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4453发布日期:2023-10-14 20:5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悬挂式轨道交通,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1、悬挂式轨道交通中,现有的转向系统多通过转辙机移动可动轨或可动芯设备依靠机械动作来完成轨道的强制变轨,以实现转向或换线。传统的轨道岔包括道岔梁、转辙机、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工作时,控制系统控制驱动装置来控制道岔的转辙,在完成转辙后,控制系统还需控制锁闭装置将可动部件锁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转向系统以完成悬挂式轨道交通的转向变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以解决悬挂式轨道交通的转向变轨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3、一种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可在水平面内摆动,以使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或第三摆臂对接,从而使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形成右导向通道或第一摆臂与第三摆臂形成左导向通道;导向轮与右导向通道抵接并沿右导向通道滚动或与左导向通道抵接并沿左导向通道滚动。

4、进一步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横移件和第二横移件,第一横移件与第一摆臂卡接,第二横移件与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卡接;第一横移件和第二横移件均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带动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同步摆动。

5、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一横移件与限位杆滑动连接,并可沿限位杆的长度方向移动。

6、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摆杆,第一摆杆上设置有第一长孔,第一横移件上设置有第一凸轴,第一凸轴插装于第一长孔并可沿第一长孔滑动;第一摆杆摆动以带动第一横移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7、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摆杆,第二摆杆上设置有第二长孔,第二横移件上设置有第二凸轴,第二凸轴插装于第二长孔并可沿第二长孔滑动;第二摆杆摆动以带动第二横移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8、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摆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杆铰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摆杆铰接,另一端与第一伸缩杆铰接;第一伸缩杆伸缩以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使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摆杆摆动,第二连杆带动第二摆杆摆动。

9、进一步的,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副摆杆;第一横移件上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副摆杆上设置有第一副凸轴,第一副凸轴插装于滑动槽并可沿滑动槽滑动。

10、进一步的,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副摆杆;第二副摆杆一端与第二横移件铰接,配置为在水平面内摆动以带动第二横移件在水平面内移动。

11、进一步的,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轴;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第一副摆杆背离第一横移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副摆杆远离第二横移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驱动轴绕自身轴线摆动,进而使驱动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分别绕自身轴线转动。

12、进一步的,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伸缩杆和驱动连杆,驱动连杆一端与第二伸缩杆铰接,另一端与驱动轴铰接;第二伸缩杆伸缩以带动驱动连杆,使驱动连杆带动驱动轴绕自身轴线摆动。

13、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可在水平面内摆动,以使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或第三摆臂对接,从而使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形成右导向通道或第一摆臂与第三摆臂形成左导向通道;导向轮与右导向通道抵接并沿右导向通道滚动或与左导向通道抵接并沿左导向通道滚动。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通过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的摆动对接成平顺的右导向通道或左导向通道,以实现悬挂式轨道交通的转向变轨,同时可避免传统转向系统的侧壁出现高低起伏导致运行不平顺和产生振动的情况,减少导向轮和轨道的磨损,提升使用寿命和乘坐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摆臂(10)、第二摆臂(20)和第三摆臂(30),所述第一摆臂(10)、所述第二摆臂(20)和所述第三摆臂(30)可在水平面内摆动,以使所述第一摆臂(10)与所述第二摆臂(20)或所述第三摆臂(30)对接,从而使所述第一摆臂(10)与所述第二摆臂(20)形成右导向通道或所述第一摆臂(10)与所述第三摆臂(30)形成左导向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0)还包括限位杆(130),所述限位杆(1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摆杆(140),所述第一摆杆(140)上设置有第一长孔,所述第一横移件(110)上设置有第一凸轴(111),所述第一凸轴(111)插装于所述第一长孔并可沿所述第一长孔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0)还包括第二摆杆(150),所述第二摆杆(150)上设置有第二长孔,所述第二横移件(120)上设置有第二凸轴,所述第二凸轴插装于所述第二长孔并可沿所述第二长孔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伸缩杆(160)、第一连杆(170)和第二连杆(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200),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00)包括第一副摆杆(2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副摆杆(2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00)还包括驱动轴(2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00)还包括第二伸缩杆(230)和驱动连杆(240),所述驱动连杆(240)一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杆(23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250)铰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悬挂式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旨在解决悬挂式轨道交通的转向变轨的问题。本技术包括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可在水平面内摆动,以使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或第三摆臂对接,从而使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形成右导向通道或第一摆臂与第三摆臂形成左导向通道;导向轮与右导向通道抵接并沿右导向通道滚动或与左导向通道抵接并沿左导向通道滚动。本技术通过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和第三摆臂的摆动对接成平顺的右导向通道或左导向通道,使悬挂式轨道交通顺利完成转向变轨,并可避免传统转向系统的侧壁出现高低起伏导致运行不平顺和产生振动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张骎,王磊,贾楸烽,朱正华,龚艳林,杨梅,郭世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