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73808发布日期:2023-10-08 01:1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轨道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轨道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1、轨道发电车通常在车体的端部设置发电机组,发电机组需要通过特定的安装位安防在车体内,并进行固定;发电机组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且,部分轨道车辆需要进入高温潮湿环境中进行作业。

2、现有的发电机组在安装和后续维修时,通常借助天车或吊车辅助车辆并经由车体的顶部作业口吊入或吊出车体内部,而后再进行安装固定或维修保养,因此,发电机机组在维修或安装时操作复杂,并且现有的车体结构散热防潮效果差,不能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车体结构中发电机组的维修或安装操作复杂,且散热防潮效果差,不能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侧墙、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墙顶部的车顶、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墙底部的车底,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侧墙两端的两组端墙;定义所述车厢的行进方向为第一方向;

4、每个所述侧墙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有两组大开窗结构,所述大开窗结构的上端向上延伸至所述车顶,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车底;

5、所述车顶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排风窗结构;

6、所述车底上安装有发电机组,且所述发电机组与所述大开窗结构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前后对应;

7、其中,两组所述大开窗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对称分布在所述排风窗结构的两侧。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大开窗结构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车顶连接;所述大开窗结构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车底连接。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10、上连接边框,连接在所述车顶的侧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11、过渡板,平行于所述侧墙设置;所述过渡板的上端与所述上连接边框连接,下端与所述大开窗结构的上端连接。

12、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l型折板,所述l型折板的两侧边板分别与所述车底和所述大开窗结构的下端对应连接。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顶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排烟管道;每个所述排烟管道上设有一个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罩设在所述排烟管道的上方,且所述防护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前后两端向下弯折设置,并围设在所述排烟管道的外部,使所述排烟管道的排烟口朝向其中一组所述侧墙的方向。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顶上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与所述排烟管道靠近所述排烟口的一侧连接,另一端向所述侧墙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导流板的延伸端向上弯折设置。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厢内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有两个隔墙,两个所述隔墙将所述车厢分隔出位于中间的中部空间和位于两端的端部空间;

16、其中,所述大开窗结构对应设于所述中部空间所在的侧墙上;所述排风窗结构对应设于所述中部空间所在的车顶上。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部空间内设有平行于所述侧墙设置的钢网拉门,所述钢网拉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墙连接;

18、所述钢网拉门用于与其中一侧所述侧墙之间形成通行走廊,所述钢网拉门与另一组所述侧墙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内设置有所述发电机组。

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风窗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有两组,且每组所述排风窗结构向靠近侧的所述大开窗结构方向延伸;每组所述大开窗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子开窗结构。

20、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侧墙上设置自车顶贯穿至车底的大开窗结构,以扩大车厢的排风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通过将两组大开窗结构设置在排风窗结构两侧,以便使外部气流自两组大开窗结构进入车厢,并带走安装在车底的发电机组所散发的热量,使形成的热气流自顶部的排风窗结构中排出,从而实现发电机组的散热,同时也更能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上述大开窗结构,以便通过大开窗结构将发电机组送入车厢内,无须进行顶部吊装步骤,操作简单,且后续的维修保养及安装操作方便,效率高,可排除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上述轨道车体结构。

22、本申请提供的轨道车辆,由于采用上述轨道车体结构,因而具有上述轨道车体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操作简单,且后续的维修保养及安装操作方便,效率高,可排除吊装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同时,可扩大散热面积,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



技术特征:

1.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侧墙、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墙顶部的车顶、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墙底部的车底,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侧墙两端的两组端墙;定义所述车厢的行进方向为第一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开窗结构的上端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车顶连接;所述大开窗结构的下端设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车底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l型折板,所述l型折板的两侧边板分别与所述车底和所述大开窗结构的下端对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上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排烟管道;每个所述排烟管道上设有一个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罩设在所述排烟管道的上方,且所述防护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前后两端向下弯折设置,并围设在所述排烟管道的外部,使所述排烟管道的排烟口朝向其中一组所述侧墙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上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一端与所述排烟管道靠近所述排烟口的一侧连接,另一端向所述侧墙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导流板的延伸端向上弯折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内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有两个隔墙,两个所述隔墙将所述车厢分隔出位于中间的中部空间和位于两端的端部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空间内设有平行于所述侧墙设置的钢网拉门,所述钢网拉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隔墙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窗结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有两组,且每组所述排风窗结构向靠近侧的所述大开窗结构方向延伸;每组所述大开窗结构包括两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子开窗结构。

10.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轨道车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轨道车体结构包括车厢,车厢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侧墙、连接在两个侧墙顶部的车顶、连接在两个侧墙底部的车底,以及分别设于侧墙两端的两组端墙;每个侧墙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有两组大开窗结构,大开窗结构的上端向上延伸至车顶,下端向下延伸至车底;车顶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排风窗结构;车底上安装有发电机组,且发电机组与大开窗结构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上前后对应;两组大开窗结构沿第一方向对称分布在排风窗结构的两侧;轨道车辆采用上述轨道车体结构。本发明提供的轨道车体结构和轨道车辆的发电机组安装和维修操作方便,效率高,且防潮散热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强,侯建英,王鹏,胡耀锋,平瑶,侯志丰,刘征,徐健,张硕韶,侯震冬,刘书密,张晓军,吴胜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