桩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顶升框架2、驱动机构、顶升机构和两根呈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地轨3,每根地轨3均由左向右延伸,支撑框架1可左右移动地连接在两根地轨3上,驱动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1上并用于驱动支撑框架1相对地轨3左右移动,顶升框架2位于支撑框架1的上方并用于支撑预制桩4,顶升机构连接在支撑框架1上,顶升框架2连接在顶升机构的驱动端上,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顶升框架2上下移动。
24.支撑框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可转动地连接有若干个由左向右间隔分布的轨道轮5,每个轨道轮5均可滚动地连接在对应侧的地轨3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支撑框架需要左右移动时,轨道轮能够在地轨上滚动,即支撑框架能够可靠地左右移动连接在地轨上。
25.每个轨道轮5中均穿设有与轨道轮5固定的转轴51,每根转轴5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组件52与支撑框架1的底部转动连接,每个轴承座组件52均与支撑框架1的底部固定;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每个轨道轮均能够可靠地与支撑框架转动连接在一起。
26.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61和两根传动轴62,减速机61固定在支撑框架1的底部,两根传动轴62的一端均与减速机6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两根传动轴62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上的其中一根转轴51的一端传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减速机带动转动轴朝一侧转动时,转轴能够带动对应位置上的轨道轮朝一侧转动,此时,轨道轮即可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朝一侧移动,当减速机带动转动轴朝另一侧转动时,转轴能够带动对应位置上的轨道轮朝另一侧转动,此时,轨道轮即可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朝另一侧移动,也即在该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可靠地驱动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
27.与传动轴62传动连接的转轴51的另一端上同轴固定有齿轮71,每根地轨3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在地面上且与地轨3平行设置的齿条72,每个齿轮71均与对应侧的齿条72啮合;通过齿轮和齿条的设置,当与齿轮相对应的轨道轮滚动时,齿轮能够沿对应侧的齿条滚动,也即能够提高支撑框架相对地轨左右移动时的可靠性,且能够提高与两个齿轮相对应的两个轨道轮滚动时的同步性,以及能够提高对支撑框架的驱动力。
28.顶升机构包括若干个呈周向间隔分布的油缸8,每个油缸8均固定在支撑框架1上,每个油缸8的活塞杆均与顶升框架2的底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油缸的活塞杆伸展时,油缸能够顶推顶升框架向上移动,此时,顶升框架能够顶推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向上移动,当油缸的活塞杆收缩时,油缸能够驱动顶升框架下移复位,该顶升机构能够可靠地驱动顶升框架相对支撑框架上下移动。
29.每个油缸8的活塞杆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支撑球头81,顶升框架2上固定有与每个支撑球头81一一竖向对应的球头座9,每个支撑球头81的上端均与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9的下端部分嵌合,每个支撑球头81的外部均套设有压板91,每块压板91均与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9的下端固定,每个压板91均用于将对应位置上的支撑球头81压紧在对应位置上的球头座9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顶升框架支撑大吨位的预制桩时,也即当顶升框架的载重较大时,能够克服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能够确保对大吨位的预制桩的可靠转运。
30.顶升框架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阻挡位于顶升框架2上的预制桩4以防止预制桩4从顶升框架2上滚落;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在顶升框架顶升预制桩或在顶升框架带动预制桩移动时,能够避免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消除了安全隐患。
31.限位结构包括两根限位挡条21,两根限位挡条21分别固定在顶升框架2上端的左右两侧,每根限位挡条21均由前向后延伸,限位挡条21用于阻挡位于顶升框架2上的预制桩4以防止预制桩4从顶升框架2上滚落;通过采用这种限位结构后,在顶升框架顶升预制桩或在顶升框架带动预制桩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挡条能够可靠地阻挡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以防止预制桩从顶升框架上滚落,消除了安全隐患,此外,该限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32.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首先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框架和顶升框架移动到车间内出桩平台的钢梁的底部,接着顶升机构向上顶推顶升框架以使顶升框架将位于出桩平台中的钢梁上的预制桩顶起,随后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框架、顶升框架和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沿地轨移动,以使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移动到另一个出桩平台的钢梁的上方,定点到位后,顶升机构驱动顶升框架向下移动复位,此时,位于顶升框架上的预制桩能够被放置到另一个出桩平台的钢梁上,最后驱动机构驱动支撑框架和顶升框架再次移动车间内出桩平台的钢梁的底部,周而复始,即可实现对预制桩的持续转运。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