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60902发布日期:2023-05-06 03:30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轨道监测的,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地铁行业的钢轨及其部件巡检主要依靠夜间天窗期人工巡道检查为主,这种人工巡视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且效率较低,人工巡视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因素导致部分轨道缺陷不能及时发现,对地铁运营造成安全隐患。

2、目前铁路线路限界检测中,还缺少高效维护手段。由于限界变化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达到可以对限界动态检测,节省人工、减少开支、提高效率,为轨道交通安全维护提供依据,提高铁路运行安全的效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包含车体、受电弓、走行系统、钢轨波磨检测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轨道检测系统、操纵台、检测工作台、检测机柜和辅助柴油发电机组;所述受电弓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顶部,所述车体的内部设置所述操纵台、所述检测工作台、所述检测机柜和所述辅助柴油发电机组,所述操纵台、所述检测工作台和所述检测机柜之间电路相连;所述车体的底部设置所述走行系统、所述钢轨波磨检测系统、所述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和轨道检测系统,所述钢轨波磨检测系统、所述电气系统和所述轨道检测系统与所述操纵台、所述检测工作台和所述检测机柜之间电路相连;所述钢轨波磨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元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轨道检测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

4、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车头前端外部还设置有限界检测系统,所述限界检测系统作用面向所述车体的前方。

5、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车体中段的外部还设置有隧道巡检系统,所述隧道巡检系统的作用面向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

6、进一步地,车体的车体顶部设置有接触网检测系统,所述接触网检测系统包括图像处理模块,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高清摄像机。

7、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底部补偿装置,所述补偿装置与各电路运行装置之间电路相连。

8、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空调。

9、进一步地,所述车体的内部还设置有会议桌椅。

10、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1、通过包含车体、受电弓、走行系统、钢轨波磨检测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轨道检测系统、操纵台、检测工作台、检测机柜和辅助柴油发电机组;受电弓设置在车体的顶部,车体的内部设置操纵台、检测工作台、检测机柜和辅助柴油发电机组,操纵台、检测工作台和检测机柜之间电路相连;车体的底部设置所述走行系统、钢轨波磨检测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和轨道检测系统,钢轨波磨检测系统、电气系统和轨道检测系统与操纵台、检测工作台和检测机柜之间电路相连;钢轨波磨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元和数据处理模块;轨道检测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的结构,达到可以对限界动态检测,节省人工、减少开支、提高效率,为轨道交通安全维护提供依据,提高铁路运行安全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的车头前端外部还设置有限界检测系统(1),所述限界检测系统(1)作用面向所述车体(2)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的车体中段的外部还设置有隧道巡检系统(5),所述隧道巡检系统(5)的作用面向所述车体(2)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其特征在于,车体(2)的车体顶部设置有接触网检测系统(7),所述接触网检测系统(7)包括图像处理模块,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高清摄像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的底部补偿装置(10),所述补偿装置(10)与各电路运行装置之间电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的内部还设置有空调(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2)的内部还设置有会议桌椅(1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轨道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智能综合监测车辆;受电弓设置在车体的顶部,车体的内部设置操纵台、检测工作台、检测机柜和辅助柴油发电机组,操纵台、检测工作台和检测机柜之间电路相连;车体的底部设置所述走行系统、钢轨波磨检测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和轨道检测系统,钢轨波磨检测系统、电气系统和轨道检测系统与操纵台、检测工作台和检测机柜之间电路相连;钢轨波磨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元和数据处理模块;轨道检测系统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光电编码器,达到可以对限界动态检测,节省人工、减少开支、提高效率,为轨道交通安全维护提供依据,提高铁路运行安全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天亮,胡丽敏,于连栋,陆洋,贾华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今创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