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轮以及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82235发布日期:2023-09-01 02:0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驱动轮以及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涉及驱动轮以及台车的发明。


背景技术:

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驱动轮以及使用了驱动轮的台车。该驱动轮具备:配置于同轴上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配置于不同的轴上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将第一输入轴的旋转力向第一输出轴传递的第一正齿轮机构;将第二输入轴的旋转力向第二输出轴传递的第二正齿轮机构;与车轴连结的车轮;经由车轴而将车轮支承为能够回转的转弯轴;将第一输出轴的旋转力向车轴的一端部传递的第一动力转换机构;以及将第二输出轴的旋转力向车轴的另一端部传递的第二动力转换机构。另外,作为优选的方式,在驱动轮中,车轮的与车轴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沿着铅垂方向的旋转轴心相对于转弯轴的轴心在与车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偏移配置。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0240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轮在车轮的朝向的变更和车轮的旋转中的任一动作中,均能够使搭载的两个驱动装置同时动作,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化并且确保充分的最低离地高度。并且,驱动轮通过设为偏移的方式,在未驱动车轮时,车轮能够借助从水平方向作用的外力而被动地转弯。

3、在此,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轮和台车,期望即使在地面(地板面)存在起伏或者存在垃圾、小石子等障碍物也不会降低行驶性能。

4、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行驶性能的驱动轮以及台车。

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6、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驱动轮,其具备:配置于同轴上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配置于不同的轴上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正齿轮机构,其将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力向所述第一输出轴传递;第二正齿轮机构,其将所述第二输入轴的旋转力向所述第二输出轴传递;车轮,其与车轴连结;转弯轴,其经由所述车轴而将所述车轮支承为能够回转;第一动力转换机构,其将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力向所述车轴的一端部传递;第二动力转换机构,其将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旋转力向所述车轴的另一端部传递;第一滑动机构,其维持旋转力向所述车轴的一端部的传递,并且允许所述车轴的一端部沿着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滑动机构,其维持旋转力向所述车轴的另一端部的传递,并且允许所述车轴的另一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弹性构件,其弹性支承所述车轴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弹性构件,其弹性支承所述车轴的另一端部,所述车轮的与所述车轴的轴心交叉并且沿着铅垂方向的旋转轴心相对于所述转弯轴的轴心在与所述车轴的轴心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偏移配置。

7、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配置于所述车轴的轴心方向上的两侧。

8、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动力转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转换机构配置于所述车轴的轴心方向上的两侧。

9、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动力转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转换机构配置于与所述车轴的轴心方向交叉的铅垂方向上的上方。

10、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动力转换机构是将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力向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心方向不同的所述车轴的一端部传递的机构,应用锥齿轮机构、斜齿轮机构、蜗轮机构、冠齿轮机构和万向接头机构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二动力转换机构是将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旋转力向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轴心方向不同的所述车轴的一端部传递的机构,应用锥齿轮机构、斜齿轮机构、蜗轮机构、冠齿轮机构和万向接头机构中的任一个。

11、用于实现上述的目的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驱动轮具备:配置于同轴上的第一输入轴和第二输入轴;配置于不同的轴上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正齿轮机构,其将所述第一输入轴的旋转力向所述第一输出轴传递;第二正齿轮机构,其将所述第二输入轴的旋转力向所述第二输出轴传递;车轮,其与车轴连结;转弯轴,其经由所述车轴而将所述车轮支承为能够回转;第一动力转换机构,其将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力向与所述车轴平行的连结轴的一端部传递;第二动力转换机构,其将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旋转力向所述连结轴的另一端部传递;第一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连结轴的旋转力向所述车轴的一端部传递;第二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连结轴的旋转力向所述车轴的另一端部传递;第一滑动机构,其维持由所述第一动力传递机构进行的旋转力的传递,并且允许所述车轴的一端部沿着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滑动机构,其维持由所述第一动力传递机构进行的旋转力的传递,并且允许所述车轴的另一端部沿着所述第二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弹性构件,其支承所述车轴的一端部;以及第二弹性构件,其支承所述车轴的另一端部,所述车轮的与所述车轴的轴心方向交叉的沿着铅垂方向的旋转轴心相对于所述转弯轴的轴心在与所述车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偏移配置。

12、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配置于所述连结轴的轴心方向上的两侧。

13、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动力转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转换机构配置于所述连结轴的轴心方向上的两侧。

14、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动力转换机构和所述第二动力转换机构配置于与所述连结轴的轴心方向交叉的铅垂方向上的上方。

15、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动力转换机构是将所述第一输出轴的旋转力向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的轴心方向不同的所述连结轴的一端部传递的机构,应用锥齿轮机构、斜齿轮机构、蜗轮机构、冠齿轮机构和万向接头机构中的任一个,所述第二动力转换机构是将所述第二输出轴的旋转力向轴心方向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的轴心方向不同的所述连结轴的一端部传递的机构,应用锥齿轮机构、斜齿轮机构、蜗轮机构、冠齿轮机构和万向接头机构中的任一个。

16、作为上述驱动轮的优选的方式,所述转弯轴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及所述第二输入轴配置于同轴上。

17、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台车,其具备上述的驱动轮和主体,所述驱动轮安装于该主体。

18、发明的效果

19、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行驶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驱动轮,其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8.一种驱动轮,其具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轮,其中,

15.一种台车,其具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高行驶性能。驱动轮(103)具备:第一输入轴(34A)和第二输入轴(34B);第一输出轴(40A)和第二输出轴(40B);第一正齿轮机构(13A),其将第一输入轴的旋转力向第一输出轴传递;第二正齿轮机构(13B),其将第二输入轴的旋转力向第二输出轴传递;车轮(16),其与车轴(37)连结;转弯轴(35),其经由车轴而将车轮支承为能够回转;第一动力转换机构(15A),其将第一输出轴的旋转力向车轴的一端部传递;第二动力转换机构(15B),其将第二输出轴的旋转力向车轴的另一端部传递;第一滑动机构(25A),其维持旋转力向车轴的一端部的传递并且允许车轴的一端部沿着第一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滑动机构(25B),其维持旋转力向车轴的另一端部的传递并且允许车轴的另一端部沿着第二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及弹性构件(26),其弹性支承车轴。

技术研发人员:藤冈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